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的王者 安图的野望

发布于: 雪球转发:9回复:41喜欢:69

这是去年发过的一篇文章,但不知为何在我的专栏中我自己能看到,其他人已经看不到(盲猜和某做市值的公司有关)。在这市场最低迷的时刻,我结合目前情况重新发一遍,希望持有安图的投资者共勉。

安图作为医疗器械行业的白马,体外诊断龙头公司,曾经以为市场对他的认知应该比较充分。不过也许是如今市场看季度炒习惯了,对公司了解可以点到即止,安图的特点也一直没有被发掘。再加上安图作风过于低调,如果比作一本书,市场会看的也只是序言。

要点:

1. 安图具有领先行业且极为长远的战略规划,步步先行且环环相扣。

2. 研发积累优势逐步显现,公司进入3年向上产品周期:安图通过多年远超其他体外诊断厂家的高额研发投入积累,上海、郑州、苏州三个研发中心各司其职,众多创新产品已经或即将推出。

a. 自产流水线成本优势将对行业原有外资厂商形成打击:纯自产流水线X1磨合完毕,新政策推广后将成为本土化流水线替代的优秀解决方案,冲击外资占比95%的TLA流水线市场。

b. 化学发光高速机上市,推动发光产品线加速:600速高速机磨合完毕,有助于实现进口替代,进一步提高化学发光仪器单产。

c. 分子产品行业内唯一,产品线将高速增长:全自动分子一体机Q4呼吸道拿证,设备已开始放量,新冠后多联检场景将成为分子检测最快的细分增长点,公司产品完美适配;

d. 未来两年内更多重磅产品即将落地,平台型IVD企业将展翅高飞:基因测序仪明年底拿证,与illumina比对结果优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ALDI-TOF质谱行业领先,国内年装机增量已超过梅里埃、布鲁克,基于同一平台研发的核酸质谱即将上市;全自动、流水线化的三重四级杆质谱也将于一两年后推出,暗含安图在三级医院对外资的降维打击战略。

3. 海外增长:为什么安图出口这两年才开始放量?之前几年非不”为”也,实不“能”也。目前位于深圳的国际营销中心已经建立,未来几年出口将迅速增长。从全球看,成为体外诊断平台型公司是通向国际巨头的必由之路,安图正在一步步扎实向这个方向前进。23年海外收入2.2亿左右,24年将超过4亿。

4. 业绩节奏:出于一些能说以及不能说原因,公司23年的增长不如预期,但发光依旧增长良好,23年全年维持20-30%的增速。从24年开始公司利润将恢复疫情前的稳定的增长节奏。

5. 一叶障目的荒谬,医疗器械商业模式最佳大类——体外诊断(IVD)竞争格局再梳理:

a. 体外诊断是和高值耗材、低值耗材、医疗设备并列的器械大类,内部千差万别;和医学检验相关的基本都属于IVD,高端的TLA流水线、基因测序仪、质谱是IVD,低端的胶体金试纸条也是IVD;不同细分行业差异极大。

b. 行业协会的数据2021年IVD出厂口径1200-1300亿;相对的,高值耗材出厂口径大概1600亿,低值耗材出厂与IVD大体相当。IVD生产企业数量远少于高值耗材和低值耗材,文章最后会列出相关数据。同时,竞争格局要看行业内各个细分的具体情况。

一.安图战略与特点解读

每个公司依据创始人的性格都会拥有自己的特质,安图的特质可以从以下四点概括:1.长远且环环相扣的战略规划 2.解决临床痛点的创新产品开发方向 3.重视产品质量,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基础层面解决问题的做事风格 4.不浮躁,极为低调的公司宣传交流口径。

安图的董事长兼创始人苗拥军先生是一位善于思考、目光长远、长于战略的企业家,他和安图的几位高管均出身于郑州博赛研究所。苗总创立安图后于2000年通过代理进口酶标仪、洗板机、发光产品等开拓全国市场拿下第一桶金,而且很清醒的知道自有产品才是未来,在2003年开始自主生产研发体外诊断试剂,先后确立免疫和微生物两大优势领域。体外诊断产品包含试剂和仪器,试剂的核心之一是原料,在很多同行公司考虑代理外资什么产品好的时候,安图已经于2007年成立郑州伊美诺生物专门开发上游原料,为目前核心原料80%-90%的自产率打下基础;并于同年成立安图实验仪器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检测仪器研发。

a. 发光与流水线战略

一条TLA流水线可以承接检验科一半以上的工作量,在行业内一直有得流水线者得天下的说法。2013年安图推出国产全自动化学发光仪A2000后,就在苗总带领下思考和布局流水线以及分子市场。当时考虑到国产生化模块和日本的巨大差距(到现在生化试剂虽然已经以国产为主,但生化仪特别是2000速生化仪和进口依然有一定差距;即使当下国产最好的生化仪,头两三年比较稳定,但过后故障率就会上升,稳定性还是差于进口),安图通过并购独占了东芝佳能)生化仪全国总代理,和自己的发光模块整合,在2017年推出了中国第一条TLA流水线Autolas A-1 ;第二年继续推出了自产级联小流水线Autolas B-1做高低配。同时,自产线体也在紧锣密鼓的研发中,今年上半年第一条本土化TLA流水线Autolas X-1上市,以自己的线体取代了主流进口线体IDS(贝克曼、迈瑞等厂商就是使用IDS),让自家TLA的成本可以下降200万以上。安图的高速机A6000将于年底完成全部试剂注册证变更以及模块化,届时将助X1成最佳的本土TLA解决方案

