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股的岁月史书…

发布于: 雪球转发:20回复:114喜欢:91

前文提要:你们又开始怪融券了… 在A股这三十年里面,要说什么没变,那就是新股炒作。高价发也炒,低价发也炒,询价炒定价还炒。有没有融券都炒。高科技炒,低科技也炒,小盘股炒,中石油还炒… 很多投资者可能对以前的A股不了解,认为目前新股上市交易有些问题,还说要取消转融通,有的说要首日全流通,但这些似乎都没什么用,这些招数在以前都用过…

如果要我说点什么,我不得不说,目前证监会的新股制度,是有史以来最公平的。我支持目前证监会的新股制度。改回以前的办法去,情况只能更糟,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更严重。归根结底,不参与新股炒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1,之前实施过的新股发行和交易制度

A股历史上新股是改了又改,原地转圈。基本上能试的制度都试遍了。我这里把新股发行制度和首日交易制度做一些分类:

发行制度对于散户而言,主要包括发行配额限制、申购限制和发行价限制。

最开始A股实行严格的配额制,每个省份只有几个上市名额。随着逐渐市场化,这个配额不断增加,但还是审批制。这造成了新股数量稀少,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炒作。经过这些年的折腾,A股现在改成了注册制。当然我也不是外宾,在中国,审批是审批,注册,备案,登记,自律还是审批。但是,注册制是松得多的审批。 相比以前的配额,注册制上市公司数量大增,对财务指标也相应放松了。

申购限制主要是现金申购和市值申购,以及申购上限。以前A股实施过现金申购,就是你有多少钱就都可以拿来申购,不需要买市值。而且以前没有申购上限,你有1亿现金就可以申购1亿的新股。后来对单一账户有上限,现在是市值申购+单一账户上限。 虽然现实中有很多人用多个账户申购,但相比之下公平多了。

如果还要改,就只能改成港股的“一人一手”了。

发行价格限制主要是定价和询价,定价就是规定一个市盈率,询价就是机构报价。当然目前的询价也不伦不类,但是至少比之前几年的“23倍市盈率定价”要高得多。

交易制度我这里特指上市首日及前几日的交易制度。

最开始没有T+1和涨跌幅,这里不谈了。

后面第一天没有涨跌幅,但是有T+1.

再后来改成第一天有盘中上涨限制,涨到一定程度要停牌。第二天恢复正常。

现在改成了前五天都没有涨跌幅限制。

以前没有融券,后来推出了融券。其实融券推出有一段时间了,之前都没人提,现在跌了,亏了,投资者开始抱怨融券。

也就是,审批制还是注册制,从定价到询价,从有涨跌幅到无涨跌幅,有没有融券,市值配售还是现金申购,能试的都试过了,就差新股首日全流通了。而港股等市场首日也不是全流通的,还有一些大股东的股票锁定。这个新股首日全流通也曾经尝试过“老股首日配售”,结果被骂后取消。IPO更是停了开开了停,30年来折腾来折腾去,证监会真的已经尽力了…

2,以前A股新股上市的岁月史书

如果说今天A股新股上市制度还有什么问题,那以前的新股上市制度简直是地狱。我现在可是完全站在个人投资者的立场讲的。

先说发行制度吧。 最开始的配额制,股票数量少是少了,但是质量必然奇差无比。不要说什么“我就炒三天”之类的,90年代后期的一大批配额公司很快就退市了,都没能活到股改。特别是东北的一大批,纯粹就是给国企发工资用的,这就是你要的计划经济(由市场经济来输血)。

可以说配额制时期发行的股票,除了000001深发展和000002万科外,都是垃圾,无一例外。

进入这个世纪后放开了一些,A股才有了一些能看的股票,茅台什么都是这个世纪上市的。

而今天改成注册制,可以说投资者可以选择的公司极大增加,觉得公司不好可以不买,比以前只有那么几个烂股的时期相比,好到哪里去了。当然有人说那些烂股涨了几万倍,但是你穿越回那个时代,也不会有胆量敢买股票的……

从发行价的角度看,定价发行都沦为了向打新者定向输送利益的工具。不论定价10倍还是23倍,偏低的定价都导致申购者实现套利。而询价固然价格高一些,但大多数钱还是进了上市公司。

这里有个问题。很多人在我之前文章下留言说,打新的人赚去了差价,肉还在锅里,上市公司赚取了融资,钱就没有了。这显然是荒谬的。

职业打新者打新收益,特别是在不需要市值配售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回流市场。相反上市公司多融资,可能可以提高竞争力,将来股价上涨也就有了保证。这是被2014-2015年牛市所证明的事实。

