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0喜欢:0
回复@周慕云: 宏观上,我是这么去银行业的。货币扩张拉动gpd增长,在目前全球现有的货币机制下,大部分货币是由银行创生的,所以宏观上银行规模增长与货币扩张捆绑。目前gdp是5%,通胀虽然现在不行,长期肯定要上到2%左右,那长期m2增长至少要7%,所以银行资产业务肯定要到7%以上。//@周慕云:回复@空地上的奶牛:这个需要分多个周期的层面去看。
1、长周期,未来社会一定会转型为消费型社会,未来能够长牛的是消费股,但可能不是现在已经长牛的消费股,是什么,还不清晰。
2、中周期,也就是社会在转型过程中谁受益,大方向需要看7月份3中会议的内容,目前可以确定的是电力的市场化改革,这里面有机会,其他等会后。
3、短期,就是热点话题,不说也罢。
银行的繁荣对应的是国内制造业的巨大发展以及人口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其中房地产业的空前繁荣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以后不会再有了。而制造业的规模实际也已经到达天花板,不可能再高了。未来社会的发展一定是社会的升级,更多表现在科技、文化等精神领域,是人的升级,个人自由度的提升和创新力的发展。这里带来什么投资机会,需要进一步挖掘。请多指正,共勉[赞成]
引用:
2024-06-12 05:53
一、股价表现
经营期内(2023年全年),A股股价上涨24.24%,港股股价上涨4.07%。
报告期内(2023.3.31-2024.3.29期间),A股股价上涨23.34%,港股股价上涨1.55%。
感觉该年度建设银行上涨幅度比农业银行稍微差一点哦,不过A股股价表现也算优异。
二、估值情况及上涨空间
截止2...

全部讨论

对于整体经济的增长率,感觉5%难以持久,或者勉力维持5%,最终还得下台阶。通胀,不能只看纸面cpi数据,目前对通胀构成最大压力的不是房价下跌,而是工资的下降。现在真实通胀数据,恐怕谁也算不出来,但肯定不是正的,未来2%是目标,能否求得未知,当然对cpi统计局有他自己的办法。未来追求的是高质量发展,不是摊大饼,银行的盘子肯定不可能再继续扩张了。四大行是国之栋梁,肯定是要保护,究竟坏账跑在前面还是经济跑在前面,我无法判断。银行不是我的菜,我要的是成长,只有成长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净差上我是这样去理解,息差是有底线的,如果经营差的银行的息差不能覆盖坏账损失就容易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对于上面,这个是底线,甚至比短期的经济增长更重要。所以差的银行就会成为好的银行的安全垫,息差想大幅度继续向下基本不太可能了,除非宏观上的资产质量能好转。所以不管其他行业怎么样,只要中国经济过的去,四大行业绩增长肯定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