b. 分子诊断战略

研发化学发光仪的同时,安图已经在思考进军分子诊断,并在分子诊断两大主流方法学PCR和基因测序上先后布局。公司于2015年开始研发全自动管式PCR一体机Automolec3000,同时整合了提取扩增等步骤,实现随来随检、样本近结果出;即使2022年的今天,分子诊断领域96孔板以及提取仪、扩增仪分体的设备也是市场的绝对主流,安图能在2015年立项如此先进的设计理念可见公司考虑之长远、战略之领先。另外,安图的基因测序仪已经研发了好几年,将于今年底拿证,目前可以了解的资料不多,能得到的信息是安图以illumina测序仪为参考,从底层开始研发,测试结果和illumina对比十分良好,大概率也好于X大制造,后面静等上市即可。 很多投资者在看到安图如今的Automolec3000后问过这样的问题:一些对手在干嘛,为什么没有做出安图这样的分子设备。这个问题其实多少有些无语,类似的句式可以套在任何行业,比如GE、罗罗搞航发的时候XX在干嘛;谷歌苹果设计移动操作系统的时候XX、XX在干嘛;再不行,比亚迪发力新能源的时候长城在干嘛?任何行业领先的公司和产品都可以被问一句“A公司在干这个的时候BC在干嘛了”,答案概括一下也不难,BC要么自身实力不允许、要么战略眼光比人差。

安图十年前准备做分子的时候分子诊断还是个小市场,未来产品形态应该是什么样没人说得准,一些国内企业对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而安图当时就提过发光决定当下,分子决定未来。即使在疫情前的2019年,分子依然是一个发展非常初期的市场,是一场疫情才把很多企业打醒,发现了分子的广阔前景。当然,免疫大厂中也有其他家试图进军分子,但是要么没有克服困难,要么面对困难退缩了。比如迈克生物在分子方面也投入了有些年头,但荧光PCR只靠着疫情时期的绿色通道拿了一个新冠注册证,后面卖的情况也不太好,不知是质量还是其他问题导致,现在似乎又想把精力投入到补充市场数字PCR;迈瑞据说之前也考虑过分子,但后面遇到困难把分子产品线给砍了,现在又想回头比照安图的产品去做,但是安图下一代更先进的产品已经在研发中。这些厂家不成功的部分原因也在于研发思路差异,之前国内的几家IVD龙头企业都是做免疫出身或者免疫为主,研发方面比如化学发光,思路和分子大不相同,用自己之前的研发体系去搞就会出很多问题,安图也是碰了不少钉子遇到很多困难,最后坚持下来没有放弃。而公司研发体系的搭建和调整,绝没有二级市场拍拍脑袋那么容易。

举两个例子,比如说验证试剂稳定时免疫可以用加速破坏稳定性的方法,本来需要2-8摄氏度放一年,现在加热到37摄氏度放一周可以认为等效;分子试剂的酶相对稳定,这么做就没什么效果。这么一个看似不难的错误一些厂商就会犯。再比如做免疫很大精力要解决假阳性问题,拿HIV试剂测梅毒搞不好也能出来阳性,因为抗原抗体反应对结构相似的点位识别可能错误;或者其他原因比如孕妇的激素水平干扰,也会产生假阳性,而且有些机理不清,要靠经验摸索处理;分子就不怎么会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探针和引物的设计,免疫厂商在研发过程中可能就会出现方向性错误。上面只是两个小例子,实际研发中遇到的差异和困难会多得多。当年想做分子的免疫厂商能不能做下来、做得好,要看实力、毅力和眼光。

c. 质谱与三级医院降维打击战略

按质量分析器划分,质谱仪应用较多的两类是飞行时间质谱(TOFMS)和四级杆质谱(QMS),医学检验和相关科研中飞行时间质谱多用于检测微生物和核酸,四级杆质谱多用于蛋白等。安图在质谱领域的积累已有多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ALDI-TOF质谱目前已经在微生物领域行业领先,国内年装机增量超过梅里埃和布鲁克,在科研机构与医院口碑良好;基于同一平台的核酸质谱也研发完毕,等待投入市场。与微生物质谱相比,核酸质谱配套耗材使用量大增,盈利能力更强。

