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以什么样的心态与姿态去面对基金投顾?一文将基金投顾业务聊通透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8回复:16喜欢:15

  #我看基金投顾#   #基金创作者激励计划#    @蛋卷基金    @今日话题    @雪球访谈   @不安分的王小姐    @中欧基金   @中欧全明星 @南方基金 @易方达投顾 

前纪:

2019年10月,基金投顾试点在国内正式落地。不管是基金管理人,还是基金代销机构,都对这一业务寄予了厚望,一定程度上说,这确实是一件值得记录的里程碑式的大事件。因为全球共同基金(公募基金)的头把交椅——美国,其公募基金行业的大发展和现有基民购买基金的主要方式都与“基金投顾”四个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是,不管是对机构、从业者还是对于基金的购买者,同样也都面临这些更加深刻的问题:

对于机构和从业人员而言,我们要思考的是:

基金投顾业务真的会在中国迎来大发展吗?它的发展有哪些核心要件?中国的客观环境与美国等海外市场,在业务具体的落地过程中会不会存在差异和不同?

对于基金的购买者而言,我们要面对的则又是:

基金投顾真的有效吗?它会不会又是机构们的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宣传和营销策略?面对这样的新事物,我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和姿态去面对它?

之前,我已经在蛋卷专栏中写过几篇有关基金投顾的文章,《正在进行时的基金(买方)投顾》,《基金投顾美国经验借鉴与发展启示》。在同名公号上,更是写过20多篇基金投顾有关的系列文章。

此次,恰逢雪球和蛋卷举办基金投顾体验官的活动,我趁机将基金投顾的种种问题,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有关业务和实际大家在体验各类基金投顾策略和服务的提供者中有的一些感受或问题,也欢迎大家在本贴下面留言,我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先把前纪里面大家可能关心的问题,回答一遍。文章最后,是有关基金投顾基础篇的内容。

一、基金投顾为何会大发展?

先看下美国基金投顾截止2021年初的最新数据:

1)规模高达83.7万亿美元;(巴蜀养基场备注:该数据可能存在问题,截止2019年底美国共同基金的总规模才21.3万亿美金)

2)账户达6400万个;

3)机构1.3万家,从业人员84万;

4)人工投顾是主流模式。

数据来源:平安证券 20210115 《四方逐鹿,扬帆风起——基金投顾一周年思考》。

以上数据具体是个什么概念呢?

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统计,目前除了退休计划外,拥有共同基金的家庭中有77%都会通过投资顾问的建议进行配置,仅有13%的投资者直接从基金公司或销售渠道购买基金。73%的客户将专业投资顾问作为其首要的基金信息来源,显著超越第二名的基金公司或其他网站(46%)。由此可以看到,通过基金投顾模式配置基金在美国已经是非常主流的一种模式。

实际上,在美国主要可以通过三种渠道购买基金产品,分别是基金投顾机构,基金超市和雇主发起的退休金计划,而这三种渠道中的第一种和第三种,基本全程都有基金投顾的介入,而第二种也有基金投顾的服务提供,可以选择。

并且,这三种渠道当中的最后一种,雇主发起的退休金计划,则成为了现如今美国最重要的基金购买渠道和美国共同基金(也就是公募基金)的增量资金来源。

而这种购买渠道,在我国目前还没有。

我们都知道,美国股市和中国股市的走势好像不太一样,美国股市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虽然也经历过科技股泡沫的破灭,2008年的金融危机,但整体态势基本还是按照一个慢牛的态势在行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牛长熊短,其核心原因就是进入股市的资金来源都为养老金这类长期资金。

而中国的股市则更多呈现的是牛短熊长。今年,监管部门已经开始鼓励和提倡养老金入市,

但是,养老金究竟能不能以更大的体量,更持久的姿态入市,需要的更多的其实是配套制度的支持。

实际上,美国401K养老计划的成功推行和资管机构自我革命,两者的叠加,才给了基金投顾业务在美国大发展的丰厚土壤。

其中401k计划就是配套的养老金入市制度,这个制度从1980年开始推行,影响了后续40余年的资本市场发展。当然,从时间的先后顺序上来看,资管机构的自我革命还发生在前,而美国401k养老计划的推行则发生在后。

(1)资管机构的自我革命;

