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苹果的飞飞| 超级奶爸的股市嗨旅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60回复:1371喜欢:422

他本科留学美国,在美国拥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而在2017年回国后摇身一变开启了职业奶爸、兼职投资的别样生活;他持有CPA证书,并曾作为财务副总监管理纽约一家五百强企业的审计工作,而如今他的主要管理任务是家人的衣食起居,偶尔给家人烧些小菜,每年安排几次度假;他投资A股、美股多年,有着专业的行业背景,却一直秉持着“弱者”心态,佛系投资;他语言朴实却铿锵有力、幽默风趣;他以 “小人物” 自称却紧随新闻事件,心系家国天下,反观历史,洞察社会;他还是一位股市的 “心灵按摩师”,总能用乐观积极的心态感染周围的人去理性的看待股市涨跌,他就是球友 @大苹果的飞飞  ,今天就随秀哥一起走进他的故事吧!

职业奶爸、兼职投资的快乐

我是1998年去美国读书,大学时主修金融,辅修计算机专业,考了CPA,毕业后一直在美国工作了十多年,做一家公司的财务副总监;后来,2017年从美国回国后,随着我家大宝二宝的出生,再加上我爱人又非常喜欢她在上海的工作,我们留在国内的时间就比计划得长很多。2015年到2017年的投资我都做得很好,老婆也对我100%的信任,甚至比我更相信我,所以我也就得以享受全职带娃、兼职投资的这份快乐。

作为一名职业奶爸,我的一天是起床后先给孩子换尿布、准备早餐、吸尘搞卫生,然后十一点左右为孩子们准备午饭,十一点半到十二点喂午饭,饭后就陪孩子们午睡,自己也会小憩一会儿,醒后再给孩子准备些点心。一般每隔一天我会给家人烧几个小菜,每年会给家人安排几次度假。

在投资方面,开盘后我一般不会去盯盘,因为基本面动态一般通过刷雪球就都知道了。如果没什么实质性变化,股价向下波动我一般选择无视,股价向上波动那会多看几眼,因为看着舒服。当然了,虽然我不盯盘,但我还是会用不少的时间去思考投资,读财报和有价值的分析,但投资是很复杂的一件事,我认为到了一定的认知边际后,再想通过思考来突破认知边界的机会越来越少,相反,过度思考可能会让自己失去对正确方向的感知。明白自己有些事情无法明白,也无需明白,其实也是一种明白。

大部分时间我会一边看着孩子们玩,一边刷雪球、微博、朋友圈、社区灌水。我非常热爱当奶爸的感觉,因为正如一辆好车,所有的物质财富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给人带来快乐的边际效益会递减,但是和孩子们在一起是会越来越快乐的 (当然后面肯定也会有烦的时候,这个我也知道)。等到将来孩子上学我想回去上班时,凭着之前的一些工作经历,我相信也依然会有不少工作机会,实在不行的话,我也可以去开Uber赚钱,你说是吧。

爱家人,爱孩子,爱生活中美好的一切,这些非常简单,也最为重要,而不需要任何成本。

我的“佛系”投资之路 - 在投资逻辑上做到自洽后,慢慢变富有

在我的印象里,好像并没有让我尤其难忘的成功或失败的投资经历。在我看了,短期的盈亏并不能太说明什么,一个人的投资能力其实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验证出来,而当下所做的每一个投资决策除了受情绪控制上的一定影响,总体上是体现了投资者在相应时间段的认知能力和对投资的理解,以及在投资上的天赋程度。我对自己的认知是具备不错的常识,多数情况下能理性思考,有持续的学习能力,但也承认,认知天赋有限,所以我无法确定性很高的去理解一家公司或一个行业,在投资逻辑上做到自洽就很满意了。

