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2023年度财报全方位深度解读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43喜欢:18

一、股价表现

经营期内(2023年全年),A股股价上涨18.32%,港股股价上涨3.49%。

报告期内(2次年报公告期间),A股股价上涨26.2%,港股股价上涨2.31%。

A股股价表现优异,港股股价表现尚可。

二、估值情况及上涨空间

截止2024年6月14日,A股PE=5.42、PB=0.56、股息率5.57%。H股PE=4.14、PB=0.39、股息率7.82%。

当前沪深300股息率为3.2%,A股股息率比沪深300股息高2.37%,估值性价比仍然较好。

A股2014年至今的股息率统计图:

看上图发现,该行股息率最低位到3%左右,这个时候是股价阶段性高点。图中红线位置是股息率为5%时候,股息率大于5%的时候就是投资相对有性价比的区间。从历史股息率统计图来看,后续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三、分红持续能力情况

银行的高分红是长线投资的作弊器。高分红可以每年定期减仓1次,让投资者拥有选择是否继续复投的权力。对分红指标,我们主要是要关注下银行的理论受限分红率和极限股息率。

理论极限股息率就是在规模不扩张情况下的极限股息率,就是按净利润100%分红,目前银行理论极限股息率为18.45%,所以将来银行规模增长的步伐一旦慢下来,股息率就会直线上升,这样长线投资何愁股价不涨。

核心资本充足率是分红的储备粮,也是规模扩张的基本盘,核充不足银行就会有再融资风险。核充是工商银行的强项,所以不必担心分红的持续性和再融资风险。

四、利润表分析

净利润表经济上行期间看主要是看利润成长的驱动力,经济调整期间看能不能同比稳住各项收入项目,来确保全年净利润正增长。

1.收入情况:2023年营业净收入为8152亿,同比减少3.8%。从明细构成上来看,利息净收入6550亿,同比减少5.34%,手续费佣金收入1194亿,同比减少7.66%,损益收入408亿,同比增长55.91%。虽然银行通过释放了一些储备的损益收入对冲利息净收入的下滑,但是营收的压力仍然还比较大。

2.费用支出和其他收支情况:费用支出、其他收益同比变动不大,无需太多关注。

3.拨备前利润情况:拨备前利润是反应扣除信用损失前银行经营情况的指标,该指标的同比变化去掉了信用损失、所得税变化对净利润的影响。拨备前利润5716亿,同比减少5.56%,说明整体收入有一定压力。

4.资产减值损失情况:2023年度资产减值损失1508亿,同比减少17.44%。至于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够不够还要看看后面的拨备覆盖情况。

5.最后要看下各项指标对净利润的贡献情况:

经营收支贡献:拨备前利润同比减少5.56%,主要原因是营收承压,问题出在利息净收入、手续费佣金净收入。感觉工商银行的收入压力比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大一些。

资产减值损失贡献:-0.42%-(-5.56%)=5.14%,该值为资产减值损失对于利润表的贡献。所以我之前分析其他的银行的时候说过,对于一个优质的银行来说,息差下行期间净利润能不能冲正取决与它自己的想法。

所得税贡献:0.83%-(-0.65%)=1.48%,该差值主要由所得税变动贡献。

五、净利息收入分析

净利息收入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重点关注生息资产规模和净息差同比变化。

1. 全年净利息收入表现情况

2023年同比减少5.58%,其中生息资产同比增长12.64%,净息差同比减少16.15%。净利息收入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息差下行的太过厉害,虽然通过生息资产增长进行对冲,但是仍然没有拉住净利息收入下滑。所以后续的关键点还是在息差能在何时止跌。

这里我特别指出一下,工行2023年的有息负债成本同比增加的有点多,全年的平均有息负债成本2023年工行2.04%、农行1.96%、建行1.95%,2022年工行1.82%、农行1.84%、建行1.85%。虽然在全行业里仍然很优秀,但是相比农行、建行,2023年度的有息负债成本就稍微控制的差了一点,这个和我之前印象里的工行不太一样,之前我一直感觉它在存款这一块很强的。如果长期投资工行的话,一定要把接下来几个季度的有息负债成本和存款成本盯牢,这项指标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 单季度生息资产、息差情况(该值是计算后的估算值)

单季度净息差2023Q4为1.44%,2024Q1为1.48%,工行这个指标表现可以呀,一季度居然率先反弹了,到时二季度继续关注下,如果能稳住后续就OK啦。

六、手续费佣金净收入分析

2023年手续费佣金净收入同比上年有些下滑,其中个人理财、对公理财同比下滑较大,这和经济周期、股市、债市联系比较紧密。手佣收入占比高的银行,业绩周期性波动会更强一点。

七、多视角看银行资产质量

银行资产质量评估是银行长线投资的生命线。下面我从9个视角去窥探下银行的资产质量情况。

视角1-贷款质量 不良率+关注率

视角2-贷款质量 逾期率和重组贷款占比

视角3-贷款质量 二阶段、三阶段贷款资产占比

视角4-贷款质量 贷款迁移率

视角5-贷款质量 新生不良率和新生逾期率

视角6-贷款质量 不良贷款结构分布

视角7-贷款质量 贷款拨备覆盖、拨贷比情况

视角8-金融资产质量 二阶段、三阶段金融资产占比及拨备覆盖情况

视角9-金融资产质量 金融资产投资方向(非标投资占比)