除此以外,安图几年前开始布局三重四级杆质谱,应对潜在的小分子检测需求以及医疗以外的行业应用,一两年后就会拿证。目前,临床对于小分子的主要检测手段还是化学发光,而化学发光作为目前国内增长迅速的当红检测方法,在用于传染病、肿瘤标志物等大分子检测时表现很好,对于激素类小分子的检测则一直存在问题,不但国产厂家有问题,进口厂家也做的不好,属于方法学局限。而质谱作为金标准,越来越多被全球专家推荐。但质谱在这里的应用存在两大缺陷,手工操作繁琐、通量小,安图基于上述两个缺点,确立了自己三重四级杆质谱的产品方向为全自动、流水线化,我先将其称为质谱流水线。从这里,安图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隐隐浮现。从推出第一条中国TLA流水线Autolas A-1,到迭代出第一条本土化TLA流水线Autolas X-1,安图瞄准的一直是被罗雅贝西占据的三级医院检验科市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安图让A-1先行,X-1接力,努力争取传染病、肿标、甲功等项目;占领不了的市场,后面质谱流水线出来后,利用方法学优势对外资化学发光进行降维打击,与X-1一起左右开弓、上下夹击,战略上完成对外资品牌的包饺子,最终实现国产品牌从大分子到小分子均占据主流市场的战略目标。

这里再多说一点,最近有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交流中,提到自己用独创的小分子夹心法能让其化学发光对小分子的检测结果媲美质谱;这个偏向于误导性陈述,遗漏部分信息。化学发光测定主要分夹心法和竞争法,前者主要适用大分子,后者适用小分子。小分子夹心法简单来说就是对不适合使用夹心法的小分子待测物进行修饰,假设修饰前只能用一个抗体与其反应,修饰之后可以用两个抗体夹一个,提升灵敏度和准确性。但是第一,这项技术之前在国外就存在,比如索林、富士,该公司就是从海外拿的技术,国内包括安图在内也不止一家有相关研究,并非其声称的独家。第二,小分子夹心只适用部分项目,例如25-ohVD这些,对抗原等待测物修饰,加上一个标签也会带来更多干扰,有利有弊。第三,小分子夹心在一些与质谱的比对中相关系数可以到0.98,但竞争法很多时候也不逊色,安图在甲功的T3、T4等项目用竞争法获得的结果与质谱比对一样出色,T4用竞争法与质谱相关系数同样达到0.98。最后,不管是竞争法还是夹心法,都是在化学发光范畴内,只不过适用项目不同,都无法和质谱的金标准相提并论。(0.98的相关系数对于研发人员来讲已经很高,不过由于注册时的数据很多经过修饰,所以注册人员有人会觉得很正常,这里特别说明)。

d.安图特质解读

从上面几个例子来看,安图战略上的优势已经很清晰,以免疫为例,从酶免到化学发光到TLA流水线,最后质谱流水线清场,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如果从产品角度看,安图的特点有三个,分别是从最底层解决问题、紧贴临床需求、及其重视产品质量。从最底层解决问题是安图一以贯之的要求,早早的成立原材料子公司就能看出。自产原料一是降低成本,二是产品出问题时更容易进行改进,可以直接从最源头开始找问题。如果外购原材料,还得考虑是原材料问题还是自己的后续工艺问题,工艺问题自己调整,原材料问题还得让别人解决,这也是安图能把试剂做好的原因之一。在发光几个大项里面,国产厂商能拍着胸脯说不比外资差甚至比外资更好的,也就安图传染病中的艾丙梅(艾滋丙肝梅毒)。基因测序仪的研发也显而易见,相比于并购外资的拿来主义,安图喜欢从底层研发,把东西掌握在自己手里。

安图的产品研发一向紧贴临床需求,TLA流水线、分子一体机、质谱流水线,解决临床痛点一直是安图的努力方向,安图生物的英文名称Autobio,Auto取自自动化,显示了安图从成立之初就将实验室的自动化、智能化融入公司基因。后面还会对安图已经拿证的几款新品做一下详细介绍。

“用心做,更出色”这是安图logo上的口号,也代表安图对产品质量要求之严格,安图之前的代表设备是A2000plus,在国产发光仪中堪称一代神机,以稳定性好、故障率极低著称,几年前就能做到每万测试故障数不足0.1,在国内发光仪普遍被诟病不稳定,故障多发的时候,安图凭借口碑率先跻身准一线阵营。靠着这款设备,安图后发先至,在2018年发光国内销售额反超新产业,目前新产业化学发光国内加上出口金额和安图国内销售额大致相当(当然,新产业也是一家优秀公司,未来依旧是国内发光第一梯队,前景不错,只是战略有差)。

而且安图的行事风格非常低调,相比行业二线公司给自己标榜为“全球IVD领导者”,安图一直称自己是“创业中的小公司”。比如,当其他公司对自己的高速机大肆渲染的时候,安图低调地推出自己的600速设备A6000,体积最小、坪效最高。但是,就像推出的只是一款平平常常的产品,不值一提。考虑到安图的创新产品矩阵,单独一个高速机确实没必要大书特书。不过这种作风有时候也会让二级市场对公司的产品优势认识不够。

