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下的脸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2喜欢:0
现在的环境下谈发展住宅租赁业务,恐怕是悬。租售比实在是太低,现在就算是二三线城市,租金回报率能做到2%的都是很少的房源,如果租金回报率想要达到3%,房价要在现在低迷的基础上再折让30%,开发商恐怕很难做的到,不是他不想早点变现还债,是这点房子卖了以后根本不够还债的[哭泣]

热门回复

在中国由下向上推动很难,但是由上向下推动很容易[狗头]

你根本没看原文吧?[滴汗]

你错了,最关键的在于放开了非居住用地建房进入租赁市场。[斜眼]

这个其实落地恐怕也有难度,前两年我们公司有客户想搞这个,把工业地直接用来改造后做租赁,实践起来挺难的,规划、住建、消防每一关都挺难,后来他放弃了[吐血],我们也没再给他做支持。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恐怕也没啥动力。一是容易产生违建的问题,二是都去租房了,谁还来买这些城投托底拿地盖的房子。
但是租赁成为我们解决国民住房需求的很重要的一个方式,这一点我非常相信,只是不是现在。

刚才看了一遍原文,和之前预想的逻辑没什么太大的出入,全文的主逻辑是金融要支持各类主体在住房租赁业务上的投入,范围主要是围绕大城市来进行。可以对租赁用途的建设开发主体提供开发贷,期限3-5年,可以对租赁运营主体提供租赁经营性贷款,自有产权的最长20年,非自有产权的最长5年。另外就是要做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也就是REITs)的试点。
我认为租赁业务的商业化在房价泡沫被挤掉之前很难实现闭环,在商业闭环不能完成的情况下谈金融支持方案恐怕也是难以落地的。
租赁业务的底层逻辑还是要租金收益率要涨上来,起码要覆盖住融资成本,要不然按照2%租金回报率这个逻辑是跑不通的(当然也可能是我观察的样本不够,我所在的是个二线城市,只有非常地段非常好的次新小户型才有可能达到2%的回报率,这还不考虑装修折旧的问题),这和现实情况也基本类似,前两年响应租购并举而涌入租赁运营的企业现在大面积的都跑路了,做的比较好的是万科的泊寓,当前也是非常难盈利。
所以,如果政府要地方平台去做房屋的新购买人以托底楼市(当然,我没从全文中看出有这层意思),再让金融机构给平台公司做信贷支持的话,恐怕对金融机构来说,难言利好。

但凡你读了正文 也不会说这些话 能不能尊重一下别人 不要看个标题就来夸夸其谈

太多不看文章,直接上来喷的[大笑]
也怪不得人家哎,喷才是人家第一需求

已经看了三遍了,很有意义。

看完了,也做了新的回复

十几年前投的小公寓,巅峰时候翻了一番,但是到现在基本没涨多少,按目前成交价算,租售比高于5%[捂脸]但是就是没人买,现在的租户已经租了五年了,我真的不理解她[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