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呼!全球多肽CDMO第三在中国,但不是药明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药明康德(SH603259)$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CDMO# $信邦制药(SZ002390)$

【华义文随笔】

一家名为泰德医药(浙江)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Medtide Inc.)的中国公司在港股提交上市申请。光看公司名称,第一反应是生产前列地尔的北京泰德,那是正大天晴的兄弟公司,怎么也跑到浙江注册一家公司然后上市呢?

怀揣着疑惑,打开招股说明书仔细阅读。然而,概要第一页的内容让人更加疑惑了。

浙江泰德竟然是一家多肽CDMO,而且是全球第三。难道是北京泰德悄悄地在浙江开展新业务了?虽说现在药厂开辟CDMO业务是十分常见的事情,但能够做到全球第三是相当了不起的事情。

怀揣着更多疑惑,继续阅读。

进一步披露,浙江泰德凭借2023年收入3.367亿元人民币(相当于4750万美元)就能位列全球第三,市场份额也就是1.5%。多肽CDMO行业集中度那么低吗?进入全球榜单的门槛那么低吗?

看到这里,疑惑越来越深了。

耐着性子继续往下看。终于看到了全球榜单,试着搞清楚这份榜单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名的。

按照以往的行业认知,多肽CDMO行业的全球第一和第二分别是Bachem和PolyPeptide,这两家公司的总部也都位于瑞士,基本符合这份榜单的描述。翻看这两家公司的年报,数字对不上。公司A,Bachem的2023年收入5.77亿瑞士法郎,相当于6.44亿美元,而这里只是4.315亿美元。公司B,PolyPeptide的2023年收入3.2亿欧元,相当于3.47亿美元,而这里是3.316亿美元,相差不大。

存在差异可能是沙利文公司剔除了非多肽业务,比如寡核苷酸或者小分子药物,但上述两家公司在年报中并未区分多肽或寡核苷酸等其他收入。所以,沙利文的数据要么是来自专家访谈,要么自身按照某种假设进行的推断。

排名第三的Medtide就是泰德医药,2023年4750万美元,换算一下基本上就相当于3.34亿元人民币。看来就是以自己业务范围为基准,其他公司与之对其,额外的板块都剔除。

公司C,排除总部位于德国的Corden,那么就应该是总部位于美国Ambio Pharm即昂博制药。该公司于2021年在港股递交上市申请,显示2020年多肽CDMO收入6250万美元。由于上市失败,后续也没有公开收入情况。有意思的是,当时的行业分析也是沙利文撰写的。或许是凭借这层关系,沙利文还是可以获得昂博的财务数据。但2023年收入3860万美元与2020年相差甚远,短短三年时间昂博的业绩在大幅度缩水如此严重?

公司D,没有猜到是哪家印度公司。公司E,BCN PEPTIDES,总部位于巴塞罗那的非上市公司。这两家的财务数据估计也是凭借其广大的关系网而搜集来的吧。

总之,这份榜单除了表示浙江泰德是全球第三之外,同时也是宣告中国第一。估计,国内有好几家公司都跳出来表示不服气。

首当其冲的便是药明康德,2023年新分子业务(TIDES)收入34.1亿元人民币,是浙江泰德的十倍。说不定还有康龙化成凯莱英以及诺泰生物圣诺生物等都表示不服气。那为何这些国内公司都被剔除榜单了呢?难道这几家公司在2023年的多肽业务都没有赚到2490万美元吗,大概就是1.75亿元人民币?

显然,沙利文对这份榜单的入选标准做了十分严格的规定。一行附注揭示了一切:专注于多肽的CRDMO是指多肽CRDMO服务贡献逾50%收入的CRDMO公司。由此,药明康德等排除在外不是因为多肽CDMO业务收入低,而是占比没有超过50%。也就是说,上述公司贡献了全球市场份额,但因为多肽CDMO业务纯度没有达到50%而不能入选榜单。只有浙江泰德的多肽CDMO业务纯度最高,近乎100%。

正所谓拿人钱财,替人办事。考虑到港股是一个国际交易所,为了能够让浙江泰德在国际上能够显山露水,沙利文确实花了很多心思制作这份榜单,毕竟收了45万人民币。

读到这里,总算是搞明白了“全球第三”的由来,解决了一个大疑惑。下面就需要搞明白,这家公司的来头。

继续翻阅公司历史。

原来,公司起源于2001年成立的中肽生化。2015年,中肽生化被信邦制药收购。2020年,浙江泰德成立,并从信邦制药手中将中肽生化回购。所以,浙江泰德的主体其实就是中肽生化,与北京泰德没有关系。

中肽生化从事多肽CDMO业务在国内是普遍知晓的事情。如今以全球第三,中国第一的身份申请在港股上市,大家有何看法呢?

全部讨论

就是个文字游戏,多肽产值中国第一?药明康德第一个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