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7回复:4喜欢:10

1、基因编辑技术包括:同源重组、ZFN、TALEN、CRISPR,前3种技术操作繁琐、技术门槛到限制了应用,CRISPR高效、操作简单,2013年一出现就风靡全球。

2、CRISPR的缺点:脱靶、PAM的序列限制和缺乏理想的递送系统是影响CRISPR-Cas系统应用的核心问题,①脱靶:gRNA同靶序列的结合可以允许多个碱基的错配,这导致了基因编辑过程中会发生不可预测的脱靶,这对于精准的基因编辑来说是一个不可 忽视的问题;② PAM序列PAM序列限制了靶目标的范围,如Cas9 识别的PAM序列为 NGG,在人类基因组中平均每八个碱基才有可能出现一个PAM序列,严重制约了其对基因组大部分位点的编辑;③:递送系统:由于常用的Cas9、Cas12a和Cas13a大小接近4kb, 而递送系统AAV病毒的包装上限约为4.7kb,不利于CRISPR-Cas系统的递送。

3、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出现,比如BE(Base Editor,David Liu,2016)、PE(Prime Editor,David Liu,2019)等,PE属于第三代CRISPR工具,可以真正“搜索和替换”以恢复正常的基因功能,为患者提供终身利益。

4、临床应用:主要是单基因遗传病,目前临床在研主要这三个适应症:地中海贫血(TDT)、镰刀型贫血症(SCD)、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ATTR)

5、递送载体:基因编辑流程简单,对递送载体要求更高,需要载体表达稳定且较低免疫原性,目前常用病毒载体(主要是腺相关病毒AAV)、脂质纳米颗粒(LNP)、病毒样颗粒(VLP),AAV目前主要用于递送DNA,但最大只能装载4.7kb的DNA,应用受限;LNP可用于递送包括siRNA和mRNA的药物,存在较强肝脏自然积累效应,目前LNP已有被FDA批准用于通过静脉注射向干细胞输送的治疗性siRNA,现在应用最多,但非肝脏靶向递送存在挑战。

6、相关公司:集中在三巨头CRISPR、Intellia、Editas分别由Emmanulle Charpentier、Jennifer Doudna和张峰创立,3家公司均已上市,国内博雅辑因由北大魏文胜创办,ET01进展最快,适应症是地中海贫血,目前在I期临床阶段。

7、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公司包括Beam、Verve、Prime,技术都来自于David Liu,其中Verve使用的是Beam的ABE和CBE,张锋也是Beam创始人,Prime Medicine使用的是David Liu实验室研发的第三代CRISPR工具Primer Editor,Prime和Beam合作密切,共享诸多知识产权。

很欣赏上周JPM23会议上Brad对Beam CEO John Evans的采访,问到现在CRISPR基本都扎堆地贫和镰刀型贫血症上了,会不会导致资源浪费,John Evans说现在还没有一个相关药物上市,大多患者并没有治愈,现在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创新药时代来临# #基因编辑# $CRISPR Therapeutics(CRSP)$   $Beam Therapeutics(BEAM)$ $Prime Medicine(PRME)$ 

#雪球星计划#  @雪球管理员 

全部讨论

2023-03-19 01:38

今年crisp应该有第一个获批上市的产品,值得博一下

03-03 09:53

学习一下

01-21 09:21

很好

2023-01-15 17:47

手工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