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说说轻量化车轮 金固与贞元的差距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19喜欢:4

这两天大环境有点低迷,看到有些股友们坐不住了,疑问金固的阿凡达车轮是不是真的能领先市场,还拿出贞元跟金固对比。作为一个轮毂的资深研究者,我认真的查阅了不少材料,还通过个人关系求证了一些信息,轻量化车轮的工艺、技术方面,金固与贞元之间的比较值得推敲。

1、 轻量化技术的应用情况

懂行的人都知道,轮毂对于汽车的安全性、平衡性等至关重要,那么新产品的应用必然要经历反复实验与测试,之前的钢轮到铝轮就可以论证,这里不展开说。

现在金固的阿凡达车轮已经完成从实验室产品到批量生产和应用。产能方面,除了公司既有的一条生产线,还跟南宁、合肥等地签订了投建阿凡达车轮生产基地协议,扩充产能,客户方面,包括重卡、轻卡、乘用车等很多头部车企,元旦期间还公告中标了一个乘用车标的。

听说贞元28kg的产品还只是实验室产品,实验室的产品并不能代表可以大批量生产。金固阿凡达车轮从实验室产品到大批量生产就耗费了5年时间来研发大批量生产的设备模具等。

2、 适配产品的情况

贞元的轻量化车轮只能做重卡车轮,阿凡达车轮能做重卡、轻卡、乘用车等各种尺寸的车轮。

3、 客户情况

本人通过个人关系了解了下,贞元28kg的产品还没有经过主机厂的验证。从这个角度来看,贞元真正实现给主机厂商供货,起码得先过了路试这关再说。

4、 工艺及产品质量比较

金固的阿凡达车轮的精度执行铝轮标准,车轮跳动控制在0.6mm以内;最高强度是1500Mpa;平衡性执行铝轮标准,静不平衡质量控制在50g以内;抗变形能力方面,静态刚度实验能承受29Bar以上的压力。

据说,贞元28kg产品执行的是普通钢制车轮的制造工艺,如果属实,那28kg的钢轮技术上能否达到主机厂商的标准有待考究。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高低,其实企业的实力从过往的产能、产量、销量上也能分出伯仲,先不说轻量化车轮方面,就传统车轮,金固股份的确能完胜贞元,2020年产销近1000万只,贞元年产能为300万只,每年实际销量约100多万只。由此可见,想追上大哥,小弟要继续加油了!

不过这也是好事,贞元是不是也能间接给金固股份压力呢,市场上做轻量化车轮的企业不多,有了竞争才会推动技术不断进步,最终惠及普通消费者。

#金固股份#   

全部讨论

2022-01-27 08:00

金固股份阿凡达公司成立于1986年,是国内较大的钢制车轮制造企业,产品涵盖乘用车、商用车以及特种车辆的钢制车轮。目前在浙江富阳、山东、四川、泰国等地有7个车轮生产基地,在美国有子公司,公司客户遍布主流主机厂品牌。国内客户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长安福特、广汽本田、比亚迪、吉利汽车以及中国重汽、宇通客车等乘用车和商务车主机厂。公司产品远销欧美,是美国通用、德国大众和戴姆勒的全球供应商,此外,公司还涉足汽配供应链服务以及环保设备的生产销售等业务。2020年年底,公司历经10年自主研发的阿凡达低碳车轮开始投产。阿凡达车轮是重量、精度对标铝制车轮的创新钢轮产品,同时价格远低于铝制车轮,有望为公司打开一片介于传统钢轮和铝轮的蓝海市场。阿凡达车轮目前已给国内多家商用车主机厂批量供货,并且已送到美国戴姆勒等外资主机厂路试。2021年11月,公司先后于南宁合肥落地阿凡达车轮扩展项目,12月3日,合肥国资战略入股金固股份。合肥市的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强劲,合肥国资战略入股也表明对公司实力的认可。

我们认为阿凡达未来会大规模替代传统的车轮。传统的车轮为钢制车轮和铝合金车轮,各有优势和劣势。钢制车轮承载性好,成本低,缺点是重;铝合金车优点是轻,缺点承载性差,成本高。阿凡达的车轮结合两者优点,把两者的缺点给弥补了。阿凡达承载性远远好于铝合金车轮,也优于钢制车轮,重量基本上和铝合金一样轻,成本是三种里最低的。钢轮因为承载性好主要用在商用车上,同时和铝合金比成本低,所以用在低端乘用车。铝合金主要用在中端和高端的乘用车。阿凡达车轮重量,如果同一尺寸的话,比如说阿凡达是100,铝合金车轮也是100,钢轮就要到150,要重50%左右。从成本来看,如果阿凡达是100,那钢轮是150,铝合金是300。性价比来说,阿凡达车轮是最优的。

