土拍后,苏州楼市三个后知后觉的「巨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原创作者:三鱼

今日头图:《少女和桃子》

大家好,我是三鱼,终于慢慢回血能和大家聊点东西了。

还是少年意气时,央视播出一台热播剧,叫《雍正王朝》,里面有场戏至今印象。

康熙带众皇子围猎,众皇子为了一把如意赏赐(暗指皇权),无一不机关算尽。

这场景直白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价值到了什么程度,看利益相关方的竞争程度就知道了。

很多时候我也会用这样度量去揣测标的价值,好比城市,除了各种数据类似GDP的理性维度,我看待一个城市的钱途,一个很重要的参考。

就是有钱有资源的头部开发商会不会来这个城市聚集,来添砖加瓦。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苏州一定这两年强二线中最快崛起的那批,就在去年的top20开发商的重仓名单中,苏州已经位列第二了。

来源:中原地产

之前这么做理由不复杂,土地的性价比够高,而且市场也证明了城市周期稳定,回报稳定。

所以,为什么今天和上次苏州大规模土拍(3月25日)这么惹眼,因为本质上这代表还会有多少钱和资源流入这个城市的信心。

而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具体的各种火热资讯和数据我就不做搬运工了,大家可以自己去查阅好了。

大体上我可以用围猎这个词,来形容当下的苏州土地市场。

我想这样的一种价格利益绑定本身就是对未来看好的对赌。

而我有一些观点,通过这次土拍,再结合上次的趋势,和各位好好聊聊苏州土地背后新的逻辑变化。

首先,各位有没有观察到,这两年苏州楼市开始进入一种“囚徒困境”

什么意思,我们徐徐展开。

来看下苏州这两次大规模供地分布。

3月25日土拍结果

4月1日土拍结果

来源:苏州楼市情报

三个很明显的特征,郊区板块大规模供应,万元地是基底,溢价很微妙的控制在15%以下。

好,我们看基于这三个现实,苏州楼市发生哪些有趣的变化。

类似胥口渭塘这样,我们曾经不太会和商品房居住联想到一起的地段,也开始10000+叫价的时候,那么就意味着,这是苏州楼市保底价了。

而且从区位上来看,胥口渭塘甪直几乎是苏州市区所能扩张的最大边界了。

要知道城市建设是有递减效应了,起步阶段哪怕投入1块钱,也起码能收获十块钱。

但发展越饱和,要想要10块钱的收益,起码你要8块钱的沉没成本,城市越到后来,运作成本高企。

这点上,不要谈过去美好,不要说曾经性价比,认清现实,是苏州买房人目前最需要的面对的。

同时这么大规模郊区土地出让,逻辑上实在很像上海的前几年郊区操盘手腕。

市区的供应断档和人口疏解需求,之后一市九镇这样规划铺开,地铁迅速延伸,上海后来发展的状态,是跑的

而大概率未来包括现在,苏州的轨交网络会被快速推进,商业节点也会像浒墅关的宜家永旺Costa那样出人意料的外溢。

这个层面上,这几个目前让人觉得配不上万元地的郊区板块,可能真的是苏州楼市最后的“善意”了。

好,这样的话,第二个问题来了。

就像看到的表象那样,竞争的确激烈,但是溢价微妙被基本控制在15%以下水位

我曾和某top5房企苏州投资部负责人聊过,用他原话说,

“不要看苏州市场这么好,我们产品也好卖,但他们集团内部是把苏州列为高风控的级别。”

