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科达制造(SH600499)$ 第一目标价45[买]

网页链接(2021.9.6)

网页链接(2021.10.15)

科达制造(600499)all in做股东

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如题,聊聊科达制造。随着上周锂电板块的杀跌,整个周末唱衰声一片。简单说说我对盐湖提锂概念科达制造的看法。

盐湖提锂储量大,成本低等等优势就不再赘述了。不认同大逻辑的可以不用往后看了。我一直都有碳酸锂资源看盐湖,盐湖提锂看青海的观点。主要是盐湖储量大,成本相比较锂辉石和锂云母都低,而且会越来越低。再就是环保,盐湖提锂对环境的伤害最低,目前在国家大的环保政策安排下,再加上盐湖提锂储量大、成本低优势就很明显。当然,你会说国外也有盐湖,天齐、赣锋等都在积极布局。我个人始终认为,随着锂电新能源的发展,锂盐的战略地位会不断提高,国外的资源储量为我所用还是存在一定的政治风险的,哪儿有国内的安全可控。国内盐湖主要集中在青海西藏地区,西藏盐湖虽然资源禀赋比青海好,但西藏环境太脆弱,而且地处高寒地区,开采不便。君不见,西藏矿业刚一披露在扎布耶盐湖新建一万吨产能,马上就收到问询,言外之意,你丫到底能不能实现计划?是不是忽悠?我看了一下,大概就是要说明是否存在无法按期建成与达产的风险。我觉得,从顶层设计,投资引导,也应该优选基础配套更完善,技术更成熟,离东南沿海锂电池制造企业运距更短,绝对储量也更大的青海盐湖。西藏完全可以留给后人等环保手段,技术手段,建设手段等等更成熟再去开发嘛。理由还有很多很多,就捡主要的说吧。综上,我的结论是盐湖提锂产业要看青海。青海盐湖提锂产业,是可以让我们玩很多年的赛道。

青海的盐湖很多,资源占比很高,布局的企业也很多,藏格控股盐湖股份科达制造、中信集团(盐湖提锂项目跟上市公司中信国安没啥关系)、欣旺达等等都在积极布局青海盐湖,未来一定会出现有投资价值的好公司。当前,有球友提出“察尔汗三骏”(即藏格控股盐湖股份科达制造)的概念,我深为认同。目前来看,这三家都是投资的好标的。优中选优,我选择了科达。

*碳酸锂今日报价已突破14万/吨,且供应紧张,长期看涨。

1、产能

从产能比较,整个盐湖提锂产业目前实际产能最强的也就是蓝科锂业了,据披露,下个月全面达产,而且有保温措施,对冬季生产影响不大。从过往数据看,全面投产后还有产能爬坡,能够比设计超产。主流的预估是明年能释放产能4万吨,因为技术提升回收率也在不断提高,还有更乐观的估到5万吨。据互动平台消息,沉锂车间及配套设施建设完毕将生产电池级碳酸锂,销售单价会进一步提高。科达占比43%,享有权益在1.7万至2.1万吨之间。

2、估值

蓝科目前成本在3.2万/吨左右,随着产能后续有望继续下降成本。按今天的碳酸锂价格,科达的保守利润(除税)在10万一顿,对应权益净利在17-21亿。如此高高高景气赛道,保守再保守给30pe,对应510-630亿,陶瓷业务20pe保守算100亿。当前市值325亿,别的业务还没大规模贡献利润,算剩下的225亿都是给蓝科权益的估值,225亿是不是超值。

我们再比较一下蓝科的另一股东盐湖股份,目前盐湖股份市值2115亿,钾肥部分我没有去研究,看各路大神参考史丹利等肥料企业给出20倍,1000亿。那1115亿基本都是给盐湖提锂的,目前盐湖也只有蓝科这家子公司在提锂,相比较,谁便宜?对于一家准备中长期持有的公司,浮盈我觉得不算最好的安全垫,买得便宜才是最好的安全垫。(奈何早先更便宜的时候没发现这个验钞机)很多人告诉我盐湖有矿(采矿权),所以盐湖更有期待价值,更值钱。

3、科达到底有没有矿?

