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自由之路:入市16年,我的生活目标大部分都实现了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78回复:260喜欢:1181

2000年,一本名叫《富爸爸穷爸爸》的书在国内刮起了飓风,文中“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要让金钱为我们工作”的理念给尚未普及理财概念的国人以巨大的震动。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理工科青年翻开此书后如获至宝:原来人生除了工作和生活之外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财务自由!

一颗向往自由的心由此被重新激发,他开始研究什么是投资,怎样做投资,并走上了一条属于他的低风险投资之路。一转眼,曾今的青年早已过上当年憧憬的自由生活。“低风险也可以实现财务自由吗?”秀哥不禁问道。“可以的”, @DAVID自由之路  说。

“你不可能每天过不一样的生活,除非你去流浪”

上中学的时候,一个同学曾经问过我, “你希望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我的回答是,“希望每天过不一样的生活”。

 “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去流浪”,她说。  

我出生于1977年,成长在一个变革的年代,从小学、中学再到高中,感觉生活在不断变化。那个时候我的想法是,我现在是没钱,等我赚了钱以后,那可不是每天都可以过不一样的生活。

等我念完大学、念完研究生、参加了工作,才发现生活依然不自由。上学的时候,我们把时间交给了老师,好歹换来学识的增长,而等工作后,虽然赚了钱,但也出卖了时间,工作变成朝九晚五周而复始,别说每天过不一样的生活,如果在一个单位工作一辈子,那简直是几十年都在过一样的生活。

“生活真的没有办法自由吗?”

直到有一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富爸爸穷爸爸》,这是00年代的畅销书,虽然内容很浅,但是我看的第一本投资类书籍,透过它我知道原来还能有另一种生活,叫做财务自由,可以不依赖工作,依靠投资就能够满足生活所需。于是财务自由成为我生活的一个目标,因为我知道,只有当生活不需要为收入而奔波,才能更好的体会自由职业那种飞鸟翱翔在蓝天的感觉。如果到达财务自由,我小时候的梦想就能够实现。

我的“傲慢”,让我的职业生涯有了大的裂痕


作为生于70后的一代人,我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在我上大学前,中国的物质还非常短缺,高中的时候我曾经和同学说,”我希望以后能自己赚钱买一辆山地车”。当时别说汽车,即使是电视机,也要花掉一个家庭几年的积蓄。那个时候的生活非常平静,城市面貌和生活水平也一直没什么变化,但是中国财富的大裂变正在孕育中,那个时候一些故事开始流传,有人进入外企工作,月薪有好几千元,在大部分人月薪不到五百元的那个年代,这样的收入给人很大诱惑。记得1999年,华为来我们学校(西安交大)开招聘会,开出的年薪已经可以达到八万元人民币,不过我参加华为的面试,很不幸被淘汰了。

本科结束后,我选择了去上海交大读研究生,毕业后我去了上海移动工作。当时本来有机会去华为,但是我不甘心,很多大学同学本科毕业就去了,现在去总觉得会慢半拍,另一方面上学的时候我也在创业公司做过兼职,了解到做乙方的艰难,心里想着去移动这种大甲方要舒适很多。进入上海移动以后,起步的收入还是很令人满意的,到手的年薪超过10万,甚至高于华为,但是里面的前景却让人压抑:移动的升职加薪按岗位划分,升一岗一个月能多拿一千多元,但是升岗名额卡的很严,我如果我一直在这里工作下去,似乎能看到自己的未来,那就是努力工作,让领导满意,争取岗位晋升,一年能多赚个一两万元的工资。天哪,我的人生之路被一眼看穿了,难道我的将来就被定格成这样吗?

