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资体系构建感想:路遥知马力,工夫在诗外,只有理论上想通透了,实践中才可能出效果】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4000名基金经理长年年化能做到15%的只有1人

泰山磬石的“逆向抄底体系”概要

借这个新闻话题结合我十几年的思考与实践谈谈感想。上述链接是我目前投资体系的冻结版,前天我略微补充了几句,也是和大家在群里讨论时受到启发,如下:

//引述开始

所谓“投资体系”是指依据一定的投资理论基础而构建的一套完整闭环自洽的买入、持有、卖出、仓位控制、风险控制策略组合,就如同武术界的拳法套路,少林拳、武当剑等等。投资体系对投资者长期的投资结果起到决定性作用。

如果国有银行的10年期定期存款利息达到6%,就能吸引大量资金趋之若鹜,如果一家企业10年期债券利率达到10%也未必能吸引多少资金投资,为什么呢?关键在于后者无法让投资者产生10年后“肯定赢”的确定性。股市更是如此,反复大幅动荡,荆棘陷阱满地,长期来看只有10%的人能从中获利,如果想获得年化15%以上的收益率更是凤毛麟角,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大幅波动性都使得普通人对股市充满畏惧,更不敢放心把大部分财富放在股市中长期增值。

“逆向抄底体系”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标是在一个10年时间跨度上提供无限逼近“肯定赢”的确定性,输出一个巴菲特式“进三退一、稳中有进、拾阶而上”的净值曲线,寻求收益率与波动率的良好平衡。虽然在任何一个单一股票上都无法做到“肯定赢”,但却能通过众多七成以上把握的投资逻辑相对独立的股票形成组合后无限逼近“肯定赢”(代价是降低些潜在收益率),投资时间越长这个结果越确定,这也是统计学揭示出的“奥秘”(参考第四章第4节年化收益率计算公式)。实践中为了在单一个股上做到七成以上把握,该体系专注在行业周期底部且半年内能重回上行周期的机会,只做“从差到好”阶段(容错性好,只需框架性研究,经常看错了也没亏),主动放弃“从好到更好”阶段(容错性差,需深度研究,看对赚看错亏)。适度分散,不指望在单一个股上大赚特赚,不求速胜暴涨,也自然规避了暴跌。该体系允许组合中30%的仓位看错,具有优秀的容错性;把脉周期抄行业的底,买最优秀的企业,持有过程中不断滚动高切低,组合具有常态化优秀的防御性(反脆弱性)。也只有能做到理论上留足余量无限逼近“肯定赢”,实践中易落地基本不打折扣,我们才能把股市真正当做一个严肃的可持续的投资渠道来看待,才敢把自己的大部分财富放心放在股市中进行长周期增值。

//引述结束

如果我们的投资体系无法在理论上让自己坚信造这个套路持续打下去多年后肯定能赢(哪怕年化10%),那有谁敢把自己的财富都放在股市中?以前还可以买房子,以后怎么办?闲钱都感觉无处安放。最多就是拿点零花钱在里面玩玩。但我涉足股市的动机并非只是想来玩玩,而是把它变成一个自己能驾驭的严肃的投资渠道,最起码能先把自己的钱管好。所以这些年我首要的就是先从理论上找到答案,然后实践中摸索,理论上如果做不到远期必赢的结果,那就不值得尝试冒险,只有理论上可行,再去做更深度的思考与实践。从别人那里学习拿来的投资体系不仅要先在理论上吃透,要能充分认识到这套体系背后隐藏着对操盘人什么样的要求,我们自身能力条件是否能达到,以免实践结果与理论设想折扣过大甚至完全跑偏。比如大多数人学习巴菲特的投资思想,但一般人都无法到达巴菲特的商业理解力,就会东施效颦。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虽然最终没亏钱,但赚的有点稀里糊涂。而且在那个阶段,我理论上推导,做好也就差不多15%的理论年化,根本不敢奢望更高。因为你多么幸运才能找到一批连续多年成长率高于15%的企业长期拿着,还不会犯错?所以以我的能力和条件,我觉得我如果走巴菲特的路子即便做好年化15%就是天花板了。后来才在冯柳思想的启发下转入逆向抄底,当时胆小,只做“从差到好”,发现这个策略容错性真的是好,效果也很好,之后就开始膨胀,觉着自己可以再挑战一下“从好到更好”,然后就遭遇了挫折。虽然事前在理论上已经知道,“从好到更好”对研究的深度要求更高,容错性也差,事后才真正体会到,以我的能力和条件,不足以挑战“从好到更好”,“从差到好”更适合我。谈谈当时的心理状态,当我挑战“从好到更好”时,我整体上是焦虑的、甚至是不安的。节奏也是乱的,而在执行“从差到好”时,整个人大部分时候都是节奏有序,泰然自若的,即便遇到风浪,也非常自信,因为处于行业周期底部的票重新走出来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即便某些票我看错了,但整个组合做到70%的仓位看对我还是非常有把握的,我已经能判定远期结果肯定不会差,这就能带来极大的自信和底气。