二. 近期上市的创新产品解析

安图2019-2021的研发费用分别是3.12、3.43、4.81亿,形成了上海、郑州、苏州三个主要研发中心以及北京的生化分部,在基础科学、原料、仪器、试剂等方面各司其职。同业的研发费用来看,新产业为1.20、1.51、2.15亿,迈克生物则是1.40、2.02、2.07亿。可以看出,安图在研发投入方面远高于行业其他头部公司,这在短期内会影响公司净利润,但长期研发投入的大幅领先最后都会反应在产品上。长期高额的研发投入,坚持不放弃的战略定力,必然带来更加优秀的产品矩阵,也是公司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的保证。前面在解读安图战略的时候已经对一些重磅创新产品有所提及,下面会对几款已经拿证的做简要解析。

a. 全自动分子一体机Automolec3000

这款上市不久的设备之前也做过解读,属于分子诊断革命性的产品,将会改变未来的行业生态和使用场景。传统的PCR为96孔板,操作繁琐,必须一批一批做,出结果慢,无法满足门诊患者的时效性要求;目前出现的临床分子POCT设备准确性堪忧或者通量低,自动化程度同样不行。而Automolec3000则完全不同,把分子流水线的概念第一次完整呈现给市场。超高的灵敏度、管式全自动、随来随检、样本进结果出、100分钟出结果,搭配安图自己的封闭试剂系统,把未来分子诊断的蓝图完整的勾勒出来,且几年内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竞品(仁度有一款类似产品用的是恒温扩增,这个方法学不太行,结果准确性不如安图的经典PCR,在三甲医院比对结果不尽如人意,所以销售也起不来)。

之前设备拿到证后试剂没有证,22年底已经拿到呼吸道的一系列证,而安图随来随检、全自动、快速出结果、更加精准的特点,非常适合发热门诊等门急诊使用场景,且不受drg dip等政策约束。传统的pcr呼吸道联检产品完全不适合目呼吸道的临床应用场景,后新冠时代爆发的呼吸道市场会让安图的Automolec3000成为收割机,让甲乙流、腺病毒、肺部支原体等与新冠的联合检测,成为呼吸道精准用药的支撑。比如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用阿奇霉素或者盐酸多西环素,流感用奥司他韦,新冠用Paxlovid或者阿兹夫定等其他特效药(国内目前处于新冠的过峰阶段,所以发热病人以新冠为主,但是在海外新冠过峰之后,其他呼吸道疾病都大幅反弹,不只是流感,像合胞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都在高峰,和免疫欠账也许有关)。再说设备,安图Automolec3000目前主要是销售,每台售价七位数,今年降本以后售价应该能降到六位数,毛利率大约50%。2022年在缺少注册证的情况下全年装机270-280台,年底拿证呼吸道注册证后,2023年预计500台。拿证以后全封闭系统带来的可观试剂收入会让明年分子试剂也取得翻倍以上增长。呼吸道后规划的个性化用药、STD等众多产品会让市场看到行业的颠覆。

b. 全自动生殖道分析仪Autowomo w500

部分人看到这里会有点疑惑,这里分析的第二款设备不是TLA流水线,不是质谱,而是这个。Autowomo w500之前从未被资本市场关注,安图也没有拿出来讲,但这款2023年初推向市场的设备很能体现出安图产品研发贴近临床痛点的特质,同时仅这一款产品背后广阔的蓝海市场,就能再造一个安图。

先简单说一下这个细分,妇科白带常规和血常规一样,属于医学检验中常见的检查之一,目前全国年妇科门诊量大约6亿人次,大部分都会做白带常规。但是作为一项标本量巨大的检验项目,白带常规却长期依赖人工镜检(如果最后由自动化设备全年替代人工,相关试剂耗材和设备的市场仅国内每年可以达70亿以上)。与血液不同,首先白带在临床医生取样时位置、手法、标本量多少都无法统一,典型的非标型标本。其次,女性生殖道本来就是一个充满各种微生物的环境,有自身的菌群平衡,一些疾病无法像血液或者呼吸道标本那边通过阴性阳性判读;比如加德纳杆菌,它是女性生殖道正常存在的菌群之一,但是如果异常生长就会引起BV(细菌型阴道病);还有就是妇科白带检查结果如何上报没有统一标准,不同医院对同一个结果的解读都有差异,往往依赖检验人员的经验。所以,基于上面列举以及没列举的原因,对于白带常规的判读长期依赖人工镜检。

这两年也有其他厂家想在妇科检查的自动化上有所突破,但是产品并不贴近临床,不但通量不足,而且妄图在仪器上用油镜(染色+高倍放大)取代人工湿片。油镜在细菌的识别上有优势,但是由于显示面积小、染色让滴虫这样的病原体丧失活性等因素,在识别念珠菌、滴虫方面很容易漏检,检验结果被临床诟病,机器做完后想得到准确结果人工还需要湿片再看一遍,反而可能会增加工作量。针对上面的问题,安图换了一个思路,既然湿片有固有的优点就不应该想着弃用,耗时四年研发出Autowomo w500,这款设备利用安图在AI方面的研究,使用基于大数据的AI形态学镜检加上干化学酶法,终于实现了妇科检查的自动化、智能化。