在上海移动我还面临另一个问题。我和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老婆)两地分居,我在上海,她在北京,长期异地非常痛苦。在上海移动工作2年以后,我找到了一个机会借调到北京的中国移动集团的研究院工作,但这并非长久之计。

机会终于来了,2006年集团内最热的数据部开启内部招聘,我看了一下岗位,有一个正好是我目前所做的工作,而且地点就在北京。于是我参加了笔试和面试,面试的是各部门的领导,然后等待通知。我本以为这是一个板上钉钉的机会,但结果招聘结果出来,其他人都成功了,只有我是唯一的失败者。我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呢?后来数据部的部长讲过,在内部招聘的这几个月内,其他人把我办公室的门都踏破了,而你一次都没来过,你真的想来这里?所以,我失败的原因,就是“傲慢”。  


股市是一个公平的市场,这里你不需要低头求人,也不需要向别人效忠

1997年我开通了A股账户,开户还花了90元。当时我刚20岁,投入股票的资金大概有2000元,进进出出似乎赚了几百元,觉得没什么意思,账户就被闲置了。

2004年我从上海移动借调到北京,趁着这个机会跟女友完成了结婚,并在北京买了婚房。那一年我也再次步入股市,寻求更多的投资机会。最初我在股市投入了3万元,买了华联超市、北京城乡、邯郸钢铁等,有些小亏损,后来股市一路下跌,我不敢加仓,心里也比较焦虑。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刷基金论坛,看到一个很吸引人的投资品种,叫做“封闭式基金”,这种基金在成立后就不接受新的申购和赎回,只有等到新一轮的开放新投资人才可以操作。封闭期间流动性的缺失给基金带来了净值折扣,2004年这个折扣大概有20-30%,经过测算,我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于是买入不少封闭式基金。

不曾料到,熊市接踵而至,封闭式基金价格不断下跌,折价也不断扩大,最大的时候折价突破50%,我们亏钱了。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和老婆再三分析和讨论后,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决定把过去3年的住房公积金都取出来,加上每月剩余的工资,全部买入封闭式基金。

在封闭式基金跌跌涨涨没有起色一段时间后,2006年到来,牛市开启,封闭式基金的折价从高点50%不断回落收敛。11月和12月是激动人心的两个月,封闭式基金像一头刚睡醒的雄狮,连续几天,天天封在了涨停板,两周后,折价率回调到了25%,我的盈利一下子超过了50万。

这一年,我也刚好经历了上海移动内部调岗的失败。2006年12月31日,我给公司提交了辞职报告。虽然我不知道路往哪里走,但是我已经信心十足,无论未来如何,我还有股市,这一个公平的市场,我不需要低头求人,也不需要向别人效忠,只需要通过我的判断和交易,就能为自己争取到领地和空间。

50万离财富自由还很远,我继续踏上工作之路

虽然2006年我的收益率还不错,但距离财务自由还很远,50万还没有高端职场人士一年的奖金多,于是我又踏上了求职之路。

在面了几家大公司后,我最终选择了一家做通讯的小民企,他们给我的年薪是12万,与我在上海移动的收入一样。说来也是可笑,我在移动工作5年,最终收入0增长,ROE永远是最重要的,赢在起跑线不代表能赢在终点。

2007年市场很快突破3000点,身边的“股神”也多了起来,我的心中的担忧也越来越多,封闭式基金继续涨,我买的华菱管线也很快就翻倍了,我开始减仓再减仓。最后看到B股还有大约40%-50%的折价,于是买入了一些B股。慢慢地,我的股票仓位降低到了30%以下,剩余资金参与无风险的新股IPO。2007年的大牛市,恐高的我在收益率上跑输了市场不少人,但收入还是有了大幅的增长,到年底我们在股市累计赚到了100万,算是有了第一桶金。

在第二家公司的工作一晃5年半过去了,跟移动相比,这里没有复杂的人事关系,工作起来会简单许多,但是产品研发迟迟没有得到突破,老板长期画饼却始终不愿意在产品研发上做足够的投入,让我和几个老员工最终决定离开。

这时不断有猎头找我,但都不合适,主要以疯狂出差的职位居多,这不是我想要的,毕竟我已经有了选择的自由。机缘巧合之下,一家公司的研发总监联系到我,“你是不是在通过猎头找工作?”。圈子太小了,我以前和他合作过,他是无线网络的高手,而我擅长核心网,我们互相都很欣赏对方的技术能力,这家公司现在想要开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平台,跟我的需求完全一致,依托它我又有机会实现产业界NO.1产品的梦想了!跟他们谈完后,给我开出的年薪是30万,经过5年的时间,我的收入终于实现翻倍,更重要的是,我的工资收入终于超过我老婆了。

