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的GB200两大增量:测试和玻璃基板封装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41喜欢:53

近日,大摩更新了GB200供应链的情况, 提到GB200 DGX/MGX 的供应链已经启动,目前正在设计微调和测试阶段,预计 2025 年的订单和供应商分配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最终确定

1、大摩对GB200在2024年/2025年的出货量预测。基于CoWoS的产能分配,大摩预测:

2024年下半年,预计将向市场交付约42万颗 GB200 超级芯片;

2025年,GB200芯片产量预计约为150万至 200万颗;

2、GB200催生两个增量市场:测试、封装

欢迎各位读者进入 知识===芯球 刘翔科技研究 与我进一步探讨更为深入与具体。我平时也会不定期在知识星球上对一些最新科技动向做解读。帮助读者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理解事物的底层逻辑,从而研究发现机会,行动创造价值,积累在平时。

大摩提到了GB200带来的两个增量环节:半导体测试、半导体封装。

半导体测试:GB200中,英伟达采用了大芯片的战略,芯片尺寸的增大会导致良率下降,进而拉动对半导体测试的需求,数据显示24Q2英伟达的AI GPU测试需求环比增长了20%

半导体封装:GB200采用的先进封装工艺将使用玻璃基板。主要是因为与硅、有机基板相比,玻璃基板具有强度可调节、能耗低、耐高温的优势。但缺点是玻璃基板的使用成本相比于硅、有机基板要更高。

3、ASIC芯片入局AI半导体市场

大摩预测ASIC(定制化AI芯片)将在未来几年内超过 GPU 的增长速度,并有可能在四到五年内占据云 AI 半导体市场 30% 的份额。

主要原因是由于下游逐渐个性化的需求。参考本月初海力士和美光提到的HBM逐渐趋向于定制化,也是因为下游需求的个性化趋势。

同理,ASIC 专为特定 AI 任务设计,可以针对特定算法和模型进行优化,从而获得比通用 GPU 更高的性能。

目前,海外大型云服务厂商,如 Google、AWS、Tesla 和 Microsoft,都在积极开发和部署自己的定制 ASIC。报告中提到的 AWS 的 Inferentia 和 Trainium 芯片,其每瓦性能比 GPU 高出 50%。

半导体测试这块主要涉及的产业环节包括:测试耗材、测试设备和半导体测试工序

测试耗材:探针、IC测试插座、检测治具、探针卡。其他都好理解,探针卡就是一块PCB板。国内做探针的公司是和林微纳,和英伟达也有好些年的业务关系。

测试设备:这块属于半导体设备,而且属于技术门槛比较高的一类。测试设备分为模拟测试设备、数模混合测试设备和存储芯片测试设备三大类,以I/O数、测试数据速率、和电压精密度为标称参数,档次差异蛮大。全球高端半导体测试设备主要有三家:泰瑞达(Teradyne)、慧瑞捷(Verigy)、爱德万(Advantest)。国内半导体测试设备企业比较多,上市公司有:精智达长川科技华峰测控等。

测试工序:一般比较大半导体封装厂都有测试环节,只做测试的专业厂商有伟测科技和复旦微旗下的子公司华岭股份。这个环节的厂商收的是测试费用,但购买的测试设备很贵,属于重资产、周转率较低

半导体基板这块,玻璃基板属于一种新型基板技术

有关玻璃基板的工艺流程、优点、技术路径以及产业布局领先者这块,如果有兴趣可以扫二维码看视频回放。我们在一个月前做过一次2个小时的闭门会,其中有专门探讨到玻璃基板这块。

闭门会全面介绍了基板技术、行业概况、先进封装技术演进及规模先进封装材料发展趋势、IC封装基板产业链位置、国内内置封装基板产值、无芯封装基板应用、新型埋入式封装基板玻璃基板技术研发与产业链、中国大陆客户需求、半导体产业发展、下游设计公司和封装厂话语权、FCBGA工艺难点等。

还包括20个凌厉攻势的问答涉及:

未来2-3年,国内有哪些大客户对高端载板有大需求?

对载板采购,是IC设计公司话语权大还是封装公司话语权大?

BT、ABF载板,国内分别有哪些比较大的供应商?在哪些客户进展如何?

载板的设备供应链如何?国产化率怎样?单位投资金额多大?

核心材料ABF膜国内有哪些企业在做,评价如何?

ABF载板当前供需如何?预计什么时候会开始紧张?

新技术方向:玻璃基载板优劣势怎样?当前应用哪些?工艺难点在哪?用量和价值量如何?

