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1回复:5喜欢:19

真爱是大脑中的化学成分产生的么?

转自知乎

作者:Jun Yang


经常见的就是电视剧里“你根本不懂什么是真爱”。瞬间感觉 爱 这个主题那是一层一层往上的,高深莫测。本文就用生物化学的科学道理讲一下爱情分为几个阶梯。


当然,古代哲学啊社会啊文化啊,都想解释“爱”这个人间终极主题,毕竟人人都有经验。但是要生物化学说,那就和看一群猴子讨论人类的愚蠢一样。人类活动终究逃不过自然规律。那些感觉是爱情的行为,只是在大脑化学物质控制下的正常活动而已。


最初级的爱,起源于性相关的荷尔蒙。同班同学,那么多人,只有几个你看的顺眼。但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特定比例的脸和身材就看的顺眼呢?为什么有的人很古板有的人很性感?其实这些看到的,香水闻到的,听到声音好听的,甚至摸起来皮肤细腻光滑的,所有你觉得性感的好看的元素,都只是一个指标,那就是健康。大脑已经存储了大量和人体相关的数据,这是你的父母遗传给你的,这些数据在你日常生活中,就和超级计算机一样,一眼就能衡量完毕所有指标,判断这个人的健康水平,并且给予这个人一个综合分数,而且你的大脑会根据这个综合分数调整你自身的化学物质分泌,从而促进两者的内心”一笑而过“或者”小鹿乱撞“。为什么是健康?因为健康的男女会有健康的基因,而健康的基因终极目标就是健康的宝宝。那些评判系统数据库优秀的人宝宝更优秀,所以存活了下来。那些看走眼的,可能宝宝不健康就无后而灭绝了。所以今日的人类,起码在判断对方是否健康的水平,已经出神入化。进化论首先在这里左右人类的爱情,但不会止步于此。


多巴胺,爱情荷尔蒙。不过它的作用比爱情多很多,比如让人集中注意力,有耐心有毅力,完成一件伟大的事情。有没有觉得那些伟人都有一些疯癫?很可能是多巴胺分泌过度,让他们有了超常的注意力和耐力,从而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因为多巴胺会因为做事情有进步而分泌,而多巴胺分泌就是对大脑的奖赏,就和夏天干热,渴了喝冰镇汽水一样。当然你可以坐在家里看电视吃薯片喝汽水,但是那种干渴燥热时对汽水的渴望就不存在了,因此汽水也没那么有吸引力。所以人们想出来奖赏大脑的办法了,故意去沙漠跋涉,然后再喝汽水。那么这些多巴胺分泌过度的人很可能也是这样。因为完成目标就是终结,多巴胺就再也不分泌了,因此为了奖赏自己的大脑,他们不停的设定新的目标,不停地跳出自己舒适的环境,选择更艰难的任务,更加挑战自己。没有多巴胺,人类就不会拥有“坚韧不拔”和“探险创新”等优点,也很可能不会有今天这个世界。


问题是,多巴胺这玩意儿,和毒品一样,上瘾。 大概你也猜到了,这条路一旦开始了,那就不能来一个stop就停止了。什么是上瘾?就是自己的这个目标高于一切,高于自己的生活,高于别人的生活,高于这个宇宙的存在。你看那些迷失的工作狂最后病倒了忏悔的,只赚钱不认人的最后孤老的,不顾身体喝酒拉关系的呕吐的。大家总觉得凡事都要有个度,工作也要优秀,生活也要充实。可惜就多巴胺来说,这是两个不能并存的极端。工作优秀就要使用大量多巴胺,多巴胺多了生活又不充实。


爱情,如果这样看,也就是一阵子,过了就没了。


爱情也是任务,任务都有进度条。你看那些“play hard to get"的女生,高冷不理你的女生,就是从内心深处知道,很多男人一旦追到手自己的女神了,多巴胺就停止分泌。所以不能敞开心扉,要细水长流。当然如果女生才华横溢,就算敞开心扉也研究不完的,不停地给人惊喜,追起来也是很有意思,因为多巴胺一直在分泌。但是这种有思想深度的的人实在难找,所以大家看人总有腻的一天。就算是找到了,你对她的好,对他的好,都是有目的的,不是共度良宵就是喜结连理。单纯从这个角度来说,爱情和世间其他事情一样,完成了,就没有故事了,典型的功利主义。“从此公主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成为了很多结尾。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动物繁衍的特性,雄性动物会尽可能的让自己的精子与更多的雌性交配,但是雌性动物只是想找最强的雄性。所以这个任务完成后,大多数雄性转身去追求其他个体,而雌性可能因为身边的不是最优伴侣而郁郁寡欢,而且这种制度不仅让最优个体结合,还要拆散那些“素质不良”情侣。你管这个叫爱情也不为过,那些一见钟情,青少年的各种美好回忆里的冲动,大多都是多巴胺。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一段,演过一代又一代喜剧和悲剧。 但我的假设是,如果多巴胺是人类大脑中唯一的左右人类行为的高级化学物,人类已经灭绝。当然,这个可能是真的,原始社会里的猴子可能真的有一个分支,智人,有智慧会工具,万事俱备,结果没活过咱们的祖先。很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只有多巴胺,因为他们爱的疯狂却很肤浅。


