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48回复:652喜欢:46
教培取缔了,如果你的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呢?自己教,你行吗?即便行,你也要有时间啊。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上重点学校,也不是每一个上重点学校的孩子,成绩都能名列前茅。补课对于各个层级的学生来说,某种程度是刚需。
教培在的时候,重点学校的授课内容,花不多的钱,就能买到,以后这个渠道没有了。
有人说,都补课,等于不补课。那我问你,如果都是重点学校,是不是重点学校就没意义了?
大部分校外培训机构的师资,是比学校的平均水平要高的,而且授课更负责。花不多钱的情况下,给大家一个校外补课的选择,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精彩讨论

b_ing2023-09-27 14:29

一切限制流通的模式都是未来的主旋律。

看好股市的新人2023-09-27 09:16

那你想过没有,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是谁?是不是父母努力,孩子也努力,全家都积极向上的这部分家庭?教培取缔,影响最大的就是这部分家庭。为什么过去几年,我们所有的ZC,最后打击的都是这部分人,如此下去,这个国家还有希望?
不要再为底层的人呐喊了,一个国家不可能靠优待底层人崛起的。

看好股市的新人2023-09-27 10:46

我们是从学而思受益的一代父母和孩子。儿子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想给他报思维训练的班,那个时候,她妈妈已经全职了,以他妈妈的能力完全可以自己教,但觉得自己教不如老师教效果好,尝试了绿光,昂立,效果都一般,然后偶然看到了学而思,学而思可以家长旁听,试听了一节后,觉得非常好,就决定报学而思的奥数班。二年级暑假,参价学而思全市选拔,几千个孩子,儿子考了全市第七,进了学而思第一届奥数超常班一班,这个班的好几个学员后来都是儿子这一届上海市奥数最牛的几个。就这样在学而思超常一班和二班,一直读到初一结束。
到了初中,学而思奥数超常一班和二班的同学,主要就是来自三个初中的,华育、市北理和上外附。
儿子的初中和高中一位校友,他这一届上海的高考状元,小的时候也和儿子在学而思奥数班做过同学。这个孩子家里是松江的,本地人,父母应该文化程度不高,上初中就开始住校了。记得每周五放学送儿子去学而思奥数班上课,经常看到这个孩子一个人坐公交去上课,当时为啥对她有印象,因为大部分去学而思上课的孩子都是父母送的,所以对这个很自强自立的孩子,很早就有了印象。这个孩子本身就很优秀,但学而思一定程度也帮助了她更优秀。
华育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分散于上海市各个小学,不少小学都是菜场小学,之所以这些菜场小学也能有学生升入华育,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学而思的培养,儿子那一届,学而思奥数超常班体系的学员(一个一班,一个二班,四个三班)总共120几个孩子,绝大部分都进了华育。

仓又加错-刘成岗2023-09-28 13:52

我有个朋友比较激进,看到他娃的小学课本中的某些内容后果断决定移民,很快他娃就在海外上学了。

西峯2023-09-27 12:20

看了下评论,只能说人间值得。

全部讨论

2023-09-27 08:59

去抖音看看韩国的教育内卷现象就知道了

国家打击教培,核心目的是为了保证教育的公平性,教培任其发展,公立学校好的教师资源都被教培高薪挖走了,公立教育被掏空,普通人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都被切断了。谁的钱多,请的起最好的老师,谁就能享受最好的的教师资源。论钱,普通家庭拼的过资本家不????毕竟普通家庭多,不是每个人都要钱补课的。

2023-09-27 08:57

现在是不管成绩好不好都在补,因为别人补课了,你不补就完了

2023-09-27 12:53

干脆把义务教育取消,所有人全部通过培训机构学习,国家只组织统一高考,国家节省了义务教育的大量开支,老百姓也不需要整天纠结补课,教培机构为了赚钱必然想方设法提高教育质量或者打价格战。一举多得,所以补课的罪魁祸首就是义务教育,只有取消义务教育才能救中国

2023-09-27 10:34

讨论了半天,难道不觉得应该把教授文化知识的主要职能放在学校吗?所谓的打击教培,切断了穷人孩子上进的渠道,纯属扯淡。该上进的孩子还是会上进,但减少了N多普通家庭、普通孩子的课外培训支出,这是大功一件。 本地教育局这两年已经在限制名校的掐尖招生,并在各个区的公办学校着力培养师资力量好的学校,淡化名校,以后穷人孩子们要出成绩,靠的是这部分公办学校,而不是掏着钱买成绩,去竞争那些民办高价学校或少的可怜的公办学校的位置

2023-09-27 16:58

取消教培,可以剔除一部分靠努力的,将来能上重点都是真的智商高的。

2023-09-28 15:25

你的结论是从有条件的家长身份得到的,目的是考的比别人好。作为政策来讲,目的是传授应该学的知识和选拔优秀人才。从学知识的角度说:当下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太大了,抢跑严重,损害了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知识过剩,很多知识没必要这么早学或者说花那么多时间在上面去应试。从选拔的角度说,大家都补跟大家都不补是一样的,只要能选拔出优秀的人出来就行。教培放大了家长的焦虑,对鼓励生育不利。

2023-09-27 13:06

也不能怪教育,是我们的价值评价体系出了问题。

2023-09-27 11:10

拉低所有人的起点表示公平,等同于比个中指表示中立!

2023-09-27 09:34

公办没有资源,其实恰恰是堵住了底层的上升通道,有些人一点也不明白。穷人本来可以一年花3w上大课,现在6w小课你还找不到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