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终章预告

发布于: 雪球转发:160回复:1758喜欢:454

93 岁的巴菲特再捐赠约 8.7 亿美元的股票给四个家族慈善机构,并首次发公开遗嘱安排,他说自己 “已经在打加时赛了”,以一种淡淡的伤感直面生命的有限性。

他在信中表达了他对美国资本主义的信念,坚信他的子女已经有能力和准备好执行他的遗产规划。对于伯克希尔哈撒韦,他说作为全球最大、最多元化的公司之一,伯克希尔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为判断和行为失误,但因为有合适的 CEO 和董事会,这些失误可能不会太严重,而且会被承认并纠正。

以下是公开信全文:

我今年的捐款与去年感恩节时的一样。这些捐款是我在 2006 年做出的终身捐款承诺的一部分,这些承诺将一直持续到我去世(我现在 93 岁了,感觉还不错,但我清楚地知道我已经在打加时赛了)。这个承诺和其相关条件可以在 网页链接 上查看,被捐赠者已满足所有的捐款条件。

我的三个孩子都已经 65 岁到 70 岁了,这让作为父亲的我有些难以置信。多年来,他们的基金会已经捐出了大量的资金,有时是给同一个受赠者,但大多数时候是给不同的受赠者。

我的孩子们和我一样,都认为家族财富的传承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地方都是合法且常见的,但这机制并非十分理想。此外,我们看到很多时候财富并不会使你变得更明智或更善良。我们也同意,尽管资本主义存在诸如使公民之间的社会地位和贫富差距不断分化等弱点,但它已经创造出许多奇迹,且仍将继续。

美国就是这种信念的最佳证明。我们四人都很幸运,因为出生在美国的概率,就像中彩票一样。

我的三个孩子是我目前遗嘱的执行人,他们也被指定为慈善信托的受托人,该信托将根据遗嘱得到我 99% 以上的财富。2006 年,他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承担这一巨大的责任,但现在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在执行遗嘱信托时,三位受托人必须达成一致。由于死亡的不确定性,总是需要指定接班人。信托的章程将会非常宽泛。慈善相关的法律会时不时地变化,而活着且理智的受托人总比早已去世的人设定的严格条款更可取。无论规则如何 —— 规则总是必要的 —— 私人慈善在美国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

遗嘱信托将在大约十年后自行清算,并由一支精简的团队运营。只要条件允许,它将主要由伯克希尔的股份提供资金。伯克希尔作为全球最大、最多元化的公司之一,无可避免地会出现人为的判断和行为失误。这类问题在任何大型组织,无论公有还是私有,都可能发生。但在伯克希尔,这些失误可能不会太严重,而且会被承认并纠正。我们已经有了合适的 CEO 来接替我,也有一支合适的董事会。这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短期内,我在伯克希尔的大量持股将支撑伯克希尔的独特的性质和行为。然而,未来伯克希尔需要赢得它应得的声誉。衰退可能发生在所有的大型机构,无论是政府、慈善机构还是追求利润的企业。但这并不是必然的。伯克希尔的优势在于它是为了基业长青而建立。

我去世后,我的资产如何处置将是公开的 —— 没有那些 “巧妙” 的信托或是外国的实体用以规避公众的审查,只有一份简单的遗嘱,人们可以在美国道格拉斯县级法院进行查阅。

在感恩节的这一天,我有很多人和事需要感激。而对于所有和我一样拥有伯克希尔的朋友,祝愿你和你们的家人健康、快乐。

(实习生林洪升)

精彩讨论

不明真相的群众2023-11-23 15:38

就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我来补充几点吧:
1、捐赠或者做慈善,按大部分国家的政策,可以抵扣一定额度的个人所得税纳税基数。比如,你今年个税的缴纳基数是1000万,你提供了500万合乎一定标准的公益捐赠(比如捐赠对象是受到严格认证的独立公益组织,你捐给自己的老妈,那不行),你捐赠额中的一部分(比如333万)可以扣减个税缴纳基数,你的纳税基数变成667万。看起来你纳的税少了,但你总支出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只是一部分由税款变成了(受严格约束的)公益捐款。这种制度设计,可以满足纳税人对捐款与纳税的不同偏好,但无助于减少纳税人的支出。这,是一个数学问题。
2、一些家族信托的设置,在某些时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缴纳赠予税、遗产税而向受益人(比如出资人之外的家庭成员)转让一些支付能力。我们举个例子吧,比如巴菲特设立一个家族信托,巴菲特还活着,可以不用缴纳赠予税、遗产税就给小巴菲特付尿布账单。但是这个避税功能在各个国家税务机关的打击之下,现在基本上消失了。所以现在家族信托的主要功能并不是避税。同时要注意到,家族信托与慈善基金完全是两个东西,不要将它们混为一谈。这是一个法律常识。
3、巴菲特的慈善基金,约定了他身故后10年内将财产全部捐出,并且管理人(他的三个子女)不得收取任何管理费用。这是这一新闻事件中的基本事实。
所以,发表观点之前,先把常识、事实搞清楚更好一些。

