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tain-Nemo船长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7
$中远海控(SH601919)$ 我不认为有什么长线逻辑,仅仅是当下红海危机持续一年而已。

热门回复

感觉运力一直是充足的,因为各大船公司都有大量的租赁船,运力不够,运价上涨,你就增加租赁就可以的嘛!等到明年直购船交付,可以停班并退租船,实现平衡的呀

而且最近我看到网上的一种看法是全球其他航线涨幅不大 说涨价 主要针对中美中欧贸易。所有这种观点认为 这是这些船运公司有意打压中国。
当然。我也认为这种说法带有很明显的政治倾向。值得商榷。只是从舆论的角度这种观点
其实对船运公司是非常不利的一种舆论。毕竟中国出口商是他们长期的甲方。。甲方如果真有人这么想。那是很要命的。

港口堵塞,并不能因为新船供应增多而相应增加有效运力吧,欧洲人的效率可想而知。

中国出口商不是主要的甲方,全球国际贸易合约85%左右是以到付条款成交的。也就是说实际支付运费和选择船东的主要是欧美的收货人。占全球贸易箱量的75%以上。全球国际贸易额的4成是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还有3成是跨国公司的供应链采购贸易。

不是,正好反了,中国出口货物70%货值金额是到付,有收货人支付运费,并且指定船东,因而称为指定货。你可以去《上海航交公报》,公号搜索一遍文章,作者是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教授级研究员,贾大春。对当前集运市场几个热点问题的探讨。里面也提到了这个数字,或者去百度搜索到付货物,或者FOB货物,FOB条款等。都能得到类似答案。$中远海控(01919)$ $中远海控(SH601919)$,公号好像找不到了,需要去图书馆找纸质版杂志了21年7-8月的一期里。是一个系列特约稿件。

请问向谁租赁?在被租赁前他们在谁手中?你没有搞清普通期租和融资租赁的差别。全球集箱船队中只有大约10%的运力可以被用于普通期租。绝大多数航司显示的租赁船舶中近8成5左右是融资租赁的。其实际上等于贷款买船。是从造船厂出来时,租约就生效,一般长达18-20年左右。因此并没有太多额外运力用于临时性期租租赁。$中远海控(01919)$ $中远海控(SH601919)$

实际运力是不缺的 这一点从船的航行速度就可以看出来。依然处于历史偏低的水平。如果说紧张 我自己感觉 一二月份的时候是比现在要紧张。至少欧洲航线肯定比现在要紧张。那时候的航班准点率明显处于历史低位。

不一定啊,也要看需求侧啊,美线和南美线需求侧今年可能超预期。要同时考虑供需两侧配比的情况。但是2023年全年亚欧航线主程段货量是低于2019的。大约只有2019的97%左右,所以就算今年增长3%也就是持平2019年,这个可以看去年11月中信建投期货公司农产品组的一篇微信公号分析(建投期货的EC合约是他们农产品组负责跟踪的)。而地线的应用船舶船型和美西和南美差不多,所以,可以抽调出来去需求好的地方。但西北欧18000箱以上船型只在欧线才能有充分经济性。因此西北欧线的供应-价格弹性比较低,地线高,而且需求增速南欧也比西北欧好。所以,如果地线涨不上去,西北欧就更涨不动。$中远海控(01919)$ $中远海控(SH601919)$

现在全球主要港口的船舶等待时间处于历史低位。数据不支持所谓的港口拥堵的说法。卫星遥感也不支持港口外大面积等待船舶的情况。

我看有文章说。中国出口60%的运费是出口方支付。所以感觉货运价格提升。中国这边的压力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