对了,这就是很多房企对苏州的真实态度,市场确实很好,但不得不谨慎。

特别是那些发展周期比较长的房企,经历过08年,经历过11年的长三角的杭州温州无锡的房企。

其实我们知道,地块价格即预期,但本质是地方的期望,开发商判断和城市买房人购买力的三房博弈形成的。

也就是说,一个微妙开发成本平衡在苏州形成了。

你说他好不好,起码我眼中,这是挺好的事情,至少开发商能留点利润空间放到产品维度上。

这时候我们来看,很多面孔就很多意思了。

上次土拍的东原,中国社区型产品发起者,虽然不是首进苏州,但也是加仓信号。

只是拿到这幅浒墅关地块偏小,大概率是没法把他最好的“印长江”产品线带来苏州。

借着这个地块,滨江首进苏州,和东原联合操盘。

滨江苏州人可能还有些陌生,这么说吧,在大本营杭州,好产品密度炸裂的地方,产品力几乎和绿城齐名。

这次的中铁建,在拿出花语江南后,拙政园北地块后,应该会在高铁新城做出新一代改善标杆。

包括上海大华,安徽华地这样完全新面孔出现了。

再往前一点,苏州楼市这样剧烈变动不是这一两次土拍才开始的。

这轮周期2015年前,苏州楼市格局大约着这样的

只有仁恒一家能稳定批量输出好产品,万科中海进行全体系覆盖,偶尔有一些小开发商会拿出一两个个人风格的好作品,然后迅速消失在这个市场了。

后来金茂,龙湖,融创这样用产品突围开发商到来,才有了一批能稳定输出标杆产品的房企。

所以,如果前两年苏州楼市的神盘是基于倒挂,没有版块,没有概念,就看所谓买到能赚到多少。

然后,买到就维权多少。

那么19年延续到现在低溢价土地下,渐渐消失的倒挂,由于疫情而取消可可现房出让条件,开发商终于能有自己的空间了。

我甚至能大胆对赌,未来两年,将是苏州楼市产品力一个爆发的小年。

等等,先别冲动,还没完。

郊区崛起与产品爆发都是好事,但同时出现,就很纠结了。

一个典型,金茂府

姑苏金茂府的成功不必说了,主城区改善的旗舰,但是第二座科技城金茂府,就像开头说到的,苏州楼市的“囚徒困境”了。

因为有好几个买了科技城金茂府投资朋友,在一期交房后挂牌到市场后,发现没有多少人来看房。

有点慌

当然,可能有疫情影响,但更可能是产品这样局面下和板块出现了结构性错配。

虽然科技城是苏州一核四城副中心,但他是唯一个真正远离市区(18km),独立发展中心。

本质上,这目前也算一个郊区板块。

这就意味着他的人口导入难度是最大的。

事实上,我还特地去实调了下,就我了解到甚至不乏有园区客户过来改善的。

因为来读金茂府旁边最好的苏外,也就是说人群其实很精准的,高知高净值(读的起苏外的人群),但板块内却暂时还没有发育到这么大改善客群容量。

某种程度,这也可能将是苏州楼市未来缩影,因为市区供地的结构性缺失和成本控制的要求。

会发现一个趋势这样蔓延,好的产品会密集在郊区出现。

这样会有两个尴尬,刚需上车的成本在加大,改善换房选择在变小

前者好理解,后者用我自己来说吧,因为我也打算把我园区自住房房子给换了。

那我是什么局面呢。

首先,直接放弃了要拼尽十八代人品的园区摇号新房。

然后,园区很多二手房产品老化不说,很多占据绝版地段小区,比如xx一号,xx湾都是从口碑从质量上就崩坏的。

那么一个远郊好产品和拼劲浑身解数市区二手房到底哪个更有魅力?这不是局面,而是个问题了。

我给不了答案,而这样未来所有苏州市区改善客群要面对一个趋势。

说到这么多,不知道大家理解了没有。

我没有用什么炸裂啊,燃爆啊来和大家渲染什么气氛,但我想从这些信号中摘取一些微妙的变化。

苏州郊区万元地价格底形成了,不管我们接不接受,或者还是带着老眼光去看待。

苏州下一步将很快推进这样一种郊区模式的城镇化,无论是轨交到达,还是商业教育外迁。

购房人来说,能做只有接受,以及接受这样的时机

接着,这样微妙的地价周期和产品突围开发商在苏州崛起,苏州楼市很可能在接下来的两年

迎来产品的好年份。

虽然是被迫接受的新现实,但起码这样的未来,不坏

最后,对市区改善型客群来说,将来会很纠结。

但我能给到建议,就是真正洞悉自己核心需求

如果住宅是为工作为核心,那改善空间就不要离开产业太远,工作可以换,但是适合自己上班的选择不多。

如果是纯粹居住为导向,那么让自己住的好就是自己唯一的诉求,谁更良心,谁更有匠心,就把钞票投给他就行了。

如果是投资为导向,那么现在城市给到你的,必须是放弃暴富的念头,唯有长期的荣辱与共的长持了。

2020虽然都不容易,但我依然相信,当一些小趋势在慢慢变好的时候。

时间,会给我们最好的等待。

想聊聊,加三鱼个人微信吧

三鱼近期十万加

苏州,一个都没资格叫地级市的地方

阴影之下,我所见到的三种城市

真不是堵车,我在这个高速服务区主动待了一天

原创不易,这里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