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0回复:46喜欢:20

$三聚环保(SZ300072)$ 电动车的兴起会阻碍三聚生物柴油业务的发展吗?

三聚粉都知道,随着去年7月鹤壁悬浮床成功产出二代生物柴油,并批量出口欧洲,由于其前景广阔,利润丰厚,三聚已迅速将业务发展重心放到生物柴油项目上面来,正全力以赴的建设生物柴油产能。三聚粉们也对此业务寄予厚望,期望三聚借此华丽转型,成为绿色能源巨头。生物柴油业务已成为三聚粉投资三聚的核心逻辑之一。

然而,另一方面,电动车的发展方兴未艾,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车技术在不断进步,近期特斯拉股价也是狂飙突进。电动车大有取代燃油车之势,仿佛燃油车已是日暮西山,将退出历史舞台。如果今后车子都不用油了,三聚的生物柴油业务还会有前途吗?投资三聚的核心逻辑还在吗?这也是不少三聚粉心头的一个隐忧。我也曾有此困惑,这促使我去做了一些功课和思考。下面,我就此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电动车要取代燃油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其彻底解决电池能量密度低、成本高、续航短、充电慢、充电难(基础设施缺乏)、废旧电池回收问题等一系列痛点之前,取代燃油车只能是幻想。这些痛点的解决,尤其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知道燃油车在这方面可是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积累),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目前各国的电动车推广都严重依赖政府补贴,这远非可持续发展的市场之道。国内去年下半年补贴退坡后,新能源车就进入寒冬,月度销量同比出现了“六连降”,2019年全年产销总数据首次出现了下滑,今年1月更是断崖式下跌了58%。所以,电动车表面风生水起,但其实发展前景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美好。目前也主要是以特斯拉为代表,指望弯道超车的的所谓造车新势力在搅局,而传统的主流汽车厂对电动车并不十分热衷,在电动车投入方面行动迟缓。比如部分宝马高管就对纯电动车销量信心不足,宝马研发总监傅乐希(Klaus Frlich)曾在公共场合表示“纯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几乎为零,燃油车至少还能续命30年”。宝马至今没有开发自己的纯电动平台,也从未对自身电气化,尤其是纯电动车型做出公开销量预期。除了宝马,不少市场研究机构对纯电动车未来市场规模也较为看衰,市场研究机构IHS Markit曾发表报告称,预计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将仅占10.2%的市场份额(指年销量,非保有量),到2030年也难以突破15%;而LMC Automotive则预测2025年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将占9%,而2030年将增至17%。可见,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车,实现真正市场内生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还很漫长,谈论大规模普及还为时尚早,遑论取代燃油车。而另一方面,燃油车业已建立起来的巨大保有量,用户使用习惯,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势,全球为燃油车建立的庞大的天文数字投资的各类基础设施(内燃机生产线,炼化厂,加油站等),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消失。因此,电动车取代燃油车必定是个循序渐进、耗时漫长的过程。即使在把新能源车作为新兴战略产业而大力扶持发展、电动车销量占全球半壁江山的中国,目前新能源汽车仅占我国整体汽车市场销量的5%左右。就全球市场而言,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大概在8000万辆左右,电动车销量总体为221万辆,占比仅2.76%。除去中国市场的120万辆,全球其它市场的电动车销量只有100万辆。新能源车销量低,保有量更低。公安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6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辆,仅占汽车总量的1.46%。预计到2030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工信部规划目标),届时国内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8000万辆,但也只占当时汽车总保有量2.8亿辆的29%。而且,全球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在经济发展需求更迫切,经济实力和环保投入较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燃油车更将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综合以上因素,可以预计,至少二十年之内,燃油车仍将是全球主流。

除了以上技术和市场原因之外,资源的限制,也决定了电动车不可能完全取代燃油车。电动车需要锂,现在对全球锂资源储量的保守测算是500万吨,最乐观的测算是4500万吨。即使按4500万吨储量,也只能满足大约2亿辆电动车的锂需求。而自1970年以来,全球汽车数量几乎每隔15年翻一番,预计到2050年全球汽车数量将上升至20亿辆。也就是说,到2050年,全球锂资源最多支持10%的机动车电动化。这就决定了电动车不可能完全取代燃油车,很长一段时间内燃油车仍将是主流。

所以,至少在二三十年之内,担心电动车取代燃油车,从而减少燃料油的消耗,是杞人忧天。相反,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全球对燃料油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IMF预计全球的原油需求在2040年才会见顶。