简单理解,所谓的资管机构的自我革命,就是以先锋领航集团为首的基金公司,主动降低基金产品的综合费率,并且不再向基金产品的销售机构返还销售佣金,开源节流的让投资者实实在在的享受到购买基金的实惠(能拿到手上的基金产品收益更高了)。

这其中,以先锋领航集团和富达基金为首的美国两大基金公司的路径是不完全一样的,比如先锋领航集团主要是发展被动投资型工具,比如指数基金、ETF产品等等,将这些产品的综合费率甚至持续降到了万分之几,富达基金则主要是发展主动权益类产品,其旗下非常著名的麦哲伦基金和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就是主动权益基金的优秀代表,这类主动管理类基金的综合费率也持续下降到了1%以下。

对应的,中国的指数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的综合费率是多少呢?

管理费,指数型基金虽然近几年已经在下降,但还普遍在0.6-0.8%,股票型基金则普遍在1.5%的水平。认购/申购费,50万以下的资金,一般是1.2%~1.5%,然后还加上托管费0.3%左右、销售服务费等等,即便长期持有,不算赎回费,综合费率也在2.1%-3.5%左右,所以相差是非常的悬殊的。


(2)401k计划的成功推行;

所谓的401k计划,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一种由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建立起来的完全基金式的养老金制度,它最大的优势和特点是个税递延(个人所有税递延征收),比如你在领工资的时候,是需要缴税的,但如果将一部分工资以养老金的名义存入自己的401k账户中,这部分工资就暂时不需要缴税了,直到你在未来退休之后要去领取的时候才需要缴税,而且交的税的金额可能比你之初该交的金额还要低。

这一下子,401k账户的所有者就享受到了福利和激励,福利是401k账户里的资金是要用来做投资的,很多人会通过基金投顾来配置基金组合,获取一个还不错的中长期投资回报。

激励则是大家很有动力,尽早开始通过自己的401k账户来进行基金投资,因为要领取资金的时间是在退休之后,而越早开始投资,暂时少交的税金能够用来投资的时长就越长,就越有可能为自己贡献更多的投资回报。

因为有了这一制度,促使美国购买基金的受众和基数大幅的提升,而究竟应该“买哪些产品,如果购买,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这些专业问题,这么多401k计划账户的所有者是没有能力去解决的,那怎么办呢?找专业的基金投顾来帮他们解决呗。

所以,到这里,我们可以给出结论了,基金投顾业务为什么会大发展呢?

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的自我革命,将资产管理创造的价值和财富管理创造的价值进行区隔,是基金投顾业务大发展(从0到1)的基础条件;

配套的制度建设,如类似于美国401k计划这样的制度红利,则是基金投顾业务大发展(从1到n)的必要补充。

以上两点,在中国会不会也有类似的土壤和条件呢?

关于第一点,其实对于美国当时的环境而言,肯定也会有人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先锋领航集团及其创始人约翰博格先生要去做这件自我革命的事情呢?为什么是他,为什么要在那个时候就开始降费,免佣,貌似要与赚钱过不去,要与整个行业“为敌”呢?

你可以用囚徒困境来解释,在目前财富管理转型的国内财富管理体系中,势必有基金公司会率先打破现有秩序和格局,做出自己的战略选择,掀起全新的行业波澜。

你也可以用格局和少有人走的路来形容这些真正的革新者,有一类人,他们或许就是那种真正做大事的,在他们的字典里,写着的就是纯粹的利他,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纯粹的利他,全心全意的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换来的一定是更大更持久的脱离了世俗意义的成功。

所以,我对第一点,充满信心。降费可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但这个过程正在发生,未来的速度还会更快。

关于第二点,我正好最近问了下业内资深人士,他给的答案是“正在路上,今年肯定会出政策”,如果真的落地并且细节也能够超预期的话,或许属于基金行业大发展和基金投顾业务真正的春天确实就在到来的路上了。

p.s. 其实行业2018年首推养老目标基金时,就开始打个税递延的牌了,那个时候很多代销机构(银行、券商)都在狂推开户,其实核心并不是真的要把这一类型的基金卖出去多少,而是当时就有传言,未来能够享受个税递延的养老金账户就以购买的养老目标基金时候开户所在机构的账户为准。当然,或许这只是个谣言。。。抑或是遥遥领先的预言。。。

二、即便条件都有了,基金投顾会像美国那样爆发吗,为什么?

