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结234)24年6月9日丨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丨人生不止一条路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1喜欢:18

本文语音版

股票账户:

本周二腾讯的分红到账买入了港交所。

1

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本周持仓表现尚可,但整体又是普跌的一周,下跌的企业4758家,中证2000指数本周下跌了7%。

全年看的话,今年下跌的企业有4427家,中证2000今年下跌了21%。

昨天看到一个统计,今年100亿市值以下的企业平均跌幅10.2%、50亿以下的企业平均跌幅21.2%、20亿以下的企业平均跌幅35.6%。

今年基本的特征,市值越小表现越差,看到大多的归因是,今年造假查的比较严,而小盘股又是造假高发地。

为了减少恐慌,周四证监会还专门表态,实际上今年和去年退市的数量差不多。

我的看法是,首先查处造假这是必然,不能因为治病有阵痛,因此不治病。

垃圾股逐步退市,肯定对股市是好事,对认真看财报认真投资的人更是好事。

其次有没有这些事,我认为小盘股都会下跌,小盘股的估值太高了,今年跌了20%多的情况下,中证2000市盈率还有55PE。

高估的企业最终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崩盘,核心是估值太高,事情只是一个引发击鼓传花结束的诱因。

这么高的估值除非一直有概念否则愿意接盘的资金必然越来越少。最终击鼓传花玩不下去。

所以看似的偶然,实则是股市不变的必然。

专注于,业绩好,估值低,股息好的企业总没错,这在任何市场都适用。

常常有人留言说A股不适合价值投资等等。

A股确实投资难度比较大,但是基于价值准没错。

一些朋友看到一些题材股涨的好,因此认为那才是参与A股的归宿。

但实际上呢,看到的可能是每天有那么10来只连续上涨题材股,而背后是有5000多家上市的企业,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全靠去猜5000中选10个,只能损失更惨。

平时我喜欢关注一些分享实盘的人,因为分享实盘更能体现人性也容易给我带来一些思考。

去年其中有几个原本基于价值的博主,因为过去几年市场表现不好,因此开始执着于去参与从5000个号码中抽到10个中奖号码的游戏,结果也可想而知,最好的也是腰斩,其中有两位已经彻底离开了股市。

我们常常有一种幻觉,A当下难,因此换B就简单,实际上这个市场没有简单的路,否则也不会只有10%的人最终赚钱。

其次呢,就算有题材股表现不错的阶段,他的另一半也是一旦风口过去就是快速下跌。如中证2000今年下跌了21%,这只是个平均数,里面还有很多低估业绩不错的企业拉高了平均值,如果买的事纯题材的企业,那跌幅自然更大。

更难的是,很多人虽然是参与投机,但是又喜欢给自己安上基于价值的逻辑,最后导致的是,击鼓传花肯定跑不了,不仅如此还会从高位开始越跌越买,损失惨重。

有一句话可能不太贴切,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就像我们看别人开店,总觉得赚钱很舒服,自己去开店却累的半死一样。

很多事情没做的时候感受不到细节,只看到了别人高光的10%时刻,觉得很吸引人,自己去做90%的时间都是需要忍耐和付出的。

从去年我就一直说,就基于恒生指数沪深300中概互联,A50为基础去选持仓,至少没犯大错的可能。

今年100亿市值以下的企业平均跌幅10.2%、50亿市值以下的企业平均跌幅21.2%,同时申万低价股指数也下跌了20%

也就是说今年小盘股,低价股,表现是最差的,平均跌幅都在20%左右。

但是年初50亿左右市值,股价8元的永新股份,哪怕既符合低价股,也符合小盘股,今年还涨了25%。

这个股市不变的道理,足够低估,业绩稳定,可能短期有波动,但长期一定表现好,去买高估的企业,除非能确定他的业绩也能保持持续的高增长,或者有能力在击鼓传花结束之前就离场,否则承受估值下降的大跌就是必然。

