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3回复:10喜欢:0
去年7月底去北京旅游置办妥当,结果南京疫情爆发,只能被迫和中青旅联系退费,暑假期间小孩的游泳课只上了一半就停课了。

由于去年的暑假的各种安排最后的体验感很差,也由于今年确实没有太多消费的冲动,旅游安排直接取消了,本来每年都报的跆拳道和画画课也因为怕疫情反复,断断续续没效果,今年也没报,环太湖骑行计划估计也没戏了。

原计划7月5日回去探亲,结果疫情又来了,还和去年的旅游计划一个结局:第一天新增病例很少,我们觉得一直以来疫情管理不错,暂时还不用退票;第二天新增病例也不多,还在个位数,不过开始有点担忧,还是没退票;第三天新增病例直接到了二十几,心里一颤,知道这下完蛋了,打开防疫软件,显示个人二维码已经变黄码,只能退票,探亲计划再次被打乱。接着:学校老师在群里索要家长行程码,兴趣班老师发来停课通知......估计游泳课的排班又要推迟......然后看到不止是本地,其他省市的疫情又开始抬头......真的人员流动性只要一增加,病毒静悄悄的就来了。

发现这几年的事变了:疫情来了,压抑了很久,疫情好转,自己特别想出去玩玩,想去吃饭、看电影,结果第一年疫情后报复性消费,电影票房非常好。

过了一段时间,疫情来了又去了,对疫情开始麻木了,去买菜购物都会买很多,在家里备着,原来不怎么吃的方便面、火腿肠变成了刚需配置。

又过了一段时间,不知不觉发现疫情开始影响收入了,前些年的猎头市场相互挖人的情况不复存在,大家都窝在公司,不敢跳槽,并且开始担忧失业问题。我告诉朋友今年不要轻易提出辞职,再难再累也要坚持着。结果没多久原来的几个同事打来电话告知他们最近失业了,也有大幅降薪的,一个同事直接被调到其他部门,薪酬降低了一半,一个同事在上海薪资从40降到了24,结果工作强度比原先更大,因为公司比个人还困难,但该做的工作一样没少,反而是原来看不上的小项目,现在也会去竞标,大公司和小公司去抢项目了。

这年头真的挺难的,我们现在不打算什么报复性消费了,往年每个月都会去看电影的,今年以来没看过一场,几十块一张的电影票大家都消费的起,所以类似电影消费的这种,不是我们不想消费,是真没心情消费了,好心情的事越来越少了。

真是期盼周星驰什么时候能回归到原来的样子,就像《功夫》致敬李小龙一样,再出一部喜剧电影致敬他自己,这或许能让我们的心情有稍许的轻松与快乐,不过周先生大概率是回不去了......

全部讨论

2022-07-02 14:44

现在就是不用做计划的时代,因为做了也没用!保持当前即可

2022-07-02 11:03

小知在安徽宿州?

2022-07-02 09:55

感同身受。公司不裁员不降薪已是万幸,可只要还在其位,就得担心裁员的刀子哪天就会落下来。而更令人担心的是,就业环境如此之差,未来的职业发展该往哪里走,35岁魔咒越来越看似要成为一种现实。于是资产的梦想,都成为可以预见的泡沫,消费也变得极度克制,投资就更为谨慎,买房更是战战兢兢。

2022-07-02 09:07

大家的感受都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