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线的变动:小米汽车的成功带来了什么?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回复:39喜欢:13

$小米集团-W(01810)$

小米探店的总结

第一层次:电动车

1、百亿级别的营收

假定全年10万台销量,对应25万均价,就是250亿收入

2、五百到一千亿级别的市值

按普遍的2倍PS计算,如果按2024年销量,对应500亿人民币市值。如果按年化级别销量,8个月买10万台,12个月卖15万台,对应750亿人民币市值。

3、同级别车型超过的10%市占率,电动轿车排名前三

我之前也分析过,这个价格段对应大概10万台电动轿车销量,小米市占率将超过10%,电动轿车排名前三

第二个层次:生态

1、打开CarIOT配件市场

两个平板就6k,其他七七八八的配件应该还有几千块。这个是个高毛利率的市场,之前AM市场都是三方,这个市场空间单车应该在几千到一万

2、补齐AIOT生态最后的短板

真正实现了人车家的闭环,消费者可以一整天都呆在小米营造的舒适环境中。举个例子,有了车以后,用户可以一天中的所有时间都接触到小米/米家的产品,在家是电视音箱,路上是汽车,公司是电脑平板和手机。这既是一种生态,也是一种“垄断”,还是AIOT接近于终局的形态,市场多诟病的小米的商业模式不佳,如果计入了AIOT带来的粘性和可扩展性,一切将大有不同(逻辑不展开了,字太多)。

3、收获一个新的流量入口

看屏幕是人获取信息最便捷的方式,之前是手机、PC、平板、电视,现在多了第五块屏幕车机。并且车机里面的信息具有极强的LBS的性质,变现的价值更大。况且在车中,PC、手机、平板在澎湃OS的加持下都融合到了车机这块屏幕上,流量划分的逻辑产生了新的变化,类似于andriod之于手机。

第三个层次:小米品牌

1、高端化

根据订单信息,似乎这次小米汽车的顶配版需求最好,这完全颠覆了小米以往的手机销售格局(参照14/pro/ultra)占比,这是极不同寻常的。在换入车的赛道后,小米对标的产品已经变为特斯拉、保时捷等品牌,这种生态位的变化似乎是水到渠成,但又出乎意料的。手机领域中艰难的向上攀爬,似乎在su7大卖后,一下子直冲云霄。(说到这我得提一句苹果,原有在手机领域的较高生态位,决定着他做车也要top,但实际要超过BBA的技术积累是非常困难,超过三王一后的品牌积累更是难比登天,所以苹果造车的技术不突破,产品生态位是一定会降级的,拖累消电产品;小米则刚好相反)。

在多提一句xiaomilife这个新品牌,在车大卖后,品牌调性甚至能支撑79元一个的mark杯售罄(而且一个人仅限2个)。这个同类型的产品在拼多多上也就不到10块钱,可以对比看到品牌力的跃升。PS:应该有人能看出这个事的门道吧,可以评论区讲一下,我就不展开了,这个点是隐藏彩蛋。

2、女性占比提升

多少小姐姐在看车后毫不犹豫的下了订单,多少贤惠妻子帮自己平日辛劳的丈夫下了锁单的主意。可以说,这款车得到了女性用户支持。不论是外观还是内饰的小巧思,小米是真的站在的女性的角度,为她思考什么样的车才是好车。这点彻底颠覆了小米曾经直男的调性,让整体客群更加的平衡。进一步说,让关注家庭更多的女性了解小米的品牌,为其后续扩展家用IOT铺垫了基础。

3、线下流量

曾经小米的线下思路就是开更多的店,但似乎是没有得到应有的份额提升。而这次车的发布,小米线下门店获得了恐怖的流量,毕竟车这个大件不能只线上下单。好像上次遇到这个情况还是有创新的苹果。这次线下的爆量,不仅仅是产品的破圈,更是品牌、口碑的破圈,流量为线下门店带来的收益目前无法评估,但我相信,想买几十万的车的用户,同时顺便在店里买个手机、家电的概率也不小。

总结

如果第一圈层的实现给小米带来的是战术上的成功,那二三层则是重大的战略胜利。而对于小米而言,造车的尝试,也许这是百万个平庸未来世界线中的唯一获胜的机会,小米抓住了,雷总的孤注一掷迎来的收获。

全部讨论

卖几台了呀?弄得跟传销团伙似的。

04-02 07:57

怎么感觉这么搞笑呢?才刚开始就想这么远。

04-01 16:01

格局高,论点新,逻辑有料。赞👍🏻

04-02 11:30

目前来看,小米作为后来者是没有任何规模成本优势可言的,前期必然赔钱赚吆喝。只靠第一批第二批米粉们的信仰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当信仰和激情退去之后,产品力是否能被市场接受,口碑是否被大众津津乐道,才能最终决定成败与否,目前其实什么都看不出来。

小米的这个势头不错。

04-02 08:35

这个文章的三个层次,其实就对应着汽车发布后,市场对小米额外赋予的估值,分别对应汽车,iot和品牌升维,我就抛砖引玉讨论了汽车的估值,其他部分欢迎大家理性讨论。

04-02 08:29

一直以来外资给小米的估值就是按硬件企业给的。现在汽车大卖,生态已经显形了。看看市场会不会对小米进行重估,按生态企业估值的话,应该会高不少。

04-02 05:42

吹吧?总有吹漏的时候。

04-01 18:17

补充一点,这是第一款车,而且爆款了。到第二台suv相信也不会差。suv后面肯定有一款走量的车型来拉低通用配件成本,所以简单的只看这一款车销量来计算估值是极为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