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丨李兆基退休?香港四大地产商江湖往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5月28日,91岁的香港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的始创人李兆基终于等到了功成名退的时刻。

这位风云人物,在亚太区有成百上千万信徒,他们尊称李兆基为“亚洲股神”,是“香港巴菲特”,最经典的一个案例是,1990年李兆基花20亿港元在中环买下的香港IFC,如今是享誉全球的著名地标,并且价值已达到2800亿港元。

然而,下午茶觉得,可以当作经典案例的,应该还有李兆基离开新鸿基,创立恒基兆业,并随后借壳永泰公司上市一事。

在梁凤仪撰写的《李兆基博士传记》中,里面指出,1973年,香港发生大股灾,股市暴跌影响了房地产市场。彼时李兆基却认为,这是香港地产的黄金时代。此后确如李兆基所预测,香港地产业在1976年全面复苏。而此时,李兆基已经创立恒基兆业,与各大地产商分庭抗礼了。

如今,所有溢美之词都随着李兆基的退休而进入历史的长河,这位地产神算,最终只是在股东大会上,向所有人挥挥手,走下了地产的舞台。

随着李兆基的退休,也就意味着此前共同把握香港经济命脉的香港地产“四大天王”时代正式落幕了!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迎来了房产热。那是一个让人神往的“香港时代”,据说在房产热的那些年,黑帮排队买房的奇观曾一度占据着报纸的大幅版面。

而推动香港房地产业发展的地产商,是如雷贯耳的香港“四大家族”——李兆基家族、李嘉诚家族、郭得胜家族和郑裕彤家族,他们分别掌管了恒基地产、长实地产、新鸿基地产、新世界地产。

时至今日,李兆基、李嘉诚退出了商业帝国,而郭得胜与郑裕彤已分别在1990年和2016年去世。

然而,历史的车轮依然滚动向前,属于他们的故事也没有停止。那段特殊的历史,让他们成为了一代人的缩影。


1


时间回到20世纪中叶,那是世界格局发生巨变的时期,而处于中国南部的香港,在战乱后在打量难民涌入的同时,经济开始起飞。

人口的急剧增长,为香港地产的发展提供了天然有利的条件,使得香港的住房需求急速上升,房屋兴建计划不断。

一个商人的重要特质在于,发现机会与利用资源。

郑裕彤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俯首可拾的商机,1957年,依靠周大福积累巨额财富的郑裕彤押注地产业,当时投资建设了跑马场的蓝塘别墅、香港大厦。

后一年,华人首富李嘉诚也看到了香港经济高速发展下隐藏的机会,香港地少人多,地产业未来将会欣欣向荣。于是,其开始涉足地产业,并持续加大在地产的投资。

某种程度上,李嘉诚与郑裕彤有着相似的故事,都是出身贫寒,从打工学徒做起,然后娶了“老板”的美女儿,在岳父的帮助下创业成功,从而变成一颗璀璨明珠。

而在顺德出生,6岁开始接触生意的李兆基,也很幸运地成为了香港地产黄金时期的“淘金者”。

1958年,是香港房产大发展的一年,李兆基投身房地产行业,与郭得胜、冯景禧等人成立合资公司“永业企业公司”发展地产建筑业。

当时,霍英东的立信置业房地产生意已经威震全港,而李兆基与郭得胜共同创办的公司只能算中等水平,要与大亨们争抢“肥肉”,难上加难。

(配图:霍英东)

然而,在李兆基等人的奋战下,故事却有了另一种走向。根据媒体报道,李兆基等人将房屋销售的对象定位为急需安家落户的普通大众。他们推出“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方式,一改过去香港物业大多是整栋出售的销售模式,直接面向广大中下层市民销售,这使得李兆基等人所建楼宇无不迅速销售一空。

从此,坊间留下了“三剑侠”的美誉。

2


50年代后期的香港,遍地都隐藏在机会,香港经济高速增长,热钱也不断地涌向这片掘金之地。

那是香港地产崛起的年代,大量增加的人口,发达的商业体系,让香港房产释放出巨大的活力。

在这个迅猛壮大的市场里,他们做起生意,使劲在香港这个岛屿一般的城市跑马圈地。

新鸿基的郭得胜就曾有“工业楼宇之王”的称号,恒基的李兆基人称“百搭地王”,李嘉诚的神奇造楼故事也人尽皆知。

1963年,李兆基再与冯、郭二人创立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由于在此前香港房产经历了三年低潮期,不少房地产商因此停产,所以1969年香港楼宇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新鸿基在此期间大量吸纳土地兴建楼宇,恰逢70年代香港房地产业市场出现高潮,新鸿基将所建楼宇大批售出,最后收割了非常可观的利润。同时,也成为了与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并驾齐驱的华资地产商。

1976年,李兆基出来自立门户,其创立了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并出任公司主席兼总经理,而郭得胜则完全管理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而郑裕彤在1970年成立的新世界发展公司,两年后也在港交所上市。之后推出了一系列代表香港高水准的大型住宅和商业地产发展计划,还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合作,兴建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的香港展览中心。

一切名利往来,都在几个大佬之间熙熙攘攘,他们的商业大地,正在步步崛起。


3


80年代是香港的流金岁月,其以世界金融中心自居,新贵崛起、秩序重建。

当时,东南亚的资本、澳洲、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等多地资金前后进入香港地产界。由此,英资和港资主导的地产格局陆续被这些资本打破。

房企激烈竞争的后果,是集中上演的收购兼并,对香港经济有着深入研究的学者冯邦彦统计出,大约有10家房企成为左右市场的主导力量。而这些著名的大地产商排名靠前的是: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恒基地产新世界发展等。这些房企就是由四大家族掌权的。

在香港已经形成鼎足之势的地产商们,能够发挥的余地在不断缩小,所以急需要开拓新的市场。这时,大陆抛出的橄榄枝给这群商人们创造了机会。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央政府也希望能够借助外来资本来改造这近乎萧条的国民经济。

当时,内地在华南开设多个开放窗口,由此,港资房企开启了北上的历程。1980年,新世界中国开始在广州试水酒店项目。并且在1990年前后,香港房企集中往内地发力,彼时,正是大陆房产开始发展的时候。

再后来,位于香港毗邻的深圳,受益于改革开放和房地产发展,地盘快速升值

李兆基曾说,“财来有因果,有缘由,有机缘,也有福分。”回过头看,香港地产商们缔造的辉煌的商业神话,是一场历时使然。

@今日话题 $万科A(SZ000002)$ $碧桂园(02007)$ $中国恒大(03333)$