形态学方面w500使用安图独特的湿片染色技术以及盖玻片设计,解决了常规湿片染色对比度低、镜检面积小易漏检、滴虫不易识别等问题,在染色过程中保持了滴虫的活性,结合了湿片和油镜二者的优点。在镜检过程中使用大靶面相机、0.1微米对焦,同时捕捉20个镜头;在病原体识别过程中,利用AI卷积神经算法以及大数据,参考数百万个历史病例解决了相似有形成分(比如死亡念珠菌/油滴、小圆上皮/滴虫)区分的难点。结果判读的时候又加上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过氧化氢等干化学指标的辅助(这些指标对确定生殖道环境清洁度和BV有较大帮助),AI结合形态学+干化学指标给出综合判定,对滴虫、念珠菌、BV识别的准确率可以达98.4%-100%,特别是对之前不易识别的滴虫,达到近乎100%的识别(数千次比对无一漏检)。AI判读之后绝大部分结果无需人工审核,少部分在机器提示后审核即可,大大减轻了相关工作量。而且w500可以干化学和镜检双通道同时进行,大大提高了通量,能够满足大三甲医院标本量的要求。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ivd是一个多学科交叉以及综合性非常强的行业,不但要求企业在生物,化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上的积累,同样要求企业在机械,电子,AI等领域也要有深入研究。过去两三年因为疫情原因让部分做低端胶体金试纸条的公司发了横财,还有很多趁机上市割了韭菜(最新规则对新冠防疫企业上市已经作出限制),让一些不明所以的人以为这就是体外诊断,其实是完全错误的,后面还会就行业再展开。

c. 飞行时间质谱 Autof ms1000/2000

这款国内畅销的MALDI-TOF质谱已经不是新品,但是没有拿证的型号资料有限也不能说什么,就以此产品为安图质谱仪的代表做个简要介绍。

Autof ms是一款快速、准确、高通量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主要依据菌体内高丰度、持续表达蛋白的质谱指纹图,用待测样品与数据库谱图相匹配进而实现菌种的快速鉴定。不仅可以实现细菌、酵母菌、丝状真菌、隐球菌、分枝杆菌等纯菌的快速鉴定,也可以使用处理试剂盒进行血培养阳性瓶的处理鉴定,还拥有超过5000菌种数据的本土化微生物数据库,使得微生物鉴定工作更加快速、简单、准确,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硬件方面使用真空抽速快,进靶即可打样;FPGA芯片实时控制XY平台,大幅度提升样品靶定位精度和稳定性;采用固态激光器,使用寿命超过几十亿次;应用了创新光学整形系统,极大提升样品离子化效果,提升谱图峰形质量。

应用方面不但在科研机构、医院,还在向食品药品、环境等领域延伸,近三年年均销售100多台,在三级以下医院和各个领域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基于同一平台的核酸质谱已经研发完毕,耗材使用量会比微生物领域有很大增加。

明年安图的三重四级杆质谱就将拿证,在质谱仪上形成质量分析器横跨飞行时间、四级杆,产品形态包含传统、流水线,应用领域覆盖医院、科研、食药、环境等多领域的高端产品线。

d. 高化学发光仪Autolumo6000以及自产TLA流水线X-1

x-1和A6000放在最后,因为这两款产品已相对被资本市场熟知,有不止一家第三方研究报告讲过参数等,这里只做简单说明。

X1实现了流水线线体的完全国产化,提升了线体多项关键性能指标,更好地控制成本(成本降低200万问题不大),是安图生物在TLA领域的又一次跨越。 该产品融合先进的前处理和后处理模块,采用立体可循环的三轨设计,自由转向,优化实验室标本周转时间,可以同时连接发光、生化、凝血。X1使用AI赋能,通过AI技术实现对标本的智能识别与控制,可以实现标本信息识别、离心状态及质量识别、血清量及血清质量检测等功能,同时AI可以不断学习优化模型,进一步提升检测识别准确性。

安图自主设计研发的X1冰箱模块二级市场关注度不高但是值得一提,直接连接轨道的大容量冰箱可以储存15000管并支持多模块联机,具有自动归档查找、自动复测、自动复温、智能质控等功能,把简单的冷库变成了标本智能管理系统。传统模式下需要人工在接收、编号、归档标本放入线下冰箱,复测时需要人工从海量标本中按编号寻找,然后扫码、上机、检测、归位,速度慢不说容易出错。X1的冰箱让这一切过程自动完成,自动编号 自动归档彻底解放人工、减少出错,需要复测时也由系统自动从冰箱抓取标本,跟随流水线去膜掉头、进入分析仪、重新覆膜,复测结束自动返回冰箱归档。同时冰箱模块在质控方面也有出色表现,传统冰箱每天早上进行质控时需要检验人员早早来到实验室,从冰箱拿出质控品,放在一边恢复室温后手动吸样加样、录入质控信息、放入分析仪器,然后等待质控结果。X1的智能在线冰箱则无需人工干预,每天早上进行自动质控,冰箱内的质控品会在指定时间传送至指定区域进行复温,进入分析仪后封膜送回冰箱,等工作人员上班后审核即可。总之,它更加完善了流水线的自动化功能,大幅提高实验室效率和生物安全防护。

