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味食品的喜与忧——一支周期即将反转的卤味龙头公司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5回复:38喜欢:16

前言:2021年-2023年的超级鸭周期让整个卤味食品行业饱受成本之苦,随着超级鸭周期的结束,卤味休闲食品是否能否极泰来?

一、投资要点

1、绝味食品之喜

①超级鸭周期落幕,毛鸭价格回落:最新毛鸭价格约3.8元/斤,较23年显著回落。根据绝味食品2023年三季度业绩交流会上披露,目前行业(鸭)投苗量为1000-1050万只,鸭脖采购价在10元左右,公司鸭脖库存成本为14-15元,当前主业毛利率将逐步提升到34%左右。如果绝味食品的毛利率能回到34%左右,那么主营业务的净利率应该可以回到之前的13%-14%左右,以2024年70亿左右营收计算,主营业务净利润最高年化可达到9.1亿-9.8亿。(这个毛利率水平是管理层23年3季度业绩交流会预计的,当时应该没有考虑营业收入下滑的问题,如果不能扭转从今年一季度以来的营收下滑趋势,那么其毛利率或难以达到管理层预计的水平,相应的净利率和净利润也需要下调)

②源头成本下降:2022-2023年超级鸭周期固然有养殖周期的因素,但2022年爆发的俄乌战争导致能源、化肥价格大幅上涨,进而导致玉米、大豆、菜粕价格大幅上涨,从而导致养殖成本抬升,最终影响鸭价。随着俄乌战争的影响逐步减小,目前玉米、大豆、菜粕价格已大幅回落,毛鸭养殖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下仍有一定利润,如果不出现大宗价格暴动,毛鸭维持现价是可持续的。

2、绝味之忧

①营业收入下滑

绝味食品2024年一季度营收16.95亿,同比下滑7.04%。绝味食品2024年一季度营收下滑应该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方面2023年下半年净开店为负,第二个方面上游价格上涨,近两年以鸭脖为代表的卤味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网上出现了不少对绝味涨价声讨的声音;最后一方面,近几年经济形势较差,消费不景气。

在开店方面:绝味食品2023年半年报披露,截止2023年6月30日,绝味食品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达16162家,上半年净增长1086家;2023年年报披露,截止报告期末,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15,950家(不含港澳台及海外市场),全年净增长874家;2023年下半年实际净开店-212家。

在提价方面:2022年初,绝味食品宣布部分产品提价5%;7月,绝味食品再次提价,涉及鸭掌、鱿鱼、凤爪等产品,提价平均幅度7%-10%。2022年提价之后网上出现大量鸭脖太贵等负面言论。

②开店饱和

2023年下半年净开店数量下滑,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下滑,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原料价格上涨,企业被迫提价,加之消费不景气,出现销量下滑,门店经营困难,导致闭店大增;另一方面则可能是近年来绝味门店快速扩张,门店饱和的缘故。如果绝味门店出现饱和,开店逻辑不在,绝味未来的增长或存疑。

③股东回报不积极,大量低效股权投资

根据2024年一季报,绝味最新长期股权投资24.94亿,其他权益工具投资1.72亿,对外投资规模巨大。而近2019-2023年绝味投资收益分别为0.49亿、-1.01亿、2.24亿、-0.94亿、-1.16亿,显然在付出巨大的投资成本之后没有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自上市以来公司累计股权融资29.85亿,累计分红16.73亿,分红融资比56.05%。公司分红率大多数年份在30%-40%之间,股东回报不太积极。更恶心的,公司在2023年提出去香港上市,在A股圈了大量资金还不满足,好在23年港股持续低迷,公司被迫取消。但不排除未来随着市场好转,公司再次启动港交所上市。

好的方面是公司在2023年以来,基本停止了对外股权投资,同时做了两期回购,第一期回购回购金额3亿元,进行了注销处理;目前正在进行二期回购,二期回购计划不低于2亿,不超过3亿,回购完成后用于注销。

公司股权投资具体投向在2022年年报披露后上交所发了一个问询函,公司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中详细披露了资金的投向,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找公告看一下。总体来说公司资金投向主要还是围绕上下游及食品这块,但投资标的确实比较一般,除了个别企业亮点突出之外,大多数企业深陷亏损泥沼,这也是公司投资收益常年为负的原因。

二、业绩

随着超级鸭周期的结束,公司主要原材料鸭副价格大幅下降,2024年一季度毛利率恢复到30.03%,预计随着毛鸭价格下降,鸭副价格还有一定下降空间。根据公司2023年三季度业绩交流会上披露,目前行业(鸭)投苗量为1000-1050万只,鸭脖采购价在10元左右,公司鸭脖库存成本为14-15元,当前主业毛利率将逐步提升到34%左右。