而且,与大家担心电动车的兴起会阻碍三聚生物柴油业务的发展不同,我甚至有个相反的逻辑,即三聚的二代生物柴油,尤其是生物质直接液化技术(三代生物柴油)的大规模产业化,将抑制电动车的发展。为何?燃油车相比于电动车,最大的痛点就是碳排放,其他方面都是优势;电动车相比于燃油车,最大的优势就是所谓的零排放,其他方面都是痛点。而三聚的生物柴油是完全的绿色环保燃料,甚至比电动车更环保。因为现阶段,电动车用到的电主要还是靠化石燃料生产的,所以电动车并不是真正的零排放,锂的开采冶炼、锂电池生产也还是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还有废旧电池的污染问题。在2016年,新加坡政府就对一辆特斯拉车主罚款了7万元,原因是经过换算以后,这辆特斯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每公里222克,还属于非常严重的超标。新加坡这么换算是基于:一辆车对环境的污染不能仅仅体现在车辆本身,而是体现在制造、后续使用及充电的各个阶段。新加坡政府也认为,电动汽车并非想象的那么绿色无污染。而二代和三代生物柴油,其中的碳来源于植物从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按国际海事组织的认定,是零碳排放的。而且,生物柴油因不含苯系物和氮氧化物,基本不污染环境,这是欧盟强制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三聚的生物柴油技术将消除燃油车的环保痛点,抵消电动车的环保优势。失去了环保优势,而痛点犹在,电动车将一无是处(所谓的智能化,燃油车也可以),与燃油车PK,试问还有任何胜算吗,还有发展的必要吗?所以我认为,与其大力发展电动车,还不如发展三聚的生物柴油,尤其是生物质直接液化的第三代生物柴油技术(无原料限制,可大规模产业化),在取得同样甚至更好的环境效益的同时,又不必淘汰现有的燃油车产能和基础设施,经济代价更小。现有的电动车发展规划和补贴政策,都是基于化石燃料占全球能源需求主体地位(约80%)的现有能源格局,而三聚的生物柴油技术恰恰将颠覆世界能源格局,从而颠覆发展电动车的逻辑,并改变公众、业界和政府对燃油车的看法,燃油车将不再是碳排放和空气污染的代名词,其生命周期将得到极大延续。我觉得,三聚完全可以从这个角度,向国家建言献策,获得政府对生物柴油业务的政策扶持。

以上是从机动车角度,讨论三聚生物柴油业务的前景。但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同样广阔的蓝海,值得关注。那就是海运业和航空业。这两个行业都是用油大户,而且在可见的未来,都不可能电动化,环保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这两个行业都制定了到2050年碳排放较2005年减少50%的计划。这注定了这两个行业都将是生物柴油的大用户。伦敦大学学院和能源转型委员会在2020年1月20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至少需要1万亿美元的新燃料技术投资,才能使航运业实现其2050年碳减排目标。研究人员估计,2030年至2050年期间所需的累计投资将在1万亿至1.4万亿美元之间,也就是20年期间每年平均500亿至700亿美元。其中大约87%的投资将用于陆基基础设施和低碳燃料生产设施。这包括投资于低碳燃料的生产,以及供应所需的陆基储存和燃料补给基础设施。其余13%的投资与船舶本身有关,包括船舶使用低碳燃料所需的机器和船上存储设备。而据国际能源署预计,常规生物柴油(基于农作物的一代生物柴油)将逐渐缩减并最终淘汰,先进生物柴油(即二代和三代生物柴油)和生物航煤将会是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会占据未来生物燃料需求的主要部分,最终会超过三分之二。2030年先进生物柴油的年需求将超过5000万吨,生物航煤的年需求超过2500万吨。而2017年,全球二代生物柴油产量仅为约500万吨,2018年,全球生物航煤产量仅为约1.5万吨(国际能源署估计)。500万吨与5000万吨,1.5万吨与2500万吨的巨大差距,给三聚的生物柴油业务提供了多么巨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一片多么广阔的蓝海啊!而且这两个领域,环保压力大,国外政策支持强(对生物柴油强制添加),市场需求明确,严重供不应求,利润丰厚,销售渠道易于搭建(行业销售,非直接面向消费者),针对这两个行业的出口市场将成为三聚生物柴油前期的主攻方向。

综上,我们丝毫不必担心电动车的兴起会阻碍三聚生物柴油业务的发展,三聚转型绿色能源巨头的步伐不可阻挡,三聚的前程就是星辰大海!

全部讨论

2020-02-17 11:17

,中国原油的对外依赖度已经高达七成,这矛盾不是电动车的高速发展能化解等,中国能源危机和碳减排的压力必须要有多种方案。今年年底30
万吨生物柴油的工业化装置建成,加上下半年龙油悬浮床建成,三聚在渣油重油加工和生物柴油制造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彻底确立。$三聚环保(SZ300072)$ 在这两个领域,遥遥领先,也许明年也可以享受一下高估值了(不要嘲笑我们的梦想,要是没点梦想,马斯克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特斯拉也不会有今天的估值)。

需要来一个30万吨落地,凭规划不会涨的

2020-03-13 19:26

要真如你说的这么好,政府为啥不推呢?

2020-02-20 10:33

这票吹的,股价又创了新低

2020-02-17 16:29

我不知道你可喜欢军事,你可知道一次较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要消耗掉多少燃料,特别是陆军的坦克战车自行火炮之类的。

2020-02-17 11:11

船运,航空,乃至军工,都是不得了

2020-02-17 10:16

给三聚一点时间

尽管电动车销量激增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政治家和环保主义者对于电池革命的欢呼雀跃却掩盖了另一个无法辩驳的事实,那就是内燃机汽车远未消亡,仍将持续很长时间。全球领先的信息分析和解决方案提供商IHS INFO Markit最新研究表明,到2050年,全球新车销售中60-80%会是电动车(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但由于长使用寿命,上路行驶的内燃机汽车仍达19亿台之多。网页链接$三聚环保(SZ300072)$

2020-10-20 18:00

电动车的优势是驱动和操控的优越性,和使用什么能源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