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精选 | 新能源及电力设备、汽车与动力电池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光伏焊带: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市场空间约为300亿——光伏行业系列报告之三十九

光伏焊带上游主要为铜、锡合金等原材料,原材料成本占比过高。焊带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主要由材料成本、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及运输费用构成。其中,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89.36%,主要采购的原材料为铜、锡合金等。

光伏焊带中游为焊带企业,行业竞争格局较分散,预计2024年市场空间为273-294亿元。2023年全球焊带需求量达21.84万吨,宇邦新材/同享科技/威腾电气焊带销售量分别为3.3/2.65/1.27万吨,分别占比15%/12%6%。总体来看,光伏焊带行业CR3仅为33%,行业格局较为分散。在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增速为25-35%中性预期情境下,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焊带需求量为32.8-35.4万吨,考虑到2023年焊带均价为8.32万元/吨,焊带在2024年的市场空间将达到273-294亿元。

整车与零部件2023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总结——汽车行业经营情况跟踪专题报告

总销量:同比增长,出口强,内需改善,商用车周期复苏。2023年汽车总批发销量3009万辆,同比增长12%。其中,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8%,国内销量2518万辆,同比增长6%。分车型看,乘用车销量2606万辆,同比增长11%,商用车销量403万辆,同比增长22%。2024年一季度,行业总销量延续增长态势,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1%,出口与新能源车仍是拉动销量增长的“两驾马车”。

总经济效益:汽车制造业整体增收不增利,行业仍有一定经营压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1万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利润总额5086亿元,同比下滑4%;总体毛利率13.2%,同比下滑0.8个百分点;总资产负债率63.7%,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行业产能利用率74.6%,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收入增长,产能利用率稳中有升,但因乘用车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盈利能力下降,利润总额和毛利率同比下滑。2024年一季度,虽然营收与利润规模实现同比增长,但行业毛利率和盈利水平仍处于低位。

上市/发债企业—营业收入:乘用车、商用车和零部件企业均实现收入增长。2023年,19家乘用车企业营业收入合计3.4万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自主品牌表现强于合资品牌,多数合资品牌收入下滑;14家商用车企业营业收入合计3366亿元,同比增长21%,行业周期见底,景气度改善;247家零部件企业营业收入合计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收入增速弱于整车。2024年一季度,乘用车企业收入同比增长9%,商用车企业同比增长18%,零部件企业同比增长11%,收入增速较2023年所有放缓,其中乘用车企业增速降幅较大。

上市/发债企业—利润:零部件业绩表现强于整车,商用车业绩强于乘用车。2023年,乘用车企业归母净利润合计457亿元,同比增长13%,利润增速低于收入,且分化显著,新能源车企仍大多亏损,合资品牌车企业绩大幅下滑;商用车企业归母净利润合计47亿元,同比扭亏为盈,行业周期触底回升,且头部企业业绩改善幅度显著;汽车零部件企业归母净利润合计652亿元,同比增长38%,轮胎企业表现强,发动机企业表现弱。乘用车“价格战”利润损失更多被车企承担,零部件企业业绩改善好于整车。2024年一季度,乘用车企业利润同比下滑9%,商用车企业同比增长119%,零部件企业同比增长45%,商用车与零部件企业业绩大幅改善,乘用车企业业绩承压。

硅料全线亏损,行业等待大规模出清——光伏行业2024年5月报

政策与事件:国内方面,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旨在推进电力市场建设。海外方面,美国对华关税落地,但实际影响有限。

产业链动态与生产情况:硅料价格环比继续下跌15%-20%,主要由于近期新产能投放叠加需求减弱,厂家库存压力增大,硅料价格已经跌破全部企业的现金成本,行业已全线亏损。开工率方面,4月各环节开工率在70-80%之间,行业库存增加,5月排产有所下降,开工率仍将下行。其中,小规模的硅料企业开工率连续数月维持在低位,停产风险加剧;一体化企业挤占专业化硅片厂商的市场份额,导致专业化硅片厂家的开工率有下滑风险。

招投标和运行情况:国内光伏利用率方面,2024年3月,全国光伏利用率反弹至96.4%,环比增加了3个百分点,其中山东、河北、江西、湖北等区域的反弹较多,但消纳风险仍值得关注。国内EPC招投标方面,2024年4月,据不完全统计,光伏EPC项目开标容量约10.5GW,环比下跌约30%。集中式EPC开标均价约为3.02元/W,基本持平,分布式EPC价格为3.1元/W,环比下降约5%。

企业融资:光伏上市企业近期暂无新增融资计划。定增方面,目前有18家上市企业(为光伏扩产项目进行融资)的定增预案在进行中,预计融资总额约544亿元。近一个月内,暂无企业公布新的定增预案。可转债方面,目前有4家上市企业(可转债发行目的为光伏扩产项目)的可转债发行预案在进行中,发行规模约186亿元。近一个月内,暂无企业公布新的可转债发行预案。

来源:兴业研究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