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我们很少看到看空的研报?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2回复:141喜欢:69

经常泡在股市的老股民应该都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在公开市场上几乎很少看到看空的研报,特别是那种提前预警性质的研报。即便个别看空的研报也都是对应公司暴雷后才给出卖出评级。所以,我们散户看到的公开研报90%以上的评级都是买入、增持;不要说是卖出、减持,连中性评级的研报都极其少见。

我在这里举个例子,就拿这两年接近破产的华夏幸福来说吧。2018年1月该股的前复权K线在30上方构筑月线双头后出现暴跌,月线5连阴。但是,在2018-2019年所有券商对于华夏幸福的研报清一色都是买入评级。实际上,我印象中一直到2020年11月初,某中型券商的研报中依然给了华夏幸福维持“买入”评级,当时的股价在13块多,现在股价不足2元。

仅仅过了3个月后,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华夏幸福的企业家族评级从B2下调为Caa1,展望为负面。很快,华夏幸福的多只债券无法兑付,资金链断裂,要不是临死前抓了个冤大头金主死命地补血,它早就破产了。你就说债券违约前3个月,券商的行业研究员如果都看不出这个企业有巨大风险,那我觉得这些分析师都可以去吃屎了。根据我私下接触的分析师和研究员的水平看,他们专业素质多数是不错的。很显然,他们看不出问题多数不是水平不行,而是其他因素干扰,其中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1:财报具有滞后性

我们看到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通常只有年报是经过审计师审计的,数据详实准确。中报数据虽然没有经过审计师审计,准确性要打点折扣,但是详细程度和年报相差无几。至于一季报和三季报数据披露太少,不足以做出准确的分析。

但是,无论中报还是年报都有较大的滞后性。中报最晚披露时间是8月31日,滞后2个月,年报最晚披露时间是4月30日,滞后4个月。如果当公司的经营数据在1季度或3季度发生恶化,最晚可能要过6-7个月后我们才能从详细的财务报表中发现端倪。当然,这个前提还是公司没有粉饰报表,如实披露风险相关信息的大前提下。

客观因素2:公司有动力粉饰报表

第二个客观因素是公司为了维护市值,为了增发,甚至为了帮助管理层兑现业绩对赌承诺都有动力去粉饰报表。每个行业都有一套自己的粉饰报表手段,比如:制造业里面的应收账款,互联网企业中的流量造假,银行业的放松不良认定标准少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等等。

这些手段虽然不能长期瞒住分析师的眼睛,但是在短期一两年内完全可以让投资者和分析师找不到充分的证据证明业绩存在问题。

主观因素1:免费vs付费

券商发布的研报其实是有2种的,一种是公开研报,一种是收费研报。公开研报就是对全体投资者开放的研报。收费研报是只针对极少数付费客户发布的。假如你是券商的分析师,当你发现某家上市公司业绩有问题或者即将出现经营困难的时候。你会把这种有价值的研报卖给付费用户,还是免费放给所有投资者?答案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出来。

主观因素2:金主爸爸你也敢点评?

很多时候各家上市公司既是券商研究对象,又是券商的潜在客户。因为,这些公司的融资需求不仅仅是IPO一次,后面还可能有增发,有发债融资。券商通过帮助上市公司增发或者发债融资可以赚取不菲的佣金。所以,对于这些潜在的客户,券商根本不可能去戳人家的痛处。

换作我是上市公司的老板,哪家券商研究员敢看空我的公司,我就拿个小本本给它记一笔黑账。别看你现在闹得欢,小心秋后拉清单。后面你家券商想来调研,我不接待。我以后有承销业务就不找你家做。看你还得瑟不?

主观因素3:怕承担法律责任

很多时候公司的经营基本面发生问题前,单从报表信息是很难看出问题的。毕竟上市公司也不傻,他们粉饰过的报表,你想直接找到足够的证据证明公司经营出问题非常困难。这时候,分析师通常会引用一些其他角度的行业数据结合一些合理推测做出结论。

但是分析师所使用的证据和结论之间往往不能构成强逻辑关系。如果分析师的研报把结论说过火了,上市公司有可能以商业诋毁为由起诉分析师。

主观因素4:上市公司“收买”分析师出具报告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增发,减持等不同的目的会事先找券商分析师配合做局。比如:提前找到操盘方和分析师,配合操盘方的要求出各种利空或利好消息。当操盘方吃够足够筹码后,上市公司释放业绩或者利好消息。同时,让券商分析师跟进出各种“强力买入”的研报。

这种套路在很多中小公司的资本运作中屡见不鲜,甚至不排除部分小银行也或多或少利用过类似的套路。

上面列举的还只是部分原因,可能还有更多的因素等待投资者自己去感悟。基本上,这些因素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利益和风险不匹配。在中国缺少做空机制的大背景下,写看空的研报吃力不讨好。券商分析师和上市公司都是在一个江湖里混饭吃,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冤家少堵墙。最终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所以,对于投资者而言,券商的公开研报可以看里面的数据,但是评级就没必要参考了。

@@今日话题 $招商银行(SH600036)$

全部讨论

看看张化桥被格林柯尔、欧亚农业追着起诉的情形,就知道分析师做出看空研报的处境有多恐怖了

因为写了会被人骂,会掉粉。我因为长期唱空腾讯已经掉了很多粉。

请问收费研报在哪里看?

01-16 08:24

所以只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

01-16 08:07

01-16 10:56

大陆机构确实如此,港台的机构也如此吗?

01-16 09:11

中报披露应在两个月内也就是最晚披露时间是8月31日

01-16 08:12

好文章值得分享!

看空老唐都被人骂,何况上市公司呢

01-16 10:28

谷子地这文章说得全,必须点赞!其实一句话,话糙理不糙,屁股决定脑袋!上市公司才是券商和分析师的VIP和衣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