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行业钩沉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9回复:50喜欢:69

#叉车# $杭叉集团(SH603298)$ $安徽合力(SH600761)$

我是去年开始陆续收集研究叉车行业,越看下来越觉得这个行业淋漓尽致展现了中国制造业的强项、优势,光荣与梦想,同时也极致展现了中国制造业竞争的血腥与残酷。

在中国制造业扬帆出海的现在,这个行业确实是一面非常好的窗口,让我们去观察国内机械制造业前进过程中的千姿百态。

一、售价自重比

我记得我翻过一篇杭叉的交流纪要,会上有人问三一会不会加入对叉车的投入,给竞争添加变数。

具体回答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但是我现在看这个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合力杭叉这两家企业,在叉车行业中的地位已经很难被撼动。

回到一个很具体的指标:售价自重比。

这个指标很多行业中人会用,但是完全没有理解这个指标的意义。这个指标简单说就是机器售价除以设备的吨位。

再通俗一点,就是一吨铁卖多少钱。一般工程机械子行业落在2-3这个区间。

这个指标的意思不是说,卖价就一定会回归到这个位置,不同机型、不同配置、不同场景下差距非常大,而且也没有工程机械这样定价这样卖。

难道买饺子,饺子皮和饺子馅还要分开定价?

手机芯片的成分跟沙子一样,照这么说,手机芯片应该白送。

但是这个指标提供了一个锚定物,避免了只看价格容易造成指标失真(货币本身受到通胀、信用扩张多种因素影响)。

以挖掘机为例,我曾经采访过一位退休的外资品牌高管,他告诉我当时他卖挖机的价格大致是:

起重机类似,我问过起重机行业从业人员,早期国产品牌400T起重机售价自重比大概也在5倍左右。

时至今日,挖机的售价自重比已经下滑到2.3-2.7倍左右,起重机类似,装载机更低,大概在1.7左右。

注意看:三一切入挖掘机与起重机行业的时间点,都是售价自重比在4-5倍的时候,这种时候通过优化设计、优化工艺、提升自动化水平、加强管理效率各种方法,率先把制造成本降下来,配合渠道端、销售端的高效率,这场仗就能打,而且能赢,赢在一个时间节奏。

可是当这个行业售价自重比已经接近2的时候,这种仗基本没法打。

电动装载机有可能,电动装载机现在售价自重比还比较高。但是传统装载机几乎不可能。

好吧,我们回到叉车行业,回到合力与杭叉,回到2020年。

2020年,合力与杭叉大打出手,从年头打到年尾,价格战硝烟之下,猜猜叉车的售价自重比到了多少?

猜一猜

……

极限值到了1.2

就这种情况下,2020年,大打价格战的合力与杭叉,双双实现了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恐怖如斯,这两家企业中,尤其是杭叉,几乎淋漓尽致展现了浙江商人的精明与勤勉,真的是一分钱一分钱抠成本,把成本控制做到了极致。

物料成本可以拆分为:

要系统性优化,在每个环节做到极致,才能把总成本降下来。

我后面通过各种途径大致了解这家公司到底怎么做的,

简单说,通过一套体系,把叉车上200多个零件拆分,分类,从研发、工序设计、材料开始介入,通过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的设计,在存货配置、运输优化、采购协同、供应商管理上做到极致。

到了这种干毛巾里面还能拧出水的时候,别说三一来不好使,卡特来也没有办法能够撼动叉车双雄的地位。

变态的中国制造,恐怖至斯。

二、波涛汹涌的2020

2019年叉车销量大幅下滑,2020年随着主要厂商销售扩张的策略,整体市场高增长。

两大主力厂商的销售扩张,结果可想而知,市场开始出清,小厂活不下去,市场集中度上升趋势确立延续至今:

所以一边价格战,一边营收净利增长,怎么做到的?

因为2020年美国疫情,制造业供应链崩塌,借助本已建立起来的渠道优势,出口产品迅速从原来低价值的三类车变成高价值的一类车(电动平衡重)。

墙内失血墙外补。

时机的把握与策略的选择找到了一个契合点。

但是,这两家公司也反映了中国制造的另一面:附加值太低。

这是MMH杂志最新的国际叉车厂商排名:

业内翘楚丰田工机(TMH)兑现159亿美金销售额,大致相当于合力、杭叉的7倍,但是丰田工机销售的叉车数量并不比合力杭叉多多少,大概丰田卖了32万台,合力也卖了26万台。

单台价值量4-5倍。

所以:

1、产品价格存在巨大差异,客户愿意为丰田品牌付出高溢价。

2、产品结构存在巨大差异,高价值含量产品少。

3、后市场高毛利环节不如丰田。

伟大的丰田工机,Toyota Material Handling,造汽车全球第一,造叉车也是遥遥领先。

但是,站在这个时间点,我对中国的叉车行业充满信心,因为上升的空间太大了。

因为丰田工机进入北美市场站住脚靠的是低价策略,经过几十年的耕耘,Toyota成为了市场上最贵的叉车。

更贵的呢?被它干死了,于是它就成为了最贵的。

历史仿佛在轮回演绎,屠龙少年最后变成了那条龙。

于是,站在这个时间节点,我无限看好中国的叉车企业能在出海过程中创造出属于中国制造的遥遥领先。

精彩讨论

icefighter02-13 17:26

我只能说,叉车和无人叉车完全是两个物种,一个是机械硬件,一个是机器人。
改变企业的基因很难,所以很多企业会寻求合作。
看看安徽合力去年引入的合作伙伴,德马科技。
看看这公司的市值和毛利率,我也不知道说啥。
再比如,汇川技术今年最新纪要提到,
”你比如说长安的项目,还有广汽的这个2026年、27年的这些新项目定点上面基本上都是已经吊开始吊打这个博格华纳了。以前博格华纳在我们是要仰望他的。“
日本电产Nidec已经被汇川技术这样的卷的失去信心了,以后专心搞欧美市场。
但是,汇川技术已经瞧不上的博格华纳,国内某巨头今年却和它合资了。那么是否说明巨头对自己的电驱动技术没底?

icefighter01-06 17:27

我最近在研究白电和叉车。
白电有个问题,作为消费品,面向庞大的2C人群,要改变消费者认识很困难。
逻辑上来说,美国市场空调的集中度并不高,竞争程度远不如中国高。但是作为2C消费品,中国品牌要在这个市场突破,难度恐怕依然很大。
相比之下,叉车作为2B的产品,反而出海更容易。
叉车双雄2023年的海外收入增速都很高,相比之下白电各个玩家2023年的出海进展都一般般。
可能也是和2C,2B的对比有关,叉车双雄国外市场的毛利率可以显著高于国内。而白电行业则相反,国内外毛利率差距不大,或者国外毛利率远远低于国内(海信)。
逻辑上来说,叉车出海更容易,弹性更大。
但是,叉车又面临无人化等新技术的颠覆,白电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除了无人化之外,叉车细分市场众多。
例如中力股份,抓住了电动化的一个细分市场,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远远超过叉车双雄。反过来也可以说明,叉车双雄的能力并不是最牛的,他们的管理层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另外,叉车市场还面临一个最有潜力的细分市场,VNA叉车,包含三向堆垛车,三向拣选式叉车,侧面全向式叉车等适合窄通道搬运的叉车。
这是叉车里技术难度最高的领域,但是未来也是最有前途的领域。
目前国内已经有另外的几个公司,在这些领域做得很好,例如卓一叉车和搬易通叉车等。
我总体的看法是,从未来几年来看,叉车双雄的弹性应该是好于白电的,因为叉车出海化短期会更顺利,对业绩的弹性也更大。但是长期来看,由于细分市场多样化,技术迭代迅速,叉车的长期竞争壁垒不如白电,竞争格局多变,所以长期投资方面,叉车不如白电。

易水寒-2023-12-20 10:59

相比挖机等工程机械,叉车非常适合锂电化,且在国内成熟的锂电池产业链叠加下,能够实现产品力上弯道超车,这个是其他几乎所有工程机械都没有做到的优势,当产品力足够强,必然会匹配相应的全球市占率、全球利润再分配、收入品牌的上升,剩下的就是看合力杭叉两家企业怎么做好海外市场,不能急于求成,这是一个5-10年复合20%增速的市场,塑造品牌、打造渠道、做好后市场是关键$安徽合力(SH600761)$ $杭叉集团(SH603298)$

全部讨论

我最近在研究白电和叉车。
白电有个问题,作为消费品,面向庞大的2C人群,要改变消费者认识很困难。
逻辑上来说,美国市场空调的集中度并不高,竞争程度远不如中国高。但是作为2C消费品,中国品牌要在这个市场突破,难度恐怕依然很大。
相比之下,叉车作为2B的产品,反而出海更容易。
叉车双雄2023年的海外收入增速都很高,相比之下白电各个玩家2023年的出海进展都一般般。
可能也是和2C,2B的对比有关,叉车双雄国外市场的毛利率可以显著高于国内。而白电行业则相反,国内外毛利率差距不大,或者国外毛利率远远低于国内(海信)。
逻辑上来说,叉车出海更容易,弹性更大。
但是,叉车又面临无人化等新技术的颠覆,白电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除了无人化之外,叉车细分市场众多。
例如中力股份,抓住了电动化的一个细分市场,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远远超过叉车双雄。反过来也可以说明,叉车双雄的能力并不是最牛的,他们的管理层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另外,叉车市场还面临一个最有潜力的细分市场,VNA叉车,包含三向堆垛车,三向拣选式叉车,侧面全向式叉车等适合窄通道搬运的叉车。
这是叉车里技术难度最高的领域,但是未来也是最有前途的领域。
目前国内已经有另外的几个公司,在这些领域做得很好,例如卓一叉车和搬易通叉车等。
我总体的看法是,从未来几年来看,叉车双雄的弹性应该是好于白电的,因为叉车出海化短期会更顺利,对业绩的弹性也更大。但是长期来看,由于细分市场多样化,技术迭代迅速,叉车的长期竞争壁垒不如白电,竞争格局多变,所以长期投资方面,叉车不如白电。