持股不动,贤者模式是绝大多数我投资时状态,同时我也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多头

我在A股的配置侧重传统行业中低估值和高分红的公司,其次是制造业上的配置比较多,家电和汽配占比超过20%,主要是美的福耀有一段时间表现比较强劲所致,其它的配置有银行、保险、地产、公用事业。除非基本面出现巨大的变化,不然我的投资会长期保持这个配置格局。

美股我的投资主要在科技互联网、文娱流媒体、生物制药行业和国债ETF。其实我接触美股很早,在1999年时,我当时在纽约认识一个上海的大哥在做股票经纪,他蛮热心的,帮我找了房子。我的房东是他的客户,也是一个开餐馆比较富裕的华人家庭。当时.com如日中天,房东和大哥的关系非常亲密,他也建议我买些科技公司的股票,我当时虽年轻但是想到钱要用来生活和学费所以还是不敢投。结果大家也知道,泡沫崩盘,房东损失了超过90%的本金,股票经纪大哥羞愧得人间蒸发,那是我一次关于美股的投资教训。

工作后一段时间我也有过投资美股的想法,当时做了一些所谓的研究,科技股不敢买,当时想就买些金融吧,长牛蓝筹,研究的对象是花旗集团,但是还未等我开始投,金融风暴来了,运气不错,躲过一劫,但是多少有点心有余悸。从那以后,我就老老实实地交401K,放弃了个人投资美股的尝试。

后来,来了雪球后,阅读了大量信息,关注了站内几位能力非常强的美股投资者,慢慢得也开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逻辑。ETF是我认为长期而言确定性比较高的,让winners赛跑的赛道,除非国运出现问题,此外,生物医药科技、高科技公司也都是美股的优势赛道,是我A股赛道的补充,而且美股管理费低廉,跟踪率高,然后固定收益ETF产生的现金流用于加仓买入。

在看了很多分析之后,我真正开始自己投美股是在2018年,开始建仓。从不知道如何去投,到有一个自己信服的投资逻辑,做到不人云亦云,后来,我也在脸书上做到了逻辑自洽,在2018年较低的时候做到了建仓买入。

说完了上面,接下来想聊聊为何要以分散配置,均衡的思路来做投资。正如开头所说,尽管我自认为具备不错的常识和理性度,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但考虑到自身性格的谨慎性和投资世界的复杂,我把对投资的期望收益率一直定位在长期战胜指标指数上,A股是沪深300,美股是标普500,所以我不会以集中持股某一两家公司或者聚焦于一两个行业为主的投资策略。 我的策略一直都是立足于自己是弱者,用简单的佛性的策略去赚自己安心的、愉悦的钱,不去参与一些超越自身能力,让自己的心理浮躁的游戏。因此,除了新股、新债或者策略性换仓之外,核心仓位我会坚持持有并适时加仓买入,不纠结一时的涨跌,侧重于逻辑自洽的确定性。

做投资界的 “心灵按摩师”

我是一个集理性客观、现实主义、乐观主义、理想主义于一身的人,当然这也可能和我当下相对平凡却又倍感满足的生活现状有关,这也许就是一个小人物的小确幸吧。 所以,无论是在金融危机,毛衣战,还是今年的全球公共健康危机下,我都希望自己为一个可以给大家带来积极信号的那个人,告诉他们 “没关系,别担心”!

1. 分清谨慎和悲观

谨慎指的是对现实的客观认知,对可能出现的生活风险的有意义的防范,比如开车系安全带、给孩子准备安全座椅,家庭开支不要入不敷出,不要透支健康等。同样地,投资上需要注意防范基本面的风险,不碰基本面问题严重、估值不合理的企业的股票。总之任何你主观上可控的事情,你应该谨慎。

悲观是一种负面的人生态度,对自己无法控制、对复杂问题的主观负面揣测,比方说担心房价过高、经济崩溃,担心所谓的外部形式导致的经济崩盘,股市崩溃。

我的看法是我们需要谨慎,但是杜绝悲观。不要把两者混淆起来。自寻苦恼的人通常是不谨慎但悲观的。

投资需要乐观,得相信世界会越来越好。当然你也可以悲观,问题是情绪性的悲观不会帮助你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让你进入投资的黑色隧道走不出来。

