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已经超调,会极限救场吗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31回复:425喜欢:24

周五,罕见吹了一波,要大干一场。

然后,果然带崩地产,被大干一场。

只能说,反指是每个人成长中的必备被动技能。[笑哭]

下周,给自己禁言一周,希望能忍住。

今天,小猫老老实实整点干货。

现有政策都有什么,看看哪些应该调整。

—————

一、限购、限售、限价

这三个东西是地方住建部门在政府指导下推动的。

限购是设置户籍条件限制购买资格,

限售是设置时间条件限制出售资格,

限价是设置备案价格限制价格波动。

再拔高一点看:

限售是通过增加时间成本遏制投机需求,限价完全属于行政手段。

所以大家更关注杀伤力最强的限购,因为它是直接减少需求。

据我们统计,全国目前还有不到三十个限购城市。

这里面还包括很多“只说不做”的,很多名存实亡的,等等。

比如最近终于官宣取消限购,但实际上一年前就执行了的南昌,

比如把限购区缩小到几个街道,实际上基本不限制购买的兰州。

限购、限售、限价都是长期因城施策的产物,

历史上各地执行非常错中复杂,但其本身的含义又很好理解,

在此不用过多篇幅去说了。

—————

二、首付比和利率政策

这两个事是各地人民银行分支行在总行指导下推动的。

如果说限购还有阻绝外地炒房团这么一个抑制投机需求的特点,

那首付比和利率政策可谓是真正的无差别伤害。

特别是首付比。

常有人揶揄,我缺的是那点利息吗?我缺的是首付。

限购限售限价各地执行差异很大,但首付比利率至少有一个统一的全国下限。

以下简单描述首付比的历史变动,看看房地产在过去二十年如何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首付比最早是20%,

2005年收紧,提高到30%;

2006年放松,提出“90平”概念,90平以下降回20%;

2007年收紧,提出“二套”概念,二套升到40%;

2008年放松,首套二套统一降回20%;

2010年强力收紧,先二套升至40%,后一套二套分别再升至30%、50%;

2011年继续收紧,二套升至历史最高的60%;

2014年放松,提出“一套住房贷款已结清”概念,视同首套(30%);

2015年继续强力放松,先二套降至40%,后提出“绑定限购”概念,非限购城市首套降至25%;

2016年继续继续放松,非限购城市首套降至20%。

此后,各地开始因城施策,全国下限未再变化,城市可在此基础上自行加码。

其中,以2015年最为精彩:

当时央行是不同意降首套首付比的,但迫于压力,勉强下调了非限购城市。

言下之意就是:

限购代表城市过热,如果肯取消限购,那首付比就可以自然下调。

所以目前,限购城市首套、二套的首付比下限是30%和40%;

非限购城市首套、二套的首付比下限是20%和30%。

—————

三、住房套数认定标准

大家一直都很关心“认房又认贷”,但是很多人不太了解其具体含义。

这个事其实关系到住房套数认定标准,意思就是买房时会看作首套还是二套

所谓“认房”,通俗理解是按照拥有住房套数认定,只要名下有房就会成为二套;

所谓“认贷”,通俗理解是按照住房贷款记录认定,只要你贷过款就会成为二套。

最早提出概念的银发〔2007〕359号是有些模糊的,即:

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

并没有定义住房是指购房记录还是实际持有套数。

2010年强力收紧时,住建联合央行、银监发布建房〔2010〕83号,

对二套住房标准打了补丁,明确包括“无房有贷款记录”+“有房无贷款记录”两种,

成为了真正的“认房又认贷”。

当然,这里除了政策加码外,也有补漏洞的原因。

当时全国大部分城市都没有全市的房屋登记系统,更不要说全国了,

就借助了2006年起可以全国联网的“征信系统”。

因此,建房〔2010〕83号特别写到:

各地要把城市房屋登记信息系统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数据不完备的城市,要进一步完善系统;尚未建立房屋登记系统的城市,要加快建设。2010年年底前各设区城市要基本建立房屋登记信息系统。

很遗憾的是,截至目前,很多大城市都仅能做到主城区联网查询。

2014年放松时,创新性提出“一套住房贷款已结清”概念,即:

银发〔2014〕287号: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

从这个角度看,二套的标准其实已经降低到了“认房又认未结清贷款”。

—————

三(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究竟归谁管

7月会后,某灯公开喊话,要降低首付比、利率、税费,取消“认房又认贷”。

大家一看,好家伙,这是把别人的职责全推到前面了,就没说自己的啊。

前几天某会上,有人认为央妈对牵头取消“认房又认贷”同样持有消极态度。

实话讲,这里面确实有职责方面不清晰的边界:

A:2010年的二套认定是住建牵头制定的,那么再次修订也要照此规格。

B:目前大部分城市二套标准是2014年金融部门提出的“一套住房贷款已结清视同首套”,2010年的标准早就不适用了。

A:“一套住房贷款已结清视同首套”,重点是“视同”,毕竟住房套数认定标准这种事肯定是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

B:住房套数认定的意义在于区别首付比和利率,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部门是可以自己修改的,没必要带上其他部门。

咱就是说,啥事,都是这么极限拉扯。

—————

四、政策有哪些调整空间?

