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疫苗周评12:港股活跃拉动,鸿鹄岂知燕雀之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医药来到分水岭,疫苗跟随

近期港股的强势是非常明显的,同期汇率升值,外资流入是主要推动力量,同时A股方面,资金抄作业,其中恒生创新药持续走强后,也拉动A股医药板块活跃。同时来到了一个关键的分水岭,能否突破120日线是关键,这样才能打开空间,之前几次反弹也都是遇阻这里。

疫苗板块算是跟随A股医药板块,也是有活跃的,但并不是领涨,而是跟随。因此,唯有板块成功突破,才会有接力活跃的关键。板块中除了$万泰生物(SH603392)$ 下跌之外,其余个股$康希诺(SH688185)$$沃森生物(SZ300142)$ 、智飞等涨幅和板块涨幅2%类似,非常平均,个股之间并没有太多差别,因此我们要换一个大视野看待。

其实,港股的活跃也给医药/疫苗板块很多启示,哪怕是再差,再渺小,再不被看好,到了自己的周期依然会有好的表现,所以,没必要妄自菲薄,应该有耐心等待,用合理的组合配置,去伏击行业回归后的价值。

医药科研背后的两个宿命:

在强势周期中,规模越大,受益越多;相反,弱势周期中,反而是规模越小,越有机会活下来,并寻找新的方向。燕雀焉知鸿鹄之志,那鸿鹄岂知燕雀之智?因此,懂得弱周期收缩管线,包括壮士断腕也是一种智慧,唯有如此,才会有生存的空间。包括,我们看到在过去一波美联储加息周期中,医药巨头们也很难受。2023年全年辉瑞股价下跌41%,百时美施贵宝下跌26%,艾伯维、默沙东尽管逃过一跌,但相比于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了24%来说,0涨幅也是输家。

科研行业的残酷在于两点:第一,“双十”原则,科研消耗巨大的资金和时间,且还有非常高的失败率,正是源于此,一将功成万骨枯,才会拥有一段时间周期独享利润的财富周期。要做难且正确的事儿,正确是必须的,难是因为门槛高,闲杂人等少,风景好(享受财富周期长)。想想如今礼来诺和诺德享受减肥药的周期,那之前卧薪尝胆,艰苦科研的时候,谁又能体会呢?

第二,财富周期总是有尽头的,不得不进行新的科研。技术创新的宿命是伟大的技术创新,最终的结局一定是变成普通的,越是革命性变革,也是如此,如果最终不变成普通,那就说明不够伟大。比如说医药行业消灭了天花,那么意味着天花疫苗和药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治愈了疟疾的青蒿素,普及之后,利润空间也就很小了。

中国药企未来的发展方向

国内创新药的兴起不过是近十年的事情,必须承认我们的弱小,含新量最高的百济神州2023年销售额也就百来亿(且主要为国外),这个和医药巨头们比不了。2023年,默沙东国内销售额最多,已达到67.1亿美元,接近500亿元。但这意味着,国内创新药企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创新药进入国产化的升级之路。以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伦赛为代表的CART疗法,以康方生物的104/112为代表的双免双抗、以泽布替尼呋奎替尼等为代表的小分子,以科伦等为代表的ADC,都在逐步实现低毒优效。其实,只要给予足够时间,毫无疑问还会继续输出,会涌现更多的好药。

通过最新的2023年的年报显示,药企在研发投入方面,最大的是百济-神州,也是唯一过百亿元的药企,2023年研发投入128.54亿元。2023年研发投入增速最大的是长春高新,同比增长45.5%,也是源于保守仿制药集采的困扰,不得不加大科研。在营收前列的公司,研发投入占比方面,信-立-泰第一,而占比最小的是智飞-生物,研发投入占其营收的2.54%,这与其代理默沙东多款疫苗使得营收基数太大有关,2023年营收529.18亿元,其中代理占98%。

2023年,净利润超过11亿元的上市制药企业共25家,包括化药和中药企业各10家,各占40%,生物制药企业5家,占20%。其中,净利润最高的是长春-高新。同时,净利润Top25制药企业中,净利润与上年同比增长的有16家,下降的有9家(主要是疫情周期中基数过高)。而从制药角度考虑,2023年生物制品企业毛利率Top15的毛利率全部高于化药企业的Top15,化药企业又明显高于中药企业,三大板块企业Top15毛利率的平均值分别是生物制品92.62%、化药88.37%、中药76.76%;他们的代表企业是生物制品的98.93%(迈威-生物)、化药的96.48%(迪哲-医药)、中药的84.19%(奇正-藏药)。

因此,未来随着美联储降息,以及国内创新药政策稳定,重回鼓励之后,行业机会更多,也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