视角1-3是贷款质量的存量指标,视角4-5是贷款质量的当年变化指标,视角6是窥探银行贷款不良计提充分不充分,视角7是看拨备是否计提充分,风险覆盖够不够。视角8-9是看金融资产的风险情况。

1.贷款质量的存量指标

高风险贷款资产情况:不良率同比减少0.02%,逾期率同比增加0.05%,三阶段贷款占比同比减少0.03%,两减一增影响属于中性。

中风险贷款资产情况:关注率同比减少0.1%,重组贷款占比同比增加0.21%,二阶段贷款占比同比减少0.22%,两减一增影响属于中性。

中+高风险资产:不良率+关注率同比减少0.12%,逾期+重组贷款占比同比增加0.26%,二+三阶段贷款占比同比减少0.25%。中+高风险资产三个视角同比有增有减,也相对中性。

整体上看,2023年银行存量资产质量变化相对中性。

2.贷款质量当年变化指标

正常类贷款迁移率同比减少0.07%,关注类贷款迁移率同比减少2.42%,这两个指标表现不错。

最重要的看下新生不良率和逾期率,新生不良率同比减少0.12%,新生逾期率同比增加0.07%,新生不良率同比减少说明高风险资产质量是变好的,新生逾期率同比增加说明中风险资产质量是变差的,两个指标一增一减说明整体银行资产质量变化不大。

3.窥探银行贷款不良计提充分不充分

这个视角要和宏观经济及其他银行数据结合起来看。如果有指标相对与其他行表现特别好的话,本着投资疑罪从有的原则,一定要特别小心。这几年我们要重点关注下房地产业的不良率情况,2023年房地产不良率5.37%,个人认为房地产不良风险暴露还是充分的。

我还发现批发和零售业的不良也挺高的,有投资这个行业的小伙伴可以小心一些。

4.拨备覆盖指标情况

拨贷比:2023年拨贷比为2.89%>逾期+重组1.59%。不良率+关注率3.21%、二阶段+三阶段贷款占比4.08%,这两个的保护性略微差一点。

拨备覆盖率1(不良贷款)214%,同比增加4%,表现还可以的。

拨备覆盖率2(不良+关注贷款)91%,同比增加4%,表现还可以的。

从这三项指标来看,该行2023年减少了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也问题不大。目前统计三个银行里,三项覆盖率指标农业银行最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其次。

5.最后看债券投资和其他债券投资情况

投资拨备比为0.44%,二+三阶段投资占比为0.15%,债券投资和其他债券投资不良少,风险比较低,拨备覆盖也够。同时,四大行金融资产的主要投资方向国债、地方债以及一些低风险的其他债券,非标的占比很低,整体风险很低,问题不大。但是个别股份行和农商城商行这一块是重灾区,投资的时候务必注意。

6.资产质量小结:存量不良贷款和有风险的贷款占比、新生不良率等贷款质量指标表现都还行,债券投资和其他债券投资资产风险很低,贷款和金融投资资产的拨备计提也够,整体风险可控。

八、总结

核心资本充足率方面,这项指标是工行的强项,在全行业名列前茅,不必担心分红的持续性和再融资风险。

资产质量方面,个人认为银行投资最重要的关注点应该是在资产质量,因为高杠杆行业只要资产质量出现问题非常要命。经过资产质量9个视角的系统分析,发现工商银行资产质量整体可控,拨备计提也还可以。

净利润方面,通过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对净利润的贡献抗住在息差下行的压力,同比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息差方面,2024Q1净息差已环比增长,长期净息差已处于底部区间。

估值方面,目前股息仍然超过5.5%,估值和建行差不多。从历史数据上来看,目前银行的股息率估值并没有处在高位,而是是处在中间区域这个阶段,后期有继续上行空间。四大行的股价趋势有个特点,要么连续很多年半死不活,涨的时候一次性给你涨到位。

成长问题:从我之前发过的文章《银行行业集中度》分享过各银行规模的情况。从这些年的数据来看,工行的规模扩张基本上和全行业增长率差不多。

优势项:工商银行规模体量位于全行业第一,这也算一个金字招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竞争优势。而且规模优势在未来可能会享受一定程度上的估值溢价。

存款成本问题:现在银行的手工补息等一些提高存款成本的操作都基本被打掉,后续我也还会继续跟进工行的存款成本情况。再拉远几个季度看看,到时可以看的清晰一些。

下一篇深度解读中国银行2023年财报,后续继续跟进其他银行。#银行# $招商银行(SH600036)$ $工商银行(SH601398)$ $中国银行(SH601988)$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谢谢分享,赞👍
习惯思维,工商银行付息成本低是优势,没想到去年是劣势,今年二季度规范手工补息看看情况。房地产不良率下来了希望能持续,工行体量大,要好要坏都是缓慢过程。因为存量贷款下调利率翘尾巴因素,单季净息差是否止跌需跟踪到第三季度$工商银行(SH601398)$

为什么规模优势有机会享受估值益价呢

工商银行的涨幅好像不如农业银行啊

第一行就是稳,感觉存银行还不如买5大国有银行股票投资回报高,变现能力也强

大家对文章结构、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有什么问题评论区都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