新公司在业界的口碑不错,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远超于我的第二家公司。研发总监在我们入职后给每人送了一本韦尔奇的《赢》,他也完全按照GE的2/8法则来管理团队。我负责的大数据分析平台研发进展很快,一来这个产品我在上家公司基本已构思完毕,二来公司的激励机制让团员非常有干劲,难关一个又一个被突破。到2012年底时,我们的产品性能和功能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研发团队最努力的一位同学,每周工作60小时,入职2年实现了收入翻三倍。

到2013年,我们产品1.0终于发布,公司给的年终奖和项目奖都超过我的预期,这让我心中非常暖和,虽然说和股市上赚的不是一个数量级,但这代表一种价值认可。

不过由于投资的成功,此时我的心态已经发生改变,既然牛市和熊市我都能获得N倍于年薪的利润,那么靠投资养活自己的和家人已经不是问题,未来我是继续在职场努力,还是寻找新的生活模式呢? 大老板提出让我组建市场部,但公司规模已大,也不大可能给我多少比例期权,起码和我持有的中行转债相比,期权价值上不是一个数量级,另外单就薪水来讲,职场上50万年薪也基本到顶了。由于使用的投资品种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投资和职场真的很难兼顾,是到了该放弃的时候了,如果我不能把工作做到极致,那还不如把职位交给其他人,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我找时间和研发总监沟通离职的事情,经过坦诚的讨论,我们达成一个意向,等产品2.0开发结束后,我将以顾问的角色帮助公司的产品开发,每周来公司工作半天,平时邮件支持,月薪5000元。

彻底告别工作12年的通讯业,全心拥抱投资

从2010年到2013年,我的投资收益比较普通,四年总计赚了30%。初期持有银行股和保险股,大盘下跌造成2011年大约15%的亏损,这也是投资生涯中最大一次年度亏损,后来转做分级A和可转债,虽然把2011年的亏损全部弥补回来并赚了不少,但是这四年复合收益率不到10%,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一次较大的年度亏损中断了复利都高速增长。所以这时候我决心专做低风险投资,尽量控制回撤。

2014年开启兼职生活后,市场开始转暖,大的赚钱机会又来了。2014年11月到2015年8月,各种分级基金套利的机会层出不穷,先是2014年11月和12月的分级基金溢价套利,当时场内申购分级母基金,两天后拆掉就是10%的收益,这样的机会差不多有4轮到5轮,即使前两轮观望没参与,那么只要后面参与进去,差不多就是30%的收益率。

疯狂的溢价套利结束后,分级基金的规模膨胀了几十倍,然后变成漫长的折价套利机会,每三天一个周期,折价可能1%左右,这样的机会从2014年12月底一直持续到2015年7月底,期中2015年7月曾经出现好几轮4%的折价。2015年股灾期间还出现了分级A的低折套利就会,三天时间15%-20%左右的套利空间。

我在这个阶段不断做分级基金轮动套利, 从2014到2015的两年,我赚到了3倍的收益,非常满意。这一次跟2007年不同的是,我完全放弃了对指数的预测,专心赚取相对收益。2007年我因为指数恐高,基本上放弃了所有权益类多头的仓位,将投资品种收敛到新股申购这样几乎无风险的品种里,错过了大肉。而2014-2015年这次,我相信指数和个股的不确定性,把投资的重点放在确定的相对收益上,反而获得了指数上涨和折价双重收益。

兼职工作虽然比全职轻松不少,但还是会耗费我不少精力,这样的兼职状态大概过了不到一年,2014年9月底我辞掉了公司的工作。就这样,我彻底离开了工作12年的通信行业,全心投入到了金融行业

彻底自由后的生活还是很美好的,2015年,趁着老婆辞职的空档期,我们开启了长达83天的国内自驾游。我曾对老婆说过,我心中一直有个中国的大路线,以后一定要一起走完,没想到14年过去了,因为忙碌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只是背包走过北疆和川西南,还有呼伦贝尔。今年我们终于可以走的久一点、远一点,我们规划后清单越来越长,从30天到60天,从60天到83天。更让人开心的是,这样一段任性的旅程还有儿子陪着我们,一路给我们带来数不尽的快乐。

