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能被低估的投资人——复星CEO梁信军采访纪要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05回复:123喜欢:225
我觉得中国所有投资公司里最像巴菲特的伯克希尔的就是复星国际

投资集团复星国际过去投资成绩非常好。但复星的CEO梁信军基本上也不怎么见媒体,复星几个创始人也都没微博之类的。这个13年3月的采访算是梁信军说的比较多的了。

复星国际是我的重仓股,最开始分析复星时,就多多少少感觉梁信军的投资水平很可能相当可以。不过,尽管比买入复星股票之前,对复星的投研体系有了更多了解,但还是无法精确确定梁信军在复星投资体系里发挥的作用到什么程度。所以,只能说梁是很可能被低估的投资人。

在复星的4个创始人里,几个创始人对公司作用可能的排序(总体情况,而非投资业务)我的个人理解是,郭广昌的作用最大,梁信军次之(当然你把他当BRK的芒格来理解,也成),汪群斌就负责了更多执行,比如当原来复星医药的董事长,范伟原来负责复星地产,露面最少,这几个月还因身体不好休假。

我觉得梁信军的很多话,从过去看,还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尽管他说话很少。。

不过,梁信军给我印象特深的一个事是,他在采访里说他特喜欢打三国志4。。。(一般人都是说自己玩三国,梁还特指了三国志4。。。虽然我觉得那个是三国志1-12里做的最好的一代。。。)

下边是采访的主要内容
对中国经济的未来的分析

1 未来中国服务业会爆发时增长,主要原因有
(1)       中国有54%地区,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
(2)       在未来6-7年,全国的人均GDP都会超过7000美元,超过后会有4-6点新增GDP百分点出现
2 互联网会改变未来中国投资版图

喜欢的投资类型和投资哲学
1 消费品,特别是高端的;服务,特别是高端的(比如医疗,体验式旅游,文化,其实梁信军说的这三个都是复星重点投资的,采访中没提到的文化方面的投资,有一个是完美世界)
2 复星投资前会问自己的问题
(1)       它是否符合价值投资理念
(2)       符合中国动力吗
(3)       能够抵抗日益严峻的通胀吗
(4)       2013年新加入的问题,它受益于互联网吗
3 要保持对新行业的热情,但不应该每天去做产业转型之类的选择题,这个选择题可能10年需要你做一次,但这2年就是需要做选择题的时候(关于互联网)
4 全球资源嫁接中国动力
到海外投资尚未打开中国市场的高端品牌,通过帮助这些品牌分享中国市场实现投资回报
5 这两年投资的一些海外公司具有以下特点(中美互利(高端医疗),地中海俱乐部(旅游度假酒店),Folie Follie(高端时尚零售)
(1)       符合高端消费,高端服务的投资方向
(2)       都是细分行业里的龙头
(3)       在中国大陆有广泛发展空间

投资案例的情况
1 投资的地中海俱乐部12年的利润,比10年投资时增长70%,在中国已有2家分店。
梁认为地中海俱乐部受益于,中国人均收入提高的后的带家庭出去旅游的需求的增长
2 Folie Follie中国部分销售额年增长超过50%,连续2年,对比1年半投资以前,中国的开店数翻了一番
Folie Follie中国的销售可以带动公司年销售额和利润增长6-8%
Folie Follie复星买入后,股价下跌,公司继续增持
3过去可能高估了海外投资的公司欧洲业务的情况

对一些行业的看法
1 个人金融会有高成长,比如可以为小额投资者服务的基金,梁认为最好的投资者并没有能服务到这些人,未来会有好业态出现,海外就有。
2 12年互联网占到中国整个零售额将近7-7.5%,过去几年维持40+%的复合增长
梁12年8-9月时和马云谈过一次,谈过话对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有了重新的认识
3 互联网12年影响了电器分销渠道,整个渠道是亏的,但是电器销售是增长的
互联网12年影响了百货业,整个销售品类是上升的,销售额零增长
互联网影响电视行业,12年,现在只是至少有几家,单频道一年收入和最好的电视台接近了。
4 以后体验式的消费是中国增长最快的领域

发展方向
1 采访中提到复星过去是GE模式,现在是伯克希尔模式

这点我补充一下(感觉有点像芒格。。):复星其实一直都是双模式走路,GE模式特点是输出管理,并且砍掉在规模经济下落后的业务板块,把资源像规模经济好的板块转移。这点在复星上边体现比较多,特别是输出管理者部分;而BRK模式在复星上更多体现在投资哲学上。BRK早期可以在保险业务分一杯羹,一个环境是当时美国保险业很产业集中地低。而复星投资时,这个情况根本不存在,中国保险业产业集中度很高,保险集团反过来并购复星从规模上还差不多。复星现在的思路是通过较少有人涉及的香港再保业务绕道进入保险市场。(再保也是BRK的成长过程中的王牌业务)

2 复星计划分三步走到BRK模式
(1)       过去20年来,用自己资金投资
(2)       进入资产管理行业,做GP,可以避免使用过度负债杠杆模式,这个模式大概花7-10年
(3)       最终是BRK模式,做一个保险公司就是十几年
梁认为和BRK模式最大的差距是保险浮存金
3 梁认为复星优点和缺点都是中国专家(个人觉得这话他们还是挺有远见的。。)