幸好,还有催产素。爱情又上了一个台阶。催产素不仅仅是妈妈生孩子的时候有,所有的人只要关系到“人情”(积极的)都涉及催产素。简单来说,和朋友聚会大家欢笑,回家看父母相互关照,父母养育小孩子,领导照顾下属,同事互相帮忙,一切可以想到人和人积极关系之间的,都是催产素在指挥。其中催产素作用的典型代表就是亲情和爱情。催产素产生是由于肢体接触和无私奉献。爱情是其中典型的代表。爱人之间的亲昵会分泌催产素,为对方无私贡献也会分泌催产素。而且好处是催产素是时间积累的产物,刚开始还没有多少感觉,随着时间越久,对特定目标的作用越明显。最重要的是,催产素还抑制多巴胺分泌,减少成瘾的概率。你看那些家庭和谐的吸毒比例就小,因为家庭产生的多巴胺会抑制各种瘾。而且反过来,那些以家庭为重的,看重人情关系的,往往不会像科学家一样拼命钻研。因为他们的多巴胺被抑制了。 那么青春期过去了,追到手了得人会因为在一起时间长了,催产素稳固的双方的关系,替代了多巴胺,从而形成了长久的爱情。这种爱情没有那么疯狂,让人上瘾,却有时间的厚重感。人的成熟大体也是这样,过了青春追梦的年纪,社会便期望你成家立业,稳定下来。是催产素让人类更加稳固的形成长久关系,增加了远古存活几率,让人们配对,组成家庭,形成团体,共同抵抗外界危险,胜过那些多巴胺成瘾的个人主义,建设了现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当然如果我这里停下来了,你可能会觉得,哪里有爱情,分明是自然让人优化交配提高存活率而进化出来的产物。


但是啊,可怜的人类,怎么甘心被这么简单的化学物质玩来玩去?


催产素一切的一切,听起来都是很多文学作品里“更高一级别的”爱情。因为只要能和人产生共鸣的,都是让你脑海里分泌各种化学物质的。只有共鸣的作品才能畅销,才能流芳百世。但是你要知道,哲学上说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吃就吃想喝就喝,不是困了睡,看着谁顺眼就追谁。那些都是多巴胺和其他荷尔蒙作用在你的抉择上。所有动物都有这种趋向,顺着化学导向走。不能因为人类大脑分泌的化学物质更高级,指挥人类决策的更趋向于集体性,催产素让人类爱情更持久,就把人划归为一个新物种。这样的人也和群居性的狼或者蚂蚁无异。要说爱情,必须要说自由,因为没有自由,爱情的选择只是自然的化学物给你安排好的,人类个体毫无选择可言,更不会有爱情。


真正的自由,是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要遵守的规律,而不是被迫遵循自然的规律。而且为了突出自由的能力,往往是选择自然规律相反的规律。


也就是说,自由,自由的爱情,是不会与人产生什么共鸣的,因为这些不在人类的基因里,这些已经超脱了自然给予人类的一切。当没有人为你的爱情鼓掌流泪的时候,大家都看不穿的时候,才是人类自由真爱的有力证据。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自由的最高层次的完全自主的爱情,大脑丝毫不分泌奖励化学元素的爱情,你想要吗?所以”你根本不懂什么是爱“,几乎可以用在所有自由人身上。


可喜可贺的是,哪怕人类真的这样自由了,你也完全可以选择自然留给你的老路子。那些传统的爱情不一定是自然逼迫的,也可以是你选择的,而且社会认可皆大欢喜。但是真爱的道路从来不是这么平坦的。或者终有一天,不愿意为了哲学,宗教,自由,爱情,而绞劲脑汁的探索思考,那就由着自己内心来吧,不必追究什么等级,不用担心谁给的规律,简单的爱,也不一定是什么坏事。

全部讨论

2017-09-13 07:48

说的好,人类的情绪是一种错觉。

2017-09-12 11:56

mark:多巴胺催产素与爱情。

2017-09-12 10:01

为什么爱情有保质期?

人体内多巴胺不可能永远维持恋爱时那种较高的水平,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会逐渐将状态调整回正常。一旦多巴胺减少甚至消失, 人也就从恋爱状态中恢复过来,或者就像我们常说的那样,失去了爱的感觉。

为什么有一部分人习惯性的更换伴侣或者出轨?

一般来说,多巴胺的浓度高峰可以持续6个月到4年 左右的时间,平均不到30个月。随着多巴胺的减少和消失,激情也由此变为平静。对于一部分对多巴胺依赖性很强的个体,寻找新的伴侣或者出轨就成为很自然的事情。

为什么有的女性不适合组成家庭?

体内携带催产素受体基因变体A-allele的女性,催产素的作用被严重削弱,一般较难与他人保持亲密信任关系,缺乏耐心,脾气暴躁,所以较难步入婚姻殿堂。即使结婚,婚姻触礁或最终离婚的几率比常人高出50%。

2017-09-12 09:24

哈哈,好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