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3回复:577喜欢:43
网上看到一个博主,拍了一段视频,主要介绍上海一个以前欧美人聚居的小区。这个小区以前95%都是外国人,且以欧美人为主,现在60%是中国人,剩下的外国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同时这个小区的房价和房租都相比最高时,跌了30%以上。

精彩讨论

看好股市的新人03-01 13:21

现在上海的消费为什么不振?有人做了一个推测。一个在沪外企欧美人高管,标配就是一家四口,夫妻+2个孩子,两个孩子都在国际学校读书,一年学费超过100万,然后房租一年也要大几十万,这些都是公司报销,其它杂七杂八,这样一个家庭一年在上海开销大概是300万。上海这样的欧美人高管大概有几万,现在走了很多,一年几百亿甚至上千亿消费没有了。

放松的仰望03-01 14:08

是不是无论怎样,结果都是“中国或成最大赢家”?
外国人来投资、来赚钱、来消费,外国人的收入是以本土工资+补贴来计算的,失去大量年收入200万人民币的消费群体,靠中国员工能补上这窟窿吗?而且国人喜欢存钱、不喜欢消费,这些文化因素让中国员工的消费能力更是远远无法与外国人相比。
消费不好就是不好,像阿Q一样安慰自己有什么意义呢?客观说,大卫就是收入高点,实际也是底层,作为普通底层,即使改变不了什么,但也没必要把自己当成筒制阶层、哄骗其他底层。

DAVID自由之路03-01 13:40

这部分消费没有消失,而是被国人替代了。
这些外国人来中国不是旅游,而是赚钱,随着外企被中国企业替代,相应的岗位也被中国人替代。
当然外企喜欢扎堆上海,所以消费受影响,但是替代这些外企的国内企业,并不局限于一线城市,还包括二线城市。
所以我们会看到二线城市的高端岗位变的更多了,相应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上升。

波普尔玩股票03-01 14:15

一派胡言 那闭关最好,消费力马上锁住

流放疯03-01 13:21

疫情后,外国公司发现派人来不来都一样,就不来了。

全部讨论

现在上海的消费为什么不振?有人做了一个推测。一个在沪外企欧美人高管,标配就是一家四口,夫妻+2个孩子,两个孩子都在国际学校读书,一年学费超过100万,然后房租一年也要大几十万,这些都是公司报销,其它杂七杂八,这样一个家庭一年在上海开销大概是300万。上海这样的欧美人高管大概有几万,现在走了很多,一年几百亿甚至上千亿消费没有了。

以前徐汇苑有很多外企高管租住,尤其是日本人,现在基本上都走了。

你在怀念什么?是不是还要怀念租界?那时候外国人比例更高

看视频发现越南胡志明市大街上很多白人,是不是随着产业链转移,跨国企业的工作人员跑东南亚去了。

上海丶北京和深圳一些学校只有外藉孩子可上。这和当年"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有何区别?

03-01 13:21

疫情后,外国公司发现派人来不来都一样,就不来了。

前几天去了趟日本,和疫情前相比,有很多变化。
旅游人群大增,尤其是欧美旅客,旅馆普遍涨价30%。
南亚和东南亚裔劳工大量增加。
东京都房价大幅上涨,整体物价上涨10%。
各自安好吧。

五线城市亳州竟然看到黑人

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吗?

03-01 14:05

这个很正常,外企赚钱也难了,都在降成本,能本地化就本地化了,毕竟国外派过来成本要高的多了。开放这么多年了,本地员工大部分岗位可以接手,来个老大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