哪怕你的悲观是理性的,如果你没有能力改变什么,那其实也是无意义的,负面的,这样的“理性悲观”还不如稍微盲目点的乐观了。

2. 我认为的良性循环

(1) 合理或者好的价格买到对的公司和有意义的仓位;

(2) 公司成长你开始浮盈,当盈利到了不错的比例,公司的估值依然很低,基本面依然很好,你的持仓不但是资产而且是流动性很好的资产;

(3) 增量资金继续买入,股票数量增加,“持仓成本”,增加,总浮盈继续增加;

(4) 年复一年,你一直不卖伴随公司成长,直到市场给了你一个实在无法拒绝的卖出估值或者公司的成长进入一个拐点你找到了更好的公司替代。

我一直在强调一个策略是以业绩成长、公司行业地位、分红、估值、公司管理层这五个最重要的参数为选股基准,平衡好这几者的关系,分散行业配置,再利用这个策略执行重仓多头市值打新策略。

这么一个策略长期亏钱的概率很低很低,基本上依靠分红和打新的现金流都可以保持不败。因为适当分散,所以遇到一只黑天鹅,或者有几家公司因为周期的关系,股价表现一般,一样可以保持长期的胜率。算下来这几年我的新股收益加起来也很可观了,所以只要有耐心坚定这个策略,要亏钱真的很难,战胜基准指数也不是什么挑战

这是一个纯粹的常识策略,不需要深研,不需要黑马,不需要博取弹性,不需要找到热点,不需要逃顶,你只要佛性,闲者,然后配备一定现金仓位抄底就可以了。总体来说是可以长期抚须微笑的。

3. 错误还是经历

很多人在股市里乐衷于总结“错误”。当然都是根据后视镜来给自己总结。其实你要搞清楚到底是错误还是你在这个市场里必须经历的。如果你把必须经历的波动当成错误去总结或者当成自己的能力去炫耀,那只能错上加错。

每一次危机都是很难预测的,每一次危机对应的市场状况都不同,对于不同公司的影响都不同,所以对于是否是危机,是多大多长的危机,每一次的判断都是独立的,过往的情况只能作为决策的参考。常识可以帮助我们规避一些危机,但是根本上防范危机的方式是用产配置的思路,放弃杠杆,控制个股仓位,保持个人财务健康来控制。对于绝大多数个体而言股市的投入应该只是自己资产配置的一部分,要根据自己的极限承受力来配置,因为人的心理承受力有限,过多的权重会因为巨大的波动对人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投资心理。

4. 别后悔,朝前看

2017年蓝筹股大涨,我那时有了卖股票加上原来的房子置换房子的想法。我跟着中介看了滨江的几个楼盘,一手房,当时的开发商很拽,说基本都清盘了,只剩几套大平层,爱要不要。我看了看样板间,又看看总价,后来决定还是算了吧,这把岁数就不要太难为自己了。而且,从生活配套上康,并没有成熟的社区方便。那个时候我手里股票的估值虽不算便宜,但是也没啥明显的高估泡沫。

接着是2018年股票大跌,回撤差不多20%,当时就调侃自己说,早知道2017年就卖掉股票换房子了,当然没后悔药吃,既然跌了,就再买点,把仓位加上去吧。

结果2019年从年初的峰回路转,到年中的风风雨雨,跌宕起伏,以及年底的否极泰来,回撤的不但全回来了我还倒赚不少,算下来2018-2019赚得比2017年还多;反而房价相比2017年还稍微跌了点,那几套大平层到2020年还看到中介在推,显然还没卖掉。

2020年是一个系统性的黑天鹅之年,从疫情到中美关系,又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年份。不过我依然觉得还是往前看,结果现在看也否极泰来。