目前,大部分城市限制政策都取消或者打到底线了,调整的空间不大。

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也就像挤牙膏一样扭捏。

例如,去年南京等地已经将首付比调整,最近福州厦门也把二套从50%调到40%。

超过全国下限的城市应该只有个位数了(这还包括四个一线)。

目前,销售已经完全失速,7月至今还在下落。

从数据看,今年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应该不会超过10亿平了。

按“保持定力”时“长期中枢10-12平”观点看,显然已经进入超调区间。

都进ICU了,就先别吃中药调理身体了:

把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保障房建设这些长期制度安排往后稍一稍吧。

都进ICU了,就别再说什么节食减肥了:

千万别磨磨唧唧说什么政策边际调整了,要尽快大胆解除前期限制政策。

1.全国取消“认房又认贷”

希望放开成见,尽早谈妥,至少在全国层面取消,保留因城施策。

2.除一线外全部取消限购

2015年就做过,现在已经深刻调整,不丢人。一线可以适度放松。

3.首付比政策与限购解绑

如果2做不到,那全国下限可统一降到20%、30%,保留因城施策。

4.二套贷款利率取消加点

现在首套二套差80基点,如果123都做不到,那这个也算聊胜于无。

5.存量利率出台下调方案

净息差已历史最低,光喊话银行是没动力的,希望尽快出统一方案。

当然,这些都是短期手段,长期还是要尽快稳住信心,增加收入预期。

这种话题,此处略去1万字。

—————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一个月过去了,什么都没有出来?

究竟是他们太慢了,还是我们太急了?

那他们慢的有没有原因,我们急的有没有道理?

如果是艺高人胆大,风险可控,我无所谓。

如果是极限拉扯这些不可名状,我很悲哀。

如果是无知无畏,就莫名自信,我很害怕。

算了,不再多讲。

还是期待电影里极限救场的名场面吧:

周末愉快[心心]

精彩讨论

徐小猫yoyo05-17 13:12

见证历史。

备备德2023-08-20 11:06

政策慢的出奇,实在不理解。要不干脆就说没有,要不就出呀。结果是我有政策,讨论中,制定中…

andy111111112023-08-20 11:34

其实把话说透了就是下面都怕担责,现在就想算盘珠子一样拨一下动一下,效率低下。所以老外也很奇怪为什么不出刺激方案这么淡定。话说小猫,好像8月上旬又下滑了20%,这样下去只剩下8-9万亿了

寻找接盘者05-17 13:21

强大自信和掌控力的体现,你就算把首付亏没也能保证你不敢违约。

全部讨论

见证历史。

政策慢的出奇,实在不理解。要不干脆就说没有,要不就出呀。结果是我有政策,讨论中,制定中…

2023-08-20 11:34

其实把话说透了就是下面都怕担责,现在就想算盘珠子一样拨一下动一下,效率低下。所以老外也很奇怪为什么不出刺激方案这么淡定。话说小猫,好像8月上旬又下滑了20%,这样下去只剩下8-9万亿了

2023-08-20 12:14

估计是还在扯皮,体制内常见套路,美其名曰事缓则圆。这么大的事,弄好了功劳不在自己那点功夫,搞差了完全可以归因单具体环节。你说呢?

都什么时候了,上面还扭扭捏捏,再拖拖,真的神仙来了也难救,大概率八月份应该会有一些实质性落地的大利好,起码是支持短暂反弹的量级,要不全玩完

2023-08-20 13:51

有钱的,还会买房子吗!为啥买呢,会涨?租金收入高?风险低?投资回報安全?

2023-08-20 11:16

从更高的视角看,其实就是泡沫开始破灭,此时注定一地鸡毛,讨论这些小细节都没多大用处

会不会是怕招都出完了还救不起来就尴尬了

2023-08-20 15:48

现在很多事都看不懂

2023-08-20 11:08

讨论已被 徐小猫yoyo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