也许随着后续小盘股,低价股的持续下跌,永新之类的优质企业也会受到一些影响。

但是有业绩、估值合理,分红好的企业就算下跌,有业绩支撑,你也不恐慌。

而且在当下退市逐步加大,处罚逐步变严的大背景下,我认为未来市场的风格也会更加倾向于业绩优秀的企业。

比如美股优秀的龙头企业有溢价,因为稳定,而我们以往往往是题材小盘股有溢价,因为好炒作,真赚钱的企业反而不受关注。

本周五证监会就行政处罚裁量基本规则公开征求意见,未来处罚规则越来越完善是必然。

炒概念的犯错成本只会越来越大,比如本周的退市园一天就下跌了97.59%。

以前炒题材错了再熬熬还有机会,说不定来波行情解套了,再不行,公司也有极大的可能当壳资源被出售。

而现在呢不了解的企业单纯去炒作,也许直接st就退市了。

前几天看到一个求助帖,他买的4、5家企业都被st了,这肯定就不是完全的运气不好了,而是他还是以往那种,买那些没价值只有题材的企业的炒股逻辑。

虽然近几年股市不好,但如之前的文章所说,我认为依然有两个必然。

第一个必然是,这个市场不会永远悲观,也不会永远乐观,而是像钟摆一样在悲观和乐观之间不断切换。

你在悲观的时候拿住了优质资产,未来必然会有一个因为市场再度乐观获利的时刻。

沪深300为例,他的估值基本上就是围绕10~17PE波动的。

市场对未来悲观的时候估值来到10PE附近,这个时候各种正面政策增多,大家开始逐步恢复乐观,因为股价上涨有了赚钱效应,又吸引平时不关注股市的人入市,然后达到估值高峰,这个时候情绪到达乐观的极点。

而此时大多资金已经进入股市,能继续推高股价的资金越来越少,也意味着风险越来越大,最终因为一些事件恐慌踩踏,市场崩塌,开始寻找下一次悲观的底部。

在当下低估的阶段,直接持有沪深300ETF可以,从中选择一些相关企业也行,然后保持耐心,别被噪音干扰频繁操作,大概率稳赢。

这个必然如此简单,但为什么对大多数人无效呢?

因为大部分人的思考模式就是通过过去一两年的事情发展,以此来总结规律,把他当成常态。

因此每次在悲观的时候都觉得不会再好了,每次在乐观的时候都觉得,不会变差了。

在我看来,在这个时候还看空的人,可能也不是缺乏基本常识,而是缺乏长远思维,更希望能时刻赚钱,或者规避任何波动。排除了这些杂念,才能离成功更近。

我们再聊聊第二个必然,他就是长期看股价的走势和企业的业绩增长基本是匹配的。

短期看一两年,可能股价走势和业绩不同步,如果按5年以上的周期看,基本都是同步的。

原理也很简单,资金永远都在找一个即可获利又安全的避风港,如果一家企业业绩稳定,保持增长,分红稳定,短期可能被忽视,长期不可能不被资金青睐。

所以不用太在意一些短期的消息,把精力聚焦在寻找未来业绩可以增长的企业上,这样才更有意义,更有效率。

大多数投资者的失败在于,他们忘记了避免错误,却只想着成功。

避免错误,和只想着成功,有什么差别吗?

只想成功是大多数人的思考方式,因此他们感兴趣的是各种机会分享,知识类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吸引力,执着于当一个追风少年,有频繁变化的喜怒哀乐。

而懂得避免错误就可以成功的投资人呢,会更认真的提高自己的认知,不断学习,知道认知足够才能发现风险排除风险,知道避免了每一个跌落山崖的风险,最后自然而然的就会到达顶峰。

很多事情是必然,而得到这个必然的结果,要懂得专注。

投资成功的人,往往专注寻找业绩优秀的企业。

投资失败的人,往往更在意各种无效信息。

投资成功的人,专注避免风险。

投资失败的人,总想寻找很多稀奇古怪的捷径,和抓住某次风口制胜。

懂得专注是一种优势。

如何专注呢?其实就是学会做减法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把事情做好的前提,就是不要被无效的事情消耗太多我们的精力。