不明真相的群众2023-11-23 14:37

不是我装糊涂,是你无知而愚蠢。无知而愚蠢到了令人厌恶的程度。

不明真相的群众2023-11-23 14:53

算了,拉黑你吧。我只是存在一个好奇心,这种无知愚蠢是真诚的呢,还是故意表演出来的。

不明真相的群众2023-11-23 13:45

确实有股淡淡的油桑。。。

allSBnow2023-11-23 15:00

鸡丝很兴奋地在村口一路小跑,边跑边叫:方大善人跟我说话了,方大善人跟我说话了!有人便问他:他跟你说啥了?鸡丝得意地说:他说,滚!

全部讨论

就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我来补充几点吧:
1、捐赠或者做慈善,按大部分国家的政策,可以抵扣一定额度的个人所得税纳税基数。比如,你今年个税的缴纳基数是1000万,你提供了500万合乎一定标准的公益捐赠(比如捐赠对象是受到严格认证的独立公益组织,你捐给自己的老妈,那不行),你捐赠额中的一部分(比如333万)可以扣减个税缴纳基数,你的纳税基数变成667万。看起来你纳的税少了,但你总支出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只是一部分由税款变成了(受严格约束的)公益捐款。这种制度设计,可以满足纳税人对捐款与纳税的不同偏好,但无助于减少纳税人的支出。这,是一个数学问题。
2、一些家族信托的设置,在某些时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缴纳赠予税、遗产税而向受益人(比如出资人之外的家庭成员)转让一些支付能力。我们举个例子吧,比如巴菲特设立一个家族信托,巴菲特还活着,可以不用缴纳赠予税、遗产税就给小巴菲特付尿布账单。但是这个避税功能在各个国家税务机关的打击之下,现在基本上消失了。所以现在家族信托的主要功能并不是避税。同时要注意到,家族信托与慈善基金完全是两个东西,不要将它们混为一谈。这是一个法律常识。
3、巴菲特的慈善基金,约定了他身故后10年内将财产全部捐出,并且管理人(他的三个子女)不得收取任何管理费用。这是这一新闻事件中的基本事实。
所以,发表观点之前,先把常识、事实搞清楚更好一些。

确实有股淡淡的油桑。。。

到了最后时光都是回归人的本性的
3个孩子被指定为慈善信托的受托人,管理巴菲特的个人财富。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这种慈善信托受托人其实权利非常大,比如巴菲特的儿子就因为用慈善信托向乌克兰捐款购买军需品而被泽连斯基专门接待,送礼物。慈善?哈哈哈哈
而美国遗产税高达50%,如果不通过信托,股神也得被拔掉几层皮。。。通过信托,几乎是不需要缴纳什么税。。
股神?猴精?

西方的慈善文化传统确实厉害👍,打心里佩服。
中国几乎没什么慈善的,就算去庙里烧香都是做交易。

一代股神终将老去,价值投资永不凋谢。美国富翁用家族慈善基金会传承资产很常见,都是被美国高达45%的遗产税和赠与税逼的,自己赚的钱,无可厚非,既不要过度美化慈善基金会,也不要过度丑化慈善基金会,都是正常的避税现象。

一定要活到100岁啊,到时可领取1500元/月的高龄津贴,现在只能领100元/月。

巴菲特:“我去世后,我的资产如何处置将是公开的 —— 没有那些 “巧妙” 的信托或是外国的实体用以规避公众的审查,只有一份简单的遗嘱,人们可以在美国道格拉斯县级法院进行查阅。
在感恩节的这一天,我有很多人和事需要感激。而对于所有和我一样拥有伯克希尔的朋友,祝愿你和你们的家人健康、快乐。”
首次发公开遗嘱安排,他说自己 “已经在打加时赛了”,以一种淡淡的伤感直面生命的有限性。
他在信中表达了他对美国资本主义的信念,坚信他的子女已经有能力和准备好执行他的遗产规划。对于伯克希尔哈撒韦,他说作为全球最大、最多元化的公司之一,伯克希尔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为判断和行为失误,但因为有合适的 CEO 和董事会,这些失误可能不会太严重,而且会被承认并纠正。

西方文化优越性之所在,并非完美也有缺陷,但是纠错机制非常完善。西方文化中崇尚民间自下而上的力量,东方文化中相信自上而下的权威,很难纠错,往往是一条道路走到绝境,当权威丧失,民间自下而上的力量显现出巨大的破坏力。

永远爱老巴

没想到这篇文章预告了芒格的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