2023-12-20 10:59

相比挖机等工程机械,叉车非常适合锂电化,且在国内成熟的锂电池产业链叠加下,能够实现产品力上弯道超车,这个是其他几乎所有工程机械都没有做到的优势,当产品力足够强,必然会匹配相应的全球市占率、全球利润再分配、收入品牌的上升,剩下的就是看合力杭叉两家企业怎么做好海外市场,不能急于求成,这是一个5-10年复合20%增速的市场,塑造品牌、打造渠道、做好后市场是关键$安徽合力(SH600761)$ $杭叉集团(SH603298)$

2023-12-08 13:13

合力今年说,他们毛利太高了,不好,给其他企业机会,最好18%。和帖子的意思差不多

2023-12-13 23:59

请教下TMH是怎么做到到客单价那么高的?包括他进入北美市场是如何一步一步打到其它厂家的呢?现在我们掌握核心三电,未来能否在产品规模和差异上打掉TMH的市场份额呢?包括海外市场的高端客户的需求倾向主要集中在什么维度呢?

01-06 09:42

叉车行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
Interact Analysis最新的报告进一步调低了对2024年的市场预测。
但对长期预测依然乐观。
预计到2032年,全球叉车市场的出货量的年均增长依旧近5%,从2022年的约200万台增长到2032年的约300万台。
但是我也看到其它的一些专业文章,让读者投票,由于无人叉车和AGV技术的发展,未来这个传统叉车出货量会停滞在200万台,增长到300万台,还是下降?
2023年,无人叉车、复合机器人、重载AGV等产品是移动机器人行业的“热门单品”,根据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初步测算,2023年无人叉车在所有细分品类中增速第一。
根据CMR产业联盟数据,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移动机器人企业推出了超50款AGV/AMR新品。
从具体产品类型来看,今年发布的新品以无人叉车数量居多,占比接近60%。
总体而言,这个无人叉车替换传统叉车的速度应该还没有那么快,合力,杭叉有机会继续蚕食丰田等传统老牌势力的市场份额。但是从长期角度,由于无人叉车这个颠覆性技术存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依然是模糊的。
一个比丰田叉车更强大的新物种可能诞生。由于这个新物种具备强大的软硬件能力,他可以获得比丰田叉车更大的市场份额。毕竟传统叉车主要是机械硬件,比较同质化,而无人叉车已经是机器人,软件为主,差异化很大,类似消费电子和电动汽车产品。

01-08 23:26

和楼主电话交流了一番。
在无人化的技术方面,不同细分市场面对的格局完全不同。
叉车领域,由于主要面向室内,而且操作比较标准化,叉车本身的技术壁垒也较低,无人化对于初创企业是利好,他们容易抢占现有传统叉车公司的市场。
而矿山,挖掘机等领域,面向室外作业,应用场景更加复杂,对液压等技术要求也更高,初创企业如果只有无人化的软件和算法,缺乏机械硬件积累,也很难做出好的无人化工程机械产品。因此这个领域传统工程机械玩家不容易被初创企业颠覆。
我之前说过,合力,杭叉在无人化时代不一定受益。其实有一个很好的证据。
前几天,合力发布了公告,全资子公司合力工业车辆(上海)有限公司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同步开展员工持股计划。
很多人不注意这个公告,其实非常重要。
合力工业车辆(上海)有限公司是合力叉车公司内部负责无人化方向的子公司。他为什么要引入其他股东呢?
最显然的原因,技术和渠道能力不足。
但是,引入的新股东,德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看起来不是很强大的选手。他的营收规模不大,毛利率也很低。
引入这样的一个新股东,就能让公司的无人化叉车业务有突飞猛进?恐怕不太容易。

2023-12-20 10:56

合力杭叉是难得的后地产时代还能稳定增长的机械板块,同时叠加出海+锂电化的大浪潮,在产品力上实现弯道超车,全球竞争中可以跟丰田凯傲 永恒力掰掰手腕,产品力上已经不虚德日同行,只是在后市场服务、渠道和品牌建设弱,这也是未来一个比较大的看点,获取超额收益的关键

02-13 23:23

牛逼。

2023-11-02 14:21

杭叉不知不觉一年内股价好像已经翻倍了,估值又好像没发生太大变化,这一年利润增长这么猛,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好的企业如果找准赛道专注做自己的事情然后做到极致,结果一般都会不错。一年前很看好公司,却中途因为一些小道消息以为销量不行了,就走人了,现在后悔都是无用的,投资一个公司真的要看的细还要看的远,真的不容易。

2023-11-02 14:09

现在市场认为叉车行业明年不增长,然后一通杀,好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