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逻辑,不一定对

发布于: 修改于:iPhone转发:41回复:29喜欢:57

一个简单的逻辑,过去12年我们经历了两次经济危机,次贷危机,新冠危机,次贷危机纳斯达克用了3年恢复到高点,新冠危机,几个月。

背后的原因其实是流动性的及时出现然后规模庞大。新冠危机的流动性补充比次贷危机出现的更及时且规模更庞大。

所以在通胀没超越2%以上,央行没有明显收紧的情况下,大概率可以判断,首先很快再出现另外一次经济危机的概率会很低,12年内两次已经是超级低概率的黑天鹅了,无论是次贷和新冠论冲击力都是五十年一遇的,其次如果出现,直接的表现就是流动性枯竭,经济危机的表现就是大规模失业和通货紧缩,所以可以预见央行的对应一样是补充流动性。那结果大概率会在两次危机造成的影响区间内也就是几年恢复或者几个月恢复。

根据这两种逻辑,我们可以认为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很低,如果出现,控制住的概率较高。这时候我们面临的风险就是估值过高。如果出现大跌,消化估值是主要原因,估值过高自然有风险,但是你很难把握什么时候开始消化,特别是基本面一直不错的情况下,这个时候根据估值的有限变化去做卖出持有现金的操作其实就是择时,择时在流动性充裕的宏观背景下其实很难做好,系统性踏空的概率很高。

该怎么做呢?我的看法还是保持高仓位,可以根据估值和基本面调仓,但是得保持住股票的多头仓位,市场整体估值要关心,但是主要还是聚焦于公司基本面,如果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那就接受估值消化的周期,因为你没有能力准确择时,但是如果公司基本面好,自己对公司有信心,那可能忍受回撤也不是什么无法接受的选择。当然如果出现全市场的极端情况,估值从不便宜,较贵到肉眼可见常识可知的超级泡沫,那你的狗绳也不可能无限延伸,那时候套现应该是明智的。

我现在越来越倾向于一ARK系的投资策略,主动的ETF配置,你可以说这就是主动基金的操作,但是从分散程度而言带有etf的一些特点,通过把种子撒到各个领域去去获取超越指数的收益,持有15-20家,甚至资金量大了持有更多公司不是问题,当然有人说这样没精力深研,我觉得可能多看看优秀的人的真知灼见,自己再消化一下,建立一个买入持有的逻辑,然后控制好仓位,比单纯的自己的深研很更有效。

全部讨论

2021-02-06 10:54

紧盯通胀,美国今年应该就能坐3望4。然后看联储表态。

2021-02-06 10:14

一些人的深研很多时候是自以为是的懂,很多时候把握住简单的投资逻辑即可,复杂问题简单化更容易坚守。

2021-02-06 10:58

买进股票之后关键是“如何持有”,绝大部分投资人都希望在股价被低估时买入、高估时卖出。但现实中这样的策略往往很难奏效,芒格就说过,根据估值频繁买进卖出是很难的事,股市的高低很难判断,但在特别高、特别低时是容易感知的。要做到比同行买得更低、卖得更高是很难的,从长期的角度看,在一家公司达到最大市值之前频繁买进卖出,结果往往弄巧成拙。
转发一个大佬的观点

2021-02-06 10:37

当下高赔率、高胜率的机会其实非常少。苦思冥想的话,泥沙俱下被错杀的优质中小盘股是一个机会,我选择买了@群兽中的一只猫$卓凯知存价值共享A(P000717)$ 。另一方面,中国的低风险债券其实很有吸引力,叠加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话,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的空间不大。最近可转债又被杀一波,有股债双击的机会。

当然,这两个领域对于散户来讲难度很高,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基金参与。$易方达安心回报债A(F110027)$ $汇添富可转换债券A(F470058)$

2021-02-06 16:17

次贷危机是内因所致,属于内分泌失调,新冠危机是外因所致,属于感染。所以这次药效猛恢复快。

2021-02-06 11:02

看看优秀的人的真知灼见,自己再消化一下,建立一个买入持有的逻辑,然后控制好仓位,比单纯的自己的深研很更有效。@大苹果的飞飞 @润哥

2021-02-06 10:47

我最近两年已经往主动etf转,要不按原来最大持仓上机和平安,这两年估计就被暴击。最近成功的案例就是生物医药,我把信达,中国生物,百计,君实,基石,石药都买了,本来恒瑞也想买,可惜嫌贵。然后慢慢淘汰集中,现在留着信达,百计,还有一些中国生物和石药,不过也要慢慢减持。

2021-02-06 10:39

雪球上有层出不穷的优秀投资者提供深各类投研分析,我们这些没有深研能力的普通投资者就做好自己资金的基金经理,作出符合自己认知能力的逻辑和交cao 易cao 决zuo 策ye,这是互联网时代和雪球带给我们的福利。

2021-02-06 10:35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只要这句话不再出现,我就相信整体形势已经好转。

2021-02-07 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