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雷牛牛:人们总憧憬成长,而我只追求慢变!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1回复:57喜欢:206

市场的一切充满矛盾,让人捉摸不清,风险与机会如何辨别?技术派与财报派,究竟该师从何门?高速成长背后的隐患是什么?投资的道与术之间如何权衡?

在一次家庭投资的滑铁卢后,他终于找到了答案。不断总结和复盘每次交易的得与失,慢慢琢磨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在实战中坚守了3年之后,顺利收获了投资生涯的第一桶金。

因为简单易学的投资理念,生动有趣的投教内容,让他在短短1个月时间,粉丝就突破了10万,2年后的今天,全网积累了近70万的粉丝。他就是雪球视频达人、财经UP主@研究员雷牛牛

第一步,请你认清现实,放弃幻想!

大多数人开启投资之路的原因其实比较类似,都是在某段好行情之下,看到周边人赚到了钱,一时心痒便在他们的带领下开始买入股票或者基金,很快就体验到了投资带来的快乐,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而我投资生涯的开端有些不同,第一次和投资接触,是从家庭投资亏损开始的,并且是爆亏!

2015年时,我还在英国读书,而大我几岁的哥哥本科毕业后便选择了创业。或许是继承了父母的经商头脑,哥哥年纪不大就经营着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在同龄人眼里,应该是称得上小有成就。正由于做生意的原因,他需要经常往银行跑,有一次与他相熟的银行经理在处理业务之余聊到了最近的行情,说股市表现非常好,看你有不少闲钱在账户里,可以做一些配置。哥哥过去是一个典型的“风险厌恶者”,从未接触过股票,他在银行做过最大的一笔投资只是银行定存,所以一向谨慎的他,开始是拒绝的,但或许是为了给我今天的文章积累素材,亦或者是遇到了金牌销售,哥哥经历了长达半小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财商’教育后,竟然初恋般的心动了,怀揣着对资本市场的憧憬,当场便买了大几十万的基金。

家里人知道哥哥搞投资这事,那已经是经历了长达三个多月的连续亏损之后。当初那支基金的成立时间是2015年6月,恰逢上一波大牛市的最高点,真不知道应该说 是他的运气差,还是银行经理的择时能力强,买入之后 账户就没有一天翻红过,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我哥遵循理财经理的建议,秉持长期持有的原则,持有了8年,基金净值不负众望跌到了0.5。自此之后股票和基金在我家成了违禁词,用我妈的话来说,这些东西都是骗人的。

2018年的普跌,给了我一次检验自己投资水平和交易心态的契机,白酒和医药是我当时一直关注的版块,从业绩增速来说,有成长的特征,从消费类别来讲,又兼顾防御的属性,但在2018年依旧遭遇了巨大的回撤。很多事情回头来看似乎都很简单,但身临其境之时,却十分的迷茫,当年跌幅之大,时间之久,是继续执着的重仓这两个版块?还是选择更具防御属性的版块避险?我能否承担持续重仓甚至加仓的风险,是我每天都在纠结的问题。或许是对自己前期研究的笃定,亦或许是自己破罐子破摔,心里有点不服气,头铁不想认输,所以选择越跌越加,周边一起投资的朋友有的割肉离场,有的收手等反弹,我是为数不多‘杀红眼的’,只要有钱就往里面砸,一年下来,沪深300跌了25%,而我那年的最大回撤达接近50%,由于不断的加仓,所以账面上显示的亏损是30%多,但因为仓位太重,每天都非常的焦虑和烦躁,最后为了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索性账户就不看了。

事情终于在2019年迎来了转机,重仓的白酒和医药开始回暖,自己的收益也从亏损转为了盈利,到了2021年初,股票+基金的账户盈利第一次突破7位数,这也算是我在投资上收获的第一桶金,自此我便热衷于给周边的朋友做一些金融基础知识的科普以及投资经验与教训的分享,在朋友的鼓励和建议下,我便决定踏实下来,开始运营现在的自媒体账号@研究员雷牛牛,为各位投资初学者提供实用性强的投基方法论。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虽然这段投资的结果是好的,但回想起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让我不由得一阵后怕,倘若医药和白酒的逻辑没有被验证,我是否会成为第二个“哥哥”?从此对投资避而远之。对我而言,投资给我上的第一节课就是警惕风险,一定要学会控制预期、丢弃幻想、敬畏市场。

随着我对投资学习的逐步深入和几次勇敢的尝试后, 朦胧中意识到,似乎投资和骗人并不应该完全画上等号,只要学习基础的财务知识,研究各资本市场普适性的投资方法,保持些许的理性,拉长周期来看,盈利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想赚钱不辛苦,抓住主要矛盾大于一切。

技术派说,投资最重要的技能那肯定是灵活运用各项技术指标,因为散户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薄弱,财务报表又生涩难懂,但不论是信息还是财务数据,都会通过交易最终反映到K线上,所以结合K线和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决策,是散户最直接也是最经济的投资方式。

