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灵魂入股平安,深度剖析马明哲与他的“无止之境”

发布于: 雪球转发:21回复:10喜欢:28

本文字数:4254|预计7分钟读完

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是什么?强烈的成功欲与激情、正向思维、亲力亲为、追求完美。

记者丨韩璐

编辑丨史川轩

“2019年,中国平安营收达1.17万亿元,净利润1643.65亿元。”

“个人用户数超过2亿,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是平安用户;员工约154万人,每1000个中国人就有1个平安员工。”

“根据《财富》杂志最新世界500强排名,这家每天净利润超4亿元的巨型公司,位列29名,在上榜的9家险企中,排名第一。”

这些数字,1988年马明哲创建平安时,怕是不曾想过。平安保费收入首次达到500万元时,他的下一个目标,不过是5000万保费。

他不曾想到,32年后,平安业务会覆盖保险、银行、证券和投资,跻身中国少数的全牌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并跨界孵化出陆金所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平安医保科技等独角兽企业,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级公司。

吉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说,企业要有组织、有目的地进化,经历选择、适应、增生和淘汰的过程。

2020年5月,平安成立32周年前夕,《无止之境》问世。在书中,我们看到一家企业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赶超外资同行百年积累的资产与业务规模,打造了一个享有国际声誉的卓越金融品牌。

《无止之境》是对平安生长历史的深入观察,也是对企业家精神的一次剖析。透过这个切口,我们得以再一次走近马明哲,走近这位平安的“灵魂人物”,去看看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企业家,蕴藏着怎样的魄力与远见。

1

“新航海运动”的舵手

平安的故事,始于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蛇口。这里,同时出现了平安、中集、招商银行等一众明星企业,马明哲、任正非、王石等企业家均是受到改革新风的感召,从蛇口开始创业的。

不平凡的事业,源于不平凡的人,他们身上带着“蛇口的精气神”:敢想、敢言、敢试、敢闯,敢为天下先。

蛇口精神,随后成为那一代企业家的共同特质。

1988年5月27日,平安保险公司举办开业典礼。

1988年,平安作为全国第一家由企业与专业金融机构合办的保险公司,正式开业,那一年,马明哲33岁。那是中国经济转轨的关键期,好比“新航海运动”,谁能成为掌控沉浮的舵手,各凭本事。

社会上有过不少关于马明哲家庭背景的猜测,希望从原生家庭检索他成功的密码。有传言,他早年丧父,当过司机,但这些不是事实。

马明哲出生于部队家庭,父亲曾是军队干部,转业后在湛江地区公安系统担任领导职务,母亲就读南洋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参加解放军,并且有着传统潮汕人持家教子的浓厚气质。

外祖父是马来西亚华侨,祖籍广东汕头,在东南亚打拼数十年,经商成功,乐善好施,一直造福桑梓。

这个家庭中,有坚毅不退却的军人本色,有好学求索、低调内敛的性格,亦有国际化经商的经验与视野,马明哲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浸润成长,此后,其所表现出的敢闯敢拼、好学开明,高瞻远瞩以及社会责任的担当,与此有着莫大关系。

早年,马明哲先在湛江市八甲水电厂当工人,后在湛江地委工交政治部当通讯员,他肯干事、能干事,有冲劲,当时一位老领导建议他,与其在封闭的粤西,不如去开放的蛇口闯荡。

于是,1983年,28岁的马明哲来到蛇口,期间结识了他创新探索的引路人、时任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的创始人袁庚,并有了创办一家商业保险公司的设想。

马明哲的想法,实践得并不顺利。起初,包括袁庚在内的领导都没有同意。他却不气馁,回顾了招商局创办仁和保险公司的历史,直陈蛇口社保公司的困境,将建立一家新体制保险公司的构想,写成材料带给袁庚。

超前的构思,打动了这位改革开放事业的先锋,马明哲的想法,即可为蛇口工业区的发展提供金融保障,也是冲破计划体制、试水股份制保险公司的一次机会。

1988年5月27日,中国第一家股份制的地方性保险公司——平安保险正式营业。从第一次递交申请,到对外营业,马明哲一直数着日子,一共690天,一点一点推动着变化的发生。在蛇口这个不平凡的地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初生,让马明哲对平安有一个“不设限”的蓝图。

2

先行先试的“全科医生”

马明哲创立平安,正值中国从僵化的计划经济跨向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赶上了中国金融创新的黄金时代,又适逢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保险、金融市场大开,平安的腾飞,有天时、地利与人和。

恰逢盛世,是幸运,但要经得起风雨,穿越周期、基业长青,不能依赖个人意志与智力,还要有平台、机制和流程保障。创业时力破体制桎梏的马明哲,再次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有外界人士评价,马明哲就像平安的“全科医生”,他力排众议,引进外资(资本国际化)、外体(国际领先的经营管理体制与机制)、外脑(国际化的高阶人才队伍),敢于“动手术”、“开方子”,为平安生长打下了强健的基底。

创立伊始,马明哲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机会,他将企业版图从保险延伸至综合金融领域,业务版图从蛇口扩展到14个沿海开放城市,规模上了一个大台阶,并努力打破内部资金、团队与机制的瓶颈。

他开始找路径、找资金、找资源,大刀阔斧在内部搞起“革命”,并且,他知道“河水湍急”,所以将眼光投向海外,请来懂行的人搭桥。

1994年6月,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两大世界级投行正式参股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平安成为中国第一家引进外资的金融企业。

1994年,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以约5亿元认购10%的公司股份,为平安提供资金输血与信心补给,平安成为首家引入外资的金融机构。

