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中期业绩发布会点评

发布于: 雪球转发:12回复:69喜欢:36

2023年8月28日上午,招商银行在总行会议室举办了中期业绩发布会。王良行长、朱江涛副行长、钟德胜行长助理、王颖行长助理、彭家文行长助理兼董事会秘书等一众高管悉数出席。

目前,发布会实录已经在招行官网挂网发布。我建议各位招行的投资者应该仔细去阅读此次中期业绩发布会,个人认为此次业绩发布会披露的信息比上一次年报发布会更有价值。很多投资者心中的疑惑,关注的问题,招行的高管都做了详尽的解答。本文就摘录其中最重要的五个方面点评一下,由于回答比较长我就不摘录大段原文了。

发布会问答实录官方下载地址

网页链接

净息差的表现和未来的趋势,存款成本为何持续上升

今年全行业的净息差表现都不佳,招行也不能独善其身,特别是第二季度环比下滑13bps,远超多数人的预期。面对投资者和分析师的关切,招行的彭家文行助花了相当篇幅来回应这一问题。他的回答思路非常清晰,首先净息差的变化分为结构变化和定价变化两部分。在每一部分之中又有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影响。

首先看资产端,结构性的因素主要是过去收益率较高的信用卡贷款和按揭贷款今年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增长速度显著低于资产增速,使得这部分高收益资产占比下降。定价方面的因素无论是对公还是零售都受到信贷需求不足和定价体系混乱的影响。市场上甚至出现了部分贷款利率比存款利率还低的情况,这些因素都给招行今年的资产收益率带来很大的压力。

其次看负债端,结构性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定期化。对公的定期化是因为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富裕的资金宁愿存成定期也不愿意进行投资再生产。零售的定期化主要是因为去年年底股债双杀造成固收和权益类产品风险提升,很多风险厌恶型客户转向保本的存款。负债端定价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外币和零售活期存款成本上升。外币存款定价受到海外主要经济体加息的影响,这是外因引发的,而且对应的外币资产收益率也是同步上升,最终会对冲外币存款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

对于零售活期存款成本上升,彭行助也做了特别解释。这里我贴一段原文大家自己看一下:

请大家放心,这是阶段性的因素,主要来自于招商银行现金类产品的整改(我们是率先整改的)以及一些理财产品的回流。去年底出现理财净值亏损,有一些理财产品回流表内,需要产品去对接,这个时候我们适当地推出一些活期存款产品去对接了这些回流的资金。这是阶段性的,而且这是有计划、有安排的。

对于未来的展望,彭行助认为未来息差还将继续承压,一方面外部环境因素仍然没有显著改善,另一方面本年的LPR下调也会对净息差带来持续压力。当然,也有好的方面,比如彭行助提到了存款利率下调势在必行,贷款利率过低的乱像也会有自律机制进行调控等。

存量按揭利率调整

彭家文行助在谈利率控制的时候专门谈了存量按揭利率调整这个热点问题。我们先看看发言稿的原文这块怎么说的:

我判断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也是势在必行,是大概率事件。目前来看我们已经制定了相应的预案,但还没有最终的方案。主要考虑是现在有很多因素需要兼顾好。比如说如何兼顾好因城施策的问题,在因城施策的同时又怎么考虑好公平性的问题,还有银行系统能不能支持的问题。这些都特别复杂,各个城市、各个分行不一样,很多客户的情况不一样,都要考虑到。总体来看我们会在央行的指导下按照市场化、法制化的原则稳妥地推进实施,这是我们的考虑。

这一段是问题定性的关键一段。从这段话可以看出2点:第一,存量房贷利率会下调。但是目前最终的方案还没定。第二,最终的方案大概率不会是行政命令一刀切,会一城一策,一行一策,甚至一人一策,最终还是需要银行和客户协商解决。有了这两个定性,特别是第二个定性,基本上就决定了最终的影响是可控的,不是大范围的。

至于后面彭行助说的预案,评估,这些都不是太重要了。总之一句话,招行已经做了相关的预案,NIM会继续承压但是大体可控。

房地产招行的影响,特别是碧桂园的情况

这部分问题是瑞银的分析师发起的,提问阶段首先扔了个炸雷:用坊间传闻2021年招行碧桂园的风险敞口300亿逼宫招行追问房地产暴雷对招行的影响。说句不客气的话,瑞银的分析师这种提问方式明显不怀好意。300亿的风险敞口本身就不是官方公布数据,可信度无法考证。而且这是2021年底的数据,招行在最近6个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在持续压降和内部调结构。碧桂园的这种情况,招行这几年怎么可能不压降对它的风险敞口?这种提问是典型的揣着明白装糊涂,醉翁之意不在酒。

朱副行长在回答的时候也是打了不少太极拳。首先,他先说招行房地产资产质量的整体情况:预计下半年房地产不良贷款生成额与上半年相比会略有上升,同比还会下降,全年房地产的不良贷款生成会有比较明显的降幅。从整体来看招商银行房地产不良的生成峰值在2022年,大概率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的拐点会在2023年年内出现。目前,招商银行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拨备非常充足,拨贷比接近15%,是对公贷款平均拨贷比的2倍以上。

