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尽头是实业,实业的尽头是投资。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88回复:199喜欢:374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那么买公司的“买”到底指的是什么?我对“买”的理解是:

全资收购并私有化永久持有。

所以,对于我来说,买一只股票=买一家公司=全资收购并私有化永久持有这家公司。所以我如果要买入任何一只股票的时候,倘若我有足够的钱,我愿意把整个公司买下来,然后退市,然后享受这家公司未来整个生命周期产生的现金流回报,而不是奢望未来能以一个多少的价钱卖给别人。

全资收购并私有化永久持有一家公司,在股票投资人看来是天真可笑的,因为这实在离股市太远,太“伊甸园”,太理想与理论化了。所以大多投资者可能无法感知,“全资收购”一家公司并 “私有化永久持有” 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与感受。我举一个我近距离观察的例子:

“买公司” 本来的样子

10年前,我们全家移民加拿大,爸妈在国内就一直做的企业,来到加国这个大农村后,他们很快就开始寻找合适的生意来做(寻找公司)。因为我爸大学学的是农牧专业,爸妈这几十年也是做畜牧饲料相关的生产型企业(能力圈),他们大概花了几个月时间,看了很多农场,养殖和各种生产型公司,最终找到一家豆制品公司(在能力圈里寻找公司)。这家公司由一位香港人创立,当时在多伦多已经是30年的牌子,有不少老顾客;生产线,员工,供应商,渠道,客户等都已建立;他们可能觉得,嘴巴的生意,会一直在;本地化的生意,竞争格局相对稳定,这片地区就几家,感觉生意不错(商业模式)。香港老板工作很拼,公司一周上六天班,员工这么多年留下来的都是极度吃苦耐劳的,可以说真的赚的是辛苦钱(企业文化)。这种工作状态是几乎所有买家所不能承受的,但爸妈从前白手起家就是这样过来的。接着爸妈去工厂了几次,跟前老板也谈了很多次,价格也谈得差不多了,觉得不出意外大概几年就能回本(合理价格)。基本妥了之后,他们就直接去工厂 “上班” 了,一是零距离接触和了解这家企业,二是看自己能否运营得来(尽职调查)。几个月之后,几乎一切都了然于心之后,他们就接手了这家企业,一直做到现在(买入并持有)。

上面的过程我写得稍微详细了点,因为这整个过程,就是 “买公司” 最初的样子。首先,他们要买公司,他们没有能力圈的概念,但是很清楚自己懂哪些生意,就自然而然地在能力圈内找机会,在能力圈外的机会他们想都不想,看都不看,因为他们潜意识里,那些隔行的东西自己根本就不懂,无法运营,所以直接无视;二,他们会看生意是否“稳定”,是否能“一直赚钱”,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生意模式;三,他们会看这样的生意适不适合自己?能不能运营得来?这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即企业做事的方式。也就是说,为什么这帮人可以持续赚到钱?为什么大家不都来做?了解到这是努力经营的血汗钱后,他们可能就觉得妥了,这不是天上掉馅饼,也不是任何人都能赚或者愿意赚的钱。四,合理价格,知道大概多少年后会回本,后面赚的钱就都是自己的了。

五,也是最重要的,在他们接手这家公司时,是绝对没想过第二年要以高价把公司卖掉的(这就是大多数在股市中浮沉的投资者们在干的事情)。实际上,他们在买的时候,肯定是没想过哪天公司是需要卖的,他们甚至应该觉得,如果经营得当,公司可以子孙后代都传下去。如果你说买了这公司就是为了过几年能高价卖出去,他们只会觉得,荒唐。就好像你找对象结婚的时候,肯定是没想过哪天我是要和TA离婚的。这很荒唐,但在股市里,这是再正常不过,与一只股票 “结婚” 才是荒唐,是不是这样?当然我们无法保证买入一家公司能够永远不卖,就好像你无法保证你结婚后一定不离婚一样。但我的意思是,在我买入的时候,我是没有想过哪天是要卖的。

以上就是,如果没有股票市场,我认为的“买公司” 原有的样子,方式就是:全资收购并私有化永久持有。但有人可能会说,你全资收购是一回事,但有了股票市场,买公司股票是另一回事。第一,全资收购后你自己说了算,赚的钱想分都可以分给自己,你买股票怎么会一样?第二,你全资收购后是想自己长久经营下去,经营并拥有公司与我们买股票并持有似乎是很不同的,感觉很不一样?第三,你买公司是为了长久经营赚钱,但我们投资股票是为了收益最大化,两个逻辑似乎不是完全匹配?

