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投研笔记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回复:0喜欢:12
在我的理解里面,人们看到股市“发疯”是常态,看到股市如愿走势才是非常态,一方面是因为共识已经反映在了当下股价中,非共识的东西才推动未来的股价走势,所以未来走势总是令大部分人惊讶,另一方面股市并不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是流动性、经济状况和群众博弈共同决定的,这三个东西都很不稳定,自然就容易在某些共振的时候出现泡沫和恐慌。聪明的投资人能够利用这种共振的极端情况,明白哪些是假想的,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长期担忧短期化了,哪些是短期好事长期化解读了,从而实现套利。
以2021-2022年的港股为例,美元指数暴涨带来新兴市场流动性收紧导致了暴跌(这个是主因,其他疫情和地缘政治是次要的),回望历史,这次并没有什么不同,恒生指数历史上熊市都跌一半左右,这次也是到一半附近见底的,当临近历史极值的时候可以尝试(9月我尝试了一下做多,10月初恒生科技突破了历史极值我就止损了,尊重历史但是不固执),到了11月再次尝试就有了很好的收获(我们海外基金由于方便投美股中概股,比人民币基金只方便投港股收获更明显一截)。为什么前面一年半基本不尝试港股而9-11月要开始尝试了呢?因为最大的压制因素美元指数出现见顶迹象了(其他都是次要矛盾,如果对此怀疑就需要另起一文解释了),另外当时短期市场担心的国内选举问题也10月会落地,我理解为利空出尽,毕竟这个时候再过度担心就是犯了长期利空短期化的错误了(首先一个病人不一定如大家共识的得了癌症,其次得了也有康复的例子,起码不是当天去世,市场定价明显夸张了)。
另外有意义的一点是总结股市历史规律,在达到历史最大极值的时候尊重历史规律,相信这次也一样,毕竟这个时候的情况是理性和基本面无法解释的。(但是同时要保持警惕心,真的突破历史规律的时候要尊重随机性。听起来这句是废话,容我简单以例子解释一下)。比如2021年1月腾讯在暴涨两年后那一天涨了10%+,上一次这个幅度是2008年的事情,而且这次也没什么额外催化剂导致了涨停幅度,是不是要警惕一下?比如2022年3月苹果连涨11天,再多一天就是20年前的事情了,这次是季度末的股债平衡基金推动,基本面没什么变化,是不是要警惕一下?比如2020.3的美股熔断、2022.3和2022.10的港股指数“跌停”幅度,回望股灾,即便最惨烈的1987.10包含在内,市场在暴跌一顿之后出现指数跌停幅度的那天,再大的问题都是至多还有一天大跌,是不是值得尝试一下做多?这些情况站在当时用理性是无法定价的,每次的恐慌理由都没有可以参考的例子,但是历史股价可以给我们指引。(但是要留有余地,比如不一次性完成计划的仓位,算出来再次指数跌停自己的亏损幅度)。
恐慌时候能够保持理智的前提还是在行情上半场能够认识规律(美元指数对新兴市场牛熊的重大作用)和尊重历史(历史上的牛熊周期和幅度),不至于底部时候已经非常惨了。同理,到了牛市顶部,我们会看到大家都在犯短期好事长期化的错误,“水漫金山牛抬头,恒指终过三万三”、“南下香江去,夺取定价权”,或许两三年后还会看到类似标语,到时候要知道那个月就是港股的精确顶部。2023年的某个时候,美股或许会出现2022年港股这种令人震惊的暴跌,到时候又是做简单题的时刻,过去一年或者现在出手重仓就很可能到时候立于尴尬的地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IXIC)$ $恒生指数(HKHSI)$ $美国国债20+年ETF-iShares(T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