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22回复:183喜欢:54
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保险股热度很高,唯有中国人保门前冷落,中国人保的投资价值比其它保险股低很多吗?为什么?我重仓中国人保H,有什么隐忧?

全部讨论

PICC是产险,产险充分竞争,没成长性,roe低。没想象力。PICC的寿险业务可以忽略。

2020-08-15 22:09

1、明明是老大的地位,却被老二追着赶,一点老大的感觉也没有。看看平安复合增长率、平安的保费收入增速、人保平安的差距,老二这么优秀,老二才是标杆,大家超越的对象是平安,人保哪有老大的样子?看看工商银行,宇宙第一行,可宇宙第一保是平安!

2、人保的核心业务是财产保险,但这块儿业务盈利能力差,车险非车都是惨淡经营(不止人保),科技赋能人保远远落后!

3、今年以来人保的财险业务不断“暴雷”,武汉金凰案几百亿,P2P平台履约险暴雷,这比平安投资汇丰损失惨重多了去了

建议:远离人保

2020-08-17 21:32

@HIS1963 不要收大V影响,听听巴菲特怎么说。
问:巴菲特为什么那么爱财险?财险为什么优于其他金融业?
答:从财产保险公司的盈利来看,即便不考虑用保险准备金投资带来的投资收益,承保业务本身就可以盈利,即用保费收入扣除赔付支出和其他费用支出后,业务质量较好的财险公司就可以获得承保利润。
    这正是财险公司与其他金融中介如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的重大不同之处。金融中介的主要功能是将资金从盈余方转移至赤字方或需求方,其中,商业银行从储户获取资金时,需要支付固定利率的利息,其他金融中介通常不承诺固定利率的利息,但会向资金提供者收取资产管理费,或者对投资收益进行分成。也就是说,从金融中介的思维来看,一般的金融中介都需要为资金提供者支付利息或创造投资收益,但业务质量较好的财险公司却无须为资金提供者支付利息和创造投资收益。
    正是由于这一点,巴菲特将财险业务(和再保险业务)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主营业务,并用财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提供的极其稳定的低成本保险准备金去投资而获利。

2020-08-15 21:59

财险公司的投资价值弱于寿险公司!财险的利润透明并且期限短,竞争压力大;寿险公司的利润有空间,还有通货膨胀的促进,期限长资金可投资范围更广,竞争压力相对小!所以综合来看,要投资寿险的优秀公司!

2020-08-17 14:27

产险公司可以类似看做制造业:
1.“已赚保费”相当于营业收入。
2.“赔付支出”相当于原材料采购成本。
3.“已赚保费-赔付支出”相当于毛利。
4.“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支出”相当于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5.收入-成本-费用=承保利润。
这个就是财险公司的本质逻辑。


但是,产险行业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充分竞争+价格战。
由于成本端的相对刚性,因此会导致长期ROE趋于下行。
我国目前还缺少像AIG和丘博这样的企业。

如果要买保险股,从投资的角度我宁愿买A股的$中国平安(SH601318)$ ,首先是中国管治最好的保险集团,成长性和保单质量都鹤立鸡群,其次是和H股几乎没有差价,在估值奇低的港股巿场,足以证明其价值得到全球公认,持有A股可以享受市场的流动性。如果保险股行情具有长逻辑,平保一定会是涨得最好,所以关键是这个由$中国人寿(SH601628)$ 带起的行情是炒作还是长逻辑就要认真思考了,个人觉得炒味较浓。

2020-08-17 00:17

我是2017年3 月开始介入中国人保,开始建仓的价格是3.28元。
当时人保已经开始整顿内部管理层了,王银成被抓,4 月份缪见民进人保,可以看得见这是人保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起点,但仅仅是这么一个不确定性的改变,市场不会给予任何的反应。
港股市场持续慢牛走到了2018 年2 月份,市场给出的静态估值是人保11倍市盈率和接近1倍的市净率,折合现在股本总数相当于2000亿左右的市值。而同期的太平市值在1300亿,新华1700亿左右。
近三年来人保从公司治理、管理层优化更替、管理及运营机制变革创新、战略规划及落地实施、新技术新科技的行业应用、基层团队战斗力的打造等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及显著的成绩,逐步勾勒出了一个企业变革从量变过渡到质变的远景框架。反映在财务指标上则体现出了营业收入、净资产和净利润的显著增长。
但是股价从4.57下滑到目前的2.63,静态估值,市盈率4.55,市净率0.57。现在人保市值1163亿,太平507亿,新华1045亿。
综上所述,单从企业绝对价值评估的角度讲,2017年至今的人保在价值和价格的表现上呈现的完全相反的运行方向,相对估值指标呈现出绝对的低估(但不要忘了不仅仅是人保低估,港股市场的蓝筹都低估,关键是看虽能回归)
因此,从保险行业估值的角度比较,寿险公司的内含价值和市值比也压缩得如此之低,人保的估值又有什么优势可言呢?
所以,借用缪建民董事长当时所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财政部和全国社保基金是人保大股东,在履行好人保的社会责任之后,在合法、合规、合理的前提条件下,大股东有强烈的愿望想要做大这门长期可持续稳定的生意(财险的浮存金和寿险的期交保费是稳定的盈利来源)
关键是香港机构是不相信这种模棱两可的预期,能给出估值的都是可预见性强的、呈现出持续趋势的预期或者是实质性的财务数据。在这种不同估值理念的考验下,人保的投资者所面临的挑战或许不仅仅是低估这么简单的一条理由。

2020-08-15 23:07

单向重仓一只股,本质和赌博没什么区别。即便深度看好保险板块,也要配置至少两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