回到碧桂园的问题上,朱副行长并没有正面回应300亿的说法,因为具体的数字肯定是属于商业机密,而且就算要披露估计也要征得碧桂园那边的同意。所以,朱副行长选择了一种婉转的表达方式:

目前我行和碧桂园的合作额度与招行在行业市场的地位基本上相符,也就是说合作额度和我行的市场地位基本是相匹配的。

好多粉丝私下说看不懂问我什么意思。我的理解就是:1,招行碧桂园的风险敞口肯定不是最多的,2,招行在碧桂园确实有不小的风险敞口。

再往后面朱副行长的话总结一下就是:1,碧桂园的大部分贷款是项目贷款(占比87%),抵押充分。2,境外信用贷占总风险敞口的比例很低只有5%。3,表外部分占比8%,要么年底可以回收,要么已经在净值波动中体现了潜在损失。

我个人对于碧桂园招行风险敞口的理解是:1,总量肯定比300亿小;2,碧桂园倒下的概率不大;3,即便碧桂园倒下了贷款也不会全部损失;4,即便发生损失招行也有足够的拨备处置;5,处置碧桂园的坏账不会对净利润产生直接的影响,最多是不良覆盖率有点波动而已。

中植系信托暴雷招行的财富管理是否有涉及

这块我就不点评了,直接上原文:

关于信托公司,最近有个别信托公司的相关新闻,我们保持高度关注。招行对信托合作机构的选择一直是秉承非常审慎的风险文化,近期舆论炒作最厉害的信托公司我们都没有任何的合作以及业务。在这次爆发新闻以后,我们再次回检了所有的信托业务,未有任何底层资产涉及到相关的机构。自资管新规公布以来,按照监管的有关要求,我们这两年来迅速从非标向标准化转型,对招行的信托代销业务不会构成什么冲击。

王行长短期和中期关注点在哪里

这一问题的初衷是想看一下王良行长接手一年多了,他对招行未来有什么样的思考,他未来要把招行带往何方。王行长从去年年中开始正式作为掌门人接手招商银行。所以,2022年对于王良行长来说只能算半年,再考虑临时接手很多事项交接,人员安排都没有到位。所以,个人认为王良行长对于招行2022年的营运影响力是有限的。

到了今年中报,王良行长接任已经超过一年。如果是从外部空降过来的行长,那么熟悉环境和适应的时间还需更长。但是,考虑到王良行长本身在招行兢兢业业干了真么多年,无论是业务环境还是人员情况都比较熟悉。所以,这个时点应该是他对招行的未来有比较成型的想法了。

王良行长的回答非常坦诚,从短期看他更关注的是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如何能够做出让股东满意业绩,也就是为股东创造价值。

从长期看,王良行长谈了3点思考:1,如何平衡好外部大环境和招行自身盈利之间的关系。2,当面对显著风险的时候,招行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应对。3,中长期招行如何保持住自己的竞争优势——高ROE,高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资本内生能力,保持资产质量,保持业务结构上的优势。

对于第一点个人理解本质上是在讲低利率环境下招行如何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未来息差长期走低的大背景下,银行分化在所难免,招行要坚持自己打造价值银行的大战略方向成文能够活得比较好的银行。

对于第二点主要讲的是招行的风险处置策略和房地产带来的反思。面对房地产风险的大范围爆发,招行更愿意及早发现,及早处置,利用现在家底殷实尽快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早日轻装上阵。另外,从王行长的回答中可以隐约感受到招行在此次房地产不良爆发中多少还是受到了波及。招行的高管们显然也在对此进行反思。

对于第三点就是在谈如何保持招行的竞争优势了。王良行长上面说的5个竞争优势如果能保持住,那么招行的业绩自然就会非常优秀,小股东们不需要有任何担心。至于如何保持这些竞争优势,王良行长也做了五点阐述:1,精细化管理,2,科技赋能,3,创新驱动,4,加强区域战略,5,打造新的细分领域优势。

从王良行长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到他对招行未来的思考,也能看到他所选择的方向和我们小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后面我们只需要定时观察计划的执行情况即可。我相信招行未来几年会交出一份令股东满意的答卷。

@今日话题 $招商银行(SH600036)$

全部讨论

2023-08-30 07:26

王行长对招行的了解很深刻,而且,也有很大的动力和意愿去把招行做好。
相信王行长能做好。
最近一年确实是因为宏观环境太差了点,后面会好起来的。

2023-08-30 09:25

见底信号越来越明显,关注银行的人越来越少了

2023-08-30 09:13

一键三连

2023-08-30 08:09

多家银行已制定存量房贷利率下调预案 本周内或有实质性进展

2023-08-30 07:32

2023-08-30 07:09

先存款利率下行,还是先存量贷款利率下行?

2023-08-30 07:03

1

2023-08-30 12:40

比如彭行助提到了存款利率下调势在必行
中长期招行如何保持住自己的竞争优势——高ROE,这一点王行没有细讲,只提到保持非息收入占比领先
如何保持之前较高的ROE?

2023-08-30 10:13

估计先公布调降存款利率,然后再启动存量房贷利率,不然有的甚至大部分银行已经把大部分存量贷款打包给某些资产管理公司了,而且已经签订了资产管理协议,这部分利率已经产生,这个重新定价需要银行出现估算负债成本,不然财务报告就是可能亏损怎么办!

2023-08-30 09:47

收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