我觉得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值得讨论。我也分享一下这几年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这些感悟出现的时候,我会觉得很神奇,但同时也觉得,原来这么简单,就好像真理就在转角后,过了那个转角,柳暗花明,没转过去,就总觉得差点意思。但读完下面我的一些自我探索,也许你会对上述问题有自己一些新的理解:

投资的尽头

我从大一开始接触价值投资,学校的投资俱乐部的学哥学姐带着,加上自学看书做研究,朦胧地感兴趣,各方的投资理念都或多或少读过研究过,甚至还狂热过日内交易,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还是觉得老巴芒格的东西通透,那种通透对我有一种迷之吸引。带着这份象牙塔的纯真,居然幸运到大三暑假就加入了我后来全职的基金,因为当时基金刚成立,两个合伙人带着我这个唯一的实习生,让我零距离接触到了这个行业顶尖的投研和投资体系,现在回想起来,所有我认为 “常识性” 东西,包括思维方式,投资投研理念,都深深地被那段时间所浸染。后来才发现,那些我以为的 “常识”,于其他投资者是多么 “反常识”,这是无法衡量的价值。

我入职的时候,是打算一直呆下去的,我知道我们未来一定会很牛的,各方面的因素让我确认这是一匹千里马,而我虽然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毕业生,也会因为这匹马为我带来的各种成长与阅历而不断成长。但做了几年后,以我当时对投资和资管行业的理解,即使在这样一个长期的,如此注重投研的基金,我都很难有一种 “真正拥有一家公司” 的感觉。就好像我希望是找到一颗好树苗,然后守着它,浇灌它,陪着它一天天成长,不论刮风下雨还是晴空万里;而当时我觉得投资,更像是在挖金矿,挖完一个挖下一个,是冲着收益最大化去的,用近乎完美的投资体系和方法论,纯粹地理性地做研究与决策,不掺杂任何情感。

挣扎了好一段时间,做出目前人生最困难的抉择。我还是辞职去做公司了。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因素还是因为,我认为我真正喜欢的是 “拥有公司”,“陪着公司成长” 的那种状态,而不是纯理性地挖金矿。所以希望趁年轻,跟随自己的内心,再试试。过去几年,不管是从0到0的创业,还是摸爬滚打经营家里一家芽菜厂,如果没有自己亲身经历,我无法想象我如何会有这样赤裸裸的感悟:投资的尽头是实业,实业的尽头是投资。前者是我当时辞职的原因,我以为实业就是尽头。做了企业才发现,于我来说,实业的尽头竟又回到了投资。

实业的尽头

不知道是因为懒,还是不擅长,还是别的原因,以经营工厂为例,我每做一个岗位,我会本能地希望找到一个我靠谱的员工能接过我手上的活儿和责任,每发生一件事情,都希望有一个体系能系统性处理这件事情。我发现了我这种本能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如果不身临其境是几乎不可能被发现的。我洗豆的时候,我想找个人取代我洗,我包装的时候,我想找个人取代我包装。当所有固定岗位的活儿都找到我信任的人取代我的时候,剩下的突发状况的负责人,一个工厂的常态就是随时都有各种突发状况,找到负责生产,负责管理的相应负责人后,这个工厂的运营基本就不需要我了。后来的薪酬改革,计时变计件,责任制,生产数据系统化,这样就算每天不在厂里,看着每天的数据和反馈,厂里的情形也好像就在眼前。

从刚开始的一周7天,5点多去厂里,7-9点从厂里出来,以至于几乎没见过白天,每天担心受怕,到现在一周去不了一次,所以才有闲工夫坐下来在这唠嗑。这个过程花了两年,工厂的运营现在基本ok,如果未来有一个我喜欢信任且敬佩的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可以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全权负责,包括公司的资本配置,如果连这个职能都可以放心委托出去,那么我的角色只剩下什么?就是股东。到那个时候,公司还需要我做什么?什么都不需要做,安安静静地陪伴就好。当然现在离那种状态还很远,甚至永远达不到,但却是努力的方向。安静陪伴,什么都不需要做,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就是股票投资的状态。我认为公司的商业模式很好,未来能赚很多钱,管理层和公司做事的方式我很放心,我相信他们会管好公司,信任他们能最好地分配辛苦赚来的钱,我在合适的价格时买入,然后就当一个安静地股东,仅此而已。

同一根棍子

所以我才觉得,实业的尽头是投资,至少于我这种懒人来说是这样。公司每年分给我作为股东的钱,我也需要决定如何配置才能创造最大价值,要么在非公开市场收购新的公司,要么在股票市场“收购”公司的一小部分。这个过程,你又需要重新认识新公司,搞懂你所能搞懂的关于新公司的一切,无论是在非公开市场全资收购前的尽职调查,收购后通过经营或委托的方式再深入跟踪和了解;还是在股票市场“收购”公司的一部分所做的尽职调查,和”收购”后通过各种渠道的再深入跟踪和了解,这无非又是“做企业”的过程。

投资即实业,实业即投资,它们是同根棍子的两端罢了。

有意无意,离上次写东西还是整整一年前。我的饱饱,5周年快乐!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已经能和家人健康平凡地过着小日子,夫复何求?企业,投资,不过是让生活更好,更有意思些的方式,而绝不是目的。与君共勉。