如果公司主业毛利率能回到34%左右,主业净利率预计可以回到12%-13.5%的区间水平,如果按鲜货业务60亿计算,主业常态年化利润7.2亿-8.1亿。

投资收益20年以来,除了21年因为千味央厨上市、和府捞面融资转让老股获得了一定投资收益之外,其他年份均是亏损。公司投资部分企业常年亏损,除部分投向其它中小卤味食品会随着鸭副价格下降业绩改善之外,投资的其它企业估计短期扭亏也没有太大希望,因此24年投资收益大概率依旧是负的,总体应该会比2023年度好一点,这里大概就估算个-0.8亿。

三、估值

截止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在手总现金15.08亿,带息负债10.62亿,在手净现金4.46亿;长期股权投资24.94亿,其他权益工具投资1.72亿,对外投资合计26.66亿。

截止至2024年5月16日,公司市值123.8亿。公司24年业绩对应的市盈率为123.8/7.6=18.76倍。

如果减去在手净现金和对外投资部分,公司估值为:(公司最新市值-在手净现金-对外投资)/24年主业净利润=(123.8-4.46-26.66)/7.6=12.2倍。

从谨慎的估值角度,公司对外股权投资效率低下,这块资产按5折计算,则公司估值为:(公司最新市值-在手净现金-对外投资)/24年主业净利润=123.8-4.46-26.66/2)/7.6=13.94倍。

这个估值水平总的来说不高,如果未来绝味食品不在增长,那么这个估值基本算合理;如果绝味能采取措施,回到8%-12%左右的增长轨道,那么这个价格还是很诱人。当然,如果门店盈利恶化,导致大量闭店潮,那也可能是山顶。但在原材料价格下行周期,这种风险应该相当的小,总的来说目前的价格下有低,上行空间取决于公司营收改善的情况。

四、绝味食品基本情况

绝味食品成立于2005年,2017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坚持“深耕鸭脖主业,构建美食生态”的战略方针,为消费者提供美味、新鲜、安全、优质的休闲美食,通过“以直营连锁为引导、加盟连锁为主体”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的运营管理,创办一流特色美食平台,打造国内现代化休闲卤制食品连锁企业领先品牌。利用“产业投资+增值服务”的方式,公司围绕卤味、特色味型调味品、轻餐饮等与核心战略密切相关的产业赛道进行投资,探索布局“第二、第三增长曲线”,实现“构建美食生态”的远景规划。

1、绝味食品发展三阶段

第一阶段(2005-2007):绝味启航,加盟模式快速扩张。绝味首家门店于长沙南门口开业,随后向广东、江西等省外市场进行拓展,形成第一代标准化门店,确立了“以直营连锁为引导,加盟连锁为主体”的商业运营模式。第二阶段(2008-2016):跑马圈地开辟全国版图,资本运作整合产业链优势。绝味确立了跑马圈地,饱和开店的经营战略,引进英格索兰全程冷链系统,携手德国SAP公 司开启信息化管理时代,开辟全国版图。引入战略资本合作伙伴,并通过注资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介入上游产业,打造产、供、销一体化全产业链。全面推广第四代门店形象,湖南阿瑞自动化工厂投产,与日本船井综研开启战略合作关系,全面梳理和提升供应链体系。

第三阶段(2017-至今)登陆资本市场,开启全球化布局。启动新加坡市场,跨出海外战略第一步,新加坡、江西、四川、上海等多个新工厂投产。2017年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启资本市场新征程,2019年绝味食品可转换公司债券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2023年公司启动香港联交所上市,但由于港交所市场低迷最终取消,这点实在太恶心,在A股圈了这么多钱还想去港股圈钱。以后行情好转会不会重启还不好说,减分!

2、管理层及员工持股及回购情况

创始人戴文军持股比例高,多位高管参与持股。戴文军为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上海聚成、上海慧功、上海成广和上海福博间接持有公司26.35%股份,高远、彭浩等公司高管也通过上述持股平台持有公司股份。高管团队从业背景丰富,工作经历覆盖市场 营销、股权投资和财务管理等领域。

股权激励情况:2022年10月公司重启股权激励计划,以此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持续推进长期激励机制的建设,有效结合股东利益、公司利益 和员工利益,充分调动公司管理层和核心员工的积极性。首次授予日为2022年10月10日,向符合授予条件的178名激励对象共计授予847.80万份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37.61元/股,第一个行权期为自首次授予登记完成之日起18个月后的首个交易日起至首次授予登记完成之日起30个月内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当日止。考核目标为,2023-2025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19%、39%、67%。这个股权激励就是来搞笑的。

