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味食品的路在何方(一)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6喜欢:10

上一期我们分享了绝味食品的喜与忧,在文中我们指出绝味食品存在的三大隐忧:①绝味食品2023年门店净减少;②近年来绝味食品营收增速持续低迷,甚至在2024年一季度进入负值;③绝味食品大量的对外股权投资等问题。那么这一期我们将就以上三个问题进行详细探讨,①绝味2023年下半年净开店数量减少是不是意味着绝味食品开店数量已经到了行业天花板?②绝味食品营收持续低迷的原因?③如果绝味食品开店逻辑走到尽头,绝味是否能有第二主业接替?④绝味食品为何要频繁大额对外股权投资?

一、绝味食品开店数是否已触及行业天花板

从中国连锁餐饮品牌门店数量来看,目前绝味食品以15076家门店位列第一。历史上只有正新鸡排短暂超过2万家门店,随后正新鸡排门店数量就断崖式下跌,疫情影响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开店空间饱和及门店数量过大导致管理难度大增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正新鸡排门店超过1万家到2万家时,网上关于正新鸡排的质量卫生事件的报道就逐渐多起来,超过2万家后更是每年都有多起热度较高的质量卫生事件。其实这事也很好理解,假如门店发生食品质量卫生问题的概率恒定,那么发生食品质量卫生事件数量跟门店数量成正比;同时更多的门店意味着更多的受众,一旦发生食品质量卫生事件,事件传播的广度也会更大。无独有偶,在绝味食品的门店超过一万家后,网上关于绝味食品质量问题的声讨也越来越多,2020年更是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上被315晚会点名批评。

除餐饮连锁品牌门店数量之外,其它相近行业的品牌门店数或也可作为一个参考。

中国奶茶品牌门店数量(截止2023年6月)

由于餐饮行业的口味地域性较强的原因,其总开店密度或要低于奶茶行业门店数量,以绝味为例,2024年一季度与绝味口味比较匹配的华中地区以25.76%的人口比例贡献了主营业务32.65%的营收。总之绝味食品门店数量或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增长空间已经比较有限。

二、绝味食品近年来营收增长低迷的原因

绝味食品主要采取加盟模式,其将生产好的卤味食品卖给加盟商,加盟商再卖给消费者,因此绝味食品的营收主要驱动力是门店数量。纵观绝味发展历史,其营业收入与门店数量基本能保持较好一致性,历史上营收增幅总体略高于门店增幅。其2022年受疫情影响,营业收入增速远低于门店增速,但在疫情控制的较好的2021年营收即暴力反弹,2020-2021年两年营收复合增长略大于门店复合增长。然而这一切的美好在2022年戛然而止,2022年国内疫情复燃加上超级鸭周期,绝味食品营业收入增长基本停滞,远低于门店数量9.99%的增幅;23年国内放开疫情管控,各类限制措施基本被解除,然而2021年的美好景象却没再发生,2023年绝味食品营收增速仅小幅反弹,稍高于门店增速。2022年-2023年两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小于门店数量复合增长,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更是直接掉到负值。

同时在研究绝味食品历史营收驱动力时,我们还发现绝味食品的营收增速与销售费用具有非常大的相关性,在2022年前绝味食品的营业收入增速与销售费用率基本成正相关,但在2022年开始出现严重背离,即2022年后高额的销售费用率却难以带动营收的增长。

2022年起,其单店营收额持续低于历史平均水平,2023年单店营收恢复不明显,2024年一季度预计单店营收显著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注:年度门店数按(年初门店数+年末门店数)/2计算

综上我们可以绝味食品的颓势起于2022年,那么我们回到2022年,看看发生绝味食品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对绝味食品影响巨大。第一超级鸭周期于2022年进入加速上行阶段,原材料价格暴涨,绝味食品被迫于2022年初和2022年7月份两次提价,提价后网上舆论反响巨大,关于鸭副卤制品价格过高的报道层出不穷;第二2022年绝味食品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上被315晚会点名批评,对绝味食品的品牌形象影响巨大。第三2021年下半年一线城市房地产开始走下坡,对经济影响深远,导致这几年社零增速持续低迷,消费极度不景气。

而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的单店销售低迷导致了2023年下半年门店数量的下降,进而影响到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长期的单店销售低迷或将继续导致绝味食品门店数量承压。中短期绝味食品的投资需重点跟踪公司能不能稳住营业收入、提高单店营收,进而稳住或提升门店数量。绝味食品单店营收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如果长时间不盈利容易导致闭店潮。

因此,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得出,在目前低迷的经济环境下,消费者消费时更加趋于理性、务实,高价不再获得认可,企业提价权非常有限且提价风险较大;绝味食品的门店与规模增长导致日益增加的食品质量、卫生、销售乱象问题已经影响到绝味食品的品牌形象,未来企业对门店数量、营业规模的增长需要更加谨慎,门店数量增长空间或有限。

关于后面两点:③如果绝味食品开店逻辑走到尽头,绝味是否能有第二主业接替?④绝味食品为何要频繁大额对外股权投资?之前收藏绝味食品掌舵者戴文军的一个访谈内容,里面可以非常清晰的了解戴文军对卤味行业的理解、绝味的发展战略,发展方向等,但是今天突然找不到了,今天只能先写到这里。后面再找找能不能找到访谈内容,如果找不到就只能根据记忆结合公司年报等公开资料来写,如果找到了就根据访谈内容结合公司现状来写。$绝味食品(SH603517)$ $紫燕食品(SH603057)$ $周黑鸭(01458)$ #食品饮料# #今日话题# #雪球星计划#

全部讨论

05-19 20:47

又来看你的文章,顺便说下自己的观点。第一点主业是不是到天花板,个人认为还远没有到(根据年报,毕竟自己不是业内人士),绝味的发展战略是聚焦主业,打造美食平台,在疫情三年中,绝味开店步伐不止,也可以说是逆势扩张,透射出管理层对疫情后市的看好,同时也可看出拓店仍有空间。至于2023年放缓店面的扩张,很大程度是跟下游需求有关,这个就不用详细说明了。其他因素也可能是前几年店面扩张,眼下需求端萎靡所迸发出的管理问题,个人猜测。第二点绝味营收持续低迷,这个很容易解释,消费品特别是非必须的消费品,在经济下行期更不好过。消费品有点类似银行,保险,在顺周期里才能大放异彩,看看消费品里的酱油,营收,利润都放缓了。所以对于收入端的恢复,只能是等,没办法。第三点,由于个人认为公司仍会深耕主业,所以就不考虑企业发展第二曲线的问题,另外就是也没有迹象显示公司开拓第二条业务线。第四点绝味为何进行大额投资,这个直接与公司的发展战略有关,个人猜测绝味未来的发展路径接近腾讯的商业模式,主业平稳发展,产生远远不断的现金流,接下来就是投资美食相关产业。企业未来还是有想象空间的,但目前还拿不出确定的论据,毕竟下游需求太弱,搞不好真的会发生闭店潮,业绩断崖下滑。所以现在能看到的就是今年上游原材料的回落,带来的利润的一次性恢复,至于恢复多少,从一季度报还看不出端倪,但很多券商给的是今年净利7亿以上,也就意味业绩翻倍,继续观察,如果真是如此,先把业绩恢复的钱给赚了,再根据今年的经营情况,做下一步的打算。眼光也就这么长了,,。

核心结论是?

绝味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