Autolumo6000是国内速度最快的化学发光仪之一,于2022年上半年拿证,配套试剂变更于2022年11月完成,在年底开始正式销售,单机600T/h,可四模块联机最高2400速,X1装机推迟到年底也是为了等待A6000注册证变更和模块化。安图一代神机A2000plus就是以稳定、故障率低著称,A6000很好的继承了这一特点,而且试剂盘、试剂针、底物液全部双备份,即使一个出故障也能保证机器继续稳定运行。

A6000原本计划更早上市,但是后来为了降低成本、减小体积修改了设计方案,至少推迟上市了一两年,但是成果很显著,其中的创新流水线式磁分离工作站,采用安图独特的"泳式"五阶磁分离清洗技术的同时,把磁分离清洗、加底物、检测光、废弃反应杯固液分离四项步骤集中在一个密封的工作站中,实现流水线式工作步骤,提高连续检测速度的同时保证测光检验的准确度,以达到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的双提升。总之,成本降低了很多,体积也在国产高速机中最小,为135*95*120。其他公司的高速机如下,500速CL8000i体积为215*119*130;600速X8体积为192*118*150;600速iFlash9000为148*105*146。各大医院的老院区都在市中心,检验科空间紧张,能用更小的体积发挥出更快的速度会大大增加用户体验和粘性。下图可以看出A6000不但灵巧,外观设计也更简洁美观,展现了良好的工业设计水平。

(左边是可选配的前处理模块+右边两台A6000)

某厂商高速机

三. 快速增长的安图出口业务

安图位于深圳的国际营销中心已经成立,22年出口预计1.3亿,多产品加持下23年约2.2亿,24年目标4亿以上,复合增速超过70%。总有人问安图为什么之前几年不怎么做出口,这对安图来说其实是个很容易被误解的问题,之所以安图之前几年出口少,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产品(安图早先因为价格原因不做小发光)。前些年国内出口的发光仪都是小发光,因为海外的主流市场都被罗雅贝西占据,国内企业凭借小发光去打一些边缘市场,从试剂产出也能看出来,迈瑞新产业等公司海外发光仪的试剂单产都非常低,远低于他们国内的水平,直到最近大型机才稍有突破。

安图的价格策略是价高质优,原料和反应体系的工艺优化都是安图的长处,试剂质量在国产品牌中属于顶尖,终端价在国产品牌中一直最贵,明显高于其他国内厂家。小发光的主要客户是基层医院,而基层医院对试剂价格较为敏感,这也导致安图没有往太基层的医院下沉,客户都是二三级医院,安图三级医院累计装机占比38%,同样明显高于另外两家的不足20%。可以看出对小发光有需求的客户与安图的价格策略相互矛盾,所以安图较长时间内没有推出小发光,后来也是公司做大做强考虑海外市场时,针对海外专门开发了低速小发光A1000和A1800,同时对国内客户有此需求的做一个补充,这和其他公司把为国内开发的小发光直接拿来出口完全不同。(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因为国内IVD试剂基本上是阳光挂网价格联动,部分客户的低价一旦被采集到势必会影响公司整体的价格体系,本来不同客户价格不同在任何市场都是必然的,但是某些部门做价格联动这个事情的时候,并没有考虑不同仪器成本差异以及其他因素差异,就不合理的这么做了。所以为了维护价格体系,非目标客户可能就要放弃部分)

因此,安图早年的出口就是一些非主流酶免产品,没法对接海外大的渠道,自然量很小;直到质谱出口开始得到海外渠道认可,如今A1000/A1800落地,分子一体机Automolec3000也开始出口。目前安图坐落于深圳的分部以及国际营销中心已成立,在主流产品和优质创新产品的加持下,安图的海外收入未来几年也势必会高速增长。

国内公司想成为全球IVD巨头一定要向平台型企业进军,安图的IVD版图目前已经横跨质谱、免疫、分子、微生物、生化、凝血、体液、POCT,布局之全面超过海外巨头(化学发光是免疫诊断的一个细分、基因测序是分子诊断的一个细分),并在每一个细分行业都有贴近临床的特色产品,同时上游原材料积累深厚自产率极高。显而易见,安图作为一家全产链巨头不只呼之欲出,而是已然呈现。

四. 医疗器械四大类之一,IVD竞争格局再梳理

市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IVD的认知有很大偏差,经常把IVD和骨科、眼科、电生理这样的细分行业并列提起,这是严重错误的。医疗器械按照产品性质不同分为体外诊断(IVD)、医疗设备、高值耗材、低值耗材,市场规模这四者也处于同一个数量级。不同渠道的数据略有偏差,但大体一致,从IVD行业协会听到的数据2021年IVD出厂规模大约在1200-1300亿(其中化学发光出厂规模接近400亿,是医疗器械最大细分),与之并列的高值耗材出厂口径大约为1600亿(包括骨科、血管介入、眼科、口腔、电生理等全部高值品类)。

下图是海通整理的不同口径数据:

这个图一样能清晰看出IVD作为医疗器械大类的市场地位和行业规模(不过,它把IVD设备放到了医疗设备里面,这是不合适的,试剂和设备是IVD的一对翅膀不可分割,如果仅为了统计市场规模,那无所谓),所以再拿IVD与一个小的细分器械行业进行比较,就如同拿中国和美国的一个州对比GDP数据,层级就大错特错。

再看竞争格局,之前在不止一个有影响力的医药公众号上看到过他们说IVD竞争格局差,包括一个著名的看创新药起家的公众号,理由竟然是IVD生产企业有1000多家,这有点可笑,显然已经进入了他们的知识盲区。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应该谨言慎行。

第一,IVD生产企业数量在医疗器械四大类比较中其实是相对较少的,远少于低值耗材和高值耗材,仅比医疗设备略多。根据《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报告》截止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企业2.89万家,其中绝大部分是生产和注册门槛较低、商务关系本地化的低值耗材生产企业,超过2万家(低值耗材包括手术帽、手术服、纱布、口罩、创口贴等等)。再看高值耗材,根据火石创造数据库统计,到去年为止,国内高值耗材生产企业5289家,数量是IVD生产企业的4到5倍。根据IVD仪器研究社统计,截止2022年国内IVD企业有1941家(含常规ICL以及上游),但这个统计还包含了金域医学康圣环球这种常规ICL,以及义翘神州拱东医疗这样的IVD上游,把这些排除后实际的IVD生产企业数量在1000家偏上。另外,根据观研数据的推算,目前医疗设备的生产企业在八九百家。所以,如果比较厂家数量,在医疗器械中医疗设备、体外诊断相对较少,高值耗材多一些,低值耗材最多。

第二,如上所述,IVD是一个大类,内部差异极大; TLA流水线、基因测序、质谱仪是IVD,胶体金试纸条也是IVD。如果有人问高值耗材或者医疗设备竞争格局好不好,医药研究员们大多会觉得很搞笑,哪种高值耗材?哪种医疗设备?IVD也一样,提竞争格局,那到底是IVD哪个细分行业的竞争格局。化学发光的竞争格局?基因测序仪的竞争格局?凝血的竞争格局?还是胶体金、生化试剂的竞争格局?IVD有的细分行业头部很集中,竞争格局很好,比如血球3家占据90%的市场,化学发光4家占据国内75%的市场,凝血3家占据80%以上的市场,基因测序仪和配套试剂2家占据国内90%的市场;与此同时也有胶体金试纸条(比如新冠抗原、早孕)、生化试剂这样散乱的市场。一概而论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综合上面两点,可以看出,以IVD生产企业有1000多家为借口说IVD竞争格局差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情。既违背了,IVD厂家远少于高耗、低耗的事实;也没有搞清楚医疗器械的划分、市场规模、厂家数量。还错把市场规模1000多亿的大类直接与几十亿的细分行业比较。最后,竞争格局要看细分行业,高值耗材竞争格局好不好?医疗设备竞争格局好不好?得到的一定是反问哪一个细分?IVD一样,不同细分行业竞争格局差异极大。别说上述三类,就是厂家最多的低值耗材,也有部分细分竞争格局尚可、具备较好投资价值。

再以化学发光为例继续讲一讲细分行业,之前有人说做化学发光的公司多,市场上有好几十家了,这依然是对医疗器械各细分行业没有充分认知的结果,不清楚正常医药行业的公司数量。我们看一下不同品种集采报量的企业家数(集采报量的企业会少于注册证口径的生产企业,因为有的企业没有参与),创伤河南省联盟集采参与企业91家,脊柱国采参与企业169家,四川种植牙集采申报企业65家,福建联盟吻/缝合器集采申报130家;就连被外资垄断的电生理,福建也申报了18家,而且电生理的生产企业数量会随着行业发展和国产替代率的提升有一个快速增长期;上面列举的几个细分行业都是几十亿的市场规模,而化学发光出厂口径有400亿,且依旧在中高速增长,生产企业基本比上述细分行业只少不多。而且竞争格局看什么?看的是头部市场集中度。化学发光前4家占据75%的市场,前7家占据90%以上的市场,除了少数二线厂商还能发展以外,新玩家已基本被封堵。因为安图、迈瑞、新产业作为国产龙头,在试剂和设备上都建立了自己的优势,从22年最新的室间质评结果看,这三家的结果可重复性明显领先后面的二线厂商(包括那几家吹嘘自己技术路线的公司,再次说明了发光做的好不好主要看原料和反应体系的工艺优化),新厂家和迈安新的差距更大。在头部厂家已经建立产品、渠道、成本、品牌优势的情况下,医院对国产品牌质量的容忍度会更低,国产发光新厂商生存土壤已经很小,医院即使从进口切换国产,也都会优先考虑各项都占优的头部企业。