做投资第一次面临压力

在离开公司后,我一直在思考接下来的人生规划。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产品经理,做一款优秀的产品去满足客户,会让人很有成就感,我非常喜欢这个岗位。在我离职后,有私募公司看到我长期在网上连载的内容,想要邀我做合伙人,但我的理想是自由生活,这些邀请被我谢绝了。有没有一种职业是可以兼顾自由和投资呢?跟朋友、家人聊了不少后,自己做基金经理的念头在我心里萌芽了。

在我确定想法后,很多人找过我,谈怎么把规模做大,怎么大平台多发产品,我发现我不仅没有兴趣、甚至还有些恐惧,我并不适合做老板,在内心深处,我是一个产品经理,只想把产品做好。我不需要贪求多和全,也不需要虚张声势,也不需要销售,只为多年后,有人说这是一款好产品。

转眼到了2016年,我的产品成立了。这个角色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做个人投资者的时候没觉得投资很难,但2017年年底,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压力。当时行情极度分化,指数涨而个股不涨,做产品初期类似赛马,别人没看到你的长期业绩,难免用短期业绩评价你,初期阶段性的落后就会让人对你怀疑,当时有些人说我的投资策略已经过时,未来会一暴十寒,对于这种非议没什么好辩解的,只能靠未来的业绩来回击。

2018年7月我也有过一段时间的压力,当时持仓6%的一个债券大跌,投资人担心我踩雷开始议论纷纷,这个投资最后是安全兑付了。其实拉长时间看,这笔钱当时就是全部亏光对长期业绩影响也不大,但是别人看的不是长期净值,而是你踩雷了!

记得2007年的时候,我因为仓位比较低,收益率跑输了大盘。当时我把收益率放到网上,很多人觉得很失败,但是在2008年结束后再回来看,跑赢指数很多,短期的业绩不一定能代表长期的走势。但没有办法,如果是个人投资者,短期业绩不好或者踩雷可以不告诉别人,所以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压力,而做基金经理就要把这一切坦露出来,任人评说。 

在我的投资人里,有亲戚,朋友,同学,以前的同事,还有一些虽然未曾谋面,但是特别信任我,这么多年从未对我的投资施加任何压力的投资人,不辜负他们其实更重要,幸亏我做到了。

我对投资的思考: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

投资这么多年,我发现自己经常预测错误,感觉要牛市了,结果继续下跌;感觉熊市还没结束,结果牛市来临,感觉大盘股好低估,结果小盘股天天疯涨,感觉市盈率已经跌破5倍,结果一个业绩亏损,不知道市盈率是多少了,感觉这个行业躺着能赚钱,结果一个政策下来,赶紧站起来吧。

股市中充满了不确定性,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增加,股票价格也得到了充分的博弈,我总是问自己,凭什么我就比交易对手要聪明呢?后来我发现放弃预测,按一些方式机械性的操作,反而能赚到钱。

比如说我想参与网下打新,必须选出一些A 股做为门票,我青睐A股和H股都有的股票中,H/A折价较小的A股。按照同股同权的考虑,如果H股和A股价格差不多,那么说明国内投资者和国际投资者对股票价格的分歧较小,那么相比其他股票而言,这类股票的市场定价可能更加准确。

在十几年的投资生涯中,如果总结还算成功的经验,我觉得有三个点是我一直坚守的:

1、寻找长期做多中国的锚

我们这代人经历过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大时代,对中国和中国资产都充满信心,所以我的投资一直都是做多中国,看好中国,相信中国必然成为伟大的国家。 市场上的投资品种很多,有股票、房产、债券、大宗商品、外汇、比特币、收藏品,如果选错了锚,就是走错了路,越努力亏的越多。

各类资产配置方式我都思考过,大宗商品、外汇、比特币、收藏品,都是不能收息的资产,只能靠割韭菜赚钱,长期看是零和,不值得投资。股票、房产、债券三个品种,当前房产的租售比在1.2%左右,相当于80倍市盈率,而沪深300的市盈率为15倍,主仓配置应该选择股市。

