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巴III的影响(上)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38喜欢:29

2024年一季报是新版巴III执行后的第一个财报。我们很明显看到不同银行在全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即中国版巴III,下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表现大不相同。以建行为首的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率环比出现大幅提升,招行的资本充足率表现正常,兴业为首的部分股份行和城商行核充率增长低于预期甚至出现环比下降的情况。

通过研究2024年一季报风险加权资产明细和2023年年报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对新版巴III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但是很遗憾,对于那些没有试行高级法的银行年报的资本充足率报告和三只柱报告披露信息太少,不足以进行详细的分析。

引发我研究这个问题的是建行招行的一季报。建行一季报的核充率环比大幅上涨,我的第一个想到的问题就是为啥会大幅上涨?通过查阅建行的三支柱报告我发现了问题的原因:建行的风险加权资产出现了环比收缩。一季度末建行的风险加权资产规模215861.65亿比上年末的223959.08亿环比下降了3.62%。同期,建行的总资产比年初增长了3.66%。很明显,建行的整体风险加权系数有所下降。

我们再看一下招行的情况,一季度末风险加权资产规模67385.04亿,比年初的66080.21亿增长了1.97%,这个涨幅虽然略低于总资产增速4.46%,不过相差不多。但是,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招行年报里的风险加权资产是考虑了并行期底线的数据,如果不考虑并行期底线风险资产加回,那么风险加权资产应该是59195.04亿。由于新版巴III里并行期底线被下调到72.5%,显著低于之前的80%。所以,目前招行一季度三支柱报告里面的风险加权资产67385.04亿本身就是不考虑并行期底线加回的数值,而且招行也没有触发72.5%的底线。所以,如果再不考虑并行期底线加回,一季报招行的风险加权资产实际上是大幅增长了13.84%。

那么,新版巴三究竟有哪些变化造成建行招行在风险加权资产上如此显著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对招行和建行一季报三支柱报告和年报之间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我将数据导入表1,如下所示:

表1

从表1中我们注意到几个变化,最扎眼的就是高级内评法,招行的风险加权资产一季报比年初变化率高达43.44%,这一变化率远超建行的情况。我第一眼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还以为数据出错了。

高级内评法主要用于评估零售信贷资产。从一季报看,无论是招行还是建行零售信贷的环比增量都是偏低的。所以,很显然高级内评法算出的风险加权资产大幅度增长并不是因为资产规模膨胀,而是因为新规相关的政策调整引起的。

由于三支柱报告里并未提供更多的细节,我只好向银行内部专业人士咨询了相关问题,得到的答复大致如下: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非信用卡的循环信用贷款未使用额度计入风险加权资产所致。在原有的资本管理办法中只规定了信用卡未使用额度按照一定比例折算为风险加权资产,对于非信用卡的未使用循环信用额度并未计入风险加权资产。消费循环信用贷是招行这几年主推的零售信贷方向之一,所以这部分对于招行的短期影响较大。目前,招行已经开始着手清理不合理的过度授信额度,未来这部分影响会有所下降。

从专业人士的答复看,就可以比较清晰地解释为何招行的高级内评法下风险加权资产增长远快于建行了。个人理解重要的原因是招行的零售信贷资产中,循环信用贷的规模占比远高于建行,而按揭占比远低于建行。所以,展现出来的就是两者的高级内评法下风险资产都有所增加,其中招行增加更多。

第二列初级内评法主要是针对对公业务。这一块建行变化不大,考虑到建行的对公信贷一季度增长不小。所以,对公业务的风险权重应该是有小幅下调。招行这一块负增长更多,个人理解是因为招行的对公业务总体资产质量要更好,违约率更低所以获得的权重系数下调更明显。

第三列权重法再次出现了招行建行较大的差异。权重法下建行的风险加权资产降低了27.53%,招行增长了5.24%。权重法是比较简单风险加权系数评估方法。它把金融资产按照不同风险权重分类,每一类的余额乘以该类的风险权重后累加求和。两者在权重法下的差异如此之大说明:1,权重法在新版的巴三下确实有一些风险权重被下调了。2,建行在风险权重下调的分类里资产规模占比远远高于招行。

对于哪些风险权重被下调了,大家可以参考我去年写的专栏文章《压制银行10年的规定修订,大凶?大吉?》系列,专门讲新版中国版巴三有哪些重要的调整。除了在零售部分包含的按揭和循环零售贷款风险权重的调整,银行帐簿方面对表内理财和基金的风险权重调整外,权重法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调整就是将地方债务分为:一般地方债,专项债和一般公共部门,分别对应权重为10%,20%,50%。而在老版本中这三项分别是20%,20%,100%。招行在报表中对于地方融资平台和地方债务都有详尽的披露,占总资产比例很低。但是,建行作为国有大行承担了较多地方化债的任务,所以这块资产占比不会低。我们在建行2023年资本充足率报告中可以看到权重法的分类数据,如下图1所示:

图1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将近5.68万亿资产属于20%风险权重这一类。这部分大概率就是一般地方债和专项债。虽然,最近几年地方债发行以专项债为主,但是过去的存量债券中一般债还是占有相当比例的。那么这部门权重从20%下调为10%就会让建行的风险加权资产有较大下降。

所以,综上所述在新规实施后从一季报三支柱报告看,由于建行在一般地方债上配置的资产较多,循环零售信贷规模占比较少。所以,建行的核充率在一季报出现了很大上升。而招行的资产结构决定了它的风险加权资产不仅没有显著降低,反而还略有上升。今天的上篇就讨论到这里,下篇我会详细分析一下这些改变对银行业务导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今日话题 $招商银行(SH600036)$ $建设银行(SH601939)$

精彩讨论

ice_招行谷子地06-18 10:31

没办法,写水文对自己没提高

ice_招行谷子地06-18 23:14

你去看看文件吧,小型企业100%到85%,我国小微早就执行75%了,没意义

全部讨论

06-18 10:30

曲高和寡,看不懂看不懂,评论的人都少了

06-18 21:40

印象中,小微和高新特精的风险权重是下调了吧,这个对招行还是有比较大的作用。

06-18 18:02

这样一来建行和资本充足率是不是就会有较大的提升 ,就更能支持他提升资产规模的扩张或者提高分红率 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么

你这篇文章有点动摇我买建设银行的计划

06-18 10:21

是不是招行不愿大幅调高分红率的重要原因?

06-18 09:11

透过现象看本质,

06-18 10:30

谢谢分享“而招行的资产结构决定了它的风险加权资产不仅没有显著降低,反而还略有上升。” 谷大的这类晦涩难懂的技术类文字,俺一般只看结论和涉及招行的

06-18 11:05

银行内部人员接到了冰哥的电话,估计慌的一笔。

06-18 11:28

由于三支柱报告里并未提供更多的细节,我只好向银行内部专业人士咨询了相关问题
分析银行得有多难啊!佩服冰哥数十年的坚守!

06-18 09:32

以前还会细看文章,现在很少看了,有冰哥在我放心持有,等到了50我再回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