(PS:医疗器械在监管注册层面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一类是低风险医疗器械,由市级药监部门管理,不用许可只需备案;二类是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管理严格,由省级药监部门管理和颁发注册证;三类是具有潜在风险或用于维持生命,需要对安全性、有效性进行最严格管理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由国家局颁发。代表品种:一类,X光胶片、手术刀、手术衣、纱布、绷带、部分口罩;二类,显微镜、B超、心电图机、血压计、200mA以下X片机;三类,ok镜、梅毒抗体检测试剂、CT机、植入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流感PCR试剂、医用可吸收缝合线。低值耗材很多是一类,不但生产门槛低,注册门槛也低,再加上地头蛇企业多,所以厂家数量也多。)

放在最后说一下安图需要提高的地方,作为行业头部公司安图的销售政策可以更加灵活,目前公司的销售队伍并没有彻底发挥出自家的产品优势,营销人员要多向药企学习。$安图生物(SH603658)$

精彩讨论

河口往事01-31 15:35

五虎看尽,还得是安图。

福家老歌01-31 16:12

我认为,新产业好像强于安图两倍。安图应该和亚辉龙一个级别。

全部讨论

01-31 15:35

五虎看尽,还得是安图。

02-07 11:20

老师您好 我们“体外诊断网”想转载您的这篇文章 不知道是否方便

01-31 16:12

我认为,新产业好像强于安图两倍。安图应该和亚辉龙一个级别。

01-31 16:26

03-25 18:05

$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每次翻看都有新收获的一篇文章,品极致研究的文章是一种享受

02-17 13:57

市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IVD的认知有很大偏差,经常把IVD和骨科、眼科、电生理这样的细分行业并列提起,这是严重错误的。医疗器械按照产品性质不同分为体外诊断(IVD)、医疗设备、高值耗材、低值耗材,市场规模这四者也处于同一个数量级。不同渠道的数据略有偏差,但大体一致,从IVD行业协会听到的数据2021年IVD出厂规模大约在1200-1300亿(其中化学发光出厂规模接近400亿,是医疗器械最大细分),与之并列的高值耗材出厂口径大约为1600亿(包括骨科、血管介入、眼科、口腔、电生理等全部高值品类)
好文,这就叫专业

01-31 15:29

上个月找这篇文章就没找到,现在已经复制粘贴到桌面了

安图生物作为医疗器械行业的白马,具有领先行业的战略规划和研发投入积累。公司研发的自产流水线X1、化学发光高速机A6000等创新产品即将批量投入市场,将提升公司业绩。安图在分子诊断、质谱仪等新兴领域布局多年,目前相关产品正处于技术突破和商业化阶段。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临床需求,产品矩阵不断完善。安图出口业务正在快速增长,成为全球IVD平台型企业是公司的发展方向。文章还系统阐述了医疗器械四大类之一的IVD行业竞争格局,指出IVD内部差异巨大,不同细分赛道竞争程度不同。
#### 1.安图具有领先行业且极为长远的战略规划
- 研发积累优势逐步显现,公司进入3年向上产品周期
- 自产流水线成本优势将对行业原有外资厂商形成打击
- 化学发光高速机上市,推动发光产品线加速
- 分子产品行业内唯一,产品线将高速增长
- 未来两年内更多重磅产品即将落地,平台型IVD企业将展翅高飞
- 研发积累优势逐步显现
- 研发投入行业领先,多款创新产品即将上市
- 研发体系搭建和调整非常不容易,需要长期坚持
- 战略规划步步为营、环环相扣
- 从酶免到发光到流水线再到分子,布局完整
- 从底层解决问题,重视产品质量
#### 2.近期上市的创新产品解析
- 全自动分子一体机Automolec3000
- 分子诊断革命性的产品,将改变未来行业生态
- 高灵敏度、管式全自动、随来随检、样本进结果出、100分钟出结果
- 明年呼吸道注册证后,预计销量可达500台
- 全自动生殖道分析仪Autowomo w500
- 实现妇科白带常规的自动化、智能化检测
- AI形态学镜检+干化学提高识别准确率
- 明年有望再造一个安图
- 飞行时间质谱Autof ms1000/2000
- 快速、准确、高通量的微生物鉴定质谱仪
- 近年年均销售100多台,应用领域广泛
- 高速化学发光仪A6000及自产流水线X-1
- X1实现线体完全国产化,提升检测效率和质量
- A6000是国内速度最快的化学发光仪之一
#### 3.快速增长的安图出口业务
- 安图位于深圳的国际营销中心已经成立
- 多产品加持下,22年出口预计1.3亿,24年目标4亿以上
- 安图的IVD版图目前已经横跨质谱、免疫、分子、微生物、生化、凝血、体液、POCT
#### 4.IVD竞争格局再梳理
- IVD是医疗器械四大类之一,规模在1200-1300亿
- IVD生产企业数量在医疗器械四大类中相对较少
- 不同细分行业竞争格局差异极大
- 化学发光头部企业占据90%以上市场
- 安图、迈瑞、新产业占据75%的市场
- 新进入者面临较高门槛
- 不同细分行业竞争格局差异极大
- 高值耗材和医疗设备头部企业集中度也较高
- 低值耗材竞争格局差异也很大
#来自大模型总结#

把ivd及安图,写到极致

02-02 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