所以,投资体系一是要站在10年期跨度上考虑和设计,要考虑这套拳法持续打下去理论上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不能被短期的“运气”当做是可持续的输出,你凭什么认为你能在长达10年的时间跨度上下注成百上千次还能确保高胜率?二是必须要搞明白,以我们自身的素质能力条件执行这套体系时是否可行,知彼解己,百战不怠。

就以我目前执行的这套体系来说,先理论设计,然后实践总结,最后再反馈到理论设计进行修正,多年下来逐步稳定。比如最早我设计是倾向于“早点抄底”,即便看不到反转力量也会进去,只要判定时底部区域即可,所以预设的持有期为2年,期望的潜在收益率是100%。这个思想容易催促人过早抄底被套的时间也过长,我发现,如果一个票持有过程中下跌被套的时间过程,我不经意间会怀疑自己的当初的判断,反复质疑自己,这就会造成在反转之前认输撤离,结果经常犯错。最后我发现,我的耐心不足以支持长达2年的持股,或者说长期持股持续下跌被套会不经意间消磨了我的意志,影响了我的判断。所以后来我在抄底时机上做了些修正,一是要求能事前看到高概率反转的逻辑,再者是要求半年内反转再进入,然后把持股预期缩短到1年,预期收益率下降到40%,这些定量指标都是在前几年实践中统计总结出来的最优解,至少对我来说是合适的。但这又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容易放跑牛股,经常自己跟踪了很久的票不经意间就反转了,这种情况也会让人心情郁闷,这就需要及时的自我心理建设,我告诫自己,这就是一体两面,舍得之道,我们永远无法设计出完美的策略组合,为了有所得就必须有所舍。事实上,下跌的比别人多了或是涨得比别人少了都容易让人产生愤懑焦躁不安,一时组合表现良好还会让人自我感觉良好头脑犯昏,这些只要是天天关注股价变化的人都不得不面对这些情感陷阱,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判断。这些只能提前针对性设计一些投资纪律固化在投资体系中,用纪律约束冲动想法和行为,这又需要较强的自律。比如我的投资体系为了达到“不亏”的目的,只允许在回调下跌时买入,那么当遇到一个月度级别甚至更长的上涨行情而手里还有剩余筹码想建仓时就很难受,这些深刻道理如果没有事前想通想透,深知各种策略的优劣,深刻理解舍得之道,就很难能持续一如既往地对抗股市中的人性陷阱。

另外,我过去也设计过很多比较灵活的买入、卖出机制,但最终都回归简单了。原因是理论上设计过于完美什么都想得到的策略组合看似灵活,但往往很难落地,到不如“结硬寨,打呆仗”,在股市中全力想着防守最终却更容易获利,反之全力想着进攻反而更容易掉入陷阱。

这些都是我在持续滚动构建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以及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也有启发,少走点弯路吧。

虽然我这里谈的是股票投资,但内容中却鲜有股票的具体内容,而是聚焦在:

1、决策体系

这是个统计学上的数学模型,从个体层面上升到系统层面,从短期维度拉长到长期维度,在个体上的无解,但从系统层面却有解,在短期无解但长期却有解;最终都回归到一个下注的胜率与赔率;

2、如何确保确认成百上千次下注后达到高胜率及合理赔率;

3、如何取舍,应对人性情感陷阱;

我的感想,路遥知马力,工夫在诗外,除了学习常规的经济学知识、股票知识,投资心理学、系统模型这类也需要下点功夫。

全部讨论

05-11 11:46

受益了,但是对我来说,等2年倒不是问题,当然因为我也看不到啥时候反转,只好死等,但是这两年最郁闷的就是找不到底,我本来觉得已经腰斩差不多是底了,结果还能腰斩一次......然后我又不甘心也是深知自己能力有限,接受不了割肉换股,就只好死熬,但是又觉得大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变化,过去是中高速,未来会进入低速,所以那些票可能回不到过去的巅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