有一句我很认可的话,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法是让他忙到没时间成长。

每天把精力浪费在关注无效信息上,实际上就是失去了对有效优势积累的机会。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是有效的;也不是所有的忙碌,都会有结果。

所谓成长不是每天听了很多新闻,刷了很多视频,而是一个人决策和思考的层面不断提升。

每天刷刷财经新闻,就认为自己在投资上比新股民有了更多的积累,其实是无效的。

因为这个时候依然和新股民是一样的思考模式,执着于打探一个消息,盲目的押注可能的上涨,决策依然停留在猜短期的涨跌。

为什么有的人入市两三年就开始稳定盈利,有的人入市十几年依然没有赚钱的体系。

核心的不同就是有没有把时间花在有效的事情上。

一个臭棋篓子不改变下棋的思路,下1000局棋,也只是重复了1000次之前的错误。

李尚龙说:任何没有走心的努力,都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很多人所谓的努力,就是僵硬化的获取信息,而不是专注的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

盲目的猜,错了损失金钱,对了其实也是一种诅咒。

偶尔有一次不通过努力赚到快钱,一个人就会对踏实的赚小钱失去兴趣,然后执着于再次复制快速赚钱的能力,最终不仅将之前幸运带来的收入消耗一空,甚至亏光原本的积蓄。

所以要懂得做减法,不要对什么都感兴趣,而是专注的把握那些极大概率的机会。

三天换一次持仓,五天换一个策略,是没时间真的了解他的,没时间真的了解他,是不可能信任他的,不信任的企业和策略,在下跌期,根本经不住考验。

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如果每一个机会都想要,最后只会什么都搞不定。不仅什么都做不好,而且还会产生自我怀疑:我怎么做什么都不行?

股市之所以难赚钱,是因为他诱惑太多了,我们人生中的大多事情是没这么多选项的,而股市每天都充满了无数的诱惑,为我们带来无数的幻想。

英国有句谚语:如果你同时追两只野兔,那么你一只也捉不到。

懂得做减法而不是什么都想要,先打造一个稳健获利的体系,然后再不断精进。找几家自己认知内看得懂的企业,然后保持耐心。

2

持仓相关新闻

1、下周分众分红:

分众传媒::本次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为:2024 年 6 月 12 日;除权除息日为:2024 年6月13日,每 10 股派发现金 3.30 元

所得资金我会买入香港交易所。

2、腾讯获得版号:

6月5日,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官方网站,2024年进口网络游戏审批信息更新,15款进口网络游戏获批版号。

本期有腾讯的《无畏契约》的手游版过审,以及腾讯代理的韩国端游《黑色沙漠》,这也是一款五年多的老游戏了,之前进口游戏版号停审一直没拿到版号。

游戏类型是动作冒险RPG端游,这款也属于质量不错的知名热门游戏,此前在韩国、日本、美国等多个地区发行。

虽然成为爆款的概率不大,但是作到腾讯游戏阵营中中等水平的游戏,应该没什么难度。

另外就是,DNF公测以来IOS连续霸榜,虽然这游戏吐槽不少,但也是实打实的印钞机,起步非常不错,就看后期运营能不能持续保持热度了,如我上周所说:

本周其他持仓都没什么太大新闻,就聊这么多。

3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最后闲聊几句,昨天有个读者朋友留言,说自己孩子高考感觉不是很理想有些焦虑。

至于这事,我不能为了安慰谁,说高考不重要,但是考不好,也不至于就否定一生。

我常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只是我们的社会比较认可学习成绩衡量好坏。

比如我孩子之前学羽毛球的教练,他就属于运动天赋比较强,学习相对一般,庆幸的是他父母也没因为从众非逼他考个什么好大学,而是让他去学了羽毛球。

后来回到家乡当教练,一个班几百个孩子,收入远超大部分人。

不那么擅长学习的孩子,不代表他就没有其他优势,有时候你思维一变,意识到了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不是非要跟着大部队跑,这个时候反而可能有意外之喜。

人生想要过的好,我认为有三点很重要。

1.找到自己擅长的事

同学聚会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个现象,同学中收入高的,往往是上学的时候学习差的一些人。

