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之~~从矛盾论的角度看比亚迪及其对手的战略取舍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8喜欢:6

$比亚迪(SZ002594)$ $赛力斯(SH601127)$ $长城汽车(SH601633)$

#瞎扯比亚迪# #比亚迪#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学生时代,我们总是被教导说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彼时是很茫然的,不理解的同时只能强记硬背,事后想来,其根本原因在于书本上的知识已经划定了所谓的世界观正确的红线,在以本宣读的象牙塔里,是没有太多真正的体现和建立世界观的实践机会的。

那么到底啥是世界观?瞎哥在告别学生时代小三十年之后的当下认为,就是你看待一事一物是否用上了方法论的视角,方法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的确是可以抽丝剥茧帮助我们接近事物的本质,得出针对个人认知的最有边际解。

这篇扯文,瞎哥就用方法论中最为基本的矛盾论,来以比亚迪为例,看看其战略取舍的依据。

前提:

1、矛盾论。矛盾论告诉我们,事物都是处于矛盾的关系对中发展的,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发展的方向以主要矛盾的指向所决定,综合次要矛盾的合力,最终体现出事物真实的行进路线。又同时,每一类矛盾本身,又可以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若干次要方面,该矛盾在矛盾关系对中的指向,是由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合力构成的。

2、比亚迪(整车部分业务)。目前的优势主要是三方面,A)相较于友商竞品的在代次上领先的众多技术积累;B)自给率极高的垂直产业链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庞大存量产能(目前已经落地的产能接近550万台);C)既有的在新能车领域超过30%的市场份额(截至2023年底)。

3、市场。以2023年数据为例,国内乘用车市场3000多万台的产销总量,新能车1000多万台的产销规模,整体占比在32%左右。到2024年,个别单月的新能车销售占比已经实现了50%以上。

那么,站在以上三个前提之下,咋看待比亚迪呢?瞎哥认为:

比亚迪汽车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新能车和传统燃油车之间的必然替代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新能车阵营中对于增量市场份额的二次分配的矛盾。集合船夫在2023年和2024年的两次面对全行业的讲话中,其实是可以看到这种矛盾划分的痕迹的。2023年,船夫说“在20万元以下的市场上我们是有定价权的”,2024年,船夫说“今年将实现个别月份新能车市占率超过燃油车的情况”。

比亚迪的战略是基于其现有优势,认为在新能车市场占有率没有对燃油车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之前,比亚迪将发展的主要矛盾聚焦于燃油车清退后出现的增量市场份额,同时如何尽可能的继续在此部分增量市场中维持既有新能车市场的份额占比。这就是比亚迪战略关注的主要矛盾。那么它是如何做的呢?

1、农历新年伊始,开始798战役。打响和油车决战的第一枪。从2023年的油电同价的战略相持阶段,进展到了电比油低的战略反攻阶段。将主要矛盾的优先级绝对化,喊出了行动的目标口号,完成了市场的情绪动员。

2、在王朝和海洋两个品牌系列中,在20万元以下市场上,聚焦了绝大部分的车型和产能,新推出的元up,元pro,宋L,海狮07,以及众多的荣耀版车型。全力争夺20万元以下这一块燃油车主要的市场份额。用产品矩阵,构建了20万元以下价格空间的全覆盖,完成了产品及产能的准备。

3、在销售端和宣传端,借助新车型和新技术平台的发布,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在历经2月份传统新年假期的短暂回落后,3月、4月都取得了同比和环比的增长,在新能车总体占比大幅提升的同时,也保持住了在新能车总体中超过30%的占比。

以三年为期,也许两年就能看到,新能车对于燃油车市场的出清能力会越来越大,也许很快就会到达28。如果2026年,真的实现了28格局,那么3000万台的国内市场总量中,新能车占比会达到惊人的2400万台左右。如果比亚迪届时依然能保持新能车细分市场30%左右的占比,那么就差不多是700万台左右的产销规模。

比亚迪选择把清退燃油车市场占比作为主要矛盾,是基于其既有的新能车技术和市场的领导地位,同时又拥有高度整合的垂直产业链布局,以及庞大的落地产能规模,这两者对于成本控制能力的达成是其他友商完全无可企及的。在这个前提下,燃油车市场份额的清退释放的速度越快,比亚迪的优势越大,因为那么大的份额的涌现,真正具有承接力的现有产能其实是不足的。又同时,产能利用率越是高周转,其成本控制能力又会再次得到质的提升,形成正向的驱动反馈机制。也就是说,比亚迪的订单收获能力、交付能力、定价能力,不断闭环提升,有越跑越快的趋势。这就是2023年船夫提出的“快鱼”理论的本质。