这不是我料事如神,而是运气好,当然还有些根据客观事实做出的主观预判。

从中短期看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包括负面的不确定性,如果总是让自己的情绪沉迷于这种不确定性,那是愚蠢而可悲的,因为这不是你可控的,杞人忧天罢了,人生本来就已经是悲剧了;从长期看死亡是唯一的确定性,所以把这个过程过好显得尤为重要。我信奉聚焦现实,过好当下的每一天,享受生活,控制好自己能够控制的风险,比如说不上杠杠、相对分散的配置、保持良好的现金流、跌的时候不恐慌、涨得时候不贪婪、尽可能的保持理性。

做好这些,只要运气不要太背,赚钱应该不是问题,赚多赚少都应该高兴,炒股投资赚钱本质上都属于躺赚,躺赚怎么都是应该高兴,愉悦的。

5.至暗时刻又来了

就疫情来看欧美的至暗时刻还在路上,就股市而言这次隧道的黑暗可能会持续的更久,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会大于2008,中长期来看应该差不多,可能还弱点。但是无论现实多么的严峻,好好活着的人的生活还是要好好继续。

股市的下跌,对很多人的情绪而言是煎熬,对我而言是无法再通过股市寻找愉悦和抚须微笑了,所以我还好,但我还希望大家都好。其实我们好好想想只要不借钱、不负债、不短钱长投、现金流不断,从长期看这段时间其实是增加财富的机会。

想想1929年的大萧条很多美国人都穷到饿肚子了,我小时候刚刚开始开放的社会,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做不到动物蛋白吃到饱,2008年我还在为生活在寒冬的纽约奔波,而这次大疫情,一家人团团圆圆,开开心心,还能吃火锅、小龙虾、牛排,我很满足了。

 一个 “小人物” 的家国情怀

1995年我到日本,喜欢逛书店。书店中关于中国的书籍除去历史人文外,其它的观点基本都是轻视,也不能说人家是偏见,因为当时的客观现实是中国太落后了,当时的中日差距是极大的,大到我那时认为好像没有任何赶上的希望。我当时的看法是除非未来几十年中国突飞猛进,日本停滞不前,那可能还有望其项背的希望。

后来1998年我到了美国,认识了不少在美国读计算机的朋友。当时美国的互联网革命如火如荼,计算机本科毕业生起薪年薪5万美元,随便一所学校研究生8万加签约奖金,名校的则要六位数了,而且还没毕业就被各类科技公司抢光,所以务实的中国留学生们纷纷选择了计算机专业。相比之下,当时我在上海的老同学们,月薪1000左右甚至更少的是普遍的,2000是中上的,四五千是高薪的,一万人民币月薪以上那是复旦毕业,外企工作5、6年的职场精英了。当时中国经济刚刚起飞,GDP增长达到了10%,但是我清楚的记得美国新闻报道里说中国增长10%的增量相当于美国1%还是2%,而当时美国的经济增长一度达到了4%。

求学求职期间我一直没回国,第一次回国已经是2010年了。当时对上海的感觉其实是一般的,基础设施进步很大,但是人口比我离开时多了很多。淘宝盛行,因为便宜,而高品质的商品绝大多数为价格安规的海外品牌,同类产品要比美国贵很多,大多数人用山寨手机,空气质量差。那次回国,我的整体感受是人们收入提高了很多,但依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处于一种低水平繁荣的阶段,属于层次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后来我又回国几次,其中一个转折点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我第一次摸到华为的手机,就是几乎和iPhone同步拥有指纹解锁的那款,我当时感觉就是这可能不止是一款手机,而是整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飞跃的阶段了。

