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8回复:81喜欢:56

看了一篇报道,今年金饰确实火爆。

山东一县城的金店,2月以来,门店销售额对比2023年增长了约20%。

多名县城金店老板感叹,和往年相比,今年春节的利润却大不如前。越开越多的品牌金店让“价格战”成为常态;另一方面,年轻人开始追求性价比。

不是一线城市黄金买不起,而是老家金店更具性价比。年轻人从一线城市回到老家县城买金饰。

前两年还嚷嚷着要为设计买单,现在开始货比三家,不再愿意支付更多品牌溢价。

价格战很激烈,只赚10块/克也要卖。

“水贝模式”对线下门店形成冲击。黄金首饰加工厂、源头批发商,通过社交媒体、直播电商,向C端消费者销售黄金首饰。线下金店面临着消费者的全渠道比价。

利润更高的一口价产品都卖不动,大家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按克计价的产品。

克重小、价格比较低的产品比往年卖得多,克重大的黄金手镯不怎么走(货)。

总结一下,按照这个报道,黄金基本也到了尽头。最典型的,克重大的无法走货了,消费者买不动了。

而线下门店,面临其它同行和网络同行的竞争,貌似生意也越来越难做。

都是增收不增利,内卷严重。

精彩讨论

陈达美股投资02-12 14:09

其实后来你会发现,面对这个诡谲的市场,修炼好一个随波逐流、不卑不亢的心态,比你会分析基本面,捯饬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有用多了。

icefighter02-12 18:27

几个巨头的技术壁垒,渠道壁垒,品牌壁垒都是强的。
眼镜的学问超过想象。
首先,材料是谁提供的。
日本三井,不同折射率需要不同材料,折射率1.6的是MR-8,1.67折射率的是MR-7(1991年)和MR-10(1998年),1.74的是MR-174(2000年)。
现在国内很多品牌并没有能够获得日本三井原厂的采购授权,去采购MR-174等材料。而依视路蔡司等大厂可以全线采购。具体原因我不知道,为什么人家不卖给你高折射率材料?
其次,设计和加工技术有壁垒。
镜片的光学结构非常复杂,镀膜各种层数,加硬膜,减反射膜,疏水顶膜,防静电膜、防UV膜等。每一层膜都不一样。
有的是化学变化,有的是物理变化。
而且不同层的膜之间复合时很容易出现问题,毕竟材料性质不同。
设计不用说了,加工还涉及到不同的工艺。
铸模成型。
非球面镜片绝大多数是普通单外非。比外面非球面再高级一些,还有内面非球面(简称内非)和双面/两面非球面(简称双非)。
内非或双非镜片虽然具有光学性能和外观美观上的优势,但制造难度较大。
光是工厂生产外单非,为满足能制造所需要的光度,工厂的模具组块数量,就有上万个了。如果再新增内非和双非,单个模具的成本不仅更高,而且所需数量惊人,再加上生产难度大。所以工厂规模小,这些高难度的产品他根本无法生产,即使生产他的成本高因为缺乏规模效应无法赚钱。
自由曲面镜片,是依靠先进的数控超精密机器进行车削制造。这个就更难了。
光有设备都没用,要想造好自由曲面镜片,更需要强大的光学引擎眼部数据、算法系统。
蔡司的光学引擎系统,拥有全球最全面的眼部大数据,承载的信息相当复杂和庞大。
最后,眼睛加工的很多设备,都在依视路,蔡司这些巨头手中。
Satisloh的 1200-DLX-2高容量真空镀膜机,Hydra-sonic-40 超声波清洗系统。这些头部厂家早就被依视路收购了,如果人家不卖你,你买都没地方买。
再比如,眼部验光仪,依视路,蔡司都是头部厂家。
顾客去配眼镜,需要验光,这些仪器也都是蔡司,依视路提供的。人家全球卖了那么多眼光设备等,因此积累了全球最大的眼部数据库,再根据这些数据库开发了光学引擎系统去生产镜片。
最后,依视路在全球有那么多自己旗下的销售门店。

icefighter02-12 19:08

说到研究,我有时都感觉我自己研究太多了,过度研究不创造价值。
只不过我自己喜欢研究,有时候纯粹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
如果说用途,那就是说,现实生活和股票投资中更容易避雷。
举个例子,之前某个工程机械大V和我聊天,提到在浙江鼎力上赚了几倍的一些朋友在浙矿股份上赔惨了。浙矿股份我很早写过文章,认为要谨慎,行业有壁垒。
懂得多,不一定能帮助我们赚钱。毕竟公司太复杂,董事长都没有上帝视角。要不然,公司高管,行业专家来炒股就可以轻松赚大钱了。
但是,防雷还是有用的。

icefighter02-12 13:58

世界是不公平的。
依视路市值800多亿欧元,远高于美的这个家电龙头。再加上蔡司,日本豪雅,尼康等。
光一个眼镜行业,这些全球巨头的市值就是上万亿人民币,高毛利率,高利润,可以养活多少欧美日本发达国家的高收入人员?
相比之下,水贝珠宝卖家,横岗眼镜城的卖家,和拼多多上的卖家,美团骑手,滴滴司机,有什么区别?都在廉价内卷。
没办法,你没有占据价值链的制高点,你就只能廉价的内卷。
未来,即使你想廉价的内卷,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譬如京东和美的合作,以后销售额要达到多少。那么,以前你还能在京东上卖家电赚点小钱,以后这点小钱人家巨头都不给你了,自己全部吃掉。

icefighter02-12 13:28

深圳水贝还是比较了解的,因为洪湖公园常去。深圳横岗眼镜城最近逛了几次,买眼镜。
总体感觉,消费降级时代,对于传统的渠道模式是打击,总代,经销商,门店,层层加价,消费者拿到手太吃亏了。
譬如眼镜,出厂价最多是零售价的十分之一。但是在眼科医院,最多打85折。当然,这个85折,眼镜店也不爽,至少30%的零售价要给医院打点。
如果在亚洲眼镜等品牌连锁店,最多打8折。
如果在横岗,可以拿到3折的价格,甚至不到3折。
虽然横岗和水贝一样,鱼龙混杂,有被坑的风险。但是总体而言,现在市场都是越来越透明的,踩雷概率减少。
作为消费者,可以这么想,即使踩雷,我花了3折买到一次不好的蔡司眼镜,我再花3折买一副正品,合计6折(一副有猫腻的交学费打水漂好了),但是比起在眼科医院85折,那也划算。

全部讨论

02-22 16:56

网页链接{icefighter 作者}:
说到研究,我有时都感觉我自己研究太多了,过度研究不创造价值。
只不过我自己喜欢研究,有时候纯粹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
如果说用途,那就是说,现实生活和股票投资中更容易避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