未来钢轮应该会100%被阿凡达车轮给替换掉。铝合金车轮会守住高端乘用车的市场,但是在终端乘用车会有很大一部分被阿凡达车轮替代。基于这个判断,阿凡达车轮整个市场空间很大。商用车去年中国的产销是500万辆,全球乘以3;乘用车去年是2000万辆,国内的钢轮和铝轮加起来是1.6亿个轮子,全球的是4.8亿个轮子。其中大概2.6亿是钢轮,2.2亿是铝合金,10到15年看的话,1/3到1半的铝合金车轮会被阿凡达车轮替换掉。钢轮从2.6亿变成零,铝合金车轮从2.2亿慢慢降到一亿多;阿凡达车轮2020年金固有100万只产能,全球其他人是没有这个技术的,也没有这个产能,我们认为会慢慢的会增长到3.3亿,我们认为阿凡达的天花板是3.3亿个轮子。

阿凡达在商用车上的应用,跟传统钢轮比就是轻,商用车铝合金基本没法用。传统重卡的轮子是45公斤左右,阿凡达一代产品重卡轮子是28公斤,一个轮子轻了十几公斤。一辆重卡其实有24个轮子,包括卡车头加后面装货的,有6排7排的轮子,每排有4个轮子。标准重卡24个车轮用阿凡达轮子后,整车会降400公斤,油耗会下降差不多6%,一辆正常重卡每年降低6%的油耗,可以节约8吨柴油,每年油费节约68000元。同时,轻了之后可以多装400公斤货,每年能增加8%的收益。这个产品在商用车应用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大的。

我们商用车市场开拓也非常快,国内几大商用车厂,重汽(重卡排名第二)、江淮、福田(重卡排名第四、第五)、大运、中集车辆(全球挂车老大),一年近十几万产量。阿凡达都已经向他们批量供货,所以这个产品并不是一个实验室产品,而是已经被市场验证了。重卡的一汽解放(重卡排名第一)、东风重卡(重卡排名第三),我们预计明年也会批量供货。

市场规模:中国商用车每年要用6000万个轮子,重卡光中国的需求就2000万只到3000万。南宁大概第一期上2条线;合肥整个规划是分两期,共10条线。其实这些全部加起来10条线,一条产线100万个轮子,合肥和南宁全部投产以后,是1200万个轮子,只能满足中国重卡车的一半需求,还不算轻卡和乘用车,所以市场的空间是非常大的。

阿凡达主要在中端的乘用车替代铝合金车轮,因为低端本来就是传统钢轮,也会被替换掉。中端铝合金车轮成本是阿凡达的3倍,单车的成本可以下降1000元,车辆的使用过程碳排放大幅下降。另外制造过程的碳排放只有铝合金车轮的1/7,制造过程、供应链上面也可以实现碳减排。如果真的全球2.2亿个铝合金车轮全部被阿凡达替换,每年在生产制造过程当中碳排放可以减3000万吨。重卡是生产物资,如果用阿凡达轮的话,每辆重卡每年节油8吨,碳排放减少24吨。1500万辆重卡,这是理论数,减排3.6亿吨。产品全面推广开,社会价值非常大的。全球的碳排放每年360亿吨。通过该产品可以帮助全球碳减1%。

扩产计划:合肥、南宁、本部杭州都有很大的一个扩产计划,目标是3年建10条产线,5年20条产线;3年形成1000万个轮子,5年有2000万的阿凡达车轮。最终希望是全球3.3亿个轮子里做到1.5亿个轮子。

因为现在没有竞争对手,所以我们利润率非常高,毛利基本上在40%以上,产品净利润率在20%。最终1.5 亿个轮子做到500-600亿的营收。我们还可以保持一个比较高的毛利率,40%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后面还有规模优势,因为采购成本还有大幅的下降空间。现在总共就2条产品,200万轮子,做到2000万采购成本会比200万大概低20%。同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下一代产品已经研发出来了,是23公斤,23公斤的成本比28公斤还要低不少,因为它少用了5公斤的原材料,5公斤原材料是3、40块钱。差不多推出下一代产品的时候成本还可以下降10%。