马明哲开启了一系列全球化探索,决意聘请安达信(后并入普华永道)担任财务顾问,规范财务流程,初步建立核保核赔制度,聘请麦肯锡“把脉”,打造现代化治理的引擎。

据说,安达信首次进驻,就列出厚厚一份报告,涉及200多个整改问题。平安财务部连续加班加点,逐一更正,马明哲在背后默默支持,经常半夜开车出去,为团队买肠粉当夜宵。

这种内部“纠错”,在有的员工眼里,是“自找麻烦”,马明哲看到的,却是自身和国际标准的巨大差距,他坚信,这是走向更远未来必须缴的学费。

1997年5月9日,平安与麦肯锡签订合作协议。善于利用“外脑”是平安重大战略升级的必要保障。

铁了心要走国际化、现代化的公司治理路线,马明哲不惜重金,直接在团队中引入外脑。来自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的全球化人才先后加入平安,在保险、银行、投资、证券、互联网等核心业务中担当重任。

在内部,有人将这段时期的调整,比作“外科手术般的治疗”,正是外资、外援、外脑的加入,让奔腾向前的平安,走上了一条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的大道,从草莽生猛走向了现代化治理,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开拓者,走向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

3

“拆装”公司的勇者

马明哲是个科技发烧友,一个拆装迷,从小爱拆装,喜欢零件拼接的玩具,拼装完成的一刻最开心。“爱好”延续至今,从拼装玩具上升为“拆装”、“改造”公司。

熟悉平安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家危机感十足的公司。马明哲常强调,“平安永远在创业”,他深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之理,从未停止过布局新业务、新战略,总想的是“明天的平安到底什么样子?”

马明哲曾研究过全球市值排名靠前的巨头——清一色都是科技公司,他认为,对金融公司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对手”,便一头栽进科技浪潮中。

列夫·托尔斯泰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马明哲,永远是后行动派。

1988年,电脑还很稀罕,他就要求给公司每个人配一台电脑,加强业务与后台的IT保障,平安的第一份保单,是用电脑出单的。

在内部互联网业务高管的饭局上,马明哲一度特意放下西装革履,穿着无袖T恤前来参加。装束改变背后,是他迫切要融入互联网世界的心。

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创下当时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IPO。

平安挺进互联网科技的速度很快。

2000年,平安探索金融电商平台,以信息化、流程化提升金融服务效率;2013年,平安进入“金融+科技”转型期,大力投入基础研发,建立多个实验室,开发出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应用,全面赋能产品、获客、服务、风控等金融主业的全流程。

2013到2019年,平安的金融客户数量涨了3倍,互联网客户增长十几倍。

2016年起,平安进入“金融+生态”阶段,开始构建生态圈,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

平安科技利用前一阶段形成的“牛刀效应”和“技术盈余”,让能力外溢,产品和服务向社会、市场输出,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陆金所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等多家互联网独角兽,合计估值超过400亿美金,成了平安登顶世界金融科技高峰的资本。

平安的每一步转型,几乎都来自马明哲的创想,执掌32年,不论作为首家民营保险公司从蛇口破壳而出,为尚还年轻的企业奠定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还是装上科技的翅膀,探索金融科技、医疗科技的未来方向,每一次变革都来自马明哲的“危机感”,他从未停下脚步,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始终保持对商业“优胜劣汰”的警惕。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企业家的决策不是科学计算,往往基于直觉、想象力和判断,是非共识的,没有标准答案。

很多时候,企业家的决策并不被多数人理解。就像在平安顺势之时,马明哲总是自我革命,不怕做那个无人区的探路者,也不惧成为高举高打的跨界者。

麦肯锡全球总裁施南德对此曾评价道:“他(马明哲)具备极强的危机感知能力和机遇识别能力,面对重大抉择和改变时毫不犹豫,即便周围人都没能意识到变革的需要。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这样做的理由将显而易见。这种战略前瞻性和自我调适能力,是平安成功的关键。”

而立之年的平安,已经完成从传统金融到科技金融生态公司的华丽转身,某种程度上,正是企业家决策的体现,超乎成本利润的精密计算,而是基于心智、品牌与价值的商业文明创造。

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是什么?马明哲说,企业、团队、人千差万别,三个特质是普遍共有的:强烈的成功欲与激情、正向思维、亲力亲为追求完美。

和平安打过交道的人有个共识,“马总很低调。”除了一年两次在业绩发布会的亮相,他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但是,低调不等于沉寂。

有业界高管感慨,马明哲是将感性的创业热情与竞争激情,沉淀为理性的、中西融汇的现代企业制度与管理机制。

马明哲至今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状态。白天开会,晚上处理邮件,深夜思考一些战略问题。到现在,他还是亲自面试业务负责人,在周末不打球的时候,他会动手画画规划图纸。

他不止一次在内部说,必须给平安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和机制、一支能带领平安持续取得成功的优秀团队。

马明哲仍然年富力强,32年来的创业热情始终如一,与平安一同创新求变。带领平安数度穿越周期,马明哲很清楚,企业家的意义,不是永远做正确的决策,而是拥有珍视变革、臻于至善的价值观,并建立起强大机制拥抱变革,持续进步,持续保持前瞻性、战斗力。这是马明哲作为企业家最可贵的精神,也是“无止之境”的根本内涵。

全部讨论

2020-05-27 10:38

《无止之境》《大道平安》

2020-05-27 23:18

2020-05-27 13:32

《无止之境》买来品读,阅后收藏!

2020-05-27 12:03

哪里有这本书的电子书?

2020-05-27 10:21

1994年,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以约5亿元认购10%的公司股份。
这部分股权目前值1200亿元。
二十多年增值240倍。

2020-05-27 10:10

前几天有网友私信我,推荐了这本书。书的目录查了一下,非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