BT、ABF、Interposer 精度的差别?COWOS的产业链如何分工?各个环节的设备难度与供应厂商分别是哪些?国内GPU厂商他们的先进封装供应链是怎样?载板供应商是哪些?具体生产、封装是哪些厂商?

味之素的ABF膜和杜邦PI膜迭代进展如何?

国内高端芯片(GPU、CPU)进展对国内先进封装的意义体现在哪?
国内先进封装技术与国际龙头的差距?
...

精彩讨论

heiheiheihahaha05-19 15:03

$罗博特科(SZ300757)$
近期英伟达gb200芯片封装测试设备和玻璃基板引起市场广泛关注。说下萝卜/飞控和这个事的关系。
第一,封测设备方面。未来数据中心内部的核心芯片(如英伟达的Ai芯片和博通的交换芯片等)都要共封装光引擎,通过光互联解决数据中心内部各层级甚至c2c或d2d互联问题,从而解决Ai爆发带来的带宽、延迟和能耗等瓶颈问题。而在这个领域里,飞控作为全球唯一量产化光电混合测试设备和全球唯一光纤阵列耦合设备厂商,必将在这个领域发挥重大作用。而且根据重组报告书,英伟达、博通和台积电都为其客户,而且后续有加单,且涉及“量级变化”(参考公司相关投资者问答);
第二,玻璃基板方面。首先这个背后的逻辑是,传统靠提高芯片制程来延续摩尔定律的方式已经接近物理定律的尽头,也就是随着制程进入埃米级(例如台积电A16技术等),就已经越来越深入到量子力学不确定原理统治的范畴。只要量子力学成立,相关的缺陷就不可避免,无法解决。即使还可以有些继续提升制程的微小空间,也面临极高的成本和量率下降的问题。因此,未来大的方向是光电融合和先进封装。而先进封装领域未来一个重大的产业方向就是玻璃基板,通过玻璃基的中介层替代硅中介层来解决热膨胀翘曲、能耗和成本等问题。萝卜/飞控与玻璃基板的关系在于,一是二者未来协同性高,即未来会是把光引擎封装到使用玻璃基中介层的大芯片中;二是飞控本身业务就是光电器件的微组装和测试业务等,而激光器是其典型下游应用领域。因此像德龙激光的玻璃基板tgv(玻璃通孔)设备所用激光器也是飞控设备的下游应用

heiheiheihahaha05-19 13:54

$罗博特科(SZ300757)$
罗博特科,全球唯一量产化光电混合测试设备

艺术家Simon05-19 11:16

为什么前面一直不赚钱?又不是第一天入nv供应链

在看什么_05-19 10:31

关于测试的增量,和林微纳应该给予更多重视,有确定性机会,晚点我会专门发一篇解释一下。关于这次大摩研报的分析,尤其是玻璃基部分建议大家关注刘老师的博文。

heiheiheihahaha05-19 17:54

$罗博特科(SZ300757)$
文中已经说了,超越摩尔定律未来两条思路,光电融合和先进封装,这两个是相互协同的。光引擎要通过2.5d或3d封装来共封装到芯片中;而先进封装就是把越来越多功能的chiplet封装到一起,之前是hbm,未来是光引擎等,用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而先进封装中未来的一个趋势就是用玻璃基材料和玻璃通孔等技术。这里的玻璃基是用于中介层或者基板,跟硅光子中的硅不是一个概念。这个对着图看一下就明白了。
另外,如果看不懂图的可以想一个简单问题,台积电上上周三刚发布了硅光子cpo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如果这个和玻璃基冲突,而台积电又是全球先进封装老大,这不是自己打脸么?
踏踏实实的,多学习,相信常识和逻辑

全部讨论

$罗博特科(SZ300757)$
罗博特科,全球唯一量产化光电混合测试设备

关于测试的增量,和林微纳应该给予更多重视,有确定性机会,晚点我会专门发一篇解释一下。关于这次大摩研报的分析,尤其是玻璃基部分建议大家关注刘老师的博文。

05-19 17:41

细品!

05-19 10:22

刘所 罗博特科收购的ficontec是不是也是检测设备

05-19 14:36

强行蹭关系

封装,但没说就是玻璃封装,只是玻璃封装挺好两年后有机会应用

05-21 07:50

Gb200销量不及预期,只是堆料。

05-21 05:58

玻璃基板本质上就是用玻璃替代原来的玻纤加树脂的覆铜板,封装技术还是原来的技术,增量就是玻璃基材,以及因为基材变化导致封测领域设备的替换,可以炒作的就是玻璃与封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