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斯神话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6喜欢:3
老哥,最近我也关注了中信出版。简单说下我的逻辑,希望您批评指正。
1. 互联网布局优势。去京东和当当看了以下各大出版社旗舰店的关注人数,中信是最高的,比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三联书店这些都高,这一点虽然不能说明中信的书比其他出版社的书卖得好,但是至少说明中信相比于其他出版社在互联网渠道方面的渗透要高很多;
2. 经管类的基本盘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商业文明的的不断发展,对于经济、金融、管理这些行业的研究肯定会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著作肯定会越来越多,这一点,相比于中华书局的古籍、商务印书馆的工具书和名著系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文学名著以及各地方出版社的教辅书来说,细分市场的空间要更广阔;
3. 潜在的客户群体优势。中信的经管类书籍,客户群体以商务人士为主,这一部分人的购买力应该来说是很强的,而且价格相对不敏感;另外,中信布局的儿童出版物,面对的也是一个购买力很强大的群体,就像国人给孩子报补习班一样,在给孩子买书这方面,家长不会吝啬的;
4. 出版行业整体市场前景扔在。随着全民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未来,大众读书时间肯定会变多,至于读书方式,无论是电子书和纸质书,中信的线上线下渠道布局都已经占据了先发优势。
其他的轻资产、垄断、管理层优势你都分析过了,就不多说了。

热门回复

2021-01-07 17:48

[捂脸]写论文写习惯了,总想把事情说囫囵了[害羞]

写那么多,累,核心是线上发展是重点、产品矩阵发展是重点,这两重点ok,总体就跑不掉

2021-01-07 17:35

嗯嗯,这个行业里猪对手太多了,所以中信只要稍一发力,就能做到经管、社科行业第一,童书目前也在高速增长。但只有这些品类还不足以支撑其长期、高速增长,所以最近两年中信才在童书、文学等领域发力,这可能也是管理层一种未雨绸缪的表现吧!未来中国的出版业究竟应该往何处发展,这确实是个好问题[想一下]

[吐血]我觉得现在小票里面蕴含着大的机会,提前找一些标的。

你提到的阅读场景我也考虑到了,经管类书籍和人物传记这些的阅读场景的确很多样,不像中华书局出的古籍,必须在图书馆里阅读。
另外你提到的并购能力不足,我觉得不能算短板,我倒是希望中信深耕目前的优势项目。
谢谢老哥。

2021-01-07 17:19

兄弟,您分析的很棒,点赞。我再补充几点,供探讨。(1)中信出版的管理层不仅布局互联网代销渠道,而且着重发力互联网直销渠道,并具有深刻的互联网思维(如文中所讲中信书店将粉丝留存率作为考核标准),这种互联网思维是中国出版业其他国企所不具备的,有点类似于招商银行大力发展“掌上生活”“招商银行”两大App,因为只有自己掌握客户群体的需求,才有助于精准营销、降本增效。(2)经管、社科类图书具有阅读场景随意、社会需求旺盛的特点,往往能够取得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销量和增长,这是投资中信出版的出发点,对标国外的出版企业,大众图书领域是能够成长出大市值企业的摇篮。(3)如果说经管、社科类图书是图书出版的黄金赛道,那么童书则是图书出版的钻石赛道,由于童书不易线上化和数字化(家长对于电子产品的方案),未来受到数字化的冲击也是最小的,此外,童书领域更容易出经典书,公司的童书经典书成规模,未来的现金流就会似泉水一般泊泊流出,长久且持续。(4)中国出版业最大的基本盘是中国庞大的人口,以及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这些需求是未来出版业持续保持高增长的基石。

但看到优势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其短板,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1)出版行业并购艰难。海外出版集团大多是通过并购的方式实现对优秀版权和作者资源的扩充和成长的,中国受制于出版业经营体制,并购难度较大,企业主要靠内生性增长驱动。
(2)管理层激励不到位。由于股权大多集中于国资委,管理层基本无持股,更多是出于“士大夫”的精神在奉献和经营。中信在这点上做得还不错,内部对出版团队的激励还是到位的。

未来的看点也在这两点,第一点感觉10年内都不会有太大改善,但第二点隐隐有变化的可能。说的不对之处,望海涵哈[大笑]$中信出版(SZ300788)$ $中国科传(SH601858)$

小公司别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