在2013年左右搞的新股询价制度改革,使得大批新股过量融资。看上去伤害了市场,但公司也储备了较多现金。到了2015年牛市期间,这些现金被用于并购重组,股价大幅上涨,实现了牛市。当然,并购重组又再度成为一个利益输送的管道,牛市成了镜花水月——这也再次说明,A股不过是这个社会的一小部分而已,A股改变不了什么。

3,今天申购制度进步很多

在本世纪初的几年里,A股发行是最不公平的定价+现金申购。那时候证券公司有一项服务叫做“自动打新”,也就是你存钱在证券公司账户里,每个新股券商会帮你自动申购。中签了坐地收钱。 那时候新股也没有单一账户申购限制,只要你能搞来现金,你就坐地赚钱。

在那个时代,新股申购的暴利是属于挪用公款的公司以及能搞来贷款的关系户。可以说那时候的新股就是股市里的“官倒”。我记得那时候长期有5000亿左右现金囤积在A股里申购,每年赚取10-20%不等的无风险收益。那时候一块钱是多少钱,你不服,能咋地?

现在申购改成了市值配售+账户上限,已经是极为公平了,再要公平,就只能一人一手了。我写的 申购新股能赚到100万吗? 就是在这个制度下运作的。虽然专业打新控制多个个人账户,但是也是有限的,如果放开搞,那你们不可能申购到任何东西。

我们以中国石油为例。中石油上市时,单一账户申购上限是12亿股,可以认为是没有上限。发行价16.7,一手1000股,中签率在1.8%到1.9%之间,至少需要90万才能保证中一手。 现实中申购冻结了3万亿资金。

那么假设我有90万,中一手能赚多少钱呢? 假设开盘48就卖,大概能赚个30块钱,折合3万人民币。也就是如果你能搞来90万,这一次你稳赚3%。而2007年中国人均年收入还不到2万人民币!

这才叫赤裸裸的利益输送,这才叫明目张胆的加大贫富差距。只要你能搞来90万(在人均收入不到2万的社会里),管你怎么搞的,借的也好,挪用的也好,你就能套利出3万来。如果你自己有90万,你就越来越富,尽管普通人一年也挣不了3万。

今天首先你要买市值,为稳定股市做贡献,然后每个账户单一股票申购上限也就是20-30个签次,折合几十万而已。一个账户打一年新,平均能中1-2个就不错了,而且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个签赚的钱也不能算多,多的两三万,少的也就几千,基本上公平分配。机构的配售有6个月锁定期。

很多人岁月史书,就类似于说回到前30年有多公平,你如果能穿越回去,可以在大队干部面前谈谈公平。

4,询价和定价

我之前的文章里讲了,无论询价还是定价,都无法抑制炒新。我之前在定价阶段也申购新股,申购的结果就是上市第一天后一直数板,第一个破板出场。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呢?把打新的利益输送给我,和输送给上市公司,对于接盘的人而言区别并不大。那么与其把这部分利益输送给我,不如输送给上市公司,好歹还支持了实体经济。

因为担心投资者诟病询价下新股发行价格高,A股很长时间内实行了定价发行。可是定价的结果就是大量资金申购,差价全部被申购新股的资金(甚至很多是挪用公款的,单位贷款的)套取了。后来改询价,结果还是爆炒。但在询价背景下,至少有相当一部分的资金流入了上市公司,总比被套利者全部套走强得多。

如果投资者认为目前询价的价格过高,又要求改回定价,只能导致申购的人赚更多的钱,上市公司融资更少的钱。

5,首日交易制度

如果要说还有什么严重问题,我认为问题最严重的就是首日交易制度。而从目前的改革看,似乎这个问题是历史上最轻的。

首日交易制度中最麻烦的一点就是首日无涨跌幅和T+1结合,会使得首日的新股流通盘越来越小,很容易出现一些操纵行为。最典型的就是2009年创业板上市第一天的集体停牌。虽然引入了盘中停牌制度,但是盘中停牌又进一步加重了这个问题。因为只要设法把股价炒到盘中停牌的价格,就可以保持这个股价到收盘,第二天抢着挂跌停就行了。

那时我还年轻… 但是我准确的认知到,创业板上市首日的涨幅与公司无关… 于是我选择了300028这个流通盘最小的公司(已经退市),开盘买入,果然顶到临时停牌,接下来又顶到全天停牌… 就这样一停停到三点,单日浮赢了50%。 然后第二个交易日(10月8日)早上起来挂跌停… 结果盘中跌停打开,顺利实现出货。

针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改T+0。 但是在全市场都T+1的大背景下,只针对新股改T+0是不公平的,现在新股前五天改无涨停板,相对而言有进步,可以有效防止在T+1背景下拉尾盘的情况——第二天开盘跌一半,以后就没人敢拉了。比如$盟固利(SZ301487)$ ,我觉得表现就很棒,第二天的腰斩没能让第一天拉尾的资金出来,以后不就遏制这种行为了吗?