如果上面所说的条件都有了,中国的基金投顾业务会像美国那样爆发并成为最最主流的基金交互模式吗?

我的答案是可能也不会。

为什么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基础和基因不同。

基金投顾业务,通俗的理解,就是策略和服务的提供者在客户授权下负责基金投资买卖的一切事务,更通俗的说法就是“代你操作”。直接帮投资者解决“买什么基金,买多少,什么时候买卖”的问题,也就是说买卖基金这些事儿,都可以委托给基金投顾帮你打理。同时,提供此类服务,收取一定的投资顾问费。

因为是向买产品的客户直接收取投顾费,所以基金投顾又被称为买方投顾。

而就是因为要直接收费这一个改变,哪怕现在交的基金投顾费+基金管理费≤之前交的综合费率,依然可能会有很多投资者会拒绝交这笔费用。

因为如果回归到缴税的逻辑当中,我们就能明白,我们国家的民众习惯了间接税的这一套模式,没有在产品之外交价外税,也就是直接税的传统。但美国一直以来,所有民众都早已习惯了在产品之外,要交价外税,也就是直接税的传统。买东西要额外交税,吃饭也要额外给服务费(税)。

回溯中国收取间接税的思想,可以来到2000所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的经济思想。从盐铁专营到寓税于价,其中寓税于价就是把税收隐藏在商品中,老百姓在日常生活的买卖中,不知不觉就纳了税。按管仲的说法就是“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这一征税方法,直到今天仍在被广泛应用。

毕竟公募基金是面对普罗大众的一种理财工具,而基金投顾大发展的意思也是得到更多普通投资者的认可和支持。

你可能会说,我们可以给大家讲道理啊,比如“你之前其实交的更多,现在收投顾费,因为其他费率的降低,只是将资产管理创造价值要收的钱和财富管理创造价值要收的钱进行了区分,其实比你原有的模式交的还要少一些哦”,即便如此,就如同你之前一直给人糖吃,突然有一天,你不给了,本来只是回归正常,但是吃糖的人可能就会记恨你一样。

当然,我也很希望这一逻辑并不成立,随着行业的发展,普罗大众都非常愿意为价值付费,为咨询买单。

三、是不是,大幅降费和个税递延等红利政策都没有,基金投顾就不发展了呢?

更不是。即便没有那些外在的条件,基金投顾业务依然会发展,得到相当一部分投资者的青睐并为他们创造价值。

基金投顾之所以会出现,是带着解决行业一直以来最大的两个问题而来的:

第一个大问题是解决财富管理行业公正性的问题;第二个大问题是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

财富管理是面对投资者管理财富的,这个行业最最核心的就是真正代表投资者利益,为投资者的财富负责。这里面有两层含义,其一代表投资者利益,是客观公正的对待市场上所有的资产管理公司和资产管理产品,从中选择出对投资者最有利的产品进行配置,这就是财富管理行业的第一个核心要义——公正;但光有公正还不行,好心办坏事的事情屡见不鲜,主观上想要对投资者好,但是在选择公司和产品时,根本不知道如何选择,什么是最优秀的,从而导致最终对客户的财富管理结果也不够理想,这就有了财富管理行业的第二个核心要义——专业。

在基金投顾之前,想要解决公正性问题,有过三方财富,当时三方财富的说辞也是,独立第三方,不代表任何一家资管机构的利益,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他们总是喜欢向客户推介给他们佣金更高的公司和产品,原来三方财富一点都不独立。

所谓向谁收费,或叫谁给我钱,我就更有动力听谁的话,代表谁的利益。直销、三方财富都是上游产品供应商给钱,所以就倾向于听供应商的,但如果直接是客户给我们费用呢?那我们就倾向于听客户的,代表客户的利益。

所以,基金投顾走出直接向投资者收费的这一步,就是从根本上扭转了商业逻辑,是解决财富管理公正性的一大有力举措。

接下来,基金投顾真的能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吗?如果真的可以,那这个业务就是切实在为投资者创造价值,体现了财富管理的“专业”,既然创造了价值,那持续收取投顾费,就有了立根之本。

答案是肯定的。

给出解决基金赚钱,基民却不赚钱的武器的根本是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基金赚钱,基民却不赚钱?

