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0
回复@零下七度7: 我觉得楼主强调的是DCF的计算,应该是在说计算自由现金流贴现的市值时不能把扩张性资本开支排除,重复计算现金流增量而高估了市值,而贴主应该是想说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即便行业被普遍不看好是可以创造自由现金流的,强调的是不能用当期或近期自由现金流排除掉正在成长期而资本前置的优秀企业(个人觉得互联网平台公司是不是也是同一个类型呢)。一个是在说计算买价时的正确性,一个是想表达识别优秀企业的重要性。
我觉得重点在于是否是一种无效成长,在进入成熟期之后是否能形成寡头格局。这种“成长”是否能用投资规模、技术领先(研发投资)来形成一种进入壁垒。个人认为主要是例子中东方雨虹的竞争力并不足,或者说行业还是在一片红海中厮杀,进入壁垒不够高。再者基本面的环境产生了变化,行业需求正在萎缩。
当然像SEES和茅台这种不依赖于固定投资的强品牌轻资产的BUG企业实在太少了。不过想要明白为什么万华化学比其他人强的原因应该是比较难的吧。过去是过去,未来如何怎么才能知道。 //@零下七度7:回复@DeepSleeper11:对于文章中的自由现金流的算法是否需要扣除扩张性的资本支出这个观点和作者有点分歧。净利润加非现金支出减营运资本追加减去资本支出,这里的资本支出是否需要扣除扩张性资本支出只保留维持性资本支出也就是理解为折旧与摊销,我是觉得需要包含维持性和扩张性资本支出的。因为当期的扩张性资本支出已经反映在未来自由现金流的增长率g上面了。在计算DCF时,如果当期只扣除维持性资本支出而不扣除扩张性资本支出,就重复计算了,不能再计算当期自由现金流的时候只扣除维持性资本支出,而这些扩张性的资本支出带来的未来自由现金流增量又计算一遍。
引用:
2024-05-30 07:50
注:本文为笔者发表于《证券市场周刊》的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巴菲特把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阐释为了投资语言,并用它来衡量每一个投资机会。一鸟在手是否胜过双鸟在林,取决于(1)我们有多确定丛林里有两只鸟,还有没有更多的鸟?(2)我们什么时候能得到这两只鸟,要等多久?(3)合适的折现...

全部讨论

06-27 15:07

扩张性资本支出和维持性资本支出的分界线很模糊,有时候看似扩张性的资本支出实际上是必要的维持市场地位增强公司竞争力的必要手段,确实会对未来现金流带来增量,但当期的这部分资本支出并不自由,企业竞争中有时候没有中间态,自由现金流的计算公式只有一个,没有其他答案。东方与红河万华化学不懂就不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