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21喜欢:1
感谢@醉爱黄飞鸿 兄,很棒的视角[很赞]。因为您的发言被层主删除了,我简要谈下自己的看法。与国际上出版的新书同步因为时间上具有新颖性,所以版权费高昂,这体现了中信出版注重内容、以内容为主轴的出版思路。此外,中信的童书赛道从国外引进的版权费用也相对较高,但不同于前者,童书的再版价值较高,这部分高昂的版权费用可以沉淀为优质版权,为今后的业绩贡献持续、稳定的现金流。从这两点来看,中信出版怎么看似乎都具有利润之上的追求,这种利润之上的追求或许就是中信出版团队的“文人”特质吧!$中信出版(SZ300788)$ $中国科传(SH601858)$ $新经典(SH603096)$
引用:
2021-01-23 18:31
持有中信出版的投资者大多清楚,投资中信出版最大的潜在利空就是其税收政策变动风险。按照其招股书的介绍,目前中信出版的所得税优惠到期日为2023年12月31日,增值税优惠到期日为2020年12月31日。税收优惠政策到期后是否会续期,关系到中信出版的净利润能否保持较快增长。可以说,税收优惠政策就是...

全部讨论

fabric2021-02-03 16:21

还是要相信黄昏的大局观的,虽然对企业一问三不知,但是很有理想,会喊口号。

遥远的正确2021-01-31 13:56

这一年多的股价的平台震荡,或许就是市场在重新观察和评估公司的价值和未来。好多事情现在看不清,过段时间就清晰了。希望公司可以继续开阔进取。不怕你犯错,就怕你停下脚步。过段时间逻辑思维就要上市了,市场先生或许对出版企业会有个重新的认识。

枯饼2021-01-31 13:35

中信出版社是当下将内容生产、内容线上传播与售卖、线下实体打造,“三位一体”布局得最早且成效突出的出版实体,其整体工业设计的整体理念、系统方法和具体实践,在中国出版界无出其右。——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佘江涛
我记得中信出版上市募资的初衷之一是打造书店,后来变更投向为知识产权。这里面既有环境的因素,也有思路的变化。观察下来,中信在生产端能对接优质资源,快速推向市场,传播段明显带有新零售的做法。
知识、文化,如何生产、传播,并创造利润,个人没有很好的观点。留一部分仓位在中信出版,核心因素中信的产品跟踪起来有意思。

遥远的正确2021-01-31 11:41

感谢回复,说的很对,这两年这种情况很明显,或许是为了迎合中信实体书店在商场,机场。这种人流量大,快速的场合量身定制的。一个碎片化阅读和娱乐的时代的跟风。通过吸引眼球的图片或者大字。吸引激发客人的购买欲望。中信一年出了1000多本书,大部分还是相当不错的。好多书在书店看不到,只有网上有。可以看到中信出版对实体书店销售什么样子的书籍还是心里有数的

有信仰有希望有力量2021-01-31 11:37

不用唏嘘
美国历史上图书的审查制度有过之无不及。即使放到今天,美国图书的审查也只是换了方式而已。有兴趣研究研究美国的书评人

遥远的正确2021-01-31 11:29

感谢回复,中国图书出版和世界图书出版有相当大的差别,一方面是巨大的体量,另一方面是严格的审查制度造成的不确定性。这种割裂感最近几年更加明显。作为国企中信出版已经是相当不错了。我经常拿着一本作者在十几年前写的国内刚出版的新书,唏嘘不已,感叹相见恨晚。

枯饼2021-01-31 10:14

中信的书,在我看来带有很强的快消品的属性,质量这个东西能满足需要即可,想成为经典,那是另外一回事。
关于书店,大家的看法好像都偏向负面。实体书店确实难有利润,但书店做与不做,可能不能单单从书店的利润去看。就好像很多企业自建销售渠道一样,中信如果能够建立起自己的产品销售渠道,包括自有实体书店+平台网店(天猫、京东、当当)+自有APP(中信书院)+私域流量(微信),直接对接千万级的读者,局面就不一样了。

有信仰有希望有力量2021-01-31 01:31

仙气飘飘啊
你是来赚钱的
估计你没仔细读过中信出版的各期报告。给你提个线索,去观察观察新书(非再版)与营收的关系。

有信仰有希望有力量2021-01-31 01:23

兄台客气了交流和讨论,可以帮助我们扫掉盲区。
窃以为数量与质量没有必然关系。你不能认为饭馆生意火了所以个别菜品质量下降是正常的,也不能反过来认为饭馆生意清单所以菜品质量一流。消费者,首先的认知是菜品一流,所以饭馆生意火爆。火爆继续推进菜品从一流走向超一流,正反馈。
投资者,对于中信出版新经典这类公司,个人以为最好的研究方式是首先作为消费者。其次,观察其他消费者,你不能因为你的喜好去断定旁人的喜好。各榜单给了你观察的一个通道。最后,才是就报表其中的疑惑或问题向公司和同行查证。
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取向,例如学习阶段,梦想阶段,情怀阶段,装逼阶段,装傻阶段,真傻阶段等等。草根观察,新经典与中信出版最大的区别是,新经典靠贩卖情怀赚钱,中信出版靠高高在上的装逼或者贩卖焦虑赚钱。哪个对投资者更好些,说不清楚。
一切都是娱乐业,只要合法赚钱就好。

伏牛山人2021-01-30 21:26

谢谢黄昏兄回复。我简单谈下自己看法,不一定对,欢迎指正。
(1)中信出版的重印数低,我个人认为是其现在的经营模式导致的,现在中信出版的图书大致还处于“跑马圈地”的状态,远没有到依靠重印吃老本的阶段。而对好书的搜罗,并将其纳入出版版图,相当于是一项风险投资,所以导致首印数也相对较低。

(2)选题质量下降这个确实是事实,但我认为,这是其激励机制自然演化的结果。比如,“举手人”制度的最终目的是探索企业出版图书的多元化路径,即允许中信出版不同主题、不同方向的图书,这种多元化势必会带来个别选题不及预期的情况。但我个人认为,随着深耕于本主题的出版团队的分工细化和经验积累,未来的选题质量会逐渐改善。

(3)我也反对那种必须把中信与新经典分出高下的做法。因为两家公司之间有竞争,但更多是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个市场大的很,就像科前生物与生物股份一样,虽然都是做疫苗的,但两家公司都会活得很滋润。

(4)对于我们读者来说,中信与新经典是为社会创造了巨大价值的,因为他们的工作,让我们有了了解世界、向世界汲取养分的便捷通道。我们如果既是读者,又是投资人,无疑是最为幸运的
$中信出版(SZ300788)$ $新经典(SH603096)$ $中国科传(SH60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