这个原因概括来说,只有一个,就是基民用自己错误的投资行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行为偏差来牺牲掉了本该获得的收益。

这些行为偏差最核心的同样有五种,分别是追涨杀跌、频繁交易、亏的不卖、情绪操作和买卖强化,而对收益蚕食最大的是前两种,追涨杀跌和频繁交易。

如何解决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呢?


一个动作就可以了——长期投资。

都已经长期投资还怎么追涨杀跌和频繁交易呢?

但长期投资就像是佛渡有缘人的一句信仰,有人还在怀疑它,有人相信了但也然并卵,因为知易行难。

另外长期也有分,不是一句长期投资就完事了的,有主动地长期和被动地长期,永无止境的长期和适可而止的长期,资产的长期和产品的调整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想清楚。

落实到投资者行为偏差的解决方案上,和基金投顾一样,做定投、做财富管理端的资产配置、在相对低点买封闭式基金或有锁定期的基金产品,都可以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

因为定投、财富管理端的资产配置、买有封闭期或持有期的基金产品其实都是在通过外界的纪律或约束来引导客户做长期投资,而基金投顾,则是把客户调仓、买卖的权限回收到了投顾管理人这里,即便在短时间内可能有配置产品的微调,但背后的资产都是长期持有的,所以它在解决这一问题方面也是有效的。

并且,基金投顾相较于定投、财富管理端的资产配置等方式相比,在具体的产品选择上、战略择时上相较于个人会更加专业,可能会创造出更多的超额收益和降低不必要的投资成本,这样一开源节流,即便都能解决行业的大难题,基金投顾也显得优势更加明显一些。

既能真正代表客户的利益,并且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客户赚到其该赚的钱的情况下还继续 ,基金投顾业务是会得到相当一部分投资者的青睐的。

这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具体应该包含:

1)更愿意接触新鲜事物的尝鲜族;

2)已经为独立咨询、知识类产品服务付费,形成付费意识和意愿的群体;

3)诟病和深恶痛绝传统的王婆卖瓜或任务销售式的产品推介的群体;

4)高净值客户群体。

。。。

而如果再想从中拓圈,发展到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接受,可能依然需要外界条件的配合和支撑。


上面三个问题,回答了机构和从业者可能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换个角度,站在投资者的视角,我们来聊一聊:


四、做为投资者而言,我要不要选择它?

其实,你只是不知道或没这样想过罢了,雪球是国内相对其它互联网三方财富管理平台而言,最有基金投顾基因的平台,没有之一。

因为只有它是先做了社区,再做了交易,后面社区沉淀下来的大V建立了组合。

这个逻辑,吸引来的人可能很大一部分都不是在雪球或蛋卷上做买基金的,就是来学习或来交流的。

首先做社区,并且做成了社区生态,相较于只是平台方自己发声的平台,它相当于是做了个开源的系统,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想发声的可以发声,想学习和交流的可以学习和交流。

其次后面再做了交易,相较于那些先做了交易,再做一个贴吧或论坛的让他们有发声的地方的,会更纯粹,冲淡一些屁股决定脑袋的戾气。

最后,脱颖而出的一些意见领袖,成为了大V,他们建立了组合,我们可以选择跟投,也可以不跟,跟不跟都可以看到他的观点,如果跟投的组合下跌了,可能大V会进行解释,你也可以和他(她)互动。

这是什么呢?其实这就是实质上的基金投顾。

那这种基金投顾和上面说了那么久的基金投顾有啥本质性的区别呢?

区别只有两个:

一个是大V组合,并不能够直接面向投资者收投资顾问费;(其实已经有些大V通过建立收费群或星球,把自己的持仓或调仓信息灰度化,只在圈子里公开,来收费,只是这种收费往往还是以类似单笔咨询费的方式来收取)

另一个,每次大V组合发车或调仓,我们都没有办法自动跟投,必须手动跟投,否则自己的组合就会和大V组合之间出现偏移。即,我们没有办法全权委托大V来操作。

这就是仅仅的两个区别,所以你发现了吗?你现在还有机会白嫖这些大V组合的持仓、调仓、观点、言论,包括有些大V耿耿于怀,自己没办法真正的收取投顾费,其实背后只差一道监管给予的“牌照”而已。

如果后续雪球及旗下的蛋卷基金也拿到了基金投顾试点资格呢?并处理好雪球和大V之间的合作模式,并得到监管的认可,从法理上,上面所说的两点区别就都不复存在了。

所以,这个问题对于那些已经选择跟投大V组合的投资者而言,并不是要不要选择基金投顾业务的问题,而是如果你之前跟投的大V组合突然宣布要收投顾费了,你要不要交的问题?