而价投派会告诉你,投资最重要的是研究企业的财报,因为财务报表是企业的照妖镜,任何蛛丝马迹都可以通过财报发现端倪,并且只需稍加学习就可以结合财务报表给企业进行准确的估值。

乍一看,两方说的都很正确,但是细细研究,发现似乎均有漏洞,如果技术派是对的,那为什么富豪榜前100位没有一位是通过技术分析发家的呢?甚至连前1000位都没有,另外,反观历史上著名的技术派大师,晚年大多都很悲惨,几乎没有一位能够善终,《股票作手回忆录》的作者利弗莫尔,投资一生,六次破产,最后开枪自杀;被吹捧为技术大神的江恩,他儿子亲口证实:父亲并不能靠交易为生,更没有靠交易挣到什么钱,主要的收入是靠演讲和卖讲义,临终后,留给自己不到十万美元的财产;

同样的,如果分析财报是最重要的技能,那投资做的最好的应该是财务人员,但纵观公募和私募,优秀的基金经理鲜有财务出身。随着价值投资的兴起,大家对于财报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财报固然重要,但它只是基本面分析的一个小项,并且财报的数据也只代表过去,并不能预测未来。神话财报在投资中的作用并不可取,想要仅通过财报判断一家企业的投资价值更是一种美好的奢望,哪怕是股神巴菲特都说如果想通过财报给企业准确的估值,几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

而在我看来,不论是技术分析,还是财报分析,都是投资中的术,而看清楚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行业格局,才是真正的道,这也是投资中最重要的事。张坤几乎每次在定期报告里都会提及一句话:我们坚定持有商业模式出色、行业格局清晰、竞争力强的优质公司。这3个词听起来似乎有点空洞,但牛牛做一下翻译,应该就会直观的多:

商业模式---怎么挣钱?

行业格局---在哪里挣钱?

竞争力强---凭什么挣钱?

而这三者中,我觉得商业模式是根基,甚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两者,那到底怎么理解商业模式呢?和证监会对企业进行十多个行业分类不同,我觉得部分经济学家的分类,似乎更适合普通人理解,也更直达本质,我们可以按照赚钱难度将所有企业的商业模式分为三类:赚辛苦钱,辛苦不赚钱,赚钱不辛苦。

赚辛苦钱的公司大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各种代工厂,动不动十几万员工,人力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对于上游的价格谈判能力也比较弱,因为门槛不算高,所以竞争也非常激烈。

辛苦不赚钱的公司大体可以细分为两种,一种是明显亏损的公司,另外一种隐藏的就比较深,他们从财报上看是会有少许的利润,但是这些利润并没有分配给股东,而是不断的再投入,比如更新生产设备,从事新的研发,但是一旦这种再投入停止,或者新技术研发失败,财报就会明显恶化,说白了就是赚的钱左口袋进,右口袋出,账上没有充足的现金。

最后一种就是赚钱不辛苦的公司,大家或许会疑惑,还有这种好公司?白酒就属于典型的赚钱不辛苦的行业,首先白酒属于食品饮料赛道,这种品牌形象一旦建立,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大家提到高端白酒,首先肯定是想到茅台五粮液。其次从股东立场来看,基本不需要大规模的再投入,赚的大部分钱实打实的就是净利润,可以进行慷慨的分红。比如白酒龙头,毛利率稳定在90%以上,卖100元的产品,90块钱是毛利,扣除所有成本,净利润还有50%,这种竞争相对没那么激烈,利润率又极高,不需要大规模再投入的公司,典型属于赚钱不辛苦的属性。

龙头,只存在于“慢变”的行业之中

那基于上述的投资逻辑,最终形成了我的两个投资方向:

1.投资行业龙头

2.投资长期稳定高分红的企业

其实对于龙头的解释,大家并没有达成一致,用张坤的选股标准‘商业模式出色、行业格局清晰、竞争力强的优质公司’来解释龙头的含义,我想是恰当好处的,但我还想加上一条‘慢变’。

我个人觉得形成龙头的一个必要前提是在相对成熟的行业,对于高速成长的行业,很难有真龙头可言,因为龙头和短期的行业强者存在本质区别,比如这几年持续大火的新能源车,牛牛觉得也不存在行业龙头,可能很多小伙伴会反驳,特斯拉已经有如此明显的优势,怎么可能不是行业龙头呢?但是如果你细细的研究会发现,目前行业仍旧处于高速爆发期,现在新能源车的处境和10年前的手机行业是非常相似的,各大公司都挤进来分一杯羹,比亚迪这几年不断的从销量和技术上挑战特斯拉老大的位置,苹果小米这些科技公司也在跑步进场,但凡特斯拉是真正的行业龙头,那也不需要通过大幅降价来刺激销量,因为真正的龙头是有绝对定价权的。