结合昨天谈过的“长期主义”,我们也许能够更清楚地看明白,为啥现在比亚迪就是横下一条心,聚焦优势资源深耕20万以下的市场区段。这个区段的总体保有量最大,最适合发挥比亚迪的产能优势和成本控制优势。所以,完全没有必要用某界某想买一台的利润就能抵得上比亚迪卖7、8台的利润,这样简单的单维度的比较,是完全没有战略视角的,根本不懂得比亚迪在这个油电大势相易的时代巨大机遇期里的绝对优势到底是什么。

最终的结论就是,比亚迪当前最大的战略优势就是在确保技术领先前提下的产能。产能、产能还是产能,一切都会围绕这个最大的优势展开。这就体现了比亚迪面对目前整车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的深刻解读。

这篇,主要是用矛盾论解读比亚迪。那么有些主体是互为主要矛盾的对立面的,比方说油车和电车,就是主要矛盾的AB面。举个例子就扩展一下来说长城,它就是一个典型的油电转化主要矛盾中燃油车的代表,从产品结构到产能布局在到销量和利润贡献占比,油车都还是绝对的大头。那么虽然目前静态的看,2024年的出口和利润感觉上都还不错,但是这种态势显然在战略上不具有可持续性,因为市场风格转换的方向,和长城目前的资源匹配以及市场认可度,绝对是反向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比亚迪越跑越快的时候,就是某些传统车企(特别是燃油车历史资产过重而导致转向迟缓的那些车企)越来越慌张的时候。所以,有些时候,出现一些油箱门,电击门之类的小插曲,也实属正常的业界心理形态。

如果继续用矛盾论在进行沙盘推演,也许我们就能理解很多不同的市场风格,例如,同样都是后来者,为何余大嘴总是表现得压迫感很强,相比较而言更为晚进场的雷布斯却多少有些风轻云淡的战略定力。今天就不在这里展开了,大家可以沿着瞎哥的举例,慢慢推,很有意思。大家也可以在讨论区告诉瞎哥,你推演的过程和结论是什么,也许这是一个很好的正向的进步的关于矛盾论的实践案例。

最后,祝大家周末快乐![玫瑰]

精彩讨论

瞎扯几句05-17 16:36

对,就是这个思路。所以,比亚迪目前的出牌顺序是完全合理的,基本就是零封20万以下的市场空间,这是基本盘,也是能把比亚迪战略优势最大化的区段。

皮皮大王的小王05-17 17:26

我的理解是,比亚迪借着国家新能源战略的东风和目前自身绝对的技术、产能、成本优势,打对落后产能的歼灭战,这里的落后产能包括但不局限于油车和合资。瞎哥说的新能源和油车的主次矛盾和互相转化,其实不是一定的。是和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主角相互成就的。
所以我的观点是,迪子不仅是承接油车份额,而是借着新能源彻底打垮落后车企,承接他们的供应链和市场渠道。

瞎扯几句05-17 16:34

油电的攻守之势相易的速度,会超过很多人的预期。所以,2026年看到28格局,概率不低。当然是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估计没那么快。所以,虽然出海是很重要的,但是国内市场依然是近2年最大的基本盘,也就是说在接下去的2年内,得中国市场者必得未来全球市场!

全部讨论

@奔跑的犀牛1212 赶紧过来喷瞎哥

我的理解是,比亚迪借着国家新能源战略的东风和目前自身绝对的技术、产能、成本优势,打对落后产能的歼灭战,这里的落后产能包括但不局限于油车和合资。瞎哥说的新能源和油车的主次矛盾和互相转化,其实不是一定的。是和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主角相互成就的。
所以我的观点是,迪子不仅是承接油车份额,而是借着新能源彻底打垮落后车企,承接他们的供应链和市场渠道。

瞎哥,我一下午在等表弟回复,你怎么又写雄文了?来不及看,先拉@金凤一号 表弟过来一起看看,一会等我读后感。

05-17 17:21

继续拜读瞎哥大作,用上了教员的矛盾论,非常高级,非常犀利,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05-17 17:40

dmi5是燃油车棺材板上的最后一颗钉子???

如果2026年,真的实现了28格局,那么3000万台的国内市场总量中,新能车占比会达到惊人的2400万台左右。如果比亚迪届时依然能保持新能车细分市场30%左右的占比,那么就差不多是700万台左右的产销规模。

05-17 17:35

所以说大型SUV这么晚推出,是避免树敌太多????国内的油电之战明年就打完了???

05-17 16:38

05-17 16:30

我的理解,是20w以下定性战略性问题,你能不能抢夺燃油车市场,让乘用车变成新能源市场。30-50w是定量战术性问题,以前面说的市场定性变化为前提。企业资源有限,自然是先聚焦战略问题的解决,方可有来日方长慢慢解决战术问题的筹码。还是我说的那句话,对于迪子,从下往上打更容易

05-17 16:23

@阿架-经典语录收藏 驴队长,提供下你的读后感,关键是是否写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