向你喜欢和认可的大V组合交取投顾费,并接受他(她)的全权委托,长期投资下去。

未来再也不用担心自己错过发车信息,也不用为自己的白嫖觉得不好意思了。你可以问问自己对待这个问题的答案!

而现在雪球/蛋卷上线的几家基金公司的基金投顾策略和服务,你就可以将其类比和想象成一个大V组合,并有配套的服务,同样你就可以问问自己,愿不愿意去选择他们了。

p.s.

1、现有真正跟投上量的大V组合,都得到了平台的尾随佣金分成(因为法理上暂时讲不通,所以可能会以其它的名义给予);

2、即便雪球/蛋卷真的拿到基金投顾试点,并开启了自己(大V)的投顾组合,前期收取的投顾费我预计应该都不会高,除非会提供远超现在模式的陪伴服务等。 


五、你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完全以基金投顾的方式来买基金?

1、完完全全的基金小白,工作又忙,没什么时间系统的学习和提高,但是心气又高,总想着自己是运气最好的那一个,想要通过买基金挣快钱挣大钱,这些投资者一开始就选择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选择基金投顾就是最好不过的,但是往往,这类投资者却又是很难真的走上这条道路的;

2、基金投顾大发展的外部条件已经显现和成熟,比如行业免佣基金出现了,配套的红利政策个税递延落地了,等等。


六、现在,究竟要不要去参与基金投顾呢?(以什么样的心态和姿态去面对它?)

现代人都有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特点,就是我们只关心和自己有关系的事物。如果这件事和我们没有关系,可能我们连知道都不会知道,出现在自己的眼帘也会自动被忽略掉,这种现象也被称为信息茧房。我们自己编制了一个蚕茧,把自己包裹了起来。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现如今的基金投顾业务,我们要不要去参与其中,以什么样的心态和姿态去面对它,我的建议是“和它发生关系”,你可以真的去尝试,也可以只是以最低门槛的方式去体验,“行为改变态度,比态度改变行为要快的多”,只要你真正的参与其中了,未来有关基金投顾的一切变化,进展,你可能才会关心和关注到。

而未来的那些变化和进展,对我们而言,或许是更为关键和重要的信息。


基础篇(该部分后续会持续补充和更新)

1、基金投顾和fof、大v组合的区别;

答:基金投顾和fof的最大区别是,一个是服务,一个是产品。一个是财富管理前、中、后一条龙的服务,一个还只是资产管理的一个产品而已。是产品就无法摆脱,“产品赚钱,买产品的人可能不赚钱”的问题,而基金投顾却可解决这一问题。

基金投顾与大v组合的区别,我在文中已经讲过,核心有两个,可以收费,并且全权委托。但是这两个区别,可能只是一个窗户纸,有捅破的可能。

2、目前有哪些机构拿到了试点资格。

目前已经拿到基金投顾试点资格的有18家机构,其中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为5家,三方机构为3家,证券公司7家,银行3家。


延伸阅读:

想要做好基金投顾,需要解决哪五个核心问题?

为什么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银行上线基金投顾平台,一小步,也是一大步

和基金公司合作基金投顾业务的平台,真的想清楚了吗?

丰巢柜该不该收费与买方投顾

拿到试点后,银行、券商能做好基金投顾吗?

重磅!招商银行等获批基金投顾试点,影响几何?

正在进行时的买方投顾

买方投顾海外经验借鉴与发展启示(上)

银行、券商、基金、三方财富,都可以做买方投顾吗?

基金投顾试点,是颠覆还是共生?

基金投顾试点之后的落地,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快

买方投顾收不到钱的原因,他都说透了!

全部讨论

2021-05-11 06:54

很有收获哦

2021-05-11 12:38

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
好的价值需要额外付费

2021-05-11 08:39

比起自己瞎投,跟投大v组合确实要好一些,只是有时候跟不上节奏

大大,我好奇的是,看了好几个基金公司的投顾组合,调仓频率比我自己买基金还高,那我就觉得投顾的意义不大了,还浪费我申赎基金的手续费,不知道这个想法对不对

2021-06-07 16:54

这个基金投顾系列文章你和十三姨的写得最好

2021-05-11 10:54

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