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老炮儿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5喜欢:94
楼主写的挺客观的,还有一点自己的思考[很赞]
看了一下评论,很多人没有接触过农业或者接触不深,说出了一些想当然的话。
我搞农业十几年,说说我的理解,农业不好做,至今为止还是靠天吃饭的行业,同时也是受政策和市场双重压迫的行业。
1,关于粮食价格,三大主粮都有收购保护价格,这个是对农民的保护,否则他们无法与国际竞争,一般最低收购价就是你卖出的粮价,同时还要综合重金属含量,水分含量。这块儿基本卡的比较死,当然,绿色有机,地标产品的例外,像五常大米能卖到200元以上没百斤。
2,关于农资价格。疫情后,油气,农药化肥涨价厉害,记得12年复合肥1900左右每吨,22年的时候都3700往上了,但是粮食价格只涨了几块钱每百斤。一头是市场化为主,政府调控为辅,一头是政府调控为主,市场化为辅,两头受制。
3,关于人工。人工价格10年间上涨了50%以上,关键是人越来越难请,我们这里还要包中饭,烟,水。地越大,人工丢到里面就看不见了,磨洋工的很多,熟人说两句可能还给你演一下,干一会儿,要是不认识,直接撂挑子不干了,你要说话难听,工人还会打你。还有个风险就是现在50岁以上的工人是主流,有的70多岁的工人你看他干活就怕,怕他摔地里起不来,你不晓得要摊上多大的麻烦。
3,关于乡土社会,也就是熟人社会,上面说了,你请人基本都是找到包工头,他带一批人过来,真要打起来东家基本都是吃亏的,其次还要你要流转土地的话,如果不是本村的,那么单单是用水一项就能卡死你。旱的时候村里会优先本村人用水,涝的时候同样如此。
4,关于规模化,一般是伴随机械化,机械的折旧成本,资金成本,维修保养成本,配套机具棚成本等等,挺高的,有三四层楼那么高。农机不像汽车,一般能用十多年,有些农机一年用不了几个月,用5,6年就坏掉了,而且随农业主推技术的更替,有些农机用不了几年就淘汰了,更新换代了。
5,关于土地。我国北方连片土地相对较多,南方基本都是土地细碎化,人均不过7分地,户均不过5亩田,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的统分结构中的分占比太高。三权分置后,小田变大田成为可能,也不是田越大越好,像水稻,5亩一丘的田就很难把水管理好,这里水的作用主要是防草。
做过很多思考,写过挺多材料,当然也下过很多地。楼主搞了7分地就挺累的,我之前一般一年要管大几百亩,都是科研实验田,全部手插秧,夏天湖南冬天海南,6到8月,基本🈶40来天的时间,每天在田里超过6个小时。
因为农业苦,所以觉得炒股简单,没有什么比靠资本赚钱更轻松的了。$天奈科技(SH688116)$楼主写的挺客观的,还有一点自己

热门回复

这么多个评论终于等到自己种过地的[很赞][很赞][很赞]何不食肉糜的人理解不了这些。但是当键盘侠是用不好地的。

写的很真实。我是调研农业,跑农村好多年,农业太苦,太累,不赚钱,还得倒贴人力,靠天吃饭,还有可能一夜间化为乌有。[捂脸]

炒股容易,但不简单。

农业如果不规模化种植,就必然失去经济价值
只有规模化种植,才能在工业化时代、现代化时代创造利润
这是农业人工种植: 高人工成本、严重低效率,在分工明细、机械化种植高效率、交换充分商业化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其实可以很简单,把沈万三的“旱则资舟,涝则资车”这句话搞透就行,我收益主要靠疫情期间的吉祥航空,白云机场,现在又在埋伏创新药。只要收益目标不高,钱不急用,总会是赚钱的。

写的挺好,只是不认同,最后的炒股容易这事。其实,亏钱更容易的。

客观个几把,七分地还请人种,还搭几天工?七百亩再来算成本。七分地就是一个六十岁老农民也能拾掇的漂漂亮的。

种田简单,但不容易:一种一收加管理,与天斗、与人斗、与病虫害斗!且收益不一定乐观。

确实,农业太难了,也许要等70年代的农民都逝去之后,大规模的农庄化,机械化,才有可能实现盈利吧。现阶段搞农业,真难。

写的很好,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