对此有人说差生本来家里条件就好,有人说差生胆子更大,这可能都有关系。

但我认为还有一点,就是差生试的更多,试着试着可能就试到了自己擅长的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

学习很好的人,一毕业很快就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工作,比如考公成功,比如进入了一家优秀的企业,从此他们试一试的成本就变的很大。

要放弃一个稳定的工作去做结果未知的尝试,无论是自己还是家里都阻力巨大。

像黑白这样学习不那么好的人,试试这个,弄弄那个,反而遇见了一些机遇。

老读者都知道我的第一桶金是做电商赚到的。

如果我一毕业就有个稳定工作,那自然没精力,没时间再去试别的,也就错过了。

天赋上,有人擅长学习,有人擅长运动,有人擅长音乐,有人擅长美术等等。

性格上,有人外向、有人敏感、有人思维清晰、有人内心平静。

做符合我们特点的事情,天生就有优势,自然就更容易成功。

考试不那么优秀,只能证明他不是那么擅长学习,没必要过多否定孩子,协助他找到他擅长的这是关键。

2、有足够的自驱力

已现在大学的普及程度,即便是大学毕业,也只能说是达到了标准门槛,如果不持续学习也很难脱颖而出。

所以更重要的事有足够的自驱力。

我们普通人接触不了什么高深门槛的生意,什么独特的领域,最有效的护城河,就是不断的积累和学习。

有自驱力,有行动力的人自然就更容易脱颖而出。

成事的人和永远在原地的人思维的差别主要在哪里?

成事的人他的思维模式会从目标出发,然后倒推完成这个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已有条件使用好,没有的条件就创造,遇见困难就解决困难。

总是觉得寸步难行的人,考虑问题是从现有条件出发,然后就会觉得既有一个目标,又缺很多因素,无所适从,最后时间都用在想现状是谁造成的。

人这辈子想过的好点,无非几点,第一天生好命,生下来就躺赢,

第二专注一些事,让自己在某个细分领域超过大部分人,

第三勤劳,比别人多上点心,多付出点。

如果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那总得冲着第二、第三点上发力。

3、耀眼≠财富和地位

这一条我认为才是核心,普通是人生的常态,耀眼不等于财富和地位。

对于富有,我们可能会羡慕,但是他并不会让我们觉得耀眼。

羡慕是我们觉得自己有那么多钱也能每天吃喝玩乐。

而耀眼是另一种感觉。

生活中总能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独立自主,有自我想法和目标,勇敢,善良且坚定,不断努力,不断向目标前行,这样的人他们闪闪发光,他们的光芒可能无法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他们照亮了自己的周围和前方。

如果说,一个人一定要取得了惊天的财富才能算成功,那么全球80亿人,99.9%的人,人生都是黑暗的。

如果说,一个人要得到大多数人认可才算成功,那么又有几个人能够成功。

但是做一个耀眼的人要简单很多,知道自己该走的路,有自己的规划和热爱,就足够。

黑白这个岁数,现在逐渐会有一种感觉,每次看到优秀的年轻人,就会觉得这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就放心了。那些让我羡慕的人从来没有因为财富,而是品质。

萨尔瓦多·达利的经典名言:不要害怕完美,因为你永远也得不到它。

接受自己,愿意努力、善良、孝顺,这就是完美的孩子了,学习是成功的途径之一,但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今天就聊这么多,下期见。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06-11 09:51

黑白兄的话还是那么朴实,朴实中带点温暖

06-11 11:15

黑白老师的文章总是给人以鼓舞

06-14 13:28

感谢高手的分享,相识恨晚

06-14 09:53

为什么要买港交所?感觉港交所不如腾讯向上冲劲大

06-13 16:32

请问对宋朝的看法还跟之前一样吗?

55倍PE的中证2000获利概率也太低了,这种高估值、盈利能力低的票迟早会价值回归吧。

我是您的粉丝,觉得您踏实扎实实在

06-11 12:47

请问宋城为什么卖了呀

06-11 10:00

06-11 09:55

公众号上看, 在雪球上也看, 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