6,流动性哪里去了

根据交易所的统计,参与新股首日炒作的账户和金额,95%以上都是个人。新股炒作就是散户行为。有人说,在询价制度下,如果有大资金操纵咋办?

答案就是凉拌,不参与,大资金咋出货呢? 这方面不妨看看港股。

港股新股首日炒作也很严重,问题是,港股第二天就没了成交量… 绝对不会给那些恶炒新股的人和接盘资金出逃的机会…

就以这几天被人骂的 $鲁大师(03601)$ 为例吧,这是个典型的垃圾。上市第一天(这可是T+0)——成交了几十亿,基本上中签的筹码都完成了交换。然后第二天就缩量到2亿,然后暴跌归零。这样的话,亏损的资金,就仅限于第一天的人,这些人可能是赌徒,也可能是周老板安排的接盘侠——你们爱亏不亏,其他人不看不碰,在归零过程中,该股再无放量,以至于周老板不得不出了一个“假派息”的下策…

而“金帝股份” 从上市第一天到今天,天天爆量,不是说好了“上市首日”炒作吗,怎么后面还在炒? 这么疯狂的炒作,怎么能怪人家融券呢?如果有本事炒到六个月,估计机构投资者就该出货了。

所以,A股问题还是出在流动性上。由于各种国情,A股大多数投资者不相信基本面,认同股票只是炒作符号,才导致不该有流动性的东西(新股)有了流动性,该有流动性的东西(蓝筹股)没有了流动性…

而更熟悉国情的资金,则针对这个现象,设计了套利工具…

你看,这哪里是A股,分明还是社会的一小部分。因为国情,所以特色。因为特色,所以有人吃特色。因为有人吃特色,所以国情更糟糕了…

7,遏制新股炒作,还是要靠自己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不是喊打喊杀去找责任人,很简单,那就是不买高价新股,不提供流动性,等到新股没有流动性了,发行商高价开盘,第二天暴跌没人接盘,自然也就高价不起来了。

当然这点很难,在一个这也不让,那也不让的社会里,A股是为数不多的,可供幻想暴富的窗口。在一个很多人崇拜什么白大褂、炒股养家、老赵哥的地方(这些人,放在国外都是罪犯),剥夺一个发财梦,实在是太残酷了。但是你也可以加入理智的打新大军(而不是炒新大军),成为套利者中的一员,开始直面淋漓的鲜血的人生。

不过,随着全面躺平时代的来临,似乎新股的梦也该醒了。

全部讨论

再看看这篇文章,新股首日炒作的问题一直都最严重,散户首先不参与炒新,才能自救。

为什么港股市场IPO很难高价发行?为什么大A市场新股能高举高打,30年来基本没有变化。
新股发行的利益链和黑幕,哪怕过了30年,在二级市场的股民眼里,仍然是朦朦胧胧地看不清楚。
#飞雪随思#

2023-10-08 10:06

2023-09-22 14:11

放心,下午没人会骂了,因为涨了

2023-09-22 22:16

理性好文!
市场化程度越高,套利空间越小,估值月底,投资人整体的收益就越好,就跟逛菜市场一样,充分竞争,品类丰富,价格实惠,才是买家之福。

2023-09-22 20:10

有很多很多好的东西,需要市场长期自发的博弈,才能够形成一个彼此互相制约,没有人能够通吃的良性设计。
但是呢,大A有很多特色,他等不及,往往博弈到一半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吃亏了,他就要求裁判下场改规则,然后又在新的规则下重新博弈,一直都是半成品。最后总是那些能够针对性设计出套利工具的成为赢家。

2023-09-22 13:57

以前现金打新,新股发不出就要改嘛,发不出来是市场化的结果,他们想要的是融资就改利于融资的

02-07 08:04

大家要的是公平而已,我支持高价发型,我也支持上市首日股份即可以全部减持。但是你也要我允许我迷你散首日做空吧,你管我实际做空不,但是我要有这个权利。但是凭什么你部分人可以屏特色吃特色,老百姓就不行,在其他地方你可以特权吃特色,为啥股市也要屏特权吃特色。所以,就是如楼主所言,管着管那,打着为你好的借口,最终是肥了可以利用特色的群体,哭了我等迷你散户。

2023-09-22 19:07

一百家新股一起发行.........就解决了新股炒做的问题..........新股定价也就合理了........现在这样高价发行对散户的伤害就像温水煮青蛙.......忍耐不住想蹦出去....才发现蹦不动了...........没有什么不不可以解决的...........之是想不想罢了...............

2023-09-22 16:47

你先搞明白,什么是融券,什么是定向转融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