$贵州茅台(SH600519)$    $腾讯控股(00700)$    $哔哩哔哩(BILI)$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不明真相的群众     @非完全进化体    @陈达美股投资    @Takun    @乐趣    @梁剑   

精彩讨论

非完全进化体2022-02-18 10:53

十分宝贵的实业经历和投资思考。 Ps.第一次见到有人拿结婚照当文章封面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荆人买履2022-02-18 11:21

第一,全资收购后你自己说了算,赚的钱想分都可以分给自己,你买股票怎么会一样?第二,你全资收购后是想自己长久经营下去,经营并拥有公司与我们买股票并持有似乎是很不同的,感觉很不一样?
第三,你买公司是为了长久经营赚钱,但我们投资股票是为了收益最大化,两个逻辑似乎不是完全匹配?
第一,搞到钱以后还是需要考虑资本配置的问题,如何“复利”,是做企业和搞投资一样需要面对的。
第二,拥有一家实体公司会死,股票所代表的那家实体公司也会死。永久持有,意味着你也会死……在归途上面,没啥区别。
第三,公司也可以短期经营最大化,通过下三滥手段促销产品、欺骗客户、高价低质卖……所以在经营投资或公司层面上,最根本的还是要考虑久期问题。
因为我认为(价值)投资的本质,一句话,就是复利。

天-鹰2022-02-18 10:37

在现代经济体制下,这是看透了做企业与做投资两个本质,然后将两者通透融合贯通才会有的体会。祝贺笔者已经成为顶级“企投家”。。。。。

了一ing2022-03-02 00:33

投资即实业,实业即投资,它们是同根棍子的两端罢了。企业,投资,不过是让生活更好,更有意思些的方式,而绝不是目的。………

时间是复利的好朋友2022-02-18 19:01

雪球应该把这篇文章推上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全部讨论

十分宝贵的实业经历和投资思考。 Ps.第一次见到有人拿结婚照当文章封面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2022-02-18 11:21

第一,全资收购后你自己说了算,赚的钱想分都可以分给自己,你买股票怎么会一样?第二,你全资收购后是想自己长久经营下去,经营并拥有公司与我们买股票并持有似乎是很不同的,感觉很不一样?
第三,你买公司是为了长久经营赚钱,但我们投资股票是为了收益最大化,两个逻辑似乎不是完全匹配?
第一,搞到钱以后还是需要考虑资本配置的问题,如何“复利”,是做企业和搞投资一样需要面对的。
第二,拥有一家实体公司会死,股票所代表的那家实体公司也会死。永久持有,意味着你也会死……在归途上面,没啥区别。
第三,公司也可以短期经营最大化,通过下三滥手段促销产品、欺骗客户、高价低质卖……所以在经营投资或公司层面上,最根本的还是要考虑久期问题。
因为我认为(价值)投资的本质,一句话,就是复利。

2022-02-18 10:37

在现代经济体制下,这是看透了做企业与做投资两个本质,然后将两者通透融合贯通才会有的体会。祝贺笔者已经成为顶级“企投家”。。。。。

2022-03-02 00:33

投资即实业,实业即投资,它们是同根棍子的两端罢了。企业,投资,不过是让生活更好,更有意思些的方式,而绝不是目的。………

雪球应该把这篇文章推上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2022-03-08 19:40

前几天刚好重听了李录的演讲,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买完股票后要把自己当成这个公司的主人一样。

2022-03-04 19:45

好文章!
其实投资就是那么一回事,只可惜人总是很容易被短期的东西诱惑。能一直看长远的人,70%可能就是天生的,30%是后天悟的,有些东西可能需要时间才能真的理解。

2022-03-02 07:00

非常好文。作者如此年轻有此感悟太优秀了。学习。

2022-02-20 20:00

实业的尽头是投资:产业资本的投资,可以横向垄断一个行业,纵向控制一条产业链。投资的尽头是实业:金融业不算实业,但是要做好金融业,必须了解实业。
金融资本最终必须进入实体的产业,否则就是空转,而产业资本一旦过多的进入了金融领域,整个经济就会脱实向虚。
这不是一个双向的循环,任何资本的利得,最终需要回馈给股东,回馈给市场中的每一位参与者。
只有让所有相关的自然人,获得收益,才有可能拉动终端市场的消费,才能使整个产业升级,市场才有活力。
$工商银行(SH601398)$ $中国平安(SH601318)$ @今日话题

这么年轻就对投资和实业有这么深的感悟。实在难能可贵。
本身的家庭经历过做实业,自己毕业之后有做过投资。转身再做实业。这一个完美的经历是很多人没有的。
雪秋应该把这篇文章推荐一下,让雪球所有的投资者都能看到。
虽然没有见过这个小伙子,真是非常羡慕,也衷心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