技术壁垒:研发10年时间才把它真正的批量生产,我们这个产品不是一个实验室阶段产品,已经在批量供货,有产线,未来在合肥、南宁产线就是复制;有80几个专利保护;原材料我们跟供应商签了独家,跟德国的蒂森克虏伯联合研发的,所以现在他在车轮行业只能供给我。设备,第一条生产线是跟荷兰阿姆斯特丹方泰纳联合研发的,前段时间已经把这家公司收购了,现在是我的全资子公司,把全球能做阿凡达车轮产线核心设备的这家公司我是100%控股的,别人买不到设备;产品的迭代能力非常强,现在是28公斤的,已经研发成功大约23公斤,还在研发的,还没有成功的是19公斤的,推出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

金固在钢轮行业国内第一,全球第二。本身就是行业龙头,有这个动力去研发;市场也很关键,原材料、设备将近10年的整合,也是研发成功的基础;生产制造能力也很强,全球大概有7个生产基地,包括设备;客户基础也非常好,客户基础也是研发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乘用车用户基础:通用、丰田、奥迪、奔驰、捷豹、路虎。这些客户在研发新产品中给了很多配合支持,包括测试的资源,路试的资源,第一代产品的的意见这个对我们其实很关键。

厂区选址:合肥和南宁。合肥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它是新能源车最新崛起的一个产业基地,包括蔚来、比亚迪和江淮大众都已在那边落地了,预计十四五末新能源产能达到300万辆。所以本身合肥的整个产业基础非常好,江淮、奇瑞本来就是我的客户,阿凡达已经在江淮商用车上批量供货了。奇瑞也有乘用车上产品已经在开发了。合肥是中部,辐射范围非常广,中欧火车可以直达欧洲,从合肥发车到欧洲只要15天,比海运还快,能覆盖到欧洲市场,这也是我们看重的一点,因为将来在阿凡达在欧洲的市场空间也非常大。南宁也是一样,南宁本身离柳州很近,南宁本身有哪吒汽车等落户。同时南宁还是一个中国往东盟、东南亚辐射的桥头堡,这2个地方都非常契合我们的要求。

合肥国资背景股东入股,很重要的原因是其非常看好阿凡达车轮的前景,因为合肥产投之城,不仅仅是产业落户,给我们一些政策,比如说设备补贴、税收返还等,他们更希望从资本角度跟我们紧密结合。合肥每年都看好多项目,从侧面来说,合肥把我们这个项目当作低碳制造的一个标杆,作为行业龙头进行扶持。

2022-01-27 02:08

我也收集比较了两者的相关资料。基本上赞同楼主的关点。除了一点,上汽红岩已经采购了贞元28kg的车轮。“2021年12月,山东贞元汽车车轮有限公司研发的28kg超轻量化车轮获上汽红岩高度认可,并大批量订购装配贞元28kg轻量化钢制车轮,双方将在2022年进入深度合作阶段。”
因此,不能说它只是实验室的产品。
当然,它目前应该对阿凡达不构成竞争。很多散户只比较了重量,但对平衡性,坚固性的标准不清楚。其实这方面要求更高。车轮越轻,跳动越大。因此对车轮的质量要求就越高。阿凡达这方面就很适明,但贞元根本就没提供各项指标。至少我沒找到。如果其他股友能找到,望分享。
$金固股份(SZ002488)$

2022-01-27 09:15

最关键一点:金固一年生产量能产生多少收益,算过没?
技术上也许真领先,但璧垒绝不高

2022-01-27 09:54

这个说到重点了,有技术和真正应用中间还差的远呢,看订单最实在。主机厂的供应商名单没有2年以上的验证过程根本进不去,一旦进去了就不会轻易换了。金固占了先手

2022-01-27 09:22

贞元产量不行

找工艺问题就有点逗了,首先你说这些工资是钢材原生属性,金固找的德国委托鞍钢生产,那宝钢能不能生产,包钢能不能?大家都没技术?
贞元28kg在2021的12月已经通过了上汽的路测,金固通过了就没问题,贞元通过了就是有问题?
金固做阿凡达花了8年,贞元3年…
还有设备这块贞元也是找的德国的设备,说明这玩意,在国外压根不是什么新鲜玩意,玩国内信息差而已。真的是,一点东西就给吹成黑科技,真行…$金固股份(SZ002488)$ $立中集团(SZ300428)$

还是金固有看头

2022-01-27 09:23

有没有技术都可以说,即便是真的有还得看能不能产业化,有没有人用。客户认可的技术才是真技术,对比下客户订单就完了

2022-01-27 09:20

这样一比果然金固还是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