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喜欢:2
回复@奥哈马的巴特菲: 青岛下水道最早可以上溯到1991年台湾省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有段台词:我祖籍是青岛,青岛那个地方啊,它的建筑特别好,德国人建的,尤其是它的下水道,做得特别大,特别宽,你不管下多大雨,等这个雨停了,地面上绝对不会积水,不像台北这样子,下一阵雨就积水。
国内最早的文章出自2009年的《齐鲁晚报》,文章题目是《青岛德式下水道:一百年前的领先》。这篇文章开头从青岛出土了德国造排水管道这件事入手,谈到了一些德国造下水管道的优点,比如造型和理念在当年都是很先进的。但没有提过德国油纸包。
2010年5月28日,《中国文化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福寿沟、紫禁城、青岛老城讲述了:老城不怕淹的故事》。文章引用了《青岛德式下水道:一百年前的领先》的大段内容,并用德国油布包作为佐证。但未经考证,也没有提供出处。
后来南方都市报也写了一篇类似的文章,但没有提到这个油布包。但在网络上油布包变成了油纸包,开始大规模传播。
后来专家出来辟谣,青岛城区之所以很少积水,主要是因为特殊的丘陵地形,而且靠海,当然不容易积水。
青岛城区总计长度达三千公里的下水道里,德国造下水道只剩下不到三公里,占比只有千分之一。//@奥哈马的巴特菲:回复@量化钢铁侠:这到底是真的假的 没有确切的说法
但是真的很少淹水 是事实。
引用:
2024-05-11 13:38
十多年前的德国下水道是传播学的经典案例,老王也被忽悠的不浅。

全部讨论

知道的真不少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是因为文科的东西无法证伪的多,发展到后来很多东西根本不重视信息来源,很多事情事后也没有信用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