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终总结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5喜欢:4

2023年结束,又到了年终总结的时候。

7月初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新产品,新起点》,提到了今年的一些变化。1月20日开始运作融汇万方中证1000指数增强,全年表现出色。截止到今天,相对基准的月度算数平均超额收益达到3.6%,超过了预期。在各个券商的私募实盘大赛中也是屡屡上榜,名列前茅。

在雪球上展示的复合策略产品,也录得双位数的收益,虽然没有完全收复去年的失地,但也相距不远了。

今年指增产品超过预期,一部分是得益于小微盘股的强势。小微盘股从2021年12月开始,相对表现极为强势,一直持续到现在。这个产品配置的是全市场选股策略,在市值风格上有比较大的负向暴露,今年也吃到了这一波红利。

但这个策略主要并不是依赖于市值因子,而是一种反转逻辑,也就是做市场投机力量的对手盘。在沪深300连续三年下跌的背景下,市场活跃资金聚焦在小微盘股,经常造成过度交易,从而成为了策略的收益源。在A股市场,由于系统性的原因,反转逻辑可以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策略。

三季度的时候,曾经测试在指增策略上叠加T0算法,但效果不佳。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T0策略的收益源是高波动的小票,跟这个策略的持仓风格不太匹配,最终放弃。

明年小微盘股会不会出现均值回归,我也没有办法预测。但是根据常识,周期性的风格转换是很正常的事情。小微盘股的相对强势已经保持了两年多,明年如果出现超额收益下降,也没有什么奇怪的。而且根据投资的不可能三角,随着规模的提升,超额收益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下降。在5亿规模之内,大概率可以保持目前的超额水平;在此之上,规模每增加一倍,预计算数平均月度超额会下降0.4%左右。

这两年,权重股策略表现不佳,尤其是沪深300中证500成分股内选股的策略。质量和成长这两个维度的因子被2019年~2020年的机构抱团玩坏了,出现了系统性的失效,长期能不能恢复有效性比较存疑。另一方面,权重股多头策略比较依赖于指数级别的行情,实际上是靠天吃饭,今年就有不少做主观多头的同行没有熬过寒冬,产品清盘。

为了适应这种严酷的环境,四季度开始开发权重股多空策略。A股市场的空头端收益率是很高的,但由于做空机制不够便利,很难拿到这个收益。从去年开始,在券商的助推下,融券的便利性在提升,约券还券的程序化也成为可能。

新的多空策略,多头端在原来的沪深300/中证500指数增强策略的基础上重新迭代了一个版本,而空头端是新开发的版本。策略的历史表现相当出色,而且潜在容量很大,目前已经开始了模拟盘的测试。上一个指增策略,经过了20个月的模拟盘测试和3个月的实盘测试才正式发行产品。根据我们这个慢功出细活的传统,可能要到一年以后才会考虑单独发行多空策略产品。

小微盘指增策略和权重股多空策略,都不太依赖于指数级别的行情,构成了我们策略库中的两大支柱。由于精力所限,我会把CTA端的策略交给我的合伙人负责,自己会聚焦在权益策略上。

在机器挖掘因子和AI策略盛行的时代,头部产品基于上万个因子的因子库,动辄在策略中配置几百上千个因子。但在A股这个风格特征明显的市场,大部分因子其实都是陪衬,过多的因子有时甚至起了反作用。人的先验知识依然很重要,人工构造因子的线性策略还是有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一个极简主义者,我的因子库只有500多个自定义因子,单个策略配置不超过20个因子,也算是一个另类。从超额收益的波动来看,可能比顶尖的产品要大一些;但长期收益率和长期稳定性毫不逊色。

展望2024年,中证1000指增产品会迭代一个新的版本;复合策略中的沪深300中证500指增也会迭代到新的版本。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计划放弃复合策略中CTA端对权益资产的择时对冲,用融券空头部位来替代,相当于在复合策略中引入多空策略。在基础策略储备逐渐完善的情况下,期待在新的一年中水到渠成,在规模上有所突破。

全部讨论

衍复兴泰01-23 16:43

24年再去做1000的指增,效果会不会不太好啊?

GearBear01-09 01:21

乖乖,你还要做空

喜欢交易的大嘴猴01-02 15:56

谦卑与谨慎中带着一丝乐观

GameWatcher2023-12-30 14:56

A股巴非特2023-12-29 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