中国的固收市场收益率也高于欧美日等国家,所以我长期采用股债平衡策略,当股市低估或者正常估值时,以股市仓位为主,当股市出现高估时,以股债平衡为主,当股市出现泡沫时,则主仓位转移到债性资产 。

2、折价轮动

对于股债平衡的持仓,我首先排除有风险的品种,在剩下的品种中选择了上升概率高的电梯,然后利用折价做轮动,只要电梯不坠毁,我们能获得超越电梯的上升速度。

3、相信均值回归

任何指数不可能一直独秀,总有均值回归的一天,不论是一个股票,一个行业,还是一只基金,他的收益率总会存在均值回归,否则年年高收益,全世界的财富都容纳不下。

均值回归的不仅仅是绝对收益率,也包括相对收益率。投资收益都会有大小年, 但是均值回归是无法预防的,你不知道哪一天回归,如果害怕均值回归而保守,那结果就是不仅无法预防均值回归,而是硬生生把长期投资收益率拉下来了,并不可取,因为均值回归并不一定出现在高收益后的隔年,而是未来你无法预测的某一年或者某几年。对我而言,我会看淡外在的基准值,重点关注自己的内在目标和逻辑是否成立,如果符合我的标准,即使收益率不理想我也不会修正策略,反之,即使收益率很好也要反思。


我是2004年正式入市的,到现在已经16年多,这一路走来,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投资都还比较顺利。我没有去流浪,但也过上了不一样的生活,还记得2012年我在雪球发的第一篇长文,在里面我写下了生活的三个目标:

1、如果投资获得财务自由,则找机会改变目前全职工作的状态。

2、如果不做全职工作,就找个私企挂靠做自由职业者,好处是有时间做理财,有人给交社保,工作能力不会生疏,同时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3、自由职业者做烦了,就再去做一段时间全职工作换换心情,这样周而复始。

8年后回头看,这些愿望大部分都实现了。

感谢这个时代,感谢中国。  

 $至同自由之路1号(P000258)$   $上证指数(SH000001)$  


——————免责声明——————

“雪球达人秀”系列文章旨在推动雪球用户更好的学习交流。文章中任何用户或者嘉宾的发言,都有其特定立场。本文内容所涉具体股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的所有决策应该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之上。 

精彩讨论

水木方成2021-01-26 19:52

打开你的基金一看,收益吓死人,这么低的收益也能实现财务自由,也是没谁了。

K线中的独舞2021-01-26 18:29

股市是一个公平的市场,这里你不需要低头求人,也不需要向别人效忠,接一句“这里是修罗场,你只要掠夺”

格雷费舍2021-01-26 21:43

17%的年化还这么多人喷,我就知道股市还是赚钱的好地方,韭菜一茬一茬的

沐雨clover2021-01-26 19:22

这么多年了,雪球的达人还是他

公子道2021-01-26 18:14

买银行股吧,不断买入,当宝贝一样存一辈子,包你实现财富自由。懂的都懂,不懂的是韭菜。

全部讨论

2021-01-27 00:01

学习

2021-01-26 21:58

股市是一个公平的市场,这里你不需要低头求人,也不需要向别人效忠

2021-01-26 20:29

股债平衡,正好和lip、老唐的计策不谋而合。同时,敢于在下跌50%赌上全部身家,和苍老师赌三次的魄力也相匹配

2021-01-26 20:19

读过大卫的书《低风险投资之路》,蛮不错的

2021-03-10 22:57

"我和老婆再三分析和讨论",有个能讨论投资问题的老婆真是让人羡慕。大部分投资者是孤独的。

2021-01-29 22:30

技术到职业投资转型!同道中人!

2021-01-28 09:33

支持,喜欢你对生活的态度,也喜欢你投资的理念。

2021-01-27 22:22

大卫的风格就是低风险投资,看看人家的产品,18年较为极端的行情冲击下,净值表现非常符合他的风格,看着评论里一堆酸了吧唧的韭菜,未来必然的大跌收割的就是你们。这几年的雪球,也逐渐得不纯粹了起来,喷子太多,有时候想分享点东西,也觉得挺灰心的,我以后也会少说废话。

2021-01-27 21:26

《低风险投资之路》让我2015熊市赚到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