翻我前面发过的帖子,我在互动平台问过相关问题,官宣就3个关键词“长期供应协议”、“固定价格”、“成本优势”(经查找资料为2元每立方,2000立方提锂一吨)。也有球友论证了相关法律法规,这是法律及行政允许的。简单说,蓝科可以长期以4000元每吨的固定原料成本生产碳酸锂。您觉得这叫有矿没矿?

4、扩产

黑板!!!

主流的认识都觉得科达在提锂业务上天花板很明显了。蓝科往死了干,也就4.5万吨的产能,未来没想象了。也列举了盐湖股份比亚迪的合作3万吨项目,认为盐湖未来是要和比亚迪这样的大企业合作的,也可能会自建生产线,自己赚钱。我提出两个问题:1.盐湖为什么要以长期固定低价格为蓝科提供卤水呢?2.盐湖股份和科达的合作、与比亚迪的合作基本上在同时期达成,为什么与科达的合作都要达产了比亚迪那边还没影呢?我注意到一个事情,可以同时回答前面两个问题,那就是——专利技术。

首先,你得知道一个概念,盐湖提锂因各种元素含量不一样,每个湖所走的技术路线都是不一样的,这叫“一湖一策”或“一湖一技术”!回答第一个问题,盐湖之所以会以长期固定低价为蓝科提供卤水,是因为这本身是个对等协议。对等的是科达要为蓝科提供专利技术(还记得蓝科的吸附剂都是自己生产么),并且这个专利技术是要过户给蓝科锂业的,而不是授权使用。这就好比,两个人一起生了个儿子蓝科,爸妈都给蓝科拿钱做生意(按股权出资),一个给蓝科专利技术(还要像送套房子一样,不能说口头送给你住,还得变更不动产权证上的名字)一个给核心生产资料。第二个问题,与比亚迪的合作,基本上同时达成的合作意向,为什么现在还没影?也是因为专利技术。科达方面率先获得了适用于察尔汗盐湖提锂的两项关键核心技术专利——《从盐液获得氯化锂的方法和实施此方法的设备》和《用于制造颗粒的吸附剂的方法和实施此方法的设备》。这两项专利应该就是适用于察尔汗盐湖的两项关键核心底层专利技术。我查询了这两项专利,都是在2001年10月25日申请,看发明人的名字应该都是前苏联专家,专利权人为华欧公司。后这两项专利在08年5月28日转让给了谢姓自然人,09年底和10年初被一家黄姓台湾人在香港注册的台资公司天际稀有资源公司获得。2010年3月3日同时分别将两项专利转让给了蓝科的两家直接股东青海科达锂业的前身"青海佛照锂能源开发公司“和青海威力新能源材料公司。这两家公司都是蓝科的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公司。这也是当年为什么盐湖股份和科达制造这个做陶瓷机器业务的公司合作盐湖提锂的原因。除了这两项蓝科锂业的独有专利,其他所有发明专利和实用专利都是和盐湖股份共有。时至今日,或许比亚迪都还在苦苦寻找绕开这两项专利又能适合察尔汗的技术路线。找不找得到,什么时候找到,还不得而知。

盐湖要从重生到涅槃,发展盐湖提锂是必然选项,扩产那就是箭在弦上的事。盐湖可是国企,决策者都不是商人,而是厅级官员。在盐湖股份的关键节点,切实可行的合作单位,合作方式,合作成果摆在眼前。为企业和个人的前途考虑,会作何选择?

5、股价不涨

众所周知,9.18号新华联的其中5000万股拍卖,起拍价为前20日均价。这可是百分之二点几的股权,这不是小数。为什么要调整股价呢?因为有人想要。为什么想要呢?因为有价值。

想明白了这些,越跌不就越便宜吗?这么一台印钞机,做他的股东不香吗?

面对这么便宜的筹码,我还有什么理由不AII in?

个人观点,望有不同看法的球友探讨、指正!

作者:街头懒人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