对巴菲特和伯克希尔的看法
1 认为从投资来看,巴菲特的模式是全球最好的投资模式
如果把投资公司看成生产型公司的话,有两点很重要
(1)       便宜的项目(产品)
(2)       便宜的钱(生产资料)
巴菲特的保险公司大部分时候都有承保利润,相当于是贷款是负利率(梁举例的承保利润率是8%,这个到时得查查,我自己查BRK的情况,大部分时间是有承保利润的)
2 巴菲特投资资金的60+%是保险的浮存金
3 梁认为巴菲特敢说,也能说,
他们和巴菲特差距很大


最后就有一个疑问,为啥放巴菲特的片段时,音乐是《让子弹飞》的《狩猎进行曲》,是说打大象吗。。。

采访视频地址

网页链接


@管我财 @Mario@微光破晓@江涛@天天静心课@方舟88@刘彦明@fastisslow@冯立辉@飞刀@希望等待@石沟飞@黄金梅丽号@胡龙飞@一起滚雪球@数据驱动力 @502的牛 @Makalokaine @蛙声一片 @zooly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13-03-18 23:59

个人认为复星走向估值扩张之路

2013-03-17 17:24

比较关注地中海俱乐部的进展。这个投资复星能提供比较多的“附加值”,这个是一个参与角度上的创新,既不是伯克夏也不是长实也不是通用电气。

如果能成功的话以后就可以照葫芦画瓢工业化“生产”投资项目了。

2013-03-09 23:31

2013-03-09 10:40

——“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模式。初步具备了“中国专家,全球能力”的复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全球化道路,那就是“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

从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包括2010年延续至今愈演愈烈的欧美债务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很大破坏,欧美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停滞,欧美的家庭消费在未来的三五年可能有停滞、低增长的挑战。这些都导致原来以欧美市场为主体的很多优秀的企业利润增长面临挑战甚至停滞,进而在资本市场的定价下降。

但这些企业还是好企业,他们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国会有非常好的发展。如果我们选择在中国市场有发展潜力并愿意到中国来发展的欧美日企业。投资成为第一、第二大股东,然后合作开拓中国市场,利用中国市场的高速成长,带动其全球的增长,同时也帮助中国人享受到更好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生活品质。

2013-03-09 10:37

——培育全球的投资能力。在全球能力的打造上,复星也很早就开始布局。要在全球进行投资,就要在全世界能找到企业,并且有能力评估、评价其在全球的价值。复星现在在纽约、香港、澳洲、日本、欧洲等地都已有或正在建设投资团队,在建设自己的投资网络体系的同时,复星也在寻求战略合作,跟全世界私募基金、PE行业前两名的公司美国凯雷进行了战略合作,在全世界范围有战略协同的合作协议,同时在中国成立了凯雷复星基金;在全世界融资能力建设方面,复星的第一个伙伴是美国的保德信金融集团。保德信是美国第二大寿险公司,全球也是前五大的公司。保德信成为复星第一个海外的LP,一次性出资5亿美元由复星管理;在国外的主流媒体方面,复星选择跟福布斯合作,共同出版中文福布斯。
在国际品牌方面,复星与全球旅游度假酒店方面第一大公司法国Club Med合作,成为其第一大单一股东。2011年6月,又成为著名时尚品牌,希腊Folli Follie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占9.5%左右的股份;战略顾问方面,复星聘请了美国前财长约翰.斯诺为董事会顾问,斯诺的加盟为复星在海外拓展人脉,打开局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3-03-08 17:50

我倒是觉得在中国经济过去20年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复星负债多一点、利率高一点、风格激进一点,未尝不是好事

2013-03-08 16:13

转发一个

其实,梁信军并不低调,几年前就有对他的很多采访。只是更多时候,被掩盖在郭的光环之下。记得当初梁说过一句话,资金来源决定投资模式,他认识的还是比较到位的。这也是为何复星会买入2线城市的3线保险公司永安(当时我写信给投资者关系部“质疑”,当然没有回音),一直到后来AIG失利,我才明白,复星其实一直想弄到低成本资金来源。这个目标直到现在,才稍微有了点框架。很大程度上,媒体和投资者只关注郭广昌,忽视了梁。其实这个团队很了不起,至少大的错误没犯过。我个人最担心的,倒不是他们的投资能力,几次出手时机都把握的特别好,我担心他们越来越“大而不强”,学BRK画虎不成反类犬。为什么这样说,短期看,他们的投资还算不错,收益率不低。长期看,时间是烂公司的敌人——作为一个以低成本资金为血液的投资公司,却有很多资本密集型、重资产的业务,这些业务能否在某个细分领域拿到高ROE,都是要捏一把汗的。还有一个就是大家都讨论到的负债率问题,他们的负债率确实高,低的时候不多,最要命的是资金成本不便宜,银行贷款利率从3-12%不等(年报没有更多的分布比例数据),他们发行的公司债6%。据新闻报道,发行的REIT产品承诺回报率超过20%。替他们捏把汗。只能祝愿他们转型顺利,摆脱这种先天不足,并且没有忽略宗师老巴的教诲:保险,金融行业,会把经营者的聪明和愚蠢都放大。本人持有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