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即是快77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回复:17喜欢:6
总算等到冰哥的江苏银行的年报点评。[大笑]
我知道冰哥对江苏银行的一贯态度,所以我特别期待看到冰哥这份点评。作为一个江苏银行的持有者,我对江苏银行的负面信息特反而特别期待。
冰哥的分析非常到位,我似乎没什么好补充的。但是我对点评结论有些不同看法:
1,冰哥认为没有再融资的江苏银行,高增长不可持续,这点我是同意的。所有的外生型增长方式都是以消耗核心资本为前提的,这没什么可说的。
但是我以为以再融资方式增长,本身是没有原罪的。我们知道银行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如果实体经济本身就有金融支持的需求,银行以再融资的方式扩张经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江苏银行自从发行可转债转股以来,虽然股东股权被稀释了25%,但是在资产质量大幅提高的基础上,每股收益却在逐年提高。我大致算了下:每股收益从2018年的1.04元提高到了2023年的1.69元,年化复合增长达到了10%+。
这样的高质量增长无疑是优秀的。
2,江苏银行四季度业绩大变脸,人为操纵的痕迹非常明显,我对此也非常失望,差点因此而卖出股票。但是静下心来之后,我发现,这里其实释放出了江苏银行管理层对江行未来发展的重大转变。四季度调低利润意味着江苏银行管理层调低了江苏银行未来几年增长的预期,这可能意味着江苏银行的增长方式在未来若干年里发发生转变。如果江苏银行能从外生性增长模式转变为内生性增长模式,那么我认为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即使不再进行再融资,江苏银行依然能实现10-15%的复合增长。
3,江苏银行的RORWA显著低于招商银行的RORWA,这是事实。目前看来高增长的银行没有一家的RORWA是很高的,包括杭州银行和成都银行。RORWA低一方面说明银行的增长模式比较粗放,一方面也说明这家银行的内生性增长的提升空间是很大的。
我们知道任何一家银行都不可能无限提升RORWA,包括银行之王招商银行。所以,如果江苏银行能把RORWA提到到招商银行的程度会怎么样?利润几乎翻倍!
我相信这正是江苏银行即将要走的路。
4,我们知道江浙沪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作为一个积极的银行投资者,不可能不看好江浙沪的城商行。在众多优秀的城商行中我之所以选择江苏银行,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因为高分红,我认为分红率对银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投资指标。
二是因为低估值,江苏银行在众多城商行里面估值偏低。
三是因为江苏银行的对公业务偏低,资产质量较好。我们知道对公业务的占比影响一家企业五级资产的真实性,而江苏银行的对公业务甚至比宁波银行还要低。
四是因为我认为江苏银行的高增长(10-15%)是可持续的。
如果有一天,江浙沪的经济发展环境恶化,江苏银行的基本面发生根本性转变,我会卖出江苏银行。
持此之外的任何变故都不会改变我长期坚守江苏银行的信心。[大笑]

热门回复

你说这么多非常认真,这点我很佩服!我也曾经有过这个情况,书生气不要太重!给你看张图,希望能帮到你,牛人说话都是一针见血的!

谢谢你的回复我也是初学者小白
上图是王一明对招行原董事长秦晓的一段采访,我觉得非常精彩:网页链接
这是视频的链接,希望能帮助你。
[赞成]

几点可能不成熟的看法:1、保守起见最好看稀释每股EPS,也就是假设转股的情况下,那么2023年EPS就变成了1.52,年化增速应该达不到10%;2、没有什么道理和理由支撑江苏银行未来3-5年能通过内生性增长而实现10%-15%的业绩增速,请问兄台对这一点的信心从哪里来?;3、RORWA是银行综合盈利能力的体现,没有任何坚实的逻辑支撑江苏银行的RORWA能显著提升,好的客户好的资产就那么多,不会凭空冒出来让江苏银行提升盈利能力。

1.04 到 1.69 花费 10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是 4.97%,你小子是直接编的吧?

增长从外延向内生增长非一日之功。如果转型成功那非常了得,公司的文化恐怕也会随之转变。

每股收益从2014年的1.04元提高到了2023年的1.69元,年化复合增长达到了10%+。?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内生性增长并非高不可攀,外生性增长也并非洪水猛兽,最终还是要归结到资产质量上来。

我觉得最大的逻辑你没有说到:就0.67PB的估值,要求别这么高。还要啥内生增长,能增长就很好了。

小学数学,计算器按出来的。[大笑]

看了采访,很受启发。
其实规模扩张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秦晓在视频里也说了:只要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没有停止,银行的规模化扩张就不会停止。招商银行确实是一家注重股东回报的企业,这点非常值得敬仰,这也是我持有招商银行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银行普遍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对公贷款。对公贷款(特别是ZF信用贷款)这个东西虽然属于风险资产,但是几乎没有银行会对ZF信用贷款计提减值损失。对于银行来说,最多就是展期,和重定价风险。那么,对于这部分资产而言,它的资产真实性是存疑的。你账上躺那么多资产,结果当风险发生的时候,你拿不出那么多现金来。
而招商银行的零售业务和手续费业务占比很高,它的资产真实性远高于对公贷款。这也是为什么招商银行能不靠对外融资,而进行规模扩张的原因。因为它真有钱。
这种发展模式毋庸置疑,是一种健康的发展模式,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当你的零售业务和手续费业务因为经济大环境而下滑的时候,你的RORWA必然也会下滑,你的核心资本的增加额很难支撑招商银行的规模扩张。
这时候,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银行通过再融资的扩张模式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我们知道,银行的再融资模式弊端很多,比如稀释股东权益,比如限制分红比例的提升等等。像冰哥说的,江苏银行上市以来的分红总额还没融资额多,妥妥地为银行打工了。
这是不是意味着江苏银行其实并没有赚到钱?并没有为股东创造价值?
看似如此,实则不然。我之前写过一篇帖子,假设江苏银行在不融资的情况下,今后五年年化利润增长10%,今后五到十年年化利润增长5%,并且每年30%分红率的情况下,投资者在现有股价价格买入,十年后能靠分红百分百收回成本!
为什么银行融资额大于分红额,投资者却赚了大钱?
我认为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投资者买入银行的价格足够低。我们知道在净资产价格以下分红,就等于投资者溢价卖出权益,如果分红复投就等于折价买入权益。双重溢价是投资者获利的原因之一。
其二是因为江苏银行的再融资扩张,实际上在提高资产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每股收益(近五年,平均每年提升10%),每股分红也相应提高。换句话说,江苏银行的再融资扩张,提升了股东权益,提高了股东分红,为股东创造了真实的价值。江苏银行的分红总额超过融资总额也是迟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