果然,接下来几年的很多变化让人感觉这是一个国家进入第二阶段腾飞的标志,由之前的量大质低到量质齐升。很多产品一下子冒出来了:智能手机行业,成了三英战吕布的局面,几大中国手机迅速了包围了苹果在世界市场攻城掠地;电商也不再局限于便宜,而是开始向高端发展,国产商品从过去的廉价low突然就开始变得注重设计品质用户体验了;同时中产阶级购买力大爆发,早年我在日本、美国的商场看到的每逢节假日饭店门前大排长龙的繁荣在中国出现了,而且,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这样的繁荣景象在中国可以说是远远有过之而无不及;物流体验也从十年前的不如Fedex、UPS到现在无论是价格还是体验上的双重碾压;最有趣的汽车行业,就在差不多2016、2017年时我还在吐槽说在中国要买到美国同样品质的车得花2.5-3倍的钱,而国产品牌的车从质量到设计都无法令人满意,结果,仅仅两年时间,造车新势力突然就冒了出来,而且以极快的速度弯道超车。

而以上这些还只是我过去几十年的比较片面的观察,肯定不完整,但是就算是管中窥豹,其实也反应出1990年到2020年在中国发生的可以改变人类历史和未来的巨变。

今年正逢A股30年,回到1990年,不会有人想到刚刚开张的、仅仅有八家上市公司的股市会在30年后迎来众多名扬海内外的中国企业。这期间的跨越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我几十年前看书,读到了日本经济的奇迹,韩国的汉江奇迹,以及其他四小龙的经济奇迹,但是就客观数据而言,这些奇迹和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工业化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而这次疫情也告诉我们一个客观现实,如果我们能抛开意识形态方面的争论,就应该承认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执政能力、整个社会的组织能力、人民的自觉性、应用科技的实力都是全球重要国家中最强大的,不是之一。而作为一个投资者,我的策略很简单,那就是在逻辑自洽的前提下,给国家定性之后再给企业定性,根据估值买入我认为优秀的核心资产,慢慢变富有!


  #激昂三十年未来看东方# 

精彩讨论

Meteora2020-11-19 14:43

我被拉黑了。。。因为我说他停车停在人行道上。。。

我要让雨停出太阳2020-11-19 15:26

此人心胸狭隘,配不上达人秀。

青春的泥沼2020-11-19 16:08

雪球达人秀这几年我也看过不少啊,但是评论区翻车这样严重的真是头一次见,哈哈哈,真的[好逊]

VT伍2020-11-19 16:15

我被拉黑了,因为我说他发的早餐卖相一般。。

Yilefly2020-11-19 15:17

已经拉黑的能不能别推这个货的,看到想吐,早拉黑了

全部讨论

2020-11-19 14:43

我被拉黑了。。。因为我说他停车停在人行道上。。。

2020-11-19 15:26

此人心胸狭隘,配不上达人秀。

雪球达人秀这几年我也看过不少啊,但是评论区翻车这样严重的真是头一次见,哈哈哈,真的[好逊]

2020-11-19 16:15

我被拉黑了,因为我说他发的早餐卖相一般。。

2020-11-19 15:17

已经拉黑的能不能别推这个货的,看到想吐,早拉黑了

2020-11-19 14:39

这哥们挺爱拉黑人的,已经忘了是啥时候被拉黑的了,再想看他吹牛逼也没机会了

2020-11-19 15:57

以前我经常看他拉黑人-----一言不合就开拉。后来,因为疫情的事情,他在那里吧啦吧啦一通大吹美帝的优秀,实在看的烦了,我主动怼他,让他拉黒了事。

2020-11-19 14:56

这位投资者容不得异议

雪球小编的三观有问题吗?这种人达在哪,成天发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家里装修也发,与深度投资有多大关系?成天发吃喝拉撒的男人,三观会正?看看他专栏,有几篇文章有营养,是深度分析个股了,还是分析基金了?还这么爱拉黑人,小肚鸡肠的,我还是主动拉黑他吧

我好像跟他没任何冲突,突然发现拉黑我了。还有那啥@台州知府 @橡树木棉 等,他们是不是一伙的? 没跟他们吵过架啊。到现在我还拉黑一个都没有。投资长久者必须大格局宽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