回购情况:公司于2023年7月18日披露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 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A股股份,用于减少公司注册资本,拟回购资金总额2亿元(含)~3亿元(含),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50元/股(含),回购期限自2023年8月2日起至2024年8月1日止。本次回购于2024年1月31日完成,本次公司通过集中竞价累计回购11,313,453股,占公司总股本1.7923%,总回购金额299,995,488.07,随后公司将本次回购的股份进行了注销。2024年2月5日,公司再次发布回购方案,准备再次回购2-3亿元股份予以注销。

3、逆势开店抢占市场份额,上游价格上涨盈利承压

近年来,公司凭借加盟模式的发展优势,快速拓店提高经营规模,门店数从2016年的9053家提升至2022年15076家。2020年以来国内的新冠疫情反复扰动实体经济、餐饮类及线下连锁类消费,公司在危机中抓住机遇,适当加快门店扩张节奏,重点加大受疫情影响较小区域的布局,同时辅以海纳百川项目推进,提升市场份额。开店计划的持续推进也让公司营收规模保持增长态势,2016-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从32.74亿元增长至65.49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4.87%,归母净利润从3.80亿元增长至9.81亿元,年复合增速为20.87%。2022年受新冠疫情反复和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公司营业收入为66.23亿元,同比增长1.13%,归母净 利润为2.33亿元,同比减少76.29%。2023年随着新冠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线下消费市场复苏,实体经济逐步回暖,公司业绩有所回升。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6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6.63%。但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6.96亿,同比增长-7.04%。

2023年下半年原材料价格下降,推动毛利提升。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卤味行业,特别是过去三年疫情反复对养殖和屠宰活动造成影响,导致原材料供应减少,原料价格持续上涨。不断变化的国际局势也造成全世界能源价格的巨幅波动,由此带来下游工业产品,如石油、饲料、包装成本等的大幅上升,公司2022年毛利率和净利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期间费用方面,销售费用在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是给予加盟商各项政策支持导致市场费用和职工薪酬增加,管理费用受加速计提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同样 出现小幅上涨趋势。随着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毛利率从23年二季度开始逐季回升,至24年一季度已恢复到30.03%,扣除低毛利的供应链业务后实际鲜货业务已接近常态33%-35%的毛利率。

沿街门店贡献半数营收。从2022年渠道构成看,沿街体、社区体等受疫情影响相对较 小的场景门店在收入贡献和数量构成的占比均达到三分之二以上,体现了极强的经营韧性。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上渠道的销售量剧增,公司迅速调整,加大对线上外卖和私域流量的投入,提高了线上及整体营业收入,2018-2022年公司线上渠道营业 收入从1.14亿元增长至13.41亿元,年复合增速为87.16%,线上渠道营业收入占比由0.26%增长至2.02%。#食品饮料# $绝味食品(SH603517)$ $周黑鸭(01458)$ $紫燕食品(SH603057)$ #雪球星计划#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昨天从反转行业圈定的四家企业绝味食品、英科医疗、瑞普生物、科前生物中选了绝味食品,今天还没写完绝味食品就立马一个暴涨$绝味食品(SH603517)$ $英科医疗(SZ300677)$ $科前生物(SH688526)$

同样的困境反转,绝味已经到了增长天花板,并且目前难以见到第二增长极,今年营收负增长已现;对比云南白药,老龄化之下,中药品牌及众多良方更具潜力

05-18 18:15

客观全面。本人也少量持有绝味鸭脖。上游原材料的下降对利润是一次性贡献。重要的还是收入端,营收持续增长的来源是持续开店/提高单店销量/提高产品的价格,目前看都不是太乐观,毕竟已经是万店规模。至于第二曲线,仍不明朗,但看他的发展战略,却充满认同感,打造美食平台,这个相关多元化,还是很不错的,对于要开启多元化的企业,已经规避了一半的风险。个人观点:先持有到利润一次性恢复后,再根据情况决定下一步怎么走。当下看不了太远。

05-17 18:47

下一期分享绝味开店逻辑是否已经走到尽头(是否还有开店空间);绝味为什么要频繁大额股权投资;如果开店逻辑走到尽头,绝味的第二主业会如何选择;绝味的第二主业胜率几何?
弄清楚这匹个问题基本应该就能对绝味的投资价值有个更清晰的认识。$绝味食品(SH603517)$

从发文那天起,一直跌。现在不到100亿了

96

06-08 09:20

新低了

请问绝味的2023年三季度业绩交流会在哪里能看到,我在搜不到呢

05-17 22:30

挺好

05-17 17:49

宝藏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