我一般对于高速成长中的行业,都比较的谨慎,因为他们变化速度实在太快了,我知道,很多人和我持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觉得成熟行业爆发力不强,无法获取超额利润,高速成长的行业有政策扶持,未来增长潜力巨大。但是如果你真的做过研究,或许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我们就以空调为例,2000-2006年,那时候空调开始大面积普及,市场增涨迅猛,市面上的空调品牌也是五花八门,但是各大厂商都动不动打价格战,恶性竞争,头部企业格力虽然销量大,但是利润却不高,股价表现也非常一般,但2006年之后,行业增速放缓,不少小的空调厂商倒闭,行业洗牌,集中度迅速提升,格力,美的等少数龙头企业利润大增,股价也出现了几十倍的增长,这就是“慢变”带来的利润的提升。

价格被低估的普通公司,难道不值得投资吗?

另外一个方向是投资长期稳定高分红的企业,这点 我是受到了高毅资产创始人邱国鹭的影响,他的那本《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我读过不下4次,他的投资核心要义有4点:

1.便宜是硬道理

2.定价权是核心竞争力

3.胜而后求战,不要战而后求胜

4.人弃我取,逆向投资

相对于②和③,应该和我上面提及的投资龙头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就不去重复赘述。而他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一直在强调便宜的重要性,大部分投资人都渴望找到下一个茅台和下一个腾讯,但这样的机会不常有,A股+港股 近200年,伟大的公司屈指可数。发现 ‘价格合理的伟大公司’的难度远远超过‘价格被低估的普通公司’,即使是普通公司,只要足够便宜,也会有丰厚的回报。那何谓真正的便宜?是股价处于历史低位吗?是市盈率低吗?我觉得都不是,在我看来真正的便宜是能够长期稳定提供高分红的公司。红利策略就非常符合我选择的标准,如果我将龙头的作用定义为进攻,那红利在组合中的作用就是防守。红利因为高额稳定的分红,在下跌市、震荡市中往往可以有非常可观的超额收益,比如今年市场反复震荡,红利相关的指数也是屡破新高,而股息率高,在大部分时候,也意味着股价相对在低位,被市场冷落。所以红利策略基本完美的诠释了邱国鹭反复强调的①和④。

下面聊一下具体的实操,普通投资者可以将投资的标的分为核心仓位卫星仓位,他们投资逻辑和买卖策略也是有明显差别的,所谓核心是指长期趋势震荡向上,波动适中,能获取市场平均收益的标的,比如像沪深300指数,MSCI中国A50指数,还有红利指数,这些波动相对都不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借助估值图,在低估的时候分批买入,到高估的时候 分批卖出,这个持有周期快则1-2年,慢则4-5年,对于这些标的,持有是核心要点,不需要频繁的交易,选择他们就是为了获取相对稳稳的幸福。

卫星是指波动较大,或者有明显周期性的品种,主要是为了博取相对更高的收益,他们一般受市场情绪影响明显,不太适合长期持有,比如半导体,新能源,煤炭钢铁这些, 一般来说持有的时间相对比较短,除了考虑估值之外,还需要对市场情绪综合考虑。如果实在不想那么麻烦,索性就定投核心宽基指数,只要能坚持下来,应该会有不俗的收益……

好,以上就是我投资8年以来自己方法的整合和分享,大概率算不上成熟,但确实是这几年自己的一些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彩讨论

夕照青山明2023-05-19 22:08

这又是一篇我近日读到的颇有新意和深度的文章,受益匪浅。谢谢分享!

坡短爆雷2023-05-19 12:20

别的废话都不要讲,我就问你一句,那电线上面绑的是什么东西?

醉聲夢色2023-05-19 18:05

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下面的评论很不友好,是否认真读了文字?

负尽狂名十五年2023-05-20 18:48

中肯实在,核心仓位和行星仓位,这两个词用的秒

巴西比安2023-05-20 18:02

说的非常好,赞赏!

全部讨论

2023-05-19 22:08

这又是一篇我近日读到的颇有新意和深度的文章,受益匪浅。谢谢分享!

2023-05-19 12:20

别的废话都不要讲,我就问你一句,那电线上面绑的是什么东西?

2023-05-19 18:05

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下面的评论很不友好,是否认真读了文字?

2023-05-20 18:48

中肯实在,核心仓位和行星仓位,这两个词用的秒

2023-05-20 18:02

说的非常好,赞赏!

2023-05-20 08:57

2023-05-21 21:34

认真的拜读了一遍,同时还推荐了两个好朋友。总结的也很到位。希望在后期继续发表这样的文章。

2023-05-19 11:16

又是一个写手大v,
是会通过对过去市场的总结 高呼价投理念 写文章来吸引粉丝,
其实股市操作能力很差。

2023-05-21 10:39

评论都是托

2023-05-21 01:52

纵观全球股市,也不管是那种理论或者理念,最终的结果就是一小撮人赚走一大部分的人的钱💰,这是个永恒